本實用新型涉及市政設施,特別涉及一種市政工程圍欄。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建設的步伐加快,市政工程數量劇增。在城市市政工程建設中,通常需要隔離圍欄,以便增加施工的安全性,由于市政工程建設的流動性較強,市政圍欄的材料通常較輕,符合便于搬運以及節約成本的要求,也為了保護環境不受污染,市政圍欄需要反復使用。
目前,現有專利中授權公告號為CN205531652U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市政工程圍欄,包括底座,設置在底座上的立柱,以及設置在兩個立柱之間的隔欄,底座與立柱之間通過斜三角支撐固定連接,立柱上下兩端的側壁上設有連接板一,隔欄側邊的上下兩端設有連接板二,連接板一與連接板二之間通過螺栓連接,立柱的下端設有凹槽,該凹槽內通過連接桿活動連接有滾輪,隔欄下部設有反光板。上述圍欄結構簡單,安裝和拆卸均很方便,利用滾輪對圍欄進行搬運,減少人力做功。
但是,上述市政工程圍欄是采用在圍欄底部設置滾輪的方式,實現方便、快捷地進行搬運的目的,大大增加了生產成本,并且圍欄的使用狀態是固定在地面上,滾輪不利于圍欄的固定,降低了圍欄在地面上的穩定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較低的生產成本且能穩定地固定在地面上的市政工程圍欄。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一種市政工程圍欄,包括欄體,所述欄體由第一圍板與第二圍板相互卡接配合形成,所述第一圍板、第二圍板的底部分別設有第一插槽與第二插槽,所述第一插槽與第二插槽內在沿豎直方向上分別插設有用于對欄體進行支撐的第一插桿與第二插桿,所述第一插桿與第二插桿之間架設有能夠形成三角形穩固結構的第三插桿。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欄體內部的空腔內插設第一插桿與第二插桿,并且第一插桿與第二插桿之間架設有用于支撐的第三插桿,形成了三角形穩固結構,有助于提高欄體的結構穩定性,同時欄體是塑料材質,第一插桿、第二插桿、第三插桿是鑄鐵材質,價格均很便宜,具有較低的生產成本,能夠保證市政工程圍欄在地面上的穩固性更好。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一圍板在沿四周方向上設有彈性卡塊,所述第二圍板在沿四周方向上設有與彈性卡塊卡接配合的凹槽。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采用彈性卡塊與凹槽卡接配合的方式,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快捷,具有良好的可操控性。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欄體上設有用于與地面直接接觸以將欄體穩固在地面上的固定腳。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固定腳與地面直接接觸,起到支撐欄體的作用,具有較好的支撐性能,保證固定腳穩固在地面上。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固定腳包括相互卡接的第一腳體與第二腳體,所述第一插槽設置在第一腳體內,所述第二插槽設置在第二腳體內。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第一腳體與第一插槽配合,第二腳體與第二插槽配合,提高了第一腳體與第一插槽、第二腳體與第二插槽之間的連接緊固性,以保證第一插桿、第二插桿對欄體的穩固支撐。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欄體在靠近地面的厚度大于欄體在遠離地面的厚度。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欄體在靠近地面的厚度較大,表明欄體與地面的接觸面積較大,增強了欄體在地面上的穩定性。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欄體的底面在相鄰的固定腳之間設有用于增加欄體的穩固性的方形槽。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相鄰兩個固定腳之間形成方形槽,方形槽與地面之間產生空間,有助于固定腳支撐在地面上,以增加欄體的穩固性。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欄體的頂部設有注水孔,所述欄體的側壁在靠近欄體底部的方向上設有排水孔。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向注水孔內注水,有助于提高欄體的重量,增加欄體的穩定性;當施工結束后,通過排水孔將欄體內的水排出,以方便對欄體進行搬運。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欄體在靠近欄體頂部的側壁上設有方便人手把持的凹陷部。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設置凹陷部,為人手提供把持欄體的把持區域,在人們進行搬運時,把持在凹陷部處,增加了對欄體搬運的方便性。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將第一插桿插在第一插槽內,第二插桿插在第二插槽內,對欄體起到良好的支撐作用,有助于提高欄體的穩固性;
2、第一圍板與第二圍板卡接配合,具有結構簡單,安裝快捷、方便的特性,并且第一圍板與第二圍板均是塑料材質,價格低廉;
3、固定腳與地面的接觸面積較大,顯著提高了欄體在地面上的穩固性。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中第一圍板與第二圍板的結構關系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處的放大圖;
圖3是實施例的爆炸示意圖;
圖4是實施例的另一角度的爆炸示意圖。
圖中:1、欄體;11、注水孔;12、排水孔;13、凹陷部;2、第一圍板;21、彈性卡塊;22、第一插桿;23、第一插槽;3、第二圍板;31、凹槽;32、第二插桿;33、第二插槽;4、第三插桿;5、固定腳;51、第一腳體;52、第二腳體;6、方形槽。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
一種市政工程圍欄,如圖1和圖2所示,包括近似于矩形的欄體1,欄體1是由第一圍板2與第二圍板3相互卡接配合形成,第一圍板2在沿四周方向上延伸具有彈性卡塊21,彈性卡塊21均布在第一圍板2的邊沿上,第二圍板3在沿四周方向上具有與彈性卡塊21卡接配合的凹槽31,利用彈性卡塊21卡進凹槽31內,實現第一圍板2與第二圍板3的組合安裝。
如圖1所示,第一圍板2的底部具有第一腳體51,第一圍板2在第一腳體51處的厚度大于第一圍板2遠離第一腳體51的厚度,第二圍板3的底部具有第二腳體52,第二圍板3在第二腳體52處的厚度大于第二圍板3遠離第二腳體52的厚度,也就是說,欄體1在靠近地面的厚度大于欄體1在遠離地面的厚度,第一腳體51與第二腳體52卡接在一起形成用于與地面直接接觸以將欄體1穩固在地面上的固定腳5,欄體1的底部在相鄰兩個固定腳5之間具有用于增加欄體1的穩固性的方形槽6。
如圖3和圖4所示,第一圍板2的底部內壁上具有第一插槽23,第二圍板3的底部內壁上具有第二插槽33,第一插槽23與第二插槽33的形狀為圓槽狀,第一插槽23內插設有第一插桿22,第二插槽33內插設有第二插桿32,第一插桿22與第二插桿32均沿豎直方向設置,并延伸向第一圍板2與第二圍板3的中部方向,第一插桿22與第二插桿32之間架設有能夠形成三角形穩固結構的第三插桿4,第一插桿22、第二插桿32與第三插桿4的形狀均勻圓柱狀。
如圖4所示,欄體1的側壁上在靠近欄體1頂部的方向上具有凹陷部13,凹陷部13的形狀與人手手指的形狀相吻合,方便人手把持在欄體1上,對欄體1進行搬運。
如圖4所示,欄體1的頂部具有注水孔11,欄體1的底部具有排水孔12,在欄體1使用過程中,向注水孔11內注水,以增加欄體1的重量,提高欄體1的使用性能;當施工結束后,通過排水孔12將欄體1內的水排出,以方便對欄體1進行搬運。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