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裝飾板材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具有阻燃性能的玻纖天花吸音板。
背景技術:
我們身處繁華的都市中,既享受著都市生活的便捷,又承受著都市生活的不便,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各種噪音,使用玻纖吸音板已經成為都市中人擺脫噪音的重要途徑。吸音板有很多優點。作為廣受歡迎的吸聲材料,玻纖吸音板因其優異的吸音性能而被廣泛應用于家庭、酒店、KTV、影院等場所,它的吸聲效果好,施工簡單,抗菌防霉,防火等,耐用性很好,并且它的價格適中。玻纖吸音板具有成型好、體積密度小、熱導率低、保溫絕熱、吸音性能好、耐腐蝕、化學性能穩定。玻纖吸音板是以玻璃棉為基材,其降噪系數在1.0左右,聲波在其表面幾乎不會產生波反射,可有效控制和調整室內的混響時間,降低噪聲,改善音質。玻纖吸音板具有很好的隔熱性能,用于有空調的場所,能減少外界對室內溫度的影響,從而有效節約能源。玻纖吸聲天花板幾乎不會從空氣中吸收水分,具有極佳的防潮性能,在任何潮濕環境下可保持從尺寸到平整度的穩定。
CN 204040353 U公開了一種玻鎂穿孔玻纖吸音板,屬于建筑裝飾板材領域。包括玻鎂板、玻璃纖維板和玻纖氈;所述玻鎂板上均布有若干個通孔;所述玻纖氈的上表面噴涂有上膠層,下表面噴涂有下膠層;所述玻鎂板通過上膠層粘接固定在玻纖氈的上表面上;所述玻璃纖維板通過下膠層粘接固定在玻纖氈的下表面上。優點是:防火、隔溫、吸音效果好,不易變形變色,克服了鋁質吊頂天花板缺陷,可廣泛應用于商務樓、酒店、賓館、醫院、廠房、購物中心、休閑娛樂場所等中高檔公共建筑及家庭的裝飾。
上述專利技術所記載的玻纖吸音板雖然克服了傳統鋁質吊頂天花板容易變形、表面易變色,而且,不具有吸音功能的缺陷,但是由于玻璃纖維板及玻纖氈質地松散,在粘貼復合固定后,其斷面處容易發生松散變形,出現掉渣、變軟的現象,使得整個板材的外形發生不規則的改變,不但影響板材的質量,而且在吊頂施工時難以將彼此相連的板材接縫拼接整齊,裝修質量大大降低。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廉,安裝方便、在保證吸音、阻燃效果的同時,能夠有效確保板材斷面形狀尺寸牢固,外部周向形狀規則的具有阻燃性能的玻纖天花吸音板。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具有阻燃性能的玻纖天花吸音板,包括玻璃纖維板,在玻璃纖維板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分別覆蓋具有吸音性能的玻璃纖維氈,在玻璃纖維板的上、下表面分別涂覆有粘膠層,所述玻璃纖維氈通過粘膠層分別與玻璃纖維板的上、下表面粘接固定,所述玻璃纖維板與上、下表面的玻璃纖維氈相結合的外部斷面處涂覆有用于對斷面處定型的固化層,所述固化層自斷面處分別向兩玻璃纖維氈與玻璃纖維板之間的縫隙內延伸。
上述的具有阻燃性能的玻纖天花吸音板,延伸至縫隙內的固化層深度設置為1.5 mm ~3mm。
上述的具有阻燃性能的玻纖天花吸音板,涂覆于玻璃纖維板與上、下表面的玻璃纖維氈相結合的外部斷面處的固化層厚度設置為1 mm ~1.5 mm。
上述的具有阻燃性能的玻纖天花吸音板,所述玻璃纖維板的厚度設置為10mm~18mm,玻璃纖維氈的厚度設置為2mm~4mm。
本實用新型具有阻燃性能的玻纖天花吸音板的優點是:通過玻璃纖維板與兩玻璃纖維氈粘接固定的方式,提高了吸音效果,并且具有防火、隔溫的作用,不易變形變色,吸音板外部斷面處涂覆的固化層,有效保障了玻璃纖維板與兩玻璃纖維氈之間斷面形狀的穩定,避免了斷面處發生松散變形,出現掉渣、變軟的現象,縫隙內延伸設置的固化層,進一步增強了斷面處玻璃纖維板與兩玻璃纖維氈的粘接牢固度,提高了吸音板的產品質量,使得裝修效果更佳完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涂覆固化層后的玻璃纖維板上表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2、3所示,一種具有阻燃性能的玻纖天花吸音板,包括玻璃纖維板1,在玻璃纖維板1的上表面2及下表面3分別覆蓋具有吸音性能的玻璃纖維氈4,玻璃纖維板1的厚度設置為10mm~18mm,采用玻璃纖維棉熱壓合成,玻璃纖維氈4的厚度設置為2mm~4mm。
在玻璃纖維板1的上表面2及下表面3分別涂覆有粘膠層5,所述玻璃纖維氈4通過粘膠層5分別與玻璃纖維板1的上表面2及下表面3粘接固定,所述玻璃纖維板1與上表面2、下表面3的玻璃纖維氈4相結合的外部的斷面處6涂覆有用于對斷面處6定型的固化層7,所述固化層7自斷面處6分別向兩玻璃纖維氈4與玻璃纖維板1之間的縫隙內延伸。
為了增強固化效果,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優選方案是:涂覆于玻璃纖維板1與上表面2、下表面3的玻璃纖維氈4相結合的外部的斷面處6的固化層7厚度設置為1 mm ~1.5 mm,延伸至縫隙內的固化層7深度設置為1.5 mm ~3mm。
當然,上述說明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實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范圍內,作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