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墻與樓板的連接結構及其施工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剪力墻與樓板的連接結構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大鋼模板施工是隨著社會發展在建筑業中出現的一種大型模板的施工工藝。大鋼模板施工優勢是相對以前的模板施工更能節省人力、節省工期和提高施工質量,節省了施工成本。但采用大鋼模板施工的結構,通常是先澆筑墻體混凝土,后澆筑樓板,每一施工層在樓板的上下各有一道施工縫,特別是在樓板施工時,樓板與下層墻體接縫處極易產生漏漿的質量通病。
【發明內容】
[0003]為了改善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剪力墻與樓板的連接結構。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剪力墻與樓板的連接結構,包括剪力墻、板模板、側向模板;所述板模板的一端端部與剪力墻之間存在供側向模板插入的間隙;所述板模板下方設有立桿;所述立桿上設有用于將側向模板固定在剪力墻側邊的加固水平鋼管;所述板模板與側向模板交接的陰角處設有木枋。
[0005]進一步地,所述間隙內還設有海綿條。
[0006]再進一步地,所述加固水平鋼管通過頂托對側向模板進行固定;所述頂托與側向模板之間設有木枋。
[0007]更進一步地,所述立桿頂部還設有橫桿,所述橫桿與板模板之間設有若干個木枋。
[0008]另外,每根加固水平鋼管由兩根以上的立桿進行固定。
[0009]上述剪力墻與樓板的連接結構的施工方法,先進行板模板的安裝,在安裝板模板時,在剪力墻和板模板之間預留一個側向模板的厚度空間;隨后將側向模板安裝在預留的空間內即可。
[0010]另外一種施工方式為:先進行板模板的安裝,在安裝板模板時,在剪力墻和板模板之間預留一個側向模板的厚度空間;然后進行在空間內粘貼海綿條,隨后將側向模板安裝在預留的空間內即可。
[0011]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及有益效果:
本發明能夠有效的解決施工縫漏漿問題,提高混凝土成型質量,不需要二次打磨修補,降低了工程成本。
[0012]本發明還能夠實現快速安裝固定并進行施工,模板安裝快捷方便;另外,本發明的板模板、側向模板均能夠重復使用,大大地降低了成本。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0014]其中,附圖中標記對應的零部件名稱為:1-剪力墻,2-板模板,3-側向模板,4-立桿,5-加固水平鋼管,6-木枋,7-海綿條,8-頂托,9-橫桿。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實施例。
實施例
[0016]如圖1所示,剪力墻與樓板的連接結構,包括剪力墻1、板模板2、側向模板3;所述板模板的一端端部與剪力墻之間存在供側向模板插入的間隙;所述板模板下方設有立桿4;所述立桿上設有用于將側向模板固定在剪力墻側邊的加固水平鋼管5;所述板模板與側向模板交接的陰角處設有木枋6。其中,立桿不僅可以支撐板模板,還能夠用于固定加固水平鋼管,使得加固水平鋼管能夠將側向模板進行固定,另外,木枋是為了將板模板和側向模板的交接處進行固定,使兩者能夠固定的更加牢固。同時通過立桿、加固水平鋼管、木枋進行板模板和側向模板的固定,不僅安裝方便、拆卸也十分容易,還能夠重復使用,大大地降低了工程成本。作為一種優選,上述木枋的為50mm X 10mm的木枋,所述側向模板的高度為250mmo
[0017]為了更好的防止剪力墻與樓板之間出現漏漿現象,所述間隙內還設有海綿條7。通過在間隙處設置海綿條,在灌漿后,能夠更好的阻止其向下滲漏。作為一種優選,海綿條設置于間隙上沿向下5mm處。
[0018]為了更好的固定側向模板,所述加固水平鋼管通過頂托8對側向模板進行固定;所述頂托與側向模板之間設有木枋。其中,頂托靠近側向模板的一端為“U”型結構,這樣便能夠將木枋卡在“U”內,從而將木枋固定的更加牢固,最終將側向模板加固。
[0019]為了將板模板固定的更牢固,所述立桿頂部還設有橫桿9,所述橫桿與板模板之間設有若干個木枋。通過在立桿上設置橫桿,通過在橫桿上設置多個木枋,從而使得板模板各處的壓力均勻的傳遞到橫桿、立桿上,使得板模板固定的更加牢固。
[0020]為了更好的實現本發明,每根加固水平鋼管由兩根以上的立桿進行固定。通過兩根以上的立桿共同受力,從而更好的實現支撐和固定作用。
[0021]值得說明的是,側向模板是通過若干根并排排列的加固水平鋼管進行固定的,然而相鄰的加固水平鋼管之間的間距不大于2m。
[0022]上述剪力墻與樓板的連接結構的施工方法,先進行板模板的安裝,在安裝板模板時,在剪力墻和板模板之間預留一個側向模板的厚度空間;然后進行在空間內粘貼海綿條,隨后將側向模板安裝在預留的空間內即可。
[0023]具體地,在安裝板模板時,則通過立桿和橫桿對其進行固定,安裝側向模板時,則通過頂部位于空隙中,底部通過加固水平鋼管進行固定。
[0024]值得說明的是,本發明的板模板、側向模板、立桿、橫桿、加固水平鋼管、木枋等均可重復使用,大大地降低了工程成本,而且安裝拆卸也十分方便、快捷。
[0025]按照上述實施例,便可很好地實現本發明。值得說明的是,基于上述結構設計的前提下,為解決同樣的技術問題,即使在本發明上做出的一些無實質性的改動或潤色,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的實質仍然與本發明一樣,故其也應當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剪力墻與樓板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剪力墻(I)、板模板(2)、側向模板(3);所述板模板的一端端部與剪力墻之間存在供側向模板插入的間隙;所述板模板下方設有立桿(4);所述立桿上設有用于將側向模板固定在剪力墻側邊的加固水平鋼管(5);所述板模板與側向模板交接的陰角處設有木枋(6)。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剪力墻與樓板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間隙內還設有海綿條(7)。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剪力墻與樓板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水平鋼管通過頂托(8)對側向模板進行固定;所述頂托與側向模板之間設有木枋。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剪力墻與樓板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桿頂部還設有橫桿(9 ),所述橫桿與板模板之間設有若干個木枋。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剪力墻與樓板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每根加固水平鋼管由兩根以上的立桿進行固定。6.權利要求1所述的剪力墻與樓板的連接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先進行板模板的安裝,在安裝板模板時,在剪力墻和板模板之間預留一個側向模板的厚度空間;隨后將側向模板安裝在預留的空間內即可。7.權利要求2所述的剪力墻與樓板的連接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先進行板模板的安裝,在安裝板模板時,在剪力墻和板模板之間預留一個側向模板的厚度空間;然后進行在空間內粘貼海綿條,隨后將側向模板安裝在預留的空間內即可。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剪力墻與樓板的連接結構,改善了現有剪力墻與樓板之間的施工縫漏漿問題。本發明包括剪力墻,板模板、側向模板;所述板模板的一端端部與剪力墻之間存在供側向模板插入的間隙;所述板模板下方設有立桿;所述立桿上設有用于將側向模板固定在剪力墻側邊的加固水平鋼管;所述板模板與側向模板交接的陰角處設有木枋。本發明能夠有效的解決施工縫漏漿問題,提高混凝土成型質量,不需要二次打磨修補,降低了工程成本。
【IPC分類】E04G11/48, E04G11/36, E04G11/38
【公開號】CN105604316
【申請號】CN201610130481
【發明人】何長林, 宋華強
【申請人】中國五冶集團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5月25日
【申請日】2016年3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