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合樁與現澆頂板剛接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下穿立交結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咬合粧與現澆頂板剛接結構。
【背景技術】
[0002]下穿式立交是實現交通立體化通常采用的一種交通結構。下穿式立交因占地較少、對城市空間和周圍環境的影響較小等優點,被廣泛應用于中心城區交錯口的建設中。
[0003]現有的下穿立交結構通常采用將咬合粧與預制梁組合的結構形式,即將預制梁通過支座擱置于咬合粧粧頂的帽梁上,端部為簡支梁結構形式。但是,采用這種結構形式,一方面簡支梁的跨中承擔的彎矩較大,只能通過增加頂板厚度的方式提高結構的承載能力,增加了施工成本。另一方面,簡支梁端的承載能力未得到充分發揮。
[0004]同時,由于預制梁與支座之間需要設置伸縮縫,隨著時間的推移,立交結構會因伸縮縫內的橡膠的老化而出現漏水現象,甚至可能出現橋頭跳車等現象,行車舒適性差。
[0005]因此,本領域技術人員亟需研宄一種立交結構穩定可靠、端部承載能力較強的咬合粧與現澆頂板的連接結構。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有鑒于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立交結構穩定可靠、端部承載能力較強的咬合粧與現澆頂板的剛接結構。
[0007]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咬合粧與現澆頂板剛接結構,至少包括咬合粧,設置于所述咬合粧頂部的腋角嵌固段以及頂板,所述咬合粧內設置有咬合粧鋼筋籠,所述咬合粧鋼筋籠的頂部延伸至所述腋角嵌固段內;所述咬合粧與所述腋角嵌固段之間形成有施工縫;所述頂板內設置有頂板鋼筋結構;所述頂板的上緣設置有上緣頂板鋼筋,所述上緣頂板鋼筋自所述頂板的上緣延伸至所述咬合粧鋼筋籠的外側,并彎折后沿所述咬合粧鋼筋籠的外側延伸至所述施工縫處,彎折后的所述上緣頂板鋼筋再次彎折后穿設于位于所述施工縫內的所述咬合粧鋼筋籠內;所述咬合粧、所述腋角嵌固段與所述頂板一體澆筑成型。
[0008]較佳地,所述咬合粧鋼筋籠的頂部延伸至所述腋角嵌固段內的長度不小于所述咬合粧鋼筋籠的錨固長度。
[0009]較佳地,錨設于所述施工縫處的所述咬合粧鋼筋籠內的再次彎折后的所述上緣頂板鋼筋的長度不小于鋼筋錨固長度。
[0010]較佳地,所述施工縫的外側設置有遇水膨脹橡膠止水條,所述遇水膨脹橡膠止水條與所述施工縫垂直設置。
[0011]較佳地,所述遇水膨脹橡膠止水條的外側設置有背貼式止水帶。
[0012]較佳地,所述背貼式止水帶的外側設置有防水水泥砂漿保護層;所述防水水泥砂漿保護層沿所述咬合粧軸向的長度大于所述背貼式止水帶的長度
[001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4]由于頂板與咬合粧一體澆筑成型,頂板與咬合粧之間的剛接連接,作用于頂板的荷載產生的彎矩可以通過腋角嵌固段傳遞至咬合粧,在同樣荷載的作用下頂板的厚度可以適當減小,整個結構的承載能力得到改善,提高了結構的抗彎能力。
[0015]另外,由于在咬合粧與腋角嵌固段的施工縫處設置有遇水膨脹橡膠止水條,可以防止外部的水通過施工縫進入咬合粧內側的下穿通道內。
[0016]另一方面,由于在遇水膨脹橡膠止水條的外側設置有背貼式止水帶,并在背貼式止水帶的外側設置有防水水泥砂漿保護層,從而可以進一步改善施工縫處的止水效果,防止下穿通道內出現滲水。
[0017]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作進一步說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為圖1的A-A向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0020]圖3為圖1中B部的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施例提出了一種咬合粧與現澆頂板剛接結構,包括咬合粧1、設置于咬合粧I頂部的腋角嵌固段2以及頂板3。
[0022]咬合粧I內設置有咬合粧鋼筋籠21,咬合粧鋼筋籠21的頂部嵌入腋角嵌固段2內。咬合粧I與腋角嵌固段2之間形成有施工縫。
[0023]頂板3內設置有頂板鋼筋結構31,頂板鋼筋結構31延伸至咬合粧鋼筋籠21內。咬合粧鋼筋籠21的頂部延伸至腋角嵌固段2內的長度不小于咬合粧鋼筋籠的錨固長度。
[0024]頂板3的上緣設置有上緣頂板鋼筋32,上緣頂板鋼筋32自頂板3的上緣延伸至咬合粧鋼筋籠21的外側,并沿咬合粧鋼筋籠21的外側向下彎折,彎折后的上緣頂板鋼筋33通過縱向鋼筋22固定設置于咬合粧鋼筋籠21上。
[0025]彎折后的上緣頂板鋼筋33沿咬合粧鋼筋籠21的外側延伸至施工縫8處,然后再次彎折后錨設于位于施工縫8處的咬合粧鋼筋籠21內。錨設于施工縫8處的咬合粧鋼筋籠21內的再次彎折后的上緣頂板鋼筋34的長度不小于鋼筋錨固長度。
[0026]咬合粧1、頂板3通過設置于咬合粧I頂部的腋角嵌固段2澆為一體。
[0027]由于頂板上緣鋼筋伸入腋角嵌固段,自咬合粧鋼筋籠外側向下彎折,彎折后的上緣頂板鋼筋通過縱向鋼筋固定于咬合粧鋼筋籠上,并在腋角嵌固段和咬合粧的施工縫處錨入咬合粧鋼筋籠內,咬合粧鋼筋籠也伸入腋角嵌固段錨固,保證了頂板與咬合粧之間的腋角嵌固段的剛度。
[0028]同時,由于頂板與咬合粧一體澆筑成型,頂板與咬合粧之間的剛接連接,作用于頂板的荷載產生的彎矩可以通過腋角嵌固段傳遞至咬合粧,在同樣荷載的作用下頂板的厚度可以適當減小,整個結構的承載能力得到改善,提高了結構的抗彎能力。
[0029]本實施例中,將施工縫處靠近立交通道的一側定義為內側,將遠離立交通道的一側定義為外側。
[0030]為了保證咬合粧1、腋角嵌固段2及頂板3的連接,上緣頂板鋼筋32從咬合粧鋼筋籠21的外側向下彎折;并再次彎折后在腋角嵌固段2和咬合粧I的施工縫8處錨入咬合粧鋼筋籠內,錨入鋼筋34長度滿足錨固長度要求。
[0031]咬合粧鋼筋籠21嵌入腋角嵌固段2長度為鋼筋錨固長度。
[0032]頂板彎折錨固鋼筋32通過縱向鋼筋22固定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