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抗震耐壓組合鋼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組合鋼構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抗震耐壓組合鋼構。
【背景技術】
[0002]近年來,輕鋼結構住宅的優越性越來越被人們所認知,并逐漸成為住宅技術新熱點,在北美、歐洲等國家,輕鋼結構建筑已是一種常見的結構體系,采用輕鋼結構的住宅所占比例已經從90年代初的5%發展到現在的25%,輕鋼結構房屋體系以其高度工業化的生產方式和高效的現場安裝水平、優良的使用新型,健康的家居產品理念,為越來越多的人們所接受。但是,目前住宅中所使用的鋼構件,通常只是采用單一的鋼構件,如“工”型鋼、“H”型鋼、“X”型鋼等,單一的鋼構件雖然結構較為簡單,支撐能力、抗拉能力和抗壓能力較差,在防腐上、壽命上、現場安裝上、使用科學合理性上還存在著諸多不足,如普鋼結構墻體寬厚、防腐差、熱脹冷縮難處理、冷熱橋難解決;薄壁超輕鋼強度差、易蠕動、工藝復雜;矩形鋼內壁使用年限短,建造局限大、防腐困難等不足。無法滿足現在住宅的結構需求,故不適合推廣使用。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的抗震耐壓組合鋼構,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5]一種抗震耐壓組合鋼構,包括底座、H型鋼和工型鋼,所述底座的下側內嵌有避震器,所述H型鋼安裝在底座的上側,H型鋼的左右兩側下端均設有三角板,所述三角板的下側安裝在底座上,H型鋼包括第一支撐鋼柱、第二支撐鋼柱和第三支撐鋼柱,所述第一支撐鋼柱和第二支撐鋼柱的內側從上到下均開設有三個定位孔,所述第三支撐鋼柱的左右兩端設有與定位孔相配合的固定裝置,第三支撐鋼柱的內部還設有加強筋,第一支撐鋼柱和第二支撐鋼柱的上端均設有減震彈簧,所述工型鋼的下側左右兩端設有液壓裝置,所述液壓裝置的下端與減震彈簧連接,所述第三支撐鋼柱的上側中間設有與工型鋼下側中間連接的加強桿,工型鋼的兩個橫部之間的左右兩端也設有加強桿,工型鋼的上側還設有加強板,所述加強板的上側從下到上依次設有第一抗氧化層、第一彈性斷橋層和耐磨層,所述H型鋼和工型鋼的外側從里到外依次設有第二抗氧化層和第二彈性斷橋層。
[0006]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H型鋼采用螺栓與底座連接。
[0007]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三支撐鋼柱通過固定裝置與定位孔的配合與第一支撐鋼柱和第二支撐鋼柱連接。
[0008]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裝置通過所設的定位孔和固定裝置相配合,使得其安裝更加牢靠,通過所設的液壓裝置,使得本裝置在使用中的上升和下降時的安裝更加方便,減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通過所設的避震器,可防止外界震動以及鋼構在使用時所產生的震動對鋼構本體所造成的影響,通過所設的減震彈簧,可防止工型鋼構在工作時與H型鋼構之間產生震動以及摩擦,從而損害其自身結構屬性。通過所設的彈性斷橋層,使得組合鋼構具有較好的絕熱性能,使鋼構的溫差較小,不會出現大的脹縮現象,通過所設的抗氧化層,使得組合鋼構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增加其使用壽命,通過所設的耐磨層,使得鋼構的上表面耐磨性強,增加鋼構的使用壽命,通過所設的加強桿,加強的組合鋼構的抗壓能力,通過所設的三角板,使得鋼構能承受的支撐力更強。
【附圖說明】
[0009]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0]圖2為加強板上側的結構示意圖;
[0011 ] 圖3為H型鋼和工型鋼外側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13]請參閱圖1?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一種抗震耐壓組合鋼構,包括底座1、H型鋼4和工型鋼14,所述底座I的下側內嵌有避震器2,可防止外界震動以及鋼構在使用時所產生的震動對鋼構本體所造成的影響,所述H型鋼4安裝在底座I的上側,H型鋼4采用螺栓與底座I連接,H型鋼4的左右兩側下端均設有三角板3,所述三角板3的下側安裝在底座I上,使得鋼構能承受的支撐力更強。
[0014]H型鋼4包括第一支撐鋼柱5、第二支撐鋼柱6和第三支撐鋼柱8,所述第一支撐鋼柱5和第二支撐鋼柱6的內側從上到下均開設有三個定位孔7,所述第三支撐鋼柱8的左右兩端設有與定位孔7相配合的固定裝置9,第三支撐鋼柱8通過固定裝置9與定位孔7的配合與第一支撐鋼柱5和第二支撐鋼柱6連接,通過所設的定位孔7和固定裝置9相配合,使得其安裝更加牢靠,第三支撐鋼柱8的內部還設有加強筋10,第一支撐鋼柱5和第二支撐鋼柱6的上端均設有減震彈簧12,所述工型鋼14的下側左右兩端設有液壓裝置13,所述液壓裝置13的下端與減震彈簧12連接,使得本裝置在使用中的上升和下降時的安裝更加方便,減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減震彈簧12可防止工型鋼14在工作時與H型鋼4之間產生震動以及摩擦,從而損害其自身結構屬性。
[0015]所述第三支撐鋼柱8的上側中間設有與工型鋼14下側中間連接的加強桿11,工型鋼14的兩個橫部之間的左右兩端也設有加強桿11,加強的組合鋼構的抗壓能力,工型鋼14的上側還設有加強板15,所述加強板15的上側從下到上依次設有第一抗氧化層16、第一彈性斷橋層17和耐磨層18,所述H型鋼4和工型鋼14的外側從里到外依次設有第二抗氧化層19和第二彈性斷橋層20。通過所設的彈性斷橋層,使得組合鋼構具有較好的絕熱性能,使鋼構的溫差較小,不會出現大的脹縮現象,通過所設的抗氧化層,使得組合鋼構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增加其使用壽命,通過所設的耐磨層18,使得鋼構的上表面耐磨性強,增加鋼構的使用壽命。
[0016]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0017]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
【主權項】
1.一種抗震耐壓組合鋼構,包括底座(1)、H型鋼(4)和工型鋼(1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I)的下側內嵌有避震器(2),所述H型鋼(4)安裝在底座(I)的上側,H型鋼(4)的左右兩側下端均設有三角板(3),所述三角板(3)的下側安裝在底座(I)上,H型鋼(4)包括第一支撐鋼柱(5)、第二支撐鋼柱(6)和第三支撐鋼柱(8),所述第一支撐鋼柱(5)和第二支撐鋼柱(6)的內側從上到下均開設有三個定位孔(7),所述第三支撐鋼柱(8)的左右兩端設有與定位孔(7)相配合的固定裝置(9),第三支撐鋼柱(8)的內部還設有加強筋(10),第一支撐鋼柱(5)和第二支撐鋼柱(6)的上端均設有減震彈簧(12),所述工型鋼(14)的下側左右兩端設有液壓裝置(13),所述液壓裝置(13)的下端與減震彈簧(12)連接,所述第三支撐鋼柱(8)的上側中間設有與工型鋼(14)下側中間連接的加強桿(11),工型鋼(14)的兩個橫部之間的左右兩端也設有加強桿(11),工型鋼(14)的上側還設有加強板(15),所述加強板(15)的上側從下到上依次設有第一抗氧化層(16)、第一彈性斷橋層(17)和耐磨層(18),所述H型鋼(4)和工型鋼(14)的外側從里到外依次設有第二抗氧化層(19)和第二彈性斷橋層(2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抗震耐壓組合鋼構,其特征在于,所述H型鋼(4)采用螺栓與底座(I)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抗震耐壓組合鋼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撐鋼柱(8)通過固定裝置(9)與定位孔(7)的配合與第一支撐鋼柱(5)和第二支撐鋼柱(6)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抗震耐壓組合鋼構,包括底座、H型鋼和工型鋼,底座的下側內嵌有避震器,H型鋼的左右兩側下端均設有三角板,H型鋼包括第一支撐鋼柱、第二支撐鋼柱和第三支撐鋼柱,第一支撐鋼柱和第二支撐鋼柱的上端均設有減震彈簧,工型鋼的下側左右兩端設有液壓裝置,第三支撐鋼柱的上側中間設有與工型鋼下側中間連接有加強桿,工型鋼的兩個橫部之間的左右兩端也設有加強桿,工型鋼的上側還設有加強板,加強板的上側從下到上依次設有第一抗氧化層、第一彈性斷橋層和耐磨層,H型鋼和工型鋼的外側從里到外依次設有第二抗氧化層和第二彈性斷橋層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抗壓抗震性能好,支撐強度和抗拉強度高,使用壽命長。
【IPC分類】E04H9-02, E04B1-98, E04B1-19
【公開號】CN204531555
【申請號】CN201520100610
【發明人】徐艷峰, 張忠濤
【申請人】山東美達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8月5日
【申請日】2015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