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快速施工成型瀝青路面鋪裝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快速施工成型瀝青路面鋪裝方法,屬于道路工程領域。該方法的特點是在土基上依次鋪設石灰-粉煤灰碎石混合料底基層、下基層、上基層及瀝青混合料面層,石灰-粉煤灰碎石混合料級配設計成骨架密實型,施工采用連續分層攤鋪壓實工藝,一次成型路面。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鋪裝方法解決了瀝青路面快速施工成型技術難題,有效節約施工時間和成本,緩解交通壓力,實現路面施工快速、節約、耐久、環保的目標,具有很好的推廣應用價值。
【專利說明】一種快速施工成型瀝青路面鋪裝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道路工程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快速施工成型浙青路面鋪裝方法。
【背景技術】
[0002]浙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要求半剛性材料(水泥穩定碎石或石灰-粉煤灰穩定碎石)施工時,碾壓成型之后要有一定時間的養生過程,再鋪筑上一層結構層。通常每一層半剛性材料層施工碾壓完成后需要進行7-14天的養生過程,才能進行上一層的施工。養生要求源于兩方面考慮,一是不養生連續施工,施工機械可能對正在形成強度的基層產生破壞作用,尤其是對基層表面的松散破壞;二是基層強度尚未形成就開放交通,可能影響基層后期強度形,進而影響路面長期使用性能。由此,浙青路面施工通常至少需要30天施工周期才能完成整個路面成型并開放交通。然而,很多浙青路面施工工程,由于公共交通、安全、救災、戰爭或其它客觀原因,浙青路面必須在短時間內施工成型并投入使用,如高速公路或城市道路維修施工、戰爭或救災用新機場跑道、道路的快速修建等,迫于交通壓力、社會反響和客觀需要,不得不在段時間內完浙青路面施工成型,以盡快實現道路暢通。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在基層材料中摻加早強劑,以縮短養生時間。但是,摻加早強劑縮短養生的時間有限,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連續施工,而且增加施工成本,副作用是早強劑容易導致基層產生開裂,對路面長期性能影響較大。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技術任務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快速施工成型浙青路面鋪裝方法。利用該方法可實現浙青路面快速連續施工成型,短時間內開放交通,同時能確保路面結構長期使用性能。
[0004]本發明的技術任務是按以下方式實現的:
a)底基層、下基層、上基層混合料級配及組成設計
路面底基層、下基層、上基層均采用石灰-粉煤灰碎石混合料,石灰-粉煤灰碎石混合料級配設計成骨架密實型結構;
b)底基層、下基層、上基層連續分層攤鋪壓實
根據施工能力劃分施工段落順序組織施工,每一施工段底基層、下基層、上基層不間斷連續分層攤鋪壓實,一次成型;
上基層施工完成后立即灑布透層油乳化浙青;
c)浙青面層連續分層攤鋪壓實
上基層施工完成、透層油破乳后,立即進行浙青面層連續分層攤鋪壓實成型。步驟a)中所述石灰-粉煤灰集料級配范圍和混合料組成為:
級配以各粒徑集料通過標準尺寸篩孔質量百分率計。標準篩孔26.5mm,通過率范圍95%?100% ;標準篩孔19mm,通過率范圍48%?68% ;標準篩孔9.5mm,通過率范圍24%?34% ;標準篩孔4.75mm,通過率范圍11%?21% ;標準篩孔2.36mm,通過率范圍6%?16% ;標準篩孔0.6mm,通過率范圍0%~6% ;標準篩孔0.6mm,通過率范圍0%飛% ;
石灰-粉煤灰碎石混合料中石灰與粉煤灰的比例為1:2~1:4,石灰粉煤灰與集料的比例為 18:82 ~14:86。
[0005]石灰-粉煤灰碎石混合料底基層、下基層、上基層的厚度范圍均為16~20cm。
[0006]步驟b)中所述連續分層攤鋪壓實是指下層攤鋪壓實完成后立即進行上一層攤鋪壓實,中間不進行養生等待。
[0007]為了達到最好的攤鋪效果,連續攤鋪施工要求土基模量要大于80Mpa。
[0008]步驟c)中浙青面層連續分層攤鋪壓實開始的時間優選為透層乳化浙青破乳后進行。
[0009]浙青面層的層數及層厚遵照現行規范公知的設計方法確定。
[0010]上述浙青面層連續分層攤鋪壓實是指下層浙青層攤鋪壓實完成、溫度降至50°C以下,即可進行上一層浙青層攤鋪壓實。為加快施工速度,浙青層壓實完成后也可選擇灑水降溫方法。
[0011]上述方法遵循石灰-粉煤灰穩定碎石(二灰碎石)材料強度形成的基本原理,根據該類材料強度形成較慢,主要強度由后期形成的特點(施工15天之后至180天形成強度占最終強度的80%以上),通過優化石灰-粉煤灰碎石集料級配,提高混合料壓實后的抗剪強度,為連續施工創造穩定密實的工作面,在此基礎上,根據施工能力劃分施工段落順序組織流水施,采取連續不間斷分層攤鋪壓實施工工藝,直至浙青面層,一次成型路面。連續施工后浙青層作為二灰碎石層的養生和保護層,確保石灰-粉煤灰碎石層強度正常增長,保證了路面結構的長期使用性能。
`[001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鋪裝方法具有以下突出地有益效果:
(一)該方法為浙青路面快速施工提供了有效途徑,極大的縮短了浙青路面施工成型時間,減緩交通壓力,節約道路用戶等待時間;
(二)連續攤鋪一次成型作業,不需要進行養生和摻加外加劑,提高施工效率,有效節約施工成本;
(三)連續攤鋪一次成型作業,增強了浙青路面結構層間的連接,使浙青路面結構層形成完整的整體,提高了路面結構的整體承載能力,路面結構具有良好的長期使用性能。
[0013](四)該方法施工工藝操作簡單、易于實現。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附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中鋪裝結構現場施工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參照說明書附圖以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快速施工成型浙青路面結構及鋪設方法作以下詳細地說明。
[0016]實施例:
某段4車道500米長的城市主干道路改造工程,由于封閉施工交通壓力大,交通管理部門要求在地下管線和路基施工完成后,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路面施工成型和開放交通。
底基層、下基層和上基層材料類型及厚度由本發明方法確定,浙青層厚和層數由公知方法確定。
[0017]采用的路面結構組合為:4cm浙青混合料表面層+6cm浙青混合料中面層+8cm浙青混合料下面層+2 X 18cm石灰粉煤灰碎石基層(上基層+下基層)+18cm石灰粉煤灰碎石底基層+ 土基。
[0018]通過路基施工,使壓實路基模量大于80Mpa。原路基土為軟弱土類,壓實后達不到要求,采取換填土和石灰改善等形式,使土基模量達到要求。
[0019]石灰-粉煤集料骨架密實級配設計篩孔通過率如下所列,設計級配在要求范圍之內。<img/ >
[0020]二灰碎石中石灰、粉煤灰和集料的配比為:石灰:粉煤灰:碎石集料=6:12:82。
[0021]現場配備基層攤鋪壓實設備和浙青面層攤鋪壓實設備各一套。根據拌和站生產能力及現場施工機械(運輸、攤鋪、壓實等設備)配備,將該工程500米長路段劃分為一個施工段組織流水施工,石灰-粉煤灰底基層、下基層、上基層至浙青面層分層攤鋪壓實,連續施工一次成型路面(石灰-粉煤灰碎石不需要分層養生等待強度形成再進行上一層施工)。施工順序和時間安排為:第I天完成底基層I施工壓實,第2天完成下基層2施工壓實,第3天完成上基層3施工壓實,第4天和第5天完成浙青面層施工(乳化浙青4、下面層5、中面層6、表面層7),如附圖1所示。
[0022]浙青層分層連續施工,為防止運料車和攤鋪設備破壞壓實已經完成但溫度還較高的下層浙青混合料,上層施工要待到下層溫度降至50°C以下進行(通常等待2~3小時),為加快施工速度,壓實完成后也可選擇灑水降溫方法。
[0023]按照上述快速施工成型路面結構及工藝,比傳統施工方法節省15天以上時間,在提高路面整體質量和使用性能的同時,極大提高施工效率,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
【權利要求】
1.一種快速施工成型浙青路面鋪裝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a)底基層、下基層、上基層混合料級配及組成設計 路面底基層、下基層、上基層均采用石灰-粉煤灰碎石混合料,石灰-粉煤灰碎石混合料級配設計成骨架密實型結構; b)底基層、下基層、上基層連續分層攤鋪壓實 根據施工能力劃分施工段落順序組織施工,每一施工段底基層、下基層、上基層不間斷連續分層攤鋪壓實,一次成型; 上基層施工完成后立即灑布透層油乳化浙青; c)浙青面層連續分層攤鋪壓實 上基層施工完成、透層油破乳后,立即進行浙青面層連續分層攤鋪壓實成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施工成型浙青路面鋪裝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a)中所述石灰-粉煤灰集料級配范圍和混合料組成為: 級配以各粒徑集料通過標準尺寸篩孔的質量百分率計:標準篩孔26.5mm,通過率范圍95%~100% ;標準篩孔19mm,通過率范圍48%~68% ;標準篩孔9.5mm,通過率范圍24%~34% ;標準篩孔4.75mm,通過率范圍11%~21% ;標準篩孔2.36mm,通過率范圍6%~16% ;標準篩孔0.6mm,通過率范圍0%~6% ;標準篩孔0.6mm,通過率范圍0%飛% ; 石灰-粉煤灰碎石混合料中石灰與粉煤灰的比例為1:2~1:4,石灰粉煤灰與集料的比例為 18:82 ~14:86。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施工成型浙青路面鋪裝方法,其特征在于:石灰-粉煤灰碎石混合料底基層、下基層、上基層的厚度范圍均為16~20c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施工成型浙青路面鋪裝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b)中所述連續分層攤鋪壓實是指下層攤鋪壓實完成后立即進行上一層攤鋪壓實,中間不進行養生等待。
5.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快速施工成型浙青路面鋪裝方法,其特征在于:土基模量要大于80Mpa。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施工成型浙青路面鋪裝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c)中浙青面層連續分層攤鋪壓實開始的時間是透層乳化浙青破乳后進行。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快速施工成型浙青路面鋪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浙青面層連續分層攤鋪壓實是指下層浙青層攤鋪壓實完成、溫度降至50°C以下,即可進行上一層浙青層攤鋪壓實。
【文檔編號】E01C7/30GK103741570SQ201310696905
【公開日】2014年4月23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8日
【發明者】韋金城, 付建村, 程鈺, 馬士杰, 余四新, 胡宗文, 董昭, 孫強, 胡家波 申請人:山東省交通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