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橋梁檢測、維護、保養設備,具體設計一種橋梁檢修軌道支撐鋼懸臂。
背景技術:
鋼筋混凝土橋梁具有結構簡單、造價低、壽命長、安裝容易、養護及維護工作量小等優點,被大量應用在鐵路干線、公路中。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外部環境的變化等因素,梁體裂紋、鋼筋外露、橫隔板斷裂、人行托架及螺栓銹蝕等嚴重病害直接危害橋梁安全,因此需要定期對橋梁進行檢測和維修。對橋梁進行檢測和維修前必須先搭建檢測維修設備,常用的檢測維修設備主要為檢修車,搭建方法為先在橋梁上搭建檢修軌道,然后將檢修車安裝在檢修軌道上,通過檢修軌道不斷移動檢修車來逐段檢修橋梁,檢修完畢后一般需要將搭建的檢修軌道拆除,目前常用的檢修軌道搭建方式繁瑣,拆除麻煩。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橋梁檢修軌道支撐鋼懸臂,橋梁檢修完畢后整個支撐懸臂可直接從橋梁上拆下,非常方便。
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橋梁檢修軌道支撐鋼懸臂,其關鍵在于:包括支撐橫梁,該支撐橫梁的一端斜向下彎折形成固定連接部,所述支撐橫梁上設有定位孔;
所述支撐橫梁包括水平設置的上支撐板和下支撐板,所述上支撐板和下支撐板之間通過縱向支撐板固定連接,所述上支撐板上設有所述定位孔。采用本技術方案需要鋪設檢修軌道時直接將固定連接部插入橋梁內部的預埋筒內或橋梁內的預留孔內,沿橋梁的長度方向設置多個所述橋梁檢修軌道支撐鋼懸臂后即形成一個軌道支撐組件,然后可將檢修軌道直接鋪設在多個所述橋梁檢修軌道支撐鋼懸臂上即可,然后在定位孔內插設定位銷從而將鋪設的軌道和支撐鋼懸臂固定在一起,防止二者產生相對位移造成軌道滑出。由于支撐橫梁采用支撐板的形式,上、下支撐板之間基本為空心狀,因此支撐橫梁較輕,方便運輸和搭建。
作為優選:上述縱向支撐板共兩塊,兩塊所述縱向支撐板正對設置,兩塊縱向支撐板的上邊緣分別與所述上支撐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兩塊縱向支撐板的下邊緣分別與所述下支撐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采用此設計兩個縱向支撐板共同起到承重作用,大大提升了整個支撐懸臂的強度。
兩塊所述縱向支撐板之間設有兩塊加強斜板,兩塊所述加強斜板交叉設置,兩塊所述加強斜板的上邊緣分別與所述上支撐板和/或縱向支撐板固定連接,兩塊所述加強斜板的下邊緣分別與所述下支撐板和/或所述縱向支撐板固定連接。采用此設計通過加強斜板進一步提升支撐懸臂的強度,防止支撐懸臂載荷強度不夠在使用中斷裂或損壞較快,而不得不經常更換。
兩個所述縱向支撐板之間的所述上支撐板的下表面沿其長度方向設有加強筋。采用此設計防止上支撐板在檢修車滑行過程中因震動或其他原因而易產生裂紋,影響其強度。
上述支撐橫梁的彎折處設有至少一個加強肋板,所述加強肋板的截面呈倒“T”字形,所述加強肋板的上邊緣與所述下支撐板固定連接,所述加強肋板沿所述下支撐板的長度方向設置。支撐橫梁的彎折處易造成應力集中,通過加強肋板可有效提升支撐橫梁的彎折處的強度。
上述定位孔靠近所述固定連接部的上端。采用此方案將整個支撐懸臂安裝到橋梁內部后定位孔比較靠近橋面,方便橋面上的施工人員插設定位銷。
上述支撐橫梁的水平部分為軌枕支撐部,該軌枕支撐部和所述固定連接部之間的夾角為125°-155°。采用此方案固定連接部插入橋梁內部后固定較牢固。
上述固定連接部的長度為所述軌枕支撐部長度的1.2-1.4倍。采用此設計固定連接部不易從橋梁內部脫出,固定更牢固可靠。
有益效果:采用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需要鋪設檢修軌道時直接將固定連接部插入橋梁內部的預埋筒內或橋梁內的預留孔內,沿橋梁的長度方向設置多個所述橋梁檢修軌道支撐鋼懸臂后即形成一個軌道支撐組件,然后可將檢修軌道直接鋪設在多個所述橋梁檢修軌道支撐鋼懸臂組成的支撐組件上即可,然后在定位孔內插設定位銷從而將鋪設的軌道和支撐鋼懸臂固定在一起,防止二者產生相對位移造成軌道滑出。由于支撐橫梁采用支撐板的形式,上、下支撐板之間基本為空心形成,因此支撐橫梁較輕,方便運輸和搭建。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B-B’剖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使用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橋梁檢修軌道支撐鋼懸臂,包括支撐橫梁1,該支撐橫梁1的一端斜向下彎折形成固定連接部2,所述支撐橫梁1上設有定位孔3,所述定位孔3靠近所述固定連接部2的上端。
所述支撐橫梁1包括水平設置的上支撐板101和下支撐板102,所述上支撐板101和下支撐板102之間通過縱向支撐板103固定連接,所述上支撐板101上設有所述定位孔3。
所述縱向支撐板103共兩塊,兩塊所述縱向支撐板103正對設置,兩塊縱向支撐板103的上邊緣分別與所述上支撐板101的下表面固定連接,兩塊縱向支撐板103的下邊緣分別與所述下支撐板102的上表面固定連接,兩塊所述縱向支撐板103之間設有兩塊加強斜板104,兩塊所述加強斜板104交叉設置,兩塊所述加強斜板104的上邊緣分別與所述上支撐板101和/或縱向支撐板103固定連接,兩塊所述加強斜板104的下邊緣分別與所述下支撐板102和/或所述縱向支撐板103固定連接,兩個所述縱向支撐板103之間的所述上支撐板101的下表面沿其長度方向設有加強筋105。
所述支撐橫梁1的彎折處設有三塊加強肋板4,所述加強肋板4的截面呈倒“T”字形,三塊所述加強肋板4沿所述下支撐板102的長度方向設置平行設置,所述加強肋板4的上邊緣分別與所述下支撐板102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支撐橫梁1的水平部分為軌枕支撐部,該軌枕支撐部和所述固定連接部2之間的夾角為125°-155°,所述固定連接部2的長度為所述軌枕支撐部長度的1.2-1.4倍,所述上支撐板101、下支撐板102、縱向支撐板103、加強斜板104以及所述加強肋板4一體澆筑成型。
如圖3所示,修建橋梁時現在橋身內部預埋一個預埋筒5,該預埋筒5傾斜設置,其筒口和橋身側面平齊,然后直接將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橋梁檢修軌道支撐鋼懸臂的固定連接部2插設在預埋筒5內,橋梁檢修軌道支撐鋼懸臂的水平部分則成為軌枕支撐部,由于預埋筒1傾斜設置,固定連接部2承重后會上翹與預埋筒5的內壁抵緊從而將整個檢修軌道支撐鋼懸臂固定住,水平的軌枕支撐部承重越大,檢修軌道支撐鋼懸臂與預埋筒的固定越穩固,沿橋梁的長度方向鋪設多個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檢修軌道支撐鋼懸臂,然后將檢修軌道鋪設在多個檢修軌道支撐鋼懸臂即可,不需要使用時拆除檢修軌道后直接將檢修軌道支撐鋼懸臂拔出即可。
最后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描述僅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宗旨及權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種類似的表示,這樣的變換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