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螺絲批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300326閱讀:214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螺絲批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手動工具,具體是一種螺絲批,其帶有如同轉輪式彈夾的批頭架用于安置多個不同形式的批頭,使用時可如同轉動彈夾一樣轉動批頭架來選用不同形式的批頭。
背景技術
現有的螺絲批多為手柄上向前延伸出批桿,批桿前端形成批頭或者安裝批頭。需要使用不同形式的批頭工作時需要更換螺絲批或者更換批頭,使用不便。US6314995A號、US 6138537A號、US 7028593B1號專利分別要求保護一種包括有螺絲批,它們均帶有轉輪式彈夾的批頭架用于安置多個不同形式的批頭,使用時可如同轉動彈夾一樣轉動批頭架來更換不同形式的批頭。但它們存在以下缺點1.結構復雜;2.從批頭架更換批頭時需將手柄與批頭架的安裝位置分離,操作不便;3.旋擰螺釘時需要用手柄向前施力頂緊推桿才能對螺釘施加扭矩,頂桿易縮回;4.所施加的扭矩多受限于手柄與批頭架的安裝位置的配合結構,由于該配合結構通常為塑料件,因此扭力有限;5.批頭架與推桿對應的位置被遮擋,會遮擋使用者的視線,不能準確更換批頭;6.不便更換批頭架,因此也不便更換批頭架上的批頭;7.缺少對批頭架的定位,頂桿不能準確對準批頭架上批頭安置孔,因此不能順利的將所需的批頭推出。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技術任務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的螺絲批。為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螺絲批,其特征是包括手柄,其前端設批頭套筒,在手柄上位于所述批頭套筒后方的位置開設前后延伸的縫以及從所述的縫可視的安裝位,在所述縫的邊緣設滑道,在所述滑道上的前部設置一個第一定位部;轉輪狀批頭架,其軸向相對手柄的前后方向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的安裝位,其上分布有軸向的容納有批頭的容納孔,且所述的容納孔可轉至與所述的批頭套筒軸向對應;推桿,其沿前后方向安置于所述的手柄內且軸向對應所述的批頭套筒;推鈕組件,其與所述的推桿裝配并可滑動地配合在所述的滑道上且可定位于所述的第一定位部;所述的推桿于所述的推鈕組件定位于所述的第一定位部時伸入所述批頭架的一個容納孔將該容納孔內的批頭推向所述的批頭套筒至該批頭伸出批頭套筒,所述的推桿于所述的推鈕組件位于所述滑道上的后部時位于所述批頭架的后側。[0018]作為在手柄前端配置批頭套筒的一種優選技術手段,所述手柄的前端設有棘輪結構,所述的批頭套筒設于所述的棘輪結構上,在所述的棘輪結構上開設有連通所述批頭套筒與所述批頭架上的容納孔的通孔。具體的,所述的棘輪結構包括棘爪座、棘輪套和轉套所述的棘爪座固定于所述手柄的前端,該棘爪座上設兩個反向的可擺動的棘爪以及用于控制該兩個棘爪位置狀態的撥件,所述的撥件上具有兩個分別對應所述兩個棘爪的撥塊;所述的棘輪套套在所述的棘爪座上用于與所述的棘爪嚙合;所述的轉套套在所述棘爪座的外側并與所述的撥件連接;批頭套筒設于所述的棘輪套上,所述的通孔開設在所述的棘爪座上。進一步的,所述轉套的內壁具有三個定位槽,所述的棘爪座上設有定位彈子,該定位彈子由彈性元件支撐位于一個定位槽內。所述的兩個棘爪之間支撐有令該兩個棘爪張開靠向所述棘輪套的彈性元件。作為在手柄前端配置批頭套筒的另一種優選技術手段,所述手柄的前端設有結構件,所述的批頭套筒設于所述的結構件上。為了使滑道耐磨以及具有足夠的強度,所述的滑道為金屬件。作為第一定位部的一種優選技術手段,所述的第一定位部為設置在所述滑道上的缺口。此時,實現推鈕組件在第一定位部定位的一種優選技術手段是所述推桿的尾部向所述滑道的方向延伸出基部,所述的推鈕組件包括鎖片、觸鈕以及彈性元件,所述的鎖片沿所述基部延伸的方向活動地安置在所述的基部且在其活動范圍內可卡入所述缺口和從所述缺口脫出,所述的彈性元件置于所述的鎖片與基部之間用彈力將所述的鎖片向所述缺口內彈壓,所述的觸鈕前后滑動地裝配在所述的基部上并在其上設置迫使所述鎖片活動的觸動部。實現推鈕組件在第一定位部定位的另一種優選技術手段是所述推桿的尾部向所述滑道的方向延伸出基部,所述的推鈕組件包括觸鈕以及彈性元件,所述的觸鈕上設置鎖止緣, 所述的觸鈕沿所述基部延伸的方向活動地安置在所述的基部且所述的鎖止緣在所述觸鈕的活動范圍內可卡入所述的缺口和從所述的缺口脫出,所述的彈性元件置于所述的觸鈕與基部之間用彈力將所述的鎖止緣向所述缺口內彈壓。進一步的,所述的手柄內沿所述的滑道的延伸方向設置有承載所述推桿的承載部。為了實現對推鈕組件的定位,在所述滑道上的后部設置一個對所述的推鈕組件定位的第二定位部。具體的,該第二定位部的結構可與所述第一定位部的結構相同;所述的推桿于所述的推鈕組件定位于該第二定位部時位于所述批頭架的后側。為了實現批頭架在手柄上的轉動以及便于安裝和拆下,所述安裝位的前壁與所述批頭架的前端以及所述安裝位的后壁與所述批頭架的后端分別設置凹坑和伸縮軸頭,在所述伸縮軸頭的后端支撐彈性元件,所述的伸縮軸頭位于對應的凹坑內實現所述批頭架在所述安裝位的安裝。為了實現批頭架在手柄上的定位以便推桿能夠準確對應批頭架上的容納孔,所述安裝位的前壁或/和后壁與所述批頭架的前端或/和后端分設定位彈子和定位槽,在所述定位彈子的后端支撐彈性元件,所述的定位彈子位于所述的定位槽內實現所述批頭架在所述手柄上的定位。[0031]為了避免容納孔內的批頭脫落,所述的容納孔的內壁具有彈性結構。為了便于識別容納孔內批頭的的形式,所述批頭架上對應每個容納孔的位置具有批頭標記。或者將所述批頭架制成透明。為了備用較多的批頭,所述的手柄上設有用于存放備用批頭架的容納部。或者在所述的手柄上設有備用批頭存放架。為了便于握持以及對推桿施加推力,所述的手柄具有向所述推桿的一側延伸的握持部。作為推桿的前端與批頭配合的一種優選技術手段,所述推桿的前端或/和所述的批頭上設有供二者相結合的結合結構,所述的推桿于所述的推鈕組件位于所述滑道上的后部時位于所述批頭架的后側并依靠所述的結合結構將對應的批頭帶回對應的容納孔。具體的,所述的結合結構可以為賦予所述推桿的前端或/和所述的批頭的供二者吸附的磁性, 還可以為分設于所述推桿的前端和所述批頭后端的榫頭和榫槽。作為避免批頭干涉批頭架轉動的優選技術手段,所述容納孔的后端具有阻止部; 或者所述批頭架的后端與所述安裝位的后壁之間具有縫隙,所述推桿的前端于所述的推鈕組件位于所述滑道上的后部時對應所述的縫隙。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構成零部件少,結構簡單;2.從批頭架更換批頭時只需要轉動批頭架和推動推桿前后移動,不需要令批頭架與手柄分離,簡單易行;3.旋擰螺釘時頂桿通過推鈕組件定位于手柄上的滑道上,頂桿不易縮回,所施加的扭矩由批頭套筒承受,可承受的扭力較大;4.通過手柄上的縫可見裝配在安裝位的批頭架,因此可以準確的將需要使用的批頭轉至與推桿對應并進一步的用推桿推出;5.批頭架通過伸縮軸與凹坑配合的形式裝配在安裝位,便于安裝和卸下;6.批頭架通過伸縮的定位彈子與定位槽配合的形式可定位于手柄上保證令批頭架上的某個容納孔準確對應推桿以便推桿順利的將該容納孔內的批頭推出。

圖1是本實用新型螺絲批的一個較佳實施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IA是圖1的M-M向剖視圖,顯示出轉套15d在棘爪座1 上的定位。 圖2是圖1所示結構中棘輪結構以及批頭套筒設置在棘輪結構上的示意圖。
圖3是圖2所示結構的A-A向剖視圖。
圖4是圖2所示結構的B-B向剖視圖。圖5是圖4所示結構中棘輪套以及批頭套筒設置在棘輪套上的示意圖。圖6為圖5的左視圖。圖7是圖1所示結構中批頭架的示意圖。圖8為圖7的左視圖。圖9為圖8的C-C向剖視圖。圖10為圖7的D-D向剖視圖。[0055]圖11為圖7的右視圖。圖12是圖1所示結構中的批頭架上帶批頭的示意圖。圖13為圖12的左視圖。圖14為圖13的E-E向剖視圖。圖15為圖12的F-F向剖視圖。圖16是圖1所示結構中的棘爪座的示意圖。圖17為圖16的左視圖。圖18為圖17的H-H向剖視圖。圖19為圖16的G-G向剖視圖。圖20為圖16的右視圖。圖21是圖1所示結構中的滑道的示意圖。圖22是圖1所示結構中的推桿、推鈕組件與滑道的裝配示意圖。圖23是圖22所示推桿、推鈕組件與滑道的裝配結構放大示意圖。圖24是圖23的K-K向剖視圖。圖25是一種可替換圖22所示裝配結構的另一種推桿、推鈕組件與滑道的裝配示意圖。圖26是圖25所示推桿、推鈕組件與滑道的裝配結構放大示意圖。圖27是圖沈WL-L向剖視圖。圖28為圖1所示結構的手柄上裝配棘爪座的示意圖。圖29為圖觀的J-J向剖視圖。圖30為在手柄上安置備用批頭架的示意圖。圖31為在手柄上安置備用批頭的示意圖。圖中標號說明1-手柄,11-批頭套筒,12-縫,13-安裝位,14-滑道,14a_第一定位部,14b-第二定位部,15-棘輪結構,15a-通孔,15b-棘爪座,15c-棘輪套,15d_轉套,15e_棘爪,15f-撥件,15g_撥塊,15h-定位槽,15i-定位彈子,16-滑道,17-臺階,18-凹坑,19-定位彈子, 110-容納部,111-握持部;2-批頭架,21-批頭,22-容納孔,23-阻止部,24-伸縮軸頭,25-定位槽,26-彈性結構,27-批頭標記,n-n-批頭架的軸向;3-推桿,31、32-基部;4-推鈕組件,41-鎖片,42-觸鈕,43-觸動部,44-觸鈕,45-鎖止緣;5-備用批頭架;6-備用批頭存放架。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說明書附圖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螺絲批的一個較佳實施例的的剖面結構,該螺絲批包括手柄1,其前端設批頭套筒11,在手柄1上位于批頭套筒11后方的位置開設前后延伸的縫12以及從縫12可視的安裝位13,在縫12的邊緣設滑道14,在滑道14上的前部設第一定位部14a ;轉輪狀批頭架2 (參見圖7-15),其軸向n-n (即其軸線方向,參見圖1、圖12、圖 14-15)相對手柄的前后方向(手柄的前后方向定義為與縫12、滑道14以及下文述及的推桿 3的延伸方向一致)可轉動地安裝在安裝位13,其上分布有軸向的容納有批頭21的容納孔 22,且容納孔22可轉至與批頭套筒11軸向對應;推桿3 (參見圖22、25),其沿前后方向安置于手柄1內且軸向對應批頭套筒11 ;推鈕組件4 (參見圖23、對、26、27),其與推桿3裝配并可滑動地配合在滑道14上且可定位于第一定位部14a ;推桿3于推鈕組件4定位于第一定位部1 時伸入批頭架2的一個容納孔將該容納孔內的批頭推向批頭套筒11至該批頭伸出批頭套筒11,推桿3于推鈕組件4位于滑道 14上的后部時位于批頭架2的后側。上述圖1所示的螺絲批,構成零部件少,結構簡單;為使用帶來方便。使用該螺絲批時,用手握持住手柄1,通過轉動批頭架2可將容納有所需批頭的容納孔轉至與推桿3對應,此時通過推鈕組件4將推桿3向前推出,推桿3前端接觸對應容納孔內的批頭并與批頭結合,直至推鈕組件4定位于第一定位部14a,則推桿3前端伸入對應的容納孔將其中的批頭推向批頭套筒11至該批頭伸出批頭套筒11用于旋擰螺釘。由于批頭主體的橫截面通常為正六邊形,因此批頭套筒11內孔的橫截面亦應為正六邊形以便與批頭對應用于傳遞扭矩;由于推鈕組件4定位在第一定位部14a,因此推桿3不能伸縮,此時可通過手柄1對推桿3施加推力來將批頭21頂持在螺釘上進而旋擰螺釘。用畢,可操作推鈕組件4從第一定位部1 解除定位,再順勢將推桿3向后拉回至滑道14上的后部直至推桿3從對應的容納孔中縮回而位于批頭架2的后側,以免障礙批頭架的轉動,并可將批頭套筒11中的批頭收回批頭架上對應的容納孔。該螺絲批,使用過時通過轉動批頭架及操控推鈕組件推動或者拉回推桿即可,操作簡單。又因其裝配了如同轉輪手槍上的轉輪式彈夾式的批頭架,且使用時可如同轉動彈夾一樣轉動批頭架來選用不同形式的批頭,批頭如同子彈一樣被推桿向前推出,因此可稱本實用新型為槍式螺絲批。使用中,旋擰螺釘時頂桿通過推鈕組件定位于手柄上的滑道上,頂桿不易縮回,所施加的扭矩由批頭套筒承受,可承受的扭力較大;通過手柄上的縫可見裝配在安裝位的批頭架,因此可以準確的將需要使用的批頭轉至與推桿對應并進一步的用推桿推出。至此,該實施例的上述結構闡明了本實用新型的實用新型構思以及實現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但是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完善和補充,該實施例還包括以下技術手段,以便在實施本實用新型時根據具體作用將它們選用在上段所述的技術方案上。首先,作為該較佳實施例在手柄1前端配置批頭套筒11的優選技術手段,參見圖 2-6、圖16-20,是在手柄11的前端設有棘輪結構15,批頭套筒11設于棘輪結構15上,在棘輪結構15上開設連通批頭套筒11與批頭架上的容納孔的通孔,為保證強度,棘輪機構15 可用金屬材料制成。因此,通過該棘輪結構15可實現批頭套筒11及其內批頭的定向轉動 (順時針方向轉動施加扭矩或者逆時針方向轉動施加扭矩),為使用提供方便。具體的,棘輪結構15包括棘爪座15b、棘輪套15c和轉套15d 棘爪座1 固定于手柄1的前端而與手柄形成一體,該棘爪座1 上設兩個反向的可擺動的棘爪15e以及用于控制該兩個棘爪位置狀態的撥件15f,撥件15f上具有兩個分別對應兩個棘爪15e的撥塊15g ;棘輪套15c套在棘爪座1 上用于與棘爪1 嚙合;轉套15d套在棘爪座1 的外側并與撥件15f連接;批頭套筒11設于棘輪套1 上,通孔1 開設在棘爪座1 上。該通過將批頭套筒設于棘輪機構上的結構形式,批頭21被推桿2從批頭架的容納孔經所述通孔1 推入批頭套筒11 或者從批頭套筒經所述通孔拉回批頭架的容納孔。該棘輪機構,轉動轉套15d時,可以帶動撥件15f的兩個撥塊15g來改變兩個棘爪1 的位置狀態,進而改變兩個棘爪與棘輪套15c 內棘齒的嚙合關系(即換檔)來實現工作需求如圖3所示狀態,此時兩個棘爪15e同時與棘輪套15c的內棘齒嚙合,因此無論順時針方向轉動手柄還是逆時針方向轉動手柄,均能夠將來自手柄的扭矩通過棘爪座15b、其中一個棘爪、棘輪套15c傳遞給批頭套筒11,以使批頭對螺釘施力;當從圖3所示狀態通過轉套15d將兩個撥塊15g順時針方向轉動一個角度時,則將其中一個棘爪(圖中所示上方的一個)被推離棘輪套15c、另一個棘爪(圖中所示下方的一個)繼續與棘輪套15c的內棘齒嚙合,此時,逆時針方向轉動手柄能夠將來自手柄的扭矩通過棘爪座15b、與棘輪套嚙合的棘爪、棘輪套15c、批頭套筒11傳遞給批頭,順時針方向轉動手柄則與棘輪套嚙合的棘爪可被棘爪座帶動從棘輪套的棘齒上滑過,不向批桿遞給扭矩,令手柄回轉;當從圖3所示狀態通過轉套將兩個撥塊15g逆時針方向轉動一個角度時,則其中一個棘爪(圖中所示下方的一個)被推離棘輪套、另一個棘爪(圖中所示上方的一個)繼續與棘輪套的內棘齒嚙合,此時,順時針方向轉動手柄能夠將來自手柄的扭矩通過棘爪座15b、與棘輪套嚙合的棘爪、棘輪套15c、批頭套筒11傳遞給批頭,逆時針方向轉動手柄則與棘輪套嚙合的棘爪可被棘爪座帶動從棘輪套的棘齒上滑過,不向批桿遞給扭矩,手柄回轉。進一步的,參見圖1A,轉套15d的內壁具有三個定位槽15h,棘爪座1 上設有定位彈子15i,該定位彈子15i由彈性元件支撐位于一個定位槽內。從而可以使轉套15d在周向定位,因此無論轉套轉至上述三個工作位置的任一位置,均通過定位而將該位置保持。兩個棘爪1 之間支撐有令該兩個棘爪張開靠向所述棘輪套的彈性元件。由此保證棘爪與棘輪套嚙合,其通過一個彈性元件是實現了對兩個棘爪的支撐,零件少,結構緊湊。其次,作為該較佳實施例在手柄前端配置批頭套筒11的另一種優選技術手段,是在手柄1的前端設結構件,批頭套筒設于結構件上。如將所述棘輪機構的棘爪座作為結構件,將批頭套筒在棘爪座上加工出來即可,或者以所述棘輪機構的帶有批頭套筒的棘輪套為結構件,將棘輪套設于手柄的前端亦可。這里之所以在手柄的前端設結構件,目的在于增加批頭套筒的強度以及便于加工制造,若手柄本身的強度足以可以設置批頭套筒來向批頭傳遞扭矩以及有合適的加工方法時,則可在手柄的前端直接加工出批頭套筒作為等同技術手段。該較佳實施例為了使滑道14耐磨以及具有足夠的強度,滑道14 (參見圖21)為金屬件并裝配在手柄上。作為該較佳實施例第一定位部的優選技術手段,第一定位部Ha為設置在滑道14 上的缺口(參見圖21)。當第一定位部1 為設置在滑道上的缺口時,實現推鈕組件4在第一定位部1 定位的一種優選技術手段是參見圖22-24,推桿3的尾部向滑道的方向延伸出基部31,推鈕組件4包括鎖片41、觸鈕42以及彈性元件,鎖片41沿基部31延伸的方向活動地安置在基部31且在其活動范圍內可卡入缺口和從缺口脫出,彈性元件置于鎖片41與基部31之間
10用彈力將鎖片41向缺口內彈壓,觸鈕42前后滑動地裝配在基部31上并在其上設置迫使鎖片活動的觸動部43。如圖所示,所述的觸動部為兩端矮、中間高的圓弧面(也可以為兩端矮、 中間高的斜面)。如此結構,當如圖所示鎖片41卡在缺口內實現推鈕組件4在滑道14上定位時,用手向后拉觸鈕42,則可通過觸動部43壓持鎖片41克服彈性元件的彈力令鎖片41 脫出缺口實現推鈕組件4在滑道14上的解鎖,則可順勢將推鈕組件4在滑道14上順勢向后拉回;當將推鈕組件4拉至下文還要述及的作為第二定位部14b的缺口時,鎖片41則在彈性元件的作用下被彈入該缺口實現對推鈕組件4的定位。反之,當從作為第二定位部14b 的缺口向前推動觸鈕42時,推鈕組件4的動作與從作為第一定位部的缺口向后拉動觸鈕的情形相同,不再贅述。當第一定位部1 為設置在滑14道上的缺口時,實現推鈕組件4在第一定位部 Ha定位的另一種優選技術手段是參見圖25-27,推桿3的尾部向滑道14的方向延伸出基部32,推鈕組件4包括觸鈕44以及彈性元件,觸鈕44上設置鎖止緣45,觸鈕44沿基部延伸的方向活動地安置在基部32且鎖止緣45在觸鈕的活動范圍內可卡入缺口和從缺口脫出, 彈性元件置于觸鈕44與基部32之間用彈力將鎖止緣45向缺口內彈壓。如此結構,當如圖所示鎖止緣45卡在缺口內實現推鈕組件4在滑道14上定位時,先向下按觸鈕44即可克服彈性原件的彈力令鎖止緣45從缺口中脫出解除推鈕組件在該缺口的定位,之后即可順勢向后拉動觸鈕44將推桿向后拉回;當將推鈕組件4拉至下文還要述及的作為第二定位部 14b的缺口時,釋放觸鈕,則觸鈕44在彈性元件的作用下被彈起令鎖止緣45卡入該缺口實現對推鈕組件的定位。反之,當從作為第二定位部的缺口向前推動觸鈕時,推鈕組件的動作與從作為第一定位部的缺口向后拉動觸鈕的情形相同,不再贅述。進一步的(尤其是針對實現推鈕組件在第一定位部定位的后一種技術手段,操作時由于需要按壓觸鈕),在手柄內沿滑道的延伸方向設置有承載推桿的承載部,以便按壓觸鈕時支撐推桿;之所以將承載部沿滑道的延伸方向設置,是因為這樣可使推桿沿承載部前后順暢移動;在實際設置承載部時, 可在手柄上對應推桿3的下部設置槽狀滑道16或者在手柄對應延伸部32的兩側設置臺階 17,在該較佳實施例中,同時具備了槽狀滑道16和臺階17。為了實現對推鈕組件4在滑道14上的后部定位,在滑道14上的后部設置一個對推鈕組件定位的第二定位部14b。具體的,該第二定位部14b的結構可與第一定位部1 的結構相同(參見圖25);推桿3于推鈕組件4定位于該第二定位部14b時位于批頭架2的后側。此外,由于推鈕組件定位在第二定位部時不需要承受前后方向的推力(如旋擰螺釘時需要的推力),因此該第二定位部的結構可以為與所述的推鈕組件彈性配合的結構或者磁性吸附的結構等用以將推鈕組件保持在該第二定位部即可。為了實現批頭架2在手柄1上的轉動以及便于安裝和拆下,參見圖7-15、圖28、 四,安裝位13的前壁與批頭架2的前端以及安裝位13的后壁與批頭架2的后端分別設置凹坑18和伸縮軸頭M,在伸縮軸頭M的后端支撐彈性元件,伸縮軸頭位于對應的凹坑內實現批頭架2在安裝位13的安裝并能轉動。如圖所示,伸縮軸頭M均安裝在批頭架2上,凹坑18位于安裝位13的前壁和后壁,除此情形外,根據需要可以將配合伸縮軸頭和凹坑更換位置。為了實現批頭架2在手柄1上的定位以便推桿3能夠準確對應批頭架2上的容納孔22,參見圖7-15、圖四,安裝位13的前壁或/和后壁與批頭架2的前端或/和后端分設定位彈子19和定位槽25,在定位彈子19的后端支撐彈性元件,定位彈子19位于定位槽內實現批頭架在手柄上的定位。如圖所示,定位彈子19位于安裝位13的前壁,定位槽25位于批頭架2的前端邊緣,除此情形外,根據需要可將該定位結構設置在安裝位的后壁和批頭架的后端邊緣或者同后端同時設置,結構允許時,還可以更換定位彈子和定位槽的位置。為了避免容納孔22內的批頭21脫落,容納孔22的內壁具有彈性結構沈,如圖所示為在容納孔22的內壁上制成的彈片(參見圖8-9、圖14)。為了便于識別容納孔內批頭的形式,批頭架2上對應每個容納孔的位置具有批頭標記27 (參見圖7、圖12);或者將批頭架2制成透明的以便通過批頭架可以識別批頭的形狀。為了備用較多的批頭,手柄1上設有用于存放備用批頭架的容納部110 (參見圖 30-31),或者在手柄1上設備用批頭存放架5。為了便于握持以及對推桿施加推力,手柄1具有向推桿3的一側延伸的握持部111 (參見圖1、圖30、圖31),如圖所示這樣設置的握持部使得整個螺絲批在形狀上更像是一把手槍。作為推桿的前端與批頭配合的一種優選技術手段,推桿3的前端或/和批頭21上設有供二者相結合的結合結構,推桿3于推鈕組件4位于滑道14上的后部時位于批頭架 2的后側并依靠該結合結構將對應的批頭帶回對應的容納孔。鑒于該結合結構,當推桿3 將批頭推至批頭套筒11內時可以依賴該結合結構避免批頭從批頭套筒11中脫落;拉回推桿的過程也可以依賴該結合結構由推桿將對應的批頭帶回對應的容納孔。具體的,該結合結構可以為賦予推桿的前端或/和批頭的供二者吸附的磁性,一般的,由于批頭多為標準件且無磁性,因此通過將推桿前端制成磁性(如在其中置放永磁體)來實現與批頭的磁性結合;該結合結構還可以為分設于推桿的前端和批頭后端的榫頭和榫槽(如在批頭后端與推桿前端分別設置如同US6138537號專利中述及的結合的榫頭40和榫槽144)。作為避免批頭干涉批頭架轉動的優選技術手段,容納孔的后端具有阻止部23,當依賴前述任一種結合結構將批頭拉回容納孔時批頭則被容納孔后端的阻止部23 (如臺階) 阻止與推桿3前端脫離而滯留在容納孔內,避免露出而干涉批頭架的轉動;或者批頭架的后端與安裝位的后壁之間保持縫隙,推桿的前端于推鈕組件位于滑道上的后部時對應縫隙,這種情形尤其適用于磁性結合的結合結構,因此當依賴磁性結合的結合結構將批頭拉回容納孔時,即使批頭后端伸出容納孔,則可以通過轉動批頭架令批頭與推桿脫離,將批頭滯留在容納孔內,進一步的,為了避免批頭從容納孔中任意露出,這種情形下可在容納孔22 的內壁同時配置前述的彈性結構26。
權利要求1.螺絲批,其特征是包括手柄(1),其前端設批頭套筒(11),在手柄(1)上位于所述批頭套筒(11)后方的位置開設前后延伸的縫(12)以及從所述的縫(12)可視的安裝位(13),在所述縫(12)的邊緣設滑道(14),在所述滑道(14)上的前部設置一個第一定位部(14a);轉輪狀批頭架O),其軸向(n-n)相對手柄的前后方向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的安裝位 (13),其上分布有軸向的容納有批頭的容納孔(22),且所述的容納孔02)可轉至與所述的批頭套筒(11)軸向對應;推桿(3),其沿前后方向安置于所述的手柄(1)內且軸向對應所述的批頭套筒(11); 推鈕組件G),其與所述的推桿C3)裝配并可滑動地配合在所述的滑道(14)上且可定位于所述的第一定位部(14a);所述的推桿( 于所述的推鈕組件(4)定位于所述的第一定位部(14a)時伸入所述批頭架(2)的一個容納孔將該容納孔內的批頭推向所述的批頭套筒(11)至該批頭伸出批頭套筒,所述的推桿C3)于所述的推鈕組件(4)位于所述滑道(14)上的后部時位于所述批頭架O)的后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螺絲批,其特征是所述手柄(1)的前端設有棘輪結構(15), 所述的批頭套筒(11)設于所述的棘輪結構(15)上,在所述的棘輪結構(15)上開設有連通所述批頭套筒(11)與所述批頭架⑵上的容納孔的通孔(1 )。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螺絲批,其特征是所述的棘輪結構(15)包括棘爪座(1 )、 棘輪套(15c)和轉套(15d)所述的棘爪座(1 )固定于所述手柄(1)的前端,該棘爪座(15b)上設兩個反向的可擺動的棘爪(15e)以及用于控制該兩個棘爪位置狀態的撥件(15f),所述的撥件(15f)上具有兩個分別對應所述兩個棘爪(Ke)的撥塊(15g);所述的棘輪套(15c)套在所述的棘爪座(15b)上用于與所述的棘爪(15e)嚙合; 所述的轉套(15d)套在所述棘爪座(15b)的外側并與所述的撥件(15f)連接; 所述的批頭套筒(11)設于所述的棘輪套(15c)上,所述的通孔(15a)開設在所述的棘爪座(15b)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螺絲批,其特征是所述轉套(15d)的內壁具有三個定位槽 (1 ),所述的棘爪座(15b)上設有定位彈子(15i),該定位彈子(15i)由彈性元件支撐位于一個所述的定位槽內。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螺絲批,其特征是所述的兩個棘爪(15e)之間支撐有令該兩個棘爪張開靠向所述棘輪套(15c)的彈性元件。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螺絲批,其特征是所述手柄(1)的前端設有結構件,所述的批頭套筒設于所述的結構件上。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螺絲批,其特征是所述的滑道(14)為金屬件。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螺絲批,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定位部(14a)為設置在所述滑道(14)上的缺口。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螺絲批,其特征是所述推桿C3)的尾部向所述滑道(14)的方向延伸出基部(31),所述的推鈕組件(4)包括鎖片(41)、觸鈕02)以及彈性元件,所述的鎖片Gl)沿所述基部(31)延伸的方向活動地安置在所述的基部(31)且在其活動范圍內可卡入所述缺口和從所述缺口脫出,所述的彈性元件置于所述的鎖片Gl)與基部(31) 之間用彈力將所述的鎖片Gl)向所述缺口內彈壓,所述的觸鈕0 前后滑動地裝配在所述的基部(31)上并在其上設置迫使所述鎖片Gl)活動的觸動部03)。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螺絲批,其特征是所述推桿(3)的尾部向所述滑道(14) 的方向延伸出基部(32),所述的推鈕組件(4)包括觸鈕04)以及彈性元件,所述的觸鈕 (44)上設置鎖止緣(45),所述的觸鈕04)沿所述基部(3 延伸的方向活動地安置在所述的基部(32)且所述的鎖止緣(45)在所述觸鈕(44)的活動范圍內可卡入所述的缺口和從所述的缺口脫出,所述的彈性元件置于所述的觸鈕(44)與基部(32)之間用彈力將所述的鎖止緣(45)向所述缺口內彈壓。
11.根據權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螺絲批,其特征是所述的手柄(1)內沿所述的滑道 (14)的延伸方向設置有承載所述推桿(3)的承載部。
12.根據權利要求1或8或9或10或11所述的螺絲批,其特征是在所述滑道(14) 上的后部設置一個對所述的推鈕組件(4)定位的第二定位部(14b)。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螺絲批,其特征是該第二定位部(14b)的結構與所述第一定位部(14a)的結構相同;所述的推桿(3)于所述的推鈕組件(4)定位于該第二定位部 (14b)時位于所述批頭架O)的后側。
1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螺絲批,其特征是所述安裝位(1 的前壁與所述批頭架 (2)的前端以及所述安裝位(1 的后壁與所述批頭架O)的后端分別設置凹坑(18)和伸縮軸頭(M),在所述伸縮軸頭04)的后端支撐彈性元件,所述的伸縮軸頭04)位于對應的凹坑內實現所述批頭架(2)在所述安裝位(13)的安裝。
15.根據權利要求1或14所述的螺絲批,其特征是所述安裝位(1 的前壁或/和后壁與所述批頭架( 的前端或/和后端分設定位彈子(19)和定位槽(25),在所述定位彈子 (19)的后端支撐彈性元件,所述的定位彈子(19)位于所述的定位槽0 內實現所述批頭架⑵在所述手柄⑴上的定位。
1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螺絲批,其特征是所述容納孔02)的內壁具有彈性結構 (26)。
1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螺絲批,其特征是所述批頭架( 上對應每個容納孔的位置具有批頭標記(XT)。
18.根據權利要求1或17所述的螺絲批,其特征是所述批頭架( 透明。
1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螺絲批,其特征是所述的手柄(1)上設有用于存放備用批頭架(5)的容納部(110)。
2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螺絲批,其特征是所述的手柄(1)上設有備用批頭存放架(6)。
2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螺絲批,其特征是所述的手柄(1)具有向所述推桿的一側延伸的握持部(111)。
2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螺絲批,其特征是所述推桿(3)的前端或/和所述的批頭上設有供二者相結合的結合結構,所述的推桿(3)于所述的推鈕組件(4)位于所述滑道 (14)上的后部時位于所述批頭架O)的后側并依靠所述的結合結構將對應的批頭帶回對應的容納孔。
23.根據權利要求22所述的螺絲批,其特征是所述的結合結構為賦予所述推桿(3) 的前端或/和所述的批頭的供二者吸附的磁性。
24.根據權利要求22所述的螺絲批,其特征是所述的結合結構為分設于所述推桿(3) 的前端和所述批頭后端的榫頭和榫槽。
25.根據權利要求1、22-24中任一項所述的螺絲批,其特征是所述容納孔0 的后端具有阻止部03)。
26.根據權利要求1、22-23中任一項所述的螺絲批,其特征是所述批頭架O)的后端與所述安裝位(1 的后壁之間具有縫隙,所述推桿C3)的前端于所述的推鈕組件(4)位于所述滑道(14)上的后部時對應所述的縫隙。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螺絲批,屬于手動工具,其包括手柄、轉輪狀批頭架、推桿、推鈕組件,所述的推桿于所述的推鈕組件定位于手柄上滑道前部的第一定位部時伸入所述批頭架的一個容納孔將該容納孔內的批頭推向手柄上的批頭套筒至該批頭伸出批頭套筒,所述的推桿于所述的推鈕組件位于手柄上滑道的后部時位于所述批頭架的后側并將對應的批頭帶回對應的容納孔內。其構成零部件少,結構簡單;從批頭架更換批頭時只需要轉動批頭架和推動推桿前后移動,不需要令批頭架與手柄分離,簡單易行;通過手柄上的縫可見裝配在安裝位的批頭架,因此可以準確的將需要使用的批頭轉至與推桿對應并進一步的用推桿推出。
文檔編號B25B23/00GK201960512SQ20112000722
公開日2011年9月7日 申請日期2011年1月11日 優先權日2011年1月11日
發明者王偉毅 申請人: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