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單刃鉆針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關于一種單刃鉆針結構,特別是一種具有一組弦形刀面且橫刃上形成有切溝的單刃鉆針結構。
技術背景[0002]印刷電路板的電子線路高密度與高精度的線細化發展,其鉆孔加工已大量使用超小直徑的鉆頭,且市場對印刷電路板的高品質、高需求量和快速供應的競爭下,要求鉆頭達到高精度、高進給速率、良好的孔壁品質及作業中不折斷的加工條件,已是普遍的期望和需求;其中為了提升作業效率和降低制造成本,對于在印刷電路板上的貫穿孔鉆鑿加工,乃是采復數片重疊印刷電路板進行貫穿孔鉆鑿加工,因此需使用越長的鉆頭,且鉆頭需具有足夠的強度和快速的排屑功能。現行一般鉆針結構是采用兩組對稱刀面及排屑溝設計,此種鉆針結構為現行常見的業界產品,相關品檢及加工設備適用性較佳,然而此種雙對稱刀面及雙排屑溝的結構在設計上變化度較少,且因鉆針加工研削量大,容易發生鉆針剛性強度變弱的問題。早期單刃鉆針結構是采用一組刀面及排屑溝的設計,其鉆針加工研削量較小,因此剛性較強;但因僅單一切屑溝設計限制較多,且易發生排屑不良,及使用后鉆針磨損過快與斷針問題。另一方面,由于鉆針的外觀幾何較特殊,現行業界使用的品檢、鉆孔與刀面研磨設備均無法直接使用此種設計的鉆針結構,需透過量身訂制檢驗設備才可使用,因此制作及檢驗上較為不便。另一方面,于鉆孔的過程中,切削熱的產生容易產生釘頭(nail head)現象,影響鉆孔品質,又高溫的切削熱亦會使印刷電路板的樹脂融化,而使鉆孔孔壁的粗糙度(roughness)變差。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種單刃鉆針結構,其鉆刃部具有一弦形刀面與一切屑排出溝,可克服習知單刀面與切屑排出溝設計易發生排屑不良、使用后刀具磨損過快與斷針問題,并具有較佳的鉆孔品質及較佳的孔壁粗糙度表現。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單刃鉆針結構包含一鉆柄部;以及一鉆刃部,連接鉆柄部,且以鉆刃部的回轉軸線為中心,于鉆刃部的外周面螺旋形成一條切屑排出溝及一螺旋橫刃,切屑排出溝由該刃部的前端朝向鉆柄部螺旋延伸,且在鉆刃部的該前端形成一弦形刀面,并于螺旋橫刃表面形成一螺旋切溝。如上所述的單刃鉆針結構,其中,該螺旋切溝平行于該切屑排出溝。如上所述的單刃鉆針結構,其中,該弦形刀面的邊界包含一切削邊及一支撐邊,該支撐邊的兩端部與該回轉軸線分別連線所構成的夾角大于180度。如上所述的單刃鉆針結構,其中,該切削邊為該切屑排出溝的壁面的前緣。如上所述的單刃鉆針結構,其中,部分該支撐邊上形成有該螺旋切溝。[0012]如上所述的單刃鉆針結構,其中,該弦形刀面的面積大于該鉆刃部的圓剖面的一半。如上所述的單刃鉆針結構,其中,該螺旋切溝的深度小于該切屑排出溝的深度。如上所述的單刃鉆針結構,其中,該螺旋切溝的區域涵蓋四分之一至四分之三的該螺旋橫刃的區域。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單刃鉆針結構,其鉆刃部具有一弦形刀面與一切屑排出溝,由于鉆針加工研削量較小,故剛性較一般雙對稱刀面與切屑排出溝設計強,又因其外觀幾何設計,可克服公知單刀面與切屑排出溝設計易發生排屑不良、使用后刀具磨損過快與斷針問題;其鉆刃部的螺旋橫刃上形成有螺旋切溝,使得螺旋橫刃僅有部分接觸鉆孔孔壁,減少 接觸面積,而可降低切削熱,具有較佳的鉆孔品質及較佳的孔壁粗糙度表現。
圖I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單刃鉆針結構立體示意圖。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單刃鉆針結構的前端面示意圖。主要元件標號說明10 單刃鉆針結構12 鉆柄部14 鉆刃部141 外周面142 圓剖面0 回轉軸線16 切屑排出溝161 壁面18 弦形刀面181 切削邊182 支撐邊A、B 端部0 夾角20 螺旋橫刃22 螺旋切溝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現對照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圖I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單刃鉆針結構立體示意圖,如圖所示,單刃鉆針結構10包含一鉆柄部12及一鉆刃部14,鉆刃部14連接鉆柄部12,鉆刃部14具有一外周面141,鉆刃部14的前端朝向鉆柄部12以鉆刃部14的回轉軸線0為中心在外周面141切一條呈螺紋旋轉的切屑排出溝16及一螺旋橫刃20,即該切屑排出溝16由該鉆刃部14的前端朝向該鉆柄部12螺旋延伸,且在鉆刃部14的前端形成一弦形刀面18,其中螺旋橫刃20上形成有一螺旋切溝22,于一實施例中,螺旋切溝22平行于切屑排出溝16,且螺旋切溝22的深度小于切屑排出溝16的深度;又螺旋切溝22的區域涵蓋四分之一至四分之三的螺旋橫刃的區域。請同時參閱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單刃鉆針結構的前端面示意圖,如圖所示,弦形刀面18的邊界包含一切削邊181及一支撐邊182,其中切削邊181即為切屑排出溝16的壁面161的前緣,且螺旋橫刃20上的螺旋切溝22由弦形刀面18的部分支撐邊182開始延伸,支撐邊182的兩端部A、B與回轉軸線0分別連線所構成的夾角0大于180度,亦即弦形刀面18的面積大于鉆刃部14的圓剖面142的一半。接續上述說明,由于此單刃鉆針結構10采用一組弦形刀面18與一組切屑排出溝16的設計,鉆針加工研削量較小,因此剛性較一般雙對稱刀面及排屑溝的鉆針結構強 ’另夕卜,由于弦形刀面18具有較長的支撐邊182,于 進行鉆孔加工時,具要較長的外緣部分支撐整個鉆孔的大小,并克服使用后刀具磨損過快與斷針問題。另一方面,由于螺旋橫刃20上形成有螺旋切溝22的設計,使得螺旋橫刃20僅有部分接觸鉆孔孔壁,減少接觸面積,而可降低切削熱,因此于鉆孔過程中,不致因切削熱的產生而容易產生釘頭(nail head)現象且印刷電路板的樹脂亦不致因高溫切削熱而融化,因此具有較佳的鉆孔品質及較佳的孔壁粗糙度(roughness)表現。綜合上述,在本實用新型中,鉆針采用一組刀面與切屑排出溝的鉆刃部,且刀面形狀設計為弦形刀面,其優勢為鉆針加工研削量較小,故剛性較一般雙對稱刀面與切屑排出溝設計強,又螺旋橫刃上的螺旋切溝的設計可克服公知切削熱太高所造成的鉆孔品質差及孔壁粗糙度(roughness)表現不佳的缺失,具有實用性佳的優點。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示意性的具體實施方式
,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原則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變化與修改,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單刃鉆針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單刃鉆針結構包含 一鉆柄部; 一鉆刃部,連接該鉆柄部,且以該鉆刃部的回轉軸線為中心,于該鉆刃部的外周面螺旋形成一條切屑排出溝及一螺旋橫刃,該切屑排出溝由該鉆刃部的前端朝向該鉆柄部螺旋延伸,且在該鉆刃部的該前端形成一弦形刀面,并于該螺旋橫刃表面形成一螺旋切溝。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單刃鉆針結構,其特征在于,該螺旋切溝平行于該切屑排出溝。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單刃鉆針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弦形刀面的邊界包含一切削邊及一支撐邊,該支撐邊的兩端部與該回轉軸線分別連線所構成的夾角大于180度。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單刃鉆針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切削邊為該切屑排出溝的壁面的前緣。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單刃鉆針結構,其特征在于,部分該支撐邊上形成有該螺旋切溝。
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單刃鉆針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弦形刀面的面積大于該鉆刃部的圓剖面的一半。
7.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單刃鉆針結構,其特征在于,該螺旋切溝的深度小于該切屑排出溝的深度。
8.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單刃鉆針結構,其特征在于,該螺旋切溝的區域涵蓋四分之一至四分之三的該螺旋橫刃的區域。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單刃鉆針結構,其包含一鉆柄部以及一鉆刃部,該鉆刃部連接該鉆柄部,且以該鉆刃部的回轉軸線為中心,于鉆刃部的外周面螺旋形成一條切屑排出溝及一螺旋橫刃,該切屑排出溝由該鉆刃部的前端朝向該鉆柄部螺旋延伸,且于鉆刃部的前端形成一弦形刀面,弦形刀面的邊界包含一切削邊及一支撐邊,支撐邊的兩端部與回轉軸線分別連線所構成的夾角大于180度,又螺旋橫刃表面形成一螺旋切溝,借以降低鉆孔過程中所產生的切削熱,以具有較佳的鉆孔品質及孔壁粗糙度表現。此單刃鉆針結構由于鉆針加工研削量較小,因此剛性強,又因其弦形設計,可克服公知切屑排出溝設計易發生排屑不良、使用后刀具磨損過快與斷針問題。
文檔編號B26F1/16GK202356675SQ20112042623
公開日2012年8月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1日
發明者李振稼, 林鳳鈺, 簡松豪, 邱世峰 申請人:創國精密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