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自動旋轉型彈簧夾具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076775閱讀:1792來源:國知局
一種自動旋轉型彈簧夾具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動旋轉型彈簧夾具。



背景技術:

根據自動化設備工藝有要求夾具夾持產品時,需要旋轉且在旋轉過程中轉向90°的情況,但現有的夾具并無此功能。現有的夾具結構是通過凸輪機構頂壓彈簧夾具的端部,并壓縮彈簧來實現夾具夾爪的打開,而當彈簧回彈伸開時,利用彈簧的回彈力實現夾具夾爪的閉合。現有技術中,并沒有齒輪旋轉功能,所以在使用過程中需要夾具旋轉方向時,就需要增加其他機構來滿足旋轉功能,而這大大增加了設備成本,以及設備的復雜程度。而且即使增加了其他機構,也較難合理地控制旋轉角度,且結構占用空間較大,定位調節困難,成本較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容易定位調節、可實現在夾持物料時旋轉的自動旋轉型彈簧夾具。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包括夾具主體和設置在所述夾具主體上的推桿、連桿機構和夾爪,所述推桿上套設有彈簧,所述推桿一端與所述連桿機構活動連接,所述夾爪的一端與所述連桿機構活動連接,本實用新型還包括旋轉機構,所述旋轉機構與所述夾具主體活動連接。

由上述方案可見,在本實用新型中,夾具夾持產品的功能主要是由夾爪來實現的,而連桿機構能驅動夾爪的張合,連桿機構運作又是靠推桿的推拉來實現的,即是說依靠推桿的推拉,就能最終實現夾爪的張合,體現出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容易控制的特點。本實用新型還配置了旋轉機構,可以實現本實用新型在夾持產品的同時還可以令夾爪帶動產品旋轉的功能,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夾具沒旋轉功能的問題。

進一步地,所述旋轉機構包括連桿室和旋轉齒輪,所述旋轉齒輪固定連接在所述連桿室的上端面上,所述連桿機構適配放置在所述連桿室內,所述旋轉齒輪的中心與所述連桿室的上端面的中心均設置有與所述推桿相適配的通孔。

旋轉齒輪的旋轉能帶動位于連桿室內的連桿一起旋轉,而夾爪的一端與連桿機構相鉸接,故而旋轉齒輪最終能同步旋轉夾爪,使夾爪在夾緊產品時能同時旋轉;旋轉機構與設備的其它部件緊密配合,占用空間較小。

更進一步地,所述推桿上端設置有頂蓋,所述頂蓋與所述推桿相適配。

由上述方案可見,在推桿上設置頂蓋,能保護推桿不被外部凸輪機構反復頂壓而損壞。本實用新型中的彈簧就設置在頂蓋的下端,故而頂蓋還能起到防止彈簧脫離推柱的作用。

更進一步地,所述夾具主體包括有軸承室,所述推桿穿過所述軸承室,所述軸承室的上下兩端均設置有軸承槽,所述軸承槽內均同軸放置有與所述推桿相適配的軸承。

由上述方案可見,在實用新型中,推桿與夾爪和連桿機構是同步旋轉的,而在軸承室中設置軸承,則可以使推桿與軸承室之間的摩擦減小,從而使推桿在軸承室中自由旋轉卻不帶動軸承室跟著旋轉,軸承還能對推桿起到定位的作用。

更進一步地,所述軸承室的后端設置有螺栓孔,所述軸承室與外部機架螺栓聯結。

由上述方案可見,本實用新型可通過軸承室的螺栓孔與外部機架螺栓聯結而固定于外部機架上,提現出本實用新型容易定位調節的特點。

更進一步地,所述連桿機構包括四個連桿,分別為第一連桿、第二連桿、第三連桿和第四連桿,所述第一連桿的后端與所述第二連桿的前端通過第一轉軸相互剛性連接,所述第三連桿的后端與所述第四連桿的前端通過第二轉軸相互剛性連接,所述第二連桿的后端與所述推桿的末端通過第三轉軸相鉸接,所述第三連桿的前端與所述推桿的末端通過第三轉軸相鉸接。所述第一轉軸和所述第二轉軸均為固定轉軸。

由上述方案可見,由于第一連桿與第二連桿相剛接、第三連桿與第四連桿相互剛性連接,所以它們形成兩個L型連桿,而此時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為固定轉軸,第三轉軸為活動轉軸,且兩個L型連桿均有一端與推桿相鉸接,所以推桿的推拉運動可以直接帶動兩個L型連桿繞各自的固定轉軸轉動。

更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連桿和所述第四連桿的末端都設置有半球型結構,所述夾爪的上端與所述第四連桿的半球型結構相鉸接;所述連桿室的下端設置有與所述夾爪的上端相適配的水平滑軌。

由上述方案可見,夾爪能在連桿室的水平滑軌上水平移動,當上述L型連桿各自往內旋轉時,通過半球型結構與夾爪相鉸接,兩個夾爪相互靠近;當上述L型連桿各自往外旋轉時,兩個夾爪相互靠近遠離,實現夾爪的夾放功能。

更進一步地,所述推桿的下端設置有限位槽,所述夾具主體設置有與所述限位槽相適配的固定限位柱,所述固定限位柱穿過所述限位槽,并與所述限位槽滑動配合。

由上述方案可見,限位槽與限位柱的配合可使推桿在上拉過程不會使兩個夾爪因碰撞而損壞,而在推桿的下壓過程又能保證連桿機構不會因展開角度過大而損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剖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與圖2所示,本實施例包括夾具主體1和設置在所述夾具主體1上的推桿2、連桿機構3和夾爪4,所述推桿2一端與所述連桿機構3活動連接,所述夾爪4的一端與所述連桿機構3活動連接,所述推桿2連接連桿機構3,所述連桿機構3連接所述夾爪4;所述推桿2的上端設置有與其相適配的頂蓋21,所述頂蓋21可保護所述推桿2不被外部凸輪機構反復頂壓而損壞;所述夾具主體1的中部設置有軸承室6,所述軸承室6的后端面上設置有螺栓孔62,所述軸承室6通過螺栓孔62與外部機架螺栓聯結,所述軸承室6與其它部件密切配合,故而本實用新型通過所述軸承室被固定并定位在預定位置上;所述軸承室6的上端與所述頂蓋21之間設置有彈簧,所述彈簧套設在所述推桿2上,所述彈簧的作用是當所述推桿2被外部凸輪機構下壓時,所述彈簧被所述頂蓋21擠壓收縮,當外部受力撤去時,所述彈簧回彈,所述彈簧的回彈力將所述推桿2重新推回去完成復位;所述推桿2穿過所述軸承室6,所述軸承室6的上下兩端均設置有軸承槽61,所述軸承槽61內均同軸放置有與所述推桿2相適配的軸承62,所述軸承62不僅對所述推桿2起到定位的作用,還使所述推桿2與所述軸承室6可保持滾動配合。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旋轉機構5位于所述軸承室6的下端,與所述夾具主體1活動連接,所述旋轉機構5包括連桿室51和旋轉齒輪52,所述旋轉齒輪52固定連接在所述連桿室51的上端面上,固定方式采用螺釘固定;所述連桿機構3適配放置在所述連桿室51內,所述旋轉齒輪52的中心與所述連桿室51的上端面的中心均設置有與所述推桿2適配的通孔,使所述推桿2能穿過所述旋轉齒輪52和所述連桿室51,對接位于所述連桿51室內的所述連桿機構3;所述連桿室51的下端設置有與所述夾爪4的上端相適配的水平滑軌53,所述夾爪4與所述水平滑軌53相滑動連接,即使說所述夾爪4被限制在所述水平滑軌53中作直線移動;另一方面,所述連桿機構3放置在所述連桿室51內,并與所述連桿室51同步運動,又由于所述夾爪4被限制在所述水平滑軌53中,故而當所述旋轉齒輪52旋轉時,能同時帶動所述連桿機構3和所述夾爪4一起同步旋轉,實現本實用新型的夾爪在夾持產品時可同時旋轉的功能;所述旋轉齒輪52與外部機架的齒輪相配合,使旋轉齒輪51能精確旋轉到預定角度。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連桿機構3包括四個連桿,分別為第一連桿31、第二連桿32、第三連桿33和第四連桿34,所述第一連桿31的后端與所述第二連桿32的前端通過第一轉軸35相互剛性連接,所述第三連桿33的后端與所述第四連桿34的前端通過第二轉軸36相互剛性連接,所述第二連桿32的后端與所述推桿2的末端通過第三轉軸23相鉸接,所以它們形成兩個L型連桿,所述第三連桿33的前端與所述推桿2的末端通過第三轉軸23相鉸接,而所述第一轉軸35和所述第二轉軸36為固定轉軸,所述第三轉軸23為活動轉軸,所以所述推桿2的推拉運動可以直接帶動兩個L型連桿繞各自的固定轉軸轉動;當所述推桿2下壓時,兩個L型連桿張開,當所述推桿2上拉時,兩個L型連桿收攏;所述第一連桿31和所述第四連桿34的末端均設置有半球型結構,所述夾爪4的上端與所述半球型結構相鉸接,又由于所述夾爪4被限制在所述水平滑軌53上直線運動,故而,當L型連桿張開或收攏時,兩個所述夾爪4可相互分離和靠近,即實現所述夾爪4釋放和夾取產品的功能;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推桿2的下端設置有限位槽22,上述夾具主體1設置有與所述限位槽22相適配的固定限位柱11,所述固定限位柱11穿過所述限位槽22,并與所述限位槽22滑動配合,即所述推桿2通過所述固定限位柱11和所述限位槽22的配合從而被限制了其在豎直方向上的運動距離;由于所述推桿2的推拉運動最終會影響所述夾爪4的動作,而限位設計是為了使所述推桿2在上拉過程不會使兩個夾爪因碰撞而損壞,在推桿的下壓過程又能保證連桿機構不會因展開角度過大而損壞。

本實用新型適用于可旋轉夾具領域。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