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工業機器人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機器人用夾具。
背景技術:
工業機器人是面向工業領域的多關節機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機器裝置,它能自動執行工作,是靠自身動力和控制能力來實現各種功能的一種機器。它可以接受人類指揮,也可以按照預先編排的程序運行,現代的工業機器人還可以根據人工智能技術制定的原則綱領行動。
目前工業機器人在加工一些上窄下寬的部件時,只能堅持住部件的一個部位,無法夾持住整個部件,在加工的時候部件會有稍微的晃動,影響加工的精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種機器人用夾具,設計合理,采用分段式夾緊的設計,能夠在上窄下寬的部件上實現多點夾持,保證夾緊的效果,同時采用自動化設計,夾緊在單片機和位置傳感器的共同作用下實現全程自動化控制,方便操作,適于推廣。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機器人用夾具,與機器人本體相對應,其特征在于:包括與機器人本體相對應的安裝座,安裝座上對稱設置有支架,兩個支架的內側上分別設置有相向的分段式夾緊機構;所述其中一個支架上設置有控制器,控制器連接分段式夾緊機構。
作為一種優化的技術方案,所述分段式夾緊機構包括最下部的固定夾緊底座、中間位置的第二段夾緊機構和最上部的第三段夾緊機構;所述第二段夾緊機構包括安裝在支架內的動力裝置、與動力裝置傳動連接的螺紋桿以及與螺紋桿螺紋連接的第二夾緊座;所述第二夾緊座滑動連接在固定夾緊底座上;所述第三段夾緊機構包括安裝在支架內的動力裝置、與動力裝置傳動連接的螺紋桿以及與螺紋桿螺紋連接的第三夾緊座;所述第三夾緊座滑動連接在第二夾緊座上。
作為一種優化的技術方案,所述固定夾緊底座、第二夾緊座和第三夾緊座的長度是相同的。
作為一種優化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二段夾緊機構上的動力裝置和第三段夾緊機構上的動力裝置均為旋轉電機。
作為一種優化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二夾緊座和第三夾緊座的端部均設置有右橡膠材料制成的緩沖墊。
作為一種優化的技術方案,所述控制器采用的是單片機,且支架的內側設置有位置傳感器,位置傳感器連接單片機。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采用分段式夾緊的設計,能夠在上窄下寬的部件上實現多點夾持,保證夾緊的效果,同時采用自動化設計,夾緊在單片機和位置傳感器的共同作用下實現全程自動化控制,方便操作,適于推廣。
同時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
如圖1所示,一種機器人用夾具,與機器人本體相對應,包括與機器人本體相對應的安裝座1,安裝座1上對稱設置有支架2,兩個支架2的內側上分別設置有相向的分段式夾緊機構。所述其中一個支架2上設置有控制器5,控制器5連接分段式夾緊機構。所述控制器采用的是單片機,且支架的內側設置有位置傳感器6,位置傳感器6連接單片機。
所述分段式夾緊機構包括最下部的固定夾緊底座7、中間位置的第二段夾緊機構和最上部的第三段夾緊機構。所述第二段夾緊機構包括安裝在支架2內的動力裝置3、與動力裝置傳動連接的螺紋桿4以及與螺紋桿4螺紋連接的第二夾緊座8。所述第二夾緊座8滑動連接在固定夾緊底座7上。
所述第三段夾緊機構包括安裝在支架內的動力裝置、與動力裝置傳動連接的螺紋桿以及與螺紋桿螺紋連接的第三夾緊座9,所述第三夾緊座9滑動連接在第二夾緊座8上。
在本實施例中,為了能夠實現夾持的最佳效果,所述固定夾緊底座、第二夾緊座和第三夾緊座的長度是相同的。所述第二段夾緊機構上的動力裝置和第三段夾緊機構上的動力裝置均為旋轉電機。所述第二夾緊座和第三夾緊座的端部均設置有右橡膠材料制成的緩沖墊。
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采用分段式夾緊的設計,能夠在上窄下寬的部件上實現多點夾持,保證夾緊的效果,同時采用自動化設計,夾緊在單片機和位置傳感器的共同作用下實現全程自動化控制,方便操作,適于推廣。
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的優選實施方式,任何人應該得知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做出的結構變化,凡是與本實用新型具有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