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膜絲切割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雙頭膜絲切割機。
背景技術:
超濾膜的工業應用十分廣泛,已成為新型化工單元操作之一。用于分離、濃縮、純化生物制品、醫藥制品以及食品工業中;還用于血液處理、廢水處理和超純水制備中的終端處理裝置。在我國已成功地利用超濾膜進行了中草藥的濃縮提純和凈水設備的研發使用,尤其是國內研發的PVC合金超濾膜,攻克了普通PVC材料產業化生產優質超濾膜的世界難題,降低了超濾膜的生產成本和運行能耗,提高了超濾膜的過濾性能和使用壽命,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列為節能減排推薦產品。超濾膜隨著技術的進步,其篩選功能必將得到改進和加強,對人類社會的貢獻也將越來越大。
超濾膜內部由膜絲組成,在膜絲的生產過程中,為了使膜絲的兩端整齊,需要對膜絲的兩端進行切割,現有的膜絲切割機,往往在一端切割完畢后,將膜絲換向另一端裝夾,再進行切割,操作較為麻煩,嚴重的影響了生產效率,增加了勞動強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雙頭膜絲切割機,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雙頭膜絲切割機,包括機架,所述機架的左右兩側均設置有第一切割裝置和第二切割裝置,所述第一切割裝置內部設置有帶鋸條,帶鋸條安裝在帶輪上,帶輪一側設置有電機,所述第二切割裝置內部安裝有切割輪,切割輪一端設置有電機,切割輪中央的轉軸與電機主軸通過聯軸器固定連接,所述機架上方設置有可移動的操作臺,操作臺的兩側與機架之間安裝有可折疊的防塵罩,防塵罩一端與機架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操作臺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操作臺上方設置有可移動的夾具底座,所述夾具底座設置有兩組,兩組夾具底座之間設置有連接桿,每組夾具底座上表面均安裝有夾具,所述夾具一端設置有用于裝夾工件的氣缸,所述夾具底座上方還設置有豎直放置的支撐座,氣缸安裝在支撐座上,所述第一切割裝置、第二切割裝置和機架的底部均安裝有支撐腿,第一切割裝置、第二切割裝置底部還安裝有萬向輪。
優選的,所述夾具底座的上表面設置有螺紋孔,連接桿通過螺栓將兩組夾具底座進行固定連接。
優選的,所述操作臺和夾具底座的下方安裝有絲杠,絲杠由伺服電機進行驅動,所述伺服電機由微電腦控制。
優選的,所述夾具包括定夾頭和動夾頭,定夾頭底部與夾具底座固定連接,氣缸內部的活塞桿與動夾頭固定連接,氣缸的下方設置有導向桿,所述導向桿與氣缸內部的活塞桿平行設置,導向桿一端與動夾頭固定連接,導向桿貫穿支撐座并與支撐座滑動連接。
優選的,所述夾具底座與動夾頭之間設置有滑塊,滑塊底部與夾具底座固定連接,動夾頭與滑塊滑動連接。
優選的,所述定夾頭和動夾頭的裝夾口均為V形。
優選的,所述定夾頭和動夾頭的裝夾面均安裝有耐磨片。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雙頭膜絲切割機,與現有技術相比有益效果是:通過第一切割裝置和第二切割裝置的配合能夠實現粗切和精切,使膜絲端口更加整齊,提高切割質量;由于機架的兩側均設置有第一切割裝置和第二切割裝置,在操作臺向前運動時能夠完成對一端的切割,在向后運動時,能夠完成另一端的切割,切割另一端時無需重新裝夾,且通過操作臺的一次往復運動即可實現對膜絲兩頭的切割,更加節省時間,極大的提高工作效率。
由于夾具底座設置有兩組,根據加工不同尺寸的膜絲,可調整兩組夾具底座7之間的范圍,能夠加工更長尺寸膜絲,通過增加耐磨片,避免了膜絲外殼與夾具之間直接接觸,提高了夾具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雙頭膜絲切割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雙頭膜絲切割機的主視圖;
圖3為本發明雙頭膜絲切割機的左視圖;
圖4為本發明夾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機架、2第二切割裝置、3第一切割裝置、4支撐腿、5萬向輪、6操作臺、7夾具底座、8夾具、801定夾頭、802動夾頭、9切割輪、10防塵罩、11連接桿、12支撐座、13導向桿、14氣缸、15帶鋸條。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本發明提供了如圖1-4所示的一種雙頭膜絲切割機,包括機架1,所述機架1的左右兩側均設置有第一切割裝置3和第二切割裝置2,所述第一切割裝置3內部設置有帶鋸條15,帶鋸條15安裝在帶輪上,通過電機驅動帶輪轉動,從而使帶鋸條15運動,所述第二切割裝置2內部安裝有切割輪9,切割輪9一端設置有電機,切割輪9中央的轉軸與電機主軸通過聯軸器固定連接,電機驅動切割輪9轉動,所述機架1上方設置有可移動的操作臺6,通過操作臺6移動先經過第一切割裝置3,再經過第二切割裝置2,完成膜絲一端的粗切和精切,操作臺6的兩側與機架1之間安裝有可折疊的防塵罩10,在操作臺6移動時,一端的防塵罩10拉伸,另一端的防塵罩10壓縮。
進一步,所述操作臺6上方設置有可移動的夾具底座7,所述操作臺6和夾具底座7的下方安裝有絲杠,絲杠由伺服電機進行驅動,所述伺服電機由微電腦控制,絲杠轉動時,驅動操作臺6和夾具底座7運動,膜絲一端切割完成后,夾具底座7向右側移動,驅動操作臺6向后移動對膜絲另一端進行切割,所述夾具底座7設置有兩組,兩組夾具底座7之間設置有連接桿11,所述夾具底座7的上表面設置有螺紋孔,連接桿11通過螺栓將兩組夾具底座7進行固定連接,當加工不同長度的膜絲時,調整兩組夾具底座7之間的距離,并通過連接桿11將兩組夾具底座7固定連接,每組夾具底座7上表面均安裝有夾具8,所述夾具8一端設置有用于裝夾工件的氣缸14,所述夾具底座7上方還設置有豎直放置的支撐座12,氣缸14安裝在支撐座12上。
進一步,所述夾具8包括定夾頭801和動夾頭802,所述定夾頭801和動夾頭802的裝夾口均為V形,提高裝夾的穩定性,且裝夾面均安裝有耐磨片,增加夾具8的使用壽命,定夾頭801底部與夾具底座7固定連接,氣缸14內部的活塞桿與動夾頭802固定連接,氣缸14的下方設置有導向桿13,所述導向桿13與氣缸14內部的活塞桿平行設置,導向桿13一端與動夾頭802固定連接,導向桿13貫穿支撐座12并與支撐座12滑動連接,所述夾具底座7與動夾頭802之間設置有滑塊,滑塊底部與夾具底座7固定連接,動夾頭802與滑塊滑動連接,氣缸14驅動動夾頭802在滑塊上滑動,導向桿13在支撐座12上移動,所述第一切割裝置3、第二切割裝置2和機架1的底部均安裝有支撐腿4,第一切割裝置3、第二切割裝置2底部還安裝有萬向輪5。
綜上所述,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通過第一切割裝置和第二切割裝置的配合能夠實現粗切和精切,使膜絲端口更加整齊,提高切割質量;由于機架的兩側均設置有第一切割裝置和第二切割裝置,在操作臺向前運動時能夠完成對一端的切割,在向后運動時,能夠完成另一端的切割,切割另一端時無需重新裝夾,且通過操作臺的一次往復運動即可實現對膜絲兩頭的切割,更加節省時間,極大的提高工作效率。
由于夾具底座7設置有兩組,根據加工不同尺寸的膜絲,可調整兩組夾具底座7之間的范圍,能夠加工更長尺寸膜絲,通過增加耐磨片,避免了膜絲外殼與夾具之間直接接觸,提高了夾具的使用壽命。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