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智能自擰緊鉸鏈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智能自擰緊鉸鏈,屬于智能五金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鉸鏈是一種常用的五金工件,常用于連接門體之類相對轉動的結構,由于其結構簡潔,實際使用效果明顯,因此被廣泛應用于物件的安裝上,并且隨著制造工藝技術和結構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設計者針對鉸鏈的設計,也在不斷改進與創新,諸如專利號:201110236840.4,公開了一種鉸鏈,包括一個以上的扭簧,扭簧包括第一連接腳和第二連接腳,第一、第二連接腳分別與鉸鏈開合過程中相對運動的兩個零件相接;其扭簧的至少一連接腳上固定設置有連接塊;連接塊設置有接觸面,并通過接觸面與鉸鏈的一零件相接。上述技術方案在扭簧連接腳上設有連接塊,并通過連接塊與鉸鏈中的零件接觸;由于連接塊與鉸鏈零件接觸的面寬度大,且可因應鉸鏈運動的需要設計成平面、曲面或其組合,使連接塊與鉸鏈零件之間接觸為線接觸或面接觸,大大降低接觸處的壓強,從而較少扭簧與鉸鏈零件之間的磨損,提高其使用壽命,也達到鉸鏈開合順暢可靠的目的。
[0003]還有專利號:201110383335.2,公開了一種鉸鏈,具體是指一種用于電蒸爐爐門與爐體之間的鉸鏈,它包括鉸鏈旋轉組件、鉸鏈固定座和鉸鏈定位片;所述鉸鏈旋轉組件包括外殼、定位片連接組件和拉簧,定位片連接組件的下端與鉸鏈定位片相連,定位片連接組件的上端通過拉簧下端固定桿與拉簧的一端相連,定位片連接組件的側壁通過凸起與外殼上的限位槽滑動配合;拉簧的另一端與外殼上的拉簧上端固定桿相連;拉簧上端固定桿與拉簧下端固定桿之間的距離大于拉簧在自然狀態下的長度。上述技術方案設計的鉸鏈,具有結構合理,密封性好的優點。
[0004]不僅如此,專利申請號:201210565206.X,公開了一種鉸鏈,該鉸鏈的兩端連接在兩個組件上,該鉸鏈用于控制兩個組件之間的開合,該鉸鏈包括收容件、兩個臂及兩個限位部,該收容件設有兩個弧形螺孔,兩個臂都為弧形結構,其弧度與兩個弧形螺孔的弧度相同,每一臂表面上延伸出一凸出部;兩個臂本體及其凸出部可在兩個弧形螺孔中滑動,限位部與收容件連接用于限制兩個臂在收容件中的滑動位置;該鉸鏈在面板門上使用時,鉸鏈整體內置于由兩個面板門組成的箱體物中,通過拉動連接鉸鏈的面板門即可展開收縮的鉸鏈,從而打開面板門,避免了現有面板門轉軸外露給其外觀帶來的影響,且在鉸鏈的展開狀態和收縮狀態之間轉換也非常方便。
[0005]從上述現有技術可以看出,現有鉸鏈結構多樣化,提供了更加人性化、更加便捷的使用優點,但是隨著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如果能在現有鉸鏈基礎上結合智能化的創新,將能給人們的日常使用帶來更加舒適的使用體驗,眾所周知,鉸鏈最常用的方式就是用來連接門本體和門框,門本體以鉸鏈為軸進行轉動,實現與門框的閉合或開啟,但是隨著長時間的使用,門本體往往會出現下沉現象,這通常是由于鉸鏈與門框之間的連接出現了松動而導致的,若這一問題得不到及時處理的話,門本體的轉動將會變得越來越吃力,影響到門的正常使用。
【發明內容】
[0006]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針對現有鉸鏈結構進行改進,設計引入智能電控結構,能夠針對鉸鏈松動問題實現智能檢測,并自動針對螺絲進行擰緊操作的智能自擰緊鉸鏈。
[0007]本發明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本發明設計了一種智能自擰緊鉸鏈,包括兩塊尺寸相同的固定片和一根轉軸,其中一塊固定片上其中一條側邊通過轉軸與另一塊固定片上其中一條側邊活動連接,兩塊固定片以轉軸為軸心相對轉動,各塊固定片表面分別設置至少一個螺孔;還包括兩個尺寸相同的盒體、至少一個螺絲轉頭、一個控制模塊,以及分別與控制模塊相連接的外接電源、測距傳感器和至少一個轉動電機;外接電源經過控制模塊分別為測距傳感器和各個轉動電機進行供電;螺絲轉頭的數量與轉動電機的數量相等,各個螺絲轉頭分別一一對應連接在各個轉動電機的驅動端上,分別在轉動電機的控制下針對螺絲進行擰轉操作;兩個盒體分別設置在兩塊固定片彼此相背的面上,盒體的長、寬分別與其所設置固定片的長、寬一一對應;各塊固定片上的各個螺孔,分別貫穿對應固定片與對應盒體;控制模塊和測距傳感器設置在其中一個盒體內,且該盒體上與所連接固定片相背的一面上設置檢測孔,測距傳感器的測距端位于該檢測孔內,且測距傳感器測距端所在面與該盒體上該檢測孔所在的外表面相平齊,測距傳感器的檢測方向指向盒體的外部,該盒體所連接固定片上螺孔的數量與轉動電機的數量相等;各個轉動電機分別設置在另一個盒體中,該盒體所連接的固定片上分別設置與另一塊固定片上各個螺孔位置一一對應的通孔,并且各個通孔分別貫穿該盒體上連接固定片的一面,各個轉動電機驅動端上的螺絲轉頭分別一一對應位于各個通孔中,且各個螺絲轉頭分別指向另一塊固定片,兩塊固定片彼此緊貼接觸時,各個螺絲轉頭分別與另一塊固定片上各個對應位置螺孔中的螺絲頂端相接觸。
[0008]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測距傳感器為紅外測距傳感器。
[0009]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控制模塊為單片機。
[0010]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轉動電機為無刷轉動電機。
[0011]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外接電源為外部供電網絡。
[0012]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各塊固定片表面分別設置至少三個螺孔,且各塊固定片上的各個螺孔至少分布在兩根直線上。
[0013]本發明所述一種智能自擰緊鉸鏈采用以上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技術效果:
(1)本發明設計的智能自擰緊鉸鏈,針對現有鉸鏈結構進行改進,設計引入智能電控結構,采用測距傳感器針對鉸鏈固定片與固定件之間的間隙進行實時檢測,智能判斷鉸鏈中固定片與固定件之間是否發送松動現象,并以此為依據,智能控制所設計各個轉動電機工作,針對松動螺絲自動進行擰緊操作,及時修理鉸鏈中固定片與固定件之間的松動問題,保證鉸鏈的正常使用;
(2)本發明設計的智能自擰緊鉸鏈中,針對測距傳感器,進一步設計采用紅外測距傳感器,使得所引入的紅外測距傳感器能夠有效應對光線環境不好的情況,保證了紅外測距傳感器檢測工作的準確性,進而有效保證本發明所設計智能自擰緊鉸鏈在實際工作中的穩定性;并且針對控制模塊,進一步設計采用單片機,一方面能夠適用于后期針對智能自擰緊鉸鏈的擴展需求,另一方面,簡潔的控制架構模式能夠便于后期的維護;
(3)本發明設計的智能自擰緊鉸鏈中,針對轉動電機,進一步設計采用無刷轉動電機,使得本發明設計的智能自擰緊鉸鏈在實際工作過程中,能夠實現靜音工作,既保證了所設計智能自擰緊鉸鏈具有自檢測、自擰緊功能,又能保證其工作過程不對周圍環境造成影響,體現了設計過程中的人性化設計;
(4)本發明設計的智能自擰緊鉸鏈中,針對為整個智能電控結構進行供電的外接電源
(6),進一步設計采用外部供電網絡,能夠保證所設計智能自擰緊鉸鏈在實際應用中取電、用電的穩定性,進而有效保證了智能自擰緊鉸鏈在實際工作中的穩定性;并且,針對各塊固定片表面上的螺孔,進一步設計各塊固定片表面分別設置至少三個螺孔,且各塊固定片上的各個螺孔至少分布在兩根直線上,固定片上螺孔的錯位分布設計,有效保證了固定片通過螺孔固定于固定件上的穩定性。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發明設計智能自擰緊鉸鏈的結構示意圖。
[0015]其中,1.固定片,2.轉軸,3.螺孔,4.盒體,5.控制模塊,6.外接電源,7.測距傳感器,8.轉動電機,9.螺絲轉頭。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針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17]如圖1所示,本發明設計的一種智能自擰緊鉸鏈,包括兩塊尺寸相同的固定片I和一根轉軸2,其中一塊固定片I上其中一條側邊通過轉軸2與另一塊固定片I上其中一條側邊活動連接,兩塊固定片I以轉軸2為軸心相對轉動,各塊固定片I表面分別設置至少一個螺孔3 ;還包括兩個尺寸相同的盒體4、至少一個螺絲轉頭9、一個控制模塊5,以及分別與控制模塊5相連接的外接電源6、測距傳感器7和至少一個轉動電機8 ;外接電源6經過控制模塊5分別為測距傳感器7和各個轉動電機8進行供電;螺絲轉頭9的數量與轉動電機8的數量相等,各個螺絲轉頭9分別一一對應連接在各個轉動電機8的驅動端上,分別在轉動電機8的控制下針對螺絲進行擰轉操作;兩個盒體4分別設置在兩塊固定片I彼此相背的面上,盒體4的長、寬分別與其所設置固定片I的長、寬一一對應;各塊固定片I上的各個螺孔3,分別貫穿對應固定片I與對應盒體4 ;控制模塊5和測距傳感器7設置在其中一個盒體4內,且該盒體4上與所連接固定片I相背的一面上設置檢測孔,測距傳感器7的測距端位于該檢測孔內,且測距傳感器7測距端所在面與該盒體4上該檢測孔所在的外表面相平齊,測距傳感器7的檢測方向指向盒體I的外部,該盒體4所連接固定片I上螺孔3的數量與轉動電機8的數量相等;各個轉動電機8分別設置在另一個盒體4中,該盒體4所連接的固定片I上分別設置與另一塊固定片I上各個螺孔3位置一一對應的通孔,并且各個通孔分別貫穿該盒體4上連接固定片I的一面,各個轉動電機8驅動端上的螺絲轉頭9分別一一對應位于各個通孔中,且各個螺絲轉頭9分別指向另一塊固定片1,兩塊固定片I彼此緊貼接觸時,各個螺絲轉頭9分別與另一塊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