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全自動切紙管機的下料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全自動切紙管機的下料機構。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切紙管機需要作業員將紙管插入到上料輥上,然后按下啟動鍵,切刀落下來將紙管切成一段段后,切刀會上提,然后作業員需要將已經切成段的紙管從上料輥上推出來,再換上新的紙管,如此循環,實現連續生產。
[0003]上述切紙管機的人工下料方式生產效率低,安全隱患大,容易割傷手,勞動強度大,人工成本高,提高了生產成本,降低了經濟效益,存在改進的必要。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為克服上述缺陷而提供了一種用于全自動切紙管機的下料機構,該下料機構能夠實現全自動下料,生產效率高,消除了安全隱患,不會割傷手,勞動強度小,人工成本低,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另外,該下料機構能夠在下料盒一次性放入幾百根紙管,從而減少加紙管的次數,使得切紙管機能夠連續生產,可靠性高。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0006]—種用于全自動切紙管機的下料機構,包括機架、下料盒、電控箱、第一驅動裝置、第二驅動裝置、旋轉下料裝置、接料裝置和推料裝置,所述下料盒和所述電控箱分別與所述機架固定連接,所述下料盒設于所述機架的上部,所述電控箱設于所述機架的一側,所述第一驅動裝置和所述第二驅動裝置均設于所述電控箱內,所述第一驅動裝置和所述第二驅動裝置分別與所述電控箱固定連接,所述下料盒的底部開設有下料槽,所述旋轉下料裝置設于所述下料槽,所述旋轉下料裝置的兩端分別與所述下料盒連接,所述第一驅動裝置驅動連接所述旋轉下料裝置,所述接料裝置設于所述旋轉下料裝置的下部,所述接料裝置的底部開設有推料槽,所述推料裝置設于所述推料槽,所述推料裝置與所述機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驅動裝置驅動連接所述推料裝置。
[0007]其中,所述旋轉下料裝置包括傳動軸和至少一個轉盤,所述傳動軸穿過轉盤的中心,轉盤與所述傳動軸固定連接,所述傳動軸的兩端分別與所述下料盒連接,所述第一驅動裝置驅動連接所述傳動軸,轉盤的外周緣設有至少一個下料缺口。
[0008]其中,所述轉盤的數量為2?10個,2?10個轉盤等距離間隔排布,所述下料缺口的數量為2?4個,2?4個下料缺口等距離間隔排布。
[0009]其中,所述轉盤的直徑略小于或等于所述下料槽的寬度。
[0010]其中,所述推料裝置包括導軌、滑塊、推塊、同步帶、第一同步輪、第二同步輪和傳感器,所述第一同步輪設于所述電控箱內,所述第一同步輪與所述電控箱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同步輪設于所述機架的一端,所述第二同步輪與所述機架固定連接,所述同步帶分別繞過所述第一同步輪和所述第二同步輪,所述第二驅動裝置驅動連接所述第一同步輪,所述第一同步輪驅動連接所述同步帶,所述導軌與所述機架固定連接,所述滑塊與所述導軌滑動連接,所述推塊與所述滑塊固定連接,所述滑塊與所述同步帶固定連接,所述推塊穿過所述推料槽,所述傳感器與所述電控箱電連接,所述傳感器與所述機架固定連接,所述傳感器并排設于所述滑塊的外側。
[0011]其中,所述推料槽的寬度小于紙管的直徑,所述推塊固定連接有推盤,所述推盤與所述推塊固定連接,所述推盤的橫截面面積大于或等于紙管的橫截面面積。
[0012]其中,所述下料盒的側壁和底部均開設有觀察孔,所述下料盒的底部由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構成,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分別與所述下料盒的側壁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底板與所述第二底板之間留有縫隙形成下料槽,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均向所述下料槽傾斜。
[0013]其中,所述下料盒內設有長度調節板,所述長度調節板與水平面互相垂直,所述下料盒設有長度調節槽和緊固件,所述緊固件穿過所述長度調節槽,所述長度調節板通過所述緊固件與所述下料盒固定連接,所述下料盒的其中一個長度較大的側壁與所述下料盒可拆卸連接。
[0014]其中,所述接料裝置包括第一接料板、第二接料板和第三接料板,所述第一接料板和所述第二接料板分別與所述下料盒的底部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接料板與所述機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接料板、所述第二接料板和所述第三接料板的橫截面均呈弧形,所述第一接料板與所述第二接料板之間留有間隙形成接料通道,所述接料通道與所述下料槽連通,所述第二接料板與所述第三接料板留有間隙形成推料槽,所述推料槽與所述接料通道連通。
[0015]使用該用于全自動切紙管機的下料機構的下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通過人工或機器將紙管加入到下料盒中,直到將下料盒加滿,通過電控箱啟動設備,使得第一驅動裝置帶動傳動軸轉動,從而使得轉盤開始轉動,轉盤在轉動的過程中,紙管落入下料缺口隨著轉盤一起轉動,當下料缺口朝向下料槽的時候,紙管從下料缺口中掉落到接料裝置,并沿著接料裝置運動到推料槽,當傳感器檢測到推料槽有紙管的時候,第二驅動裝置開始運轉,帶動第一同步輪運動,第一同步輪運動帶動同步帶運動,從而帶動滑塊和推塊向前運動,推塊在向前運動的過程中將紙管往全自動切紙管機的上料輥推動,使得紙管全部套入上料輥,之后,推塊回到原點,至此,完成一個紙管的上料過程;重復以上步驟,實現連續下料。
[0016]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該下料機構能夠實現全自動下料,生產效率高,消除了安全隱患,不會割傷手,勞動強度小,人工成本低,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另外,該下料機構能夠在下料盒一次性放入幾百根紙管,從而減少加紙管的次數,使得切紙管機能夠連續生產,可靠性高。
【附圖說明】
[0017]用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但附圖中的實施例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0018]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用于全自動切紙管機的下料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用于全自動切紙管機的下料機構另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用于全自動切紙管機的下料機構又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這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
[0022]實施例。
[0023]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用于全自動切紙管機的下料機構,包括機架
1、下料盒2、電控箱3、第一驅動裝置、第二驅動裝置、旋轉下料裝置6、接料裝置4和推料裝置5,所述下料盒2和所述電控箱3分別與所述機架1固定連接,所述下料盒2設于所述機架1的上部,所述電控箱3設于所述機架1的一側,所述第一驅動裝置和所述第二驅動裝置均設于所述電控箱3內,所述第一驅動裝置和所述第二驅動裝置分別與所述電控箱3固定連接,所述下料盒2的底部開設有下料槽7,所述旋轉下料裝置6設于所述下料槽7,所述旋轉下料裝置6的兩端分別與所述下料盒2連接,所述第一驅動裝置驅動連接所述旋轉下料裝置6,所述接料裝置4設于所述旋轉下料裝置6的下部,所述接料裝置4的底部開設有推料槽8,所述推料裝置5設于所述推料槽8,所述推料裝置5與所述機架1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驅動裝置驅動連接所述推料裝置5。
[0024]該下料機構能夠實現全自動下料,生產效率高,消除了安全隱患,不會割傷手,勞動強度小,人工成本低,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另外,該下料機構能夠在下料盒2 —次性放入幾百根紙管,從而減少加紙管的次數,使得切紙管機能夠連續生產,可靠性高。
[0025]本實施例的旋轉下料裝置6包括傳動軸9和至少一個轉盤10,所述傳動軸9穿過轉盤10的中心,轉盤10與所述傳動軸9固定連接,所述傳動軸9的兩端分別與所述下料盒2連接,所述第一驅動裝置驅動連接所述傳動軸9,轉盤10的外周緣設有至少一個下料缺口
II。第一驅動裝置帶動傳動軸9轉動,從而帶動轉盤10轉動,紙管進入下料缺口11隨著轉盤10轉動,當下料缺口 11朝向下料槽7的時候,紙管落入到接料裝置4。
[0026]本實施例的轉盤10的數量為2?10個,2?10個轉盤10等距離間隔排布,所述下料缺口 11的數量為2?4個,2?4個下料缺口 11等距離間隔排布。作為一個優選的技術方案,本實施例的轉盤10的數量為4個,4個轉盤10等距離間隔排布,所述下料缺口 11的數量為2個,2個下料缺口 11等距離間隔排布。
[0027]本實施例的轉盤10的直徑略小于或等于所述下料槽7的寬度。作為一個優選的技術方案,本實施例的轉盤10的直徑略小于所述下料槽7的寬度,該結構使得轉盤10能夠在下料槽7中順暢轉動,從而帶動紙管轉動。具體地,下料槽7的寬度減去轉盤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