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五金件產品制造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自動取放機的下料裝置。
背景技術:
五金件產品在生產過程中需要將五金件放入模具中,與塑料一同成型。然而,以往都是采用人工取放五金件的方式,這種方式不僅工作效率低,而且常常由于放料不精準而產品質量不佳。因此,需要一種能加工前自動取五金件以及加工后自動取五金件產品的自動取放機。其中,針對下料工序,自動取放機需要一種下料裝置,以協助擺放、方便生產以及問題追溯。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自動取放機的下料裝置,其能提高下料的工作效率,并且能有序擺放,出錯幾率小。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自動取放機的下料裝置,包括放料機構以及連接在機械臂上的吸取裝置,所述放料機構包括軸向為豎直方向的安裝桿,所述安裝桿上轉動設置有一底板,所述底板上設置有兩個托盤,所述托盤上設置有若干用于放置五金件產品的放料座,所述吸取裝置下端開設有至少一個用于吸取五金件產品的吹吸氣孔,所述吹吸氣孔與一吹吸氣裝置連通。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放料座包括一安裝在托盤上的圓臺部,所述圓臺部為中空結構,所述圓臺部中設置有一中空結構的圓柱部。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安裝桿上端設置有回轉氣缸,所述底板安裝在所述回轉氣缸上端,所述底板在回轉氣缸的驅動下轉動并帶動底板上的托盤一同轉動。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底板上開設有若干安裝孔,所述安裝孔上插設有可將底板固定在回轉氣缸上的安裝螺栓。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安裝桿下端設置有一安裝板,所述安裝板上開設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中可插設一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可將安裝板固定在自動取放機的機架上。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吸取裝置上開設有四個吹吸氣孔。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下料裝置主要用于自動取放機,其通過連接在機械臂上的吸取裝置吸取五金件產品,并移動至托盤上方,吸取裝置吹氣,五金件產品落入托盤的放料座上。當其中一個托盤滿料后,回轉氣缸啟動,底板轉動180度以使用另一個托盤繼續放料。本實用新型能提高產品下料的工作效率,并且能將五金件產品有序擺放,出錯幾率小,并能協助擺放,也方便了生產以及問題追溯。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說明。顯然,所描述的附圖只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的其他設計方案和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其他實施例,均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參照圖1至圖2,一種自動取放機的下料裝置,包括放料機構1以及連接在機械臂上的吸取裝置2,所述放料機構1包括軸向為豎直方向的安裝桿11,所述安裝桿11上轉動設置有一底板12,所述底板12上設置有兩個托盤13,所述托盤13 上設置有若干用于放置五金件產品3的放料座131,具體地,所述放料座131包括一安裝在托盤13上的圓臺部,所述圓臺部為中空結構,所述圓臺部中設置有一中空結構的圓柱部。所述圓臺部和圓柱部配合將五金件產品3固定。所述吸取裝置2 下端開設有至少一個用于吸取五金件產品3的吹吸氣孔,優選的,所述吸取裝置2上開設有四個吹吸氣孔,所述吹吸氣孔與一吹吸氣裝置連通。
此外,所述安裝桿11上端設置有回轉氣缸4,所述底板12 安裝在所述回轉氣缸4上端,所述底板12在回轉氣缸4的驅動下轉動并帶動底板12上的托盤13一同轉動。具體地,所述底板12上開設有若干安裝孔,所述安裝孔上插設有可將底板 12固定在回轉氣缸4上的安裝螺栓。
此外,所述安裝桿11下端設置有一安裝板5,所述安裝板 5上開設有若干通孔51,所述通孔51中可插設一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可將安裝板5固定在自動取放機的機架上。
本下料裝置安裝在自動取放機的機架上。工作時,機械臂帶動吸取裝置2移動至模具中,并通過吹吸氣孔吸取五金件產品3。再將吸取裝置2移動至托盤13上方,吸取裝置2吹氣使五金件產品3落入托盤13的放料座131上。當其中一個托盤 13滿料后,回轉氣缸4啟動,底板12轉動180度以使用另一個托盤13繼續放料,并且同時可對前一個托盤13進行收料或更換一個空的托盤13以待下一次下料,從而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所述上述實施例是對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內容作進一步的說明,但不應將此理解為本實用新型上述主題的范圍僅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基于上述內容所實現的技術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