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軸承夾緊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新型軸承夾緊裝置,包括機架,所述機架上設有支塊,所述支塊上設有第一氣缸,所述機架頂面設有通道,所述通道貫通機架前后壁,所述通道底部設有通槽,所述通槽安裝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底面連接有第二氣缸,所述支塊上設有通孔,所述第一氣缸的活塞桿穿過通孔連接有夾緊塊,所述夾緊塊與弧形板位于同一垂直線上,并且所述通道的開口設有擋塊,本實用新型針對不同規格的軸承座均能牢固的固定,方便軸承座進行加工,同時在軸承加工好后,能夠方便的將軸承推出加工位置,進入下一道加工程序。
【專利說明】
一種新型軸承夾緊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軸承加工工具,特別涉及一種新型軸承夾緊裝置。【背景技術】
[0002]軸承是在機械傳動過程中起固定和減小載荷摩擦系數的部件。也可以說,當其它機件在軸上彼此產生相對運動時,用來降低動力傳遞過程中的摩擦系數和保持軸中心位置固定的機件。目前,在軸承座加工過程中,大多數是通過平口鉗對軸承座進行固定,但是,因為平口鉗對于軸承座固定不是很牢固,在加工過程中軸承座容易晃動,影響軸承座的加工甚至導致軸承的磨損損壞,同時軸承在夾具固定好后進行加工,在軸承加工好后,往往需要手動取件,對軸承進行下一步加工,效率非常低下。【實用新型內容】
[0003]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型軸承夾緊裝置,它針對不同規格的軸承座均能牢固的固定,方便軸承座進行加工,同時在軸承加工好后,能夠方便的將軸承推出加工位置,進入下一道加工程序。
[0004]為達到上述之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新型軸承夾緊裝置,包括機架,所述機架上設有支塊,所述支塊上設有第一氣缸,所述機架頂面設有通道,所述通道貫通機架前后壁,所述通道底部設有通槽,所述通槽安裝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底面連接有第二氣缸,所述支塊上設有通孔,所述第一氣缸的活塞桿穿過通孔連接有夾緊塊,所述夾緊塊與弧形板位于同一垂直線上,并且所述通道的開口設有擋塊。
[0005]進一步地,所述通槽的槽壁設有軸孔,所述弧形板的一端與側壁設有與軸孔相適配的轉軸,所述弧形板與通槽間隙配合,所述第二氣缸固定機架底面,并且所述第二氣缸的活塞桿與弧形板另一端底面固定相連,所述第二氣缸的活塞桿推動,使弧形板上下轉動。
[0006]進一步地,所述通槽的前后兩側設有導槽,所述導槽與通道相貫通,所述導槽的兩側設有擋板。
[0007]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氣缸的活塞桿與夾緊塊之間設有連接桿,所述連接桿一端與第一氣缸的活塞桿固定連接,所述夾緊塊后壁設有螺桿,所述連接桿的另一端設有與螺桿相適配的螺孔,所述夾緊塊與連接桿相旋連接。
[0008]進一步地,所述夾緊塊包括卡板與卡塊,所述卡塊位于卡板中部,所述卡板的表面設有橡膠墊圈。
[0009]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0]1.本實用新型所述通槽安裝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底面連接有第二氣缸,述支塊上設有通孔,所述通槽的槽壁設有軸孔,所述弧形板的一端與側壁設有與軸孔相適配的轉軸,所述弧形板與通槽間隙配合,所述第二氣缸固定機架底面,并且所述第二氣缸的活塞桿與弧形板另一端底面固定相連,所述第二氣缸的活塞桿推動,使弧形板上下轉動,所述弧形板能夠方便的放置定位軸承,同時在軸承加工好后,所述第二氣缸推動,使得弧形板轉動,位于所述弧形板上的軸承能夠從通道劃入下游的導槽,進入軸承的下一步加工程序。
[0011] 2.本實用新型所述第一氣缸的活塞桿穿過通孔連接有夾緊塊,所述夾緊塊與弧形板位于同一垂直線上,所述第一氣缸的活塞桿與夾緊塊之間設有連接桿,所述連接桿一端與第一氣缸的活塞桿固定連接,所述夾緊塊后壁設有螺桿,所述連接桿的另一端設有與螺桿相適配的螺孔,所述夾緊塊與連接桿相旋連接,在夾緊塊磨損損壞后能便捷的更換,大大延長了夾緊裝置的使用壽命。【附圖說明】[0〇12]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不意圖。
[0013]圖2為本實用新型機架結構示意圖。
[0014]圖3為本實用新型弧形板結構示意圖。
[0015]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一氣缸和連接桿連接結構示意圖。
[0016]圖5為本實用新型夾緊塊結構示意圖。
[0017]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具體實施方式】
[0018]如圖1至圖5所示,一種新型軸承夾緊裝置,包括機架1,所述機架1上設有支塊11, 所述支塊11上設有第一氣缸12,所述機架1頂面設有通道13,所述通道13貫通機架1前后壁, 所述通道13的開口設有擋塊14,所述通道13底部設有通槽15,所述通槽15的前后兩側設有導槽16,所述導槽16與通道13相貫通,所述導槽16的兩側設有擋板17,所述導槽16能夠方便的引導軸承進入通道13中,方便的夾緊固定,方便軸承進行油孔加工,同時在軸承加工好后能夠方便的沿導槽16滑出。
[0019]所述通槽15安裝有弧形板2,所述弧形板2的底面連接有第二氣缸21,所述通槽15 的槽壁設有軸孔22,所述弧形板2的一端與側壁設有與軸孔22相適配的轉軸23,所述弧形板 2與通槽15間隙配合,所述第二氣缸21固定機架1底面,并且所述第二氣缸21的活塞桿與弧形板2另一端底面固定相連,所述第二氣缸21的活塞桿推動,使弧形板2上下轉動,所述弧形板2能夠方便的放置定位軸承,同時在軸承加工好后,所述第二氣缸21推動,使得弧形板2轉動,位于所述弧形板2上的軸承能夠從通道13劃入下游的導槽16,進入軸承的下一步加工程序。
[0020]所述支塊11上設有通孔18,所述第一氣缸12的活塞桿穿過通孔18連接有夾緊塊3, 所述夾緊塊3與弧形板2位于同一垂直線上,所述第一氣缸12的活塞桿與夾緊塊3之間設有連接桿31,所述連接桿31—端與第一氣缸12的活塞桿固定連接,所述夾緊塊3后壁設有螺桿 32,所述連接桿31的另一端設有與螺桿32相適配的螺孔33,所述夾緊塊3與連接桿31相旋連接,在夾緊塊3磨損損壞后能便捷的更換,大大延長了夾緊裝置的使用壽命,同時所述夾緊塊3包括卡板34與卡塊35,所述卡塊35位于卡板34中部,在軸承放置好后,所述第一氣缸12 推動,使得夾緊塊3的卡塊35卡進軸承內圈,所述卡板34卡住軸承側壁,將軸承牢牢固定,并且所述卡板34的表面設有橡膠墊圈36,能夠有效的保證在夾緊軸承的過程中,避免軸承磨損損壞。
[0021]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工作的:所述軸承沿導槽16進入通道13,并且在弧形板2上停住,然后第一氣缸12工作,推動夾緊塊3將軸承夾緊固定,然后對軸承進行加工,在軸承加工好后,所述第一氣缸12復位,使得軸承松動,然后第二氣缸21工作,推動弧形板2的一端,使得位于弧形板2上的軸承進入通道13下游的導槽16。
[0022]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主權項】
1.一種新型軸承夾緊裝置,包括機架,所述機架上設有支塊,所述支塊上設有第一氣 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頂面設有通道,所述通道貫通機架前后壁,所述通道底部設有通 槽,所述通槽安裝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底面連接有第二氣缸,所述支塊上設有通孔,所 述第一氣缸的活塞桿穿過通孔連接有夾緊塊,所述夾緊塊與弧形板位于同一垂直線上,并 且所述通道的開口設有擋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軸承夾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的槽壁設有軸 孔,所述弧形板的一端與側壁設有與軸孔相適配的轉軸,所述弧形板與通槽間隙配合,所述 第二氣缸固定機架底面,并且所述第二氣缸的活塞桿與弧形板另一端底面固定相連,所述 第二氣缸的活塞桿推動,使弧形板上下轉動。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新型軸承夾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的前后兩側設 有導槽,所述導槽與通道相貫通,所述導槽的兩側設有擋板。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軸承夾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氣缸的活塞桿 與夾緊塊之間設有連接桿,所述連接桿一端與第一氣缸的活塞桿固定連接,所述夾緊塊后 壁設有螺桿,所述連接桿的另一端設有與螺桿相適配的螺孔,所述夾緊塊與連接桿相旋連 接。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新型軸承夾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夾緊塊包括卡板與 卡塊,所述卡塊位于卡板中部,所述卡板的表面設有橡膠墊圈。
【文檔編號】B25B5/02GK205572207SQ201620189076
【公開日】2016年9月14日
【申請日】2016年3月11日
【發明人】陳燕周
【申請人】泛科軸承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