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軸端軸承卸載的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軸端軸承卸載的裝置,包括油缸和圓形底座,圓形底座的周邊均勻設置卡爪,卡爪為一L形折桿構成,卡爪與圓形底座鉸接連接,油缸的活塞桿上設置有一活動套環,活動套環上設置有連接桿,連接桿的一端與卡爪的中部鉸接連接,連接桿的另一端與活動套環鉸接連接,活塞桿的頂端設置有一固定圓環/圓盤,活動套環與固定圓環/圓盤之間設置有壓縮彈簧。上述結構的軸承卸載裝置,將活塞桿的頂端與轉軸的軸端相抵靠,壓縮彈簧使得各卡爪聚攏收起,卡爪的折形端部對軸承的內環拉緊,啟動油缸,活塞桿進行頂升,卡爪拉動軸承從轉軸上移動直至軸承完全從轉軸上脫離,實現軸承的快速卸除。
【專利說明】一種用于軸端軸承卸載的裝置
[0001 ] 本發明是申請日為2014年09月09日,申請號為:201410456396.0,發明名稱為“軸端軸承卸載裝置”的發明專利的分案申請。
技術領域
[0002]本發明涉及機械設備拆卸維修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軸端軸承卸載的裝置。
【背景技術】
[0003]軸承在機械設備中常被用于軸體或輥體的安裝,機械設備長期運行后,軸承磨損嚴重,需要進行更換,特別是對于精度要求較高的機械設備。傳統軸承進行更換時,其操作困難,需要工人用錘子或其它工具對軸承不斷的進行敲擊,使得軸承從轉軸上脫除。該方式不僅勞動強度大,而且軸承容易被敲碎,鋼圈碎片彈出容易造成損傷,同時也會造成轉軸彎曲形變和表面損傷,不利于更換軸承和機械設備的性能保證。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軸端軸承卸載的裝置,其可有效解決上述問題,方便、快速的將軸承從轉軸上卸載下來,且不會對轉軸造成損傷。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進行實施:
[0006]—種用于軸端軸承卸載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油缸,油缸的缸體固定在一圓形底座上,油缸的活塞桿沿轉軸的軸向設置且活塞桿頂端與轉軸的端部端面相抵靠,圓形底座的周邊均勻設置圍合在油缸外圍的用于脫除轉軸上軸承的卡爪,卡爪的一端通過第一鉸接軸與圓形底座鉸接連接,卡爪的另一端向靠近油缸活塞桿的一側彎折成L形或鉤狀,油缸的活塞桿上設置有一活動套環,活動套環上向靠近油缸缸體一側延伸設置有連接桿,連接桿沿活動套環的周向均勻設置且與各卡爪相對應布置,連接桿的一端通過第二鉸接軸與卡爪的中部構成鉸接連接,連接桿的另一端通過第三鉸接軸與活動套環構成鉸接連接,同一組卡爪、連接桿上的第一、二、三鉸接軸相互平行且均垂直于活塞桿徑向布置,活動套環與油缸缸體之間設置有壓縮彈簧,壓縮彈簧套設在活塞桿上。
[0007]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上述結構的軸承卸載裝置,將活塞桿的頂端與轉軸的軸端相抵靠,壓縮彈簧使得各卡爪聚攏收起,卡爪的折形端部對軸承的內環拉緊,啟動油缸,活塞桿進行頂升,卡爪拉動軸承從轉軸上移動直至軸承完全從轉軸上脫離,實現軸承的快速卸除。
【附圖說明】
[0008]圖1、2、3分別為本發明三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0009]圖4為圖1的俯視圖;
[0010]圖5為圖2的俯視圖;
[0011]圖6為圖3的俯視圖;
[0012]圖7為圖4的A-A剖視圖;
[0013]圖8為圖5的B-B剖視圖;
[0014]圖9為圖6的C-C剖視圖;
[0015]圖10為圖1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0016]圖11為圖2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0017]圖12為圖3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具體說明。應當理解,以下文字僅僅用以描述本發明的一種或幾種具體的實施方式,并不對本發明具體請求的保護范圍進行嚴格限定。
[0019]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快速將轉軸軸端上的軸承進行卸載的裝置,在操作時,可采用如下三種方式進行實施:
[0020]第一種實施方案如圖1、4、7所示:用于軸端軸承卸載的裝置包括一油缸11a,油缸Ila的缸體固定在一圓形底座16a上,油缸Ila的活塞桿沿轉軸21的軸向設置且活塞桿頂端與轉軸21的端部端面相抵靠,圓形底座16a的周邊均勻設置圍合在油缸外圍的用于脫除轉軸21上軸承20的卡爪12,卡爪12為一 L形或鉤狀桿體構成,卡爪12的一端通過第一鉸接軸與圓形底座16a鉸接連接,卡爪12的另一端向靠近油缸Ila的一側彎折成L形或鉤狀,油缸Ila的活塞桿上設置有一活動套環13,活動套環13上向遠離油缸Ila缸體一側延伸設置有連接桿14,連接桿14沿活動套環13的周向均勻設置且與各卡爪12相對應布置,連接桿14的一端通過第二鉸接軸與卡爪12的中部構成鉸接連接,連接桿14的另一端通過第三鉸接軸與活動套環13構成鉸接連接,同一組卡爪12、連接桿14上的第一、二、三鉸接軸相互平行且均垂直于活塞桿徑向布置,活塞桿的頂端設置有一固定圓環/圓盤171,固定圓環的外半徑/圓盤的半徑小于轉軸21的半徑,活動套環13與固定圓環/圓盤171之間設置有壓縮彈簧15,壓縮彈簧15套設在活塞桿上。
[0021]第二種實施方案如圖2、5、8所示,用于軸端軸承卸載的裝置包括一油缸11a,油缸Ila的缸體固定在一圓形底座16a上,油缸Ila的活塞桿沿轉軸的軸向設置且活塞桿頂端與轉軸21的端部端面相抵靠,圓形底座16a的周邊均勻設置圍合在油缸Ila外圍的用于脫除轉軸21上軸承20的卡爪12,卡爪12為一 L形折桿構成,卡爪12的一端通過第一鉸接軸與圓形底座16a鉸接連接,卡爪12的另一端向靠近油缸11 a活塞桿的一側彎折成L形,油缸11 a的活塞桿上設置有一活動套環13,活動套環13上向靠近油缸Ila缸體一側延伸設置有連接桿14,連接桿14沿活動套環13的周向均勻設置且與各卡爪12相對應布置,連接桿14的一端通過第二鉸接軸與卡爪12的中部構成鉸接連接,連接桿14的另一端通過第三鉸接軸與活動套環13構成鉸接連接,同一組卡爪12、連接桿14上的第一、二、三鉸接軸相互平行且均垂直于活塞桿徑向布置,活動套環13與油缸Ila缸體之間設置有壓縮彈簧15,壓縮彈簧15套設在活塞桿上。
[0022]對于第一、二種實施方案中提供的軸承卸載裝置,操作時將活塞桿的頂端與轉軸21的軸端相抵靠,調節壓縮彈簧15使得各卡爪12聚攏收起,卡爪12的折形端部對軸承20的內環拉緊,如圖11、12所示,啟動油缸11a,活塞桿進行頂升,卡爪12拉動軸承20從轉軸21上移動直至軸承20完全從轉軸21上脫離,實現軸承20的快速卸除。當然對于較小尺寸的軸承20,其軸承20脫除所要求的驅動力較小,其可以使用氣缸進行操作或者采用第三種實施方案,對于驅動力要求較大的則采用油缸11a。
[0023]第三種實施方案如圖3、6、9所示,用于軸端軸承卸載的裝置包括構成絲桿螺母調節機構的絲桿I Ib和圓形螺母16b,絲桿I Ib的一端端部安裝有轉動軸承172,絲桿I Ib的另一端與驅動機構相連接,圓形螺母16b上向轉動軸承172—側延伸設置有用于脫除轉軸上軸承的卡爪12,卡爪12沿圓形螺母16b的周向均勻設置且卡爪12的一端通過第一鉸接軸與圓形螺母16b鉸接連接,卡爪12的另一端向靠近絲桿Ilb的一側彎折成L形或鉤狀,圓形螺母16b與轉動軸承172之間的絲桿Ilb桿身上套設有一活動套環13,活動套環13上向靠近圓形螺母16b—側延伸設置有連接桿14,連接桿14沿活動套環13的周向均勻設置且與各卡爪12相對應布置,連接桿14的一端通過第二鉸接軸與卡爪12的中部構成鉸接連接,連接桿14的另一端通過第三鉸接軸與活動套環構成鉸接連接,同一組卡爪12、連接桿14上的第一、二、三鉸接軸相互平行且均垂直于絲桿Ilb徑向布置,活動套環13與圓形螺母16b之間設置有壓縮彈簧15,壓縮彈簧15套設在絲桿Ilb上,卡爪設置有4個。該實施方案操作時將絲桿的頂端與轉軸21的軸端相抵靠,調節壓縮彈簧15使得各卡爪12聚攏收起,卡爪12的彎折端部對軸承20的內環拉緊,如圖4所示,啟動油缸11 a,絲桿11 b進行轉動調節卡爪12拉動軸承20從轉軸21上移動直至軸承20完全從轉軸21上脫離,實現軸承20的快速卸除。當然該實施方案較適于小尺寸的軸承20的卸載,其驅動力有限。
[0024]上述三種方案的發明點都是:卡爪12和連接桿14類似于傘骨布置,可隨著壓縮彈簧15的狀態進行展開和收緊,從而方便的將卡爪12的端部圍合在軸承20的端面上,然后通過油缸或絲桿螺母調節機構調節卡爪12將軸承從轉軸上卸除。
[0025]進一步的方案為:
[0026]卡爪12活動端(彎折成L形的端部)的端部卡設有滾珠121,滾珠121的局部凸出于卡爪12的端部端面,這樣就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對轉軸21的損傷,便于新軸承20的安裝,同時也有利于軸承20的快速脫除,減小油缸Ila或絲桿螺母調節機構的驅動力。卡爪12優選設置有4個,這樣便于軸承20受力均衡,便于軸承20的快速脫除。
[0027]軸承20從轉軸21上脫離后會砸落在連接桿14上,容易造成連接桿14損傷和折彎,使得各卡爪12的動作無法保持一致,影響軸承20卸載時受力均衡。
[0028]對于第一種實施方案,更進一步的操作為:
[0029]固定圓環/圓盤171向靠近油缸Ila缸體的一側延伸設置有折形擋桿111,折形擋桿111和連接桿14沿活塞桿的周向間隔交錯設置,折形擋桿111包括與活塞桿軸線呈夾角布置的第一桿體段以及第一桿體段懸置端延伸設置的沿活塞桿徑向布置的第二桿體段,第二桿體段的懸置端至活塞桿軸線之間的間距大于轉軸的半徑,第二桿體段介于連接桿14至活塞桿頂端之間。通過折形擋桿111對軸承20進行阻擋,防止脫除的軸承20撞擊連接桿14,卸除后的軸承20落在擋桿111上,也便于軸承20的取出。折形擋桿111和連接桿14交錯布置,主要是避免卡爪12聚攏和擴散時兩者之間的干涉。
[0030]對于第二種實施方案,更進一步的操作為:
[0031]活塞桿頂端至活動套環13之間的桿身上設置有擋桿111,擋桿111沿活塞桿的周向均勻間隔設置,擋桿111懸置端端部距活塞桿軸線的間距大于轉軸21的半徑,擋桿111的桿長方向與活塞桿的徑向一致。通過擋桿111對軸承20進行阻擋,防止軸承20撞擊連接桿14,卸除后的軸承20落在擋桿111上,也便于軸承20的取出。
[0032]對于第三種實施方案,更進一步的操作為:
[0033]活動套環13與轉動軸承172之間的絲桿Ilb桿身上設置有擋桿111,擋桿111沿絲桿的周向均勻間隔設置,擋桿111懸置端至絲桿Ilb芯線之間的間距大于轉軸21的半徑,通過擋桿111對軸承20進行阻擋,防止脫除的軸承20撞擊連接桿14,卸除后的軸承20落在擋桿111上,也便于軸承20的取出。擋桿111和連接桿14沿絲桿的周向間隔交錯布置,避免卡爪12聚攏和擴散時兩者之間的干涉。絲桿Ilb設置轉動軸承172的端部設置成半球狀或者在絲桿Ilb的端部鑲嵌鋼珠112,鋼珠112的局部凸出于絲桿Ilb的端部端面,驅動機構為一轉動輪盤18構成,便于驅動絲桿I Ib進行轉動,減小驅動力。
[0034]總之,本發明提供的用于軸端軸承卸載的裝置,其可方便、快速的將軸承從轉軸上卸載下來,且不會對轉軸造成損傷。
[0035]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獲知本發明中記載內容后,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其作出若干同等變換和替代,這些同等變換和替代也應視為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用于軸端軸承卸載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油缸,油缸的缸體固定在一圓形底座上,油缸的活塞桿沿轉軸的軸向設置且活塞桿頂端與轉軸的端部端面相抵靠,圓形底座的周邊均勻設置圍合在油缸外圍的用于脫除轉軸上軸承的卡爪,卡爪的一端通過第一鉸接軸與圓形底座鉸接連接,卡爪的另一端向靠近油缸活塞桿的一側彎折成L形或鉤狀,油缸的活塞桿上設置有一活動套環,活動套環上向靠近油缸缸體一側延伸設置有連接桿,連接桿沿活動套環的周向均勻設置置且與各卡爪相對應布置,連接桿的一端通過第二鉸接軸與卡爪的中部構成鉸接連接,連接桿的另一端通過第三鉸接軸與活動套環構成鉸接連接,同一組卡爪、連接桿上的第一、二、三鉸接軸相互平行且均垂直于活塞桿徑向布置,活動套環與油缸缸體之間設置有壓縮彈簧,壓縮彈簧套設在活塞桿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軸端軸承卸載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卡爪活動端的端部卡設有滾珠,滾珠的局部凸出于卡爪的端部端面。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軸端軸承卸載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活塞桿頂端至活動套環之間的桿身上設置有擋桿,擋桿沿活塞桿的周向均勻間隔設置,擋桿懸置端端部距活塞桿軸線的間距大于轉軸的半徑。
【文檔編號】B23P19/027GK106041493SQ201610662034
【公開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請日】2014年9月9日 公開號201610662034.6, CN 106041493 A, CN 106041493A, CN 201610662034, CN-A-106041493, CN106041493 A, CN106041493A, CN201610662034, CN201610662034.6
【發明人】朱玉兵
【申請人】朱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