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再生聚合物基竹條增強材料復合模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建筑模板,特別是以竹條為增強材料的模板。
背景技術:
目前,建筑業使用的模板主要有鋼模板、木模板、竹模板。鋼模板比重大、一次投入資金量大、維修成本高、使用不方便;木模板、竹模板,用酚醛樹脂或尿醛樹脂粘合,其一,有低毒,其二,膠層的厚度很薄。當木材或竹材浸水膨脹變形時,膠層的斷裂伸長度遠遠小于竹木膨脹度,于是板材就會出現脫膠分層現象,這就是竹、木模板不耐用,重復使用率低的主要原因,竹、木模板使用壽命一般為3-8次。如專利申請號02125518,“重組竹材膠合板制造方法”其制造的模板。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強度高、抗拉性能好、耐腐蝕、重復使用率高的再生聚合物基竹條增強材料復合模板。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再生聚合物基竹條增強材料復合模板,其特征是它主要由再生聚合物、竹條組成,竹條編成竹條層,竹條層為2-10層,竹條層與竹條層成縱、橫向相交錯排列;竹條層內竹條間距為1.8-4.0mm,竹條寬8-25mm,竹條厚2-4.5mm;竹條層與竹條層之間為再生聚合物層,最外層為再生聚合物層,所有竹條四周被再生聚合物完全握裹,形成整體;再生聚合物為再生塑料聚合物或再生橡膠聚合物。
所述的再生聚合物層厚度為0.5-1.0mm,竹條的寬度為8-15mm、厚度為2-2.5mm,竹條間距為1.8-2.5mm。
所述的再生聚合物層厚度為0.8-1.5mm,竹條的寬度為15-25mm,竹條中間可打孔,竹條厚度為2.5-4.5mm,間距為2.5-4.0mm。
所述的再生塑料聚合物,由廢舊塑料(純化、粉碎)、抗氧劑CA、輔助抗氧劑DSTP、潤滑劑硬脂酸或石蠟、交聯劑DCP組成,各組份質量份配比為廢舊塑料100、抗氧劑CA0.1、輔助抗氧劑DSTP 0.06、潤滑劑硬脂酸或石蠟3、交聯劑DCP 0.5-2.5。
所述的再生橡膠聚合物,由再生橡膠、氧化鋅、硬脂酸、石蠟、輕質碳酸鈣、炭黑、促進劑CZ、促進劑TMTM、硫磺組成,各組份質量份配比為再生橡膠100、氧化鋅0.5、硬脂酸3、石蠟0.5、輕質碳酸鈣10、炭黑5、促進劑CZ 0.5、促進劑TMTM 0.2、硫磺1.5。
所述的竹條層為由竹條組成的平面,竹條層可以是竹簾或帶孔竹席。
本發明采用竹條與竹條之間設為1.8-4.0mm間距,竹條與竹條之間的間隙、竹條層與竹條層之間的間隙完全被再生聚合物握裹形成整體,竹條經長時間浸泡后的膨脹度小于再生聚合物斷裂伸長度,竹條與再生聚合物不會脫離,因而本發明形成的模板,其抗拉性能好,強度高,重復使用50次以上,重復使用率高,使用壽命長。再生聚合物耐腐蝕好,竹條完全被再生聚合物握裹,因而本發明耐腐蝕性好。本發明采用竹條是天然植物,再生聚合物是廢舊回收物質,因而其成本低、具有環保性,且保溫隔熱性好,表面光滑,脫模容易,加工方便。
圖1是本發明縱、橫向截面剖視2是本發明斜截面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1如圖1、圖2所示,再生聚合物基竹條增強材料復合模板,它主要由再生聚合物1、竹條組成。竹條編成竹條層2,竹條層為4層,竹條層與竹條層成縱、橫向相交錯排列,竹條的寬度為8-15mm、厚度為2-2.5mm,竹條間距為1.8-2.5mm,再生聚合物層厚度為0.5-1.0mm。竹條層與竹條層之間為再生聚合物層,最外層為再生聚合物層,所有竹條四周被再生聚合物完全握裹,形成為整體。再生聚合物為再生塑料聚合物,所述的再生塑料聚合物,由廢舊塑料(純化、粉碎)、抗氧劑CA、輔助抗氧劑DSTP、潤滑劑硬脂酸或石蠟、交聯劑DCP組成,各組份質量份配比為廢舊塑料100、抗氧劑CA 0.1、輔助抗氧劑DSTP 0.06、潤滑劑硬脂酸或石蠟3、交聯劑DCP 0.5-2.5。所述的竹條層為由竹條組成的平面,竹條層可以是竹簾或帶孔竹席。
其制作方法1.竹條的準備竹條是指竹材經機械加工后形成的條狀物。a.縱向竹條層按下列標準備2組每根竹條1990×10×2.5mm,制成縱向竹簾竹條間距為2.0mm,尺寸為1990×990×2.5mm。
b.橫向竹條層按下列標準備2組每根竹條990×10×2.5mm,制成縱向竹簾竹條間距為2.0mm,尺寸為990×1990×2.5mm。
2.再生塑料聚合物的準備,再生塑料聚合物壓成片,片厚度為1.2-1.5mm。
3.組坯將下列依次放入模具內,第一層為再生塑料聚合物片,第二層為縱向竹條層,第三層為再生塑料聚合物片,第四層為橫向竹條層,第五層為再生塑料聚合物片,第六層為縱向竹條層,第七層為再生塑料聚合物片,第八層為橫向竹條層,第九層為再生塑料聚合物片。
4.將模具及上述物料放入平板熱壓機,經高溫高壓,熱壓定型。
5.冷卻清邊即為成品,成品再生塑料聚合物層的厚度為0.5-1.0mm。
實施例2再生聚合物基竹條增強材料復合模板,它主要由再生聚合物、竹條組成。竹條編成竹條層,竹條層為5層,竹條層與竹條層成縱、橫向相交錯排列;竹條的寬度為15-25mm,竹條中間可打孔,竹條厚度為2.5-4.5mm,間距為2.5-4.0mm,再生聚合物層厚度為0.8-1.5mm。竹條層與竹條層之間為再生聚合物層,最外層為再生聚合物層,所有竹條四周被再生聚合物完全握裹,形成整體。再生聚合物為再生橡膠聚合物,由再生橡膠、氧化鋅、硬脂酸、石蠟、輕質碳酸鈣、炭黑、促進劑CZ、促進劑TMTM、硫磺組成,各組份質量份配比為再生橡膠100、氧化鋅0.5、硬脂酸3、石蠟0.5、輕質碳酸鈣10、炭黑5、促進劑CZ 0.5、促進劑TMTM 0.2、硫磺1.5。所述的竹條層為由竹條組成的平面,竹條層可以是竹簾或帶孔竹席。
其制作方法1.竹條的準備竹條是指竹材經機械加工后形成的條狀物。a.縱向竹條層按下列標準備3組每根竹條2430×12×3.5mm,制成縱向竹簾竹條間距為3.0mm,尺寸為2430×1210×3.5mm。
b.橫向竹條層按下列標準備3組每根竹條1210×12×3.5mm,制成縱向竹簾竹條間距為3.0mm,尺寸為1210×2430×3.5mm。
2.再生橡膠聚合物的準備,再生橡膠聚合物壓成片,片厚度為1.5-2mm。
3.組坯將下列依次放入模具內,第一層為再生橡膠聚合物片,第二層為縱向竹條層,第三層為再生橡膠聚合物片,第四層為橫向竹條層,第五層為再生橡膠聚合物片,第六層為縱向竹條層,第七層為再生橡膠聚合物片,第八層為橫向竹條層,第十一層為再生橡膠聚合物片,第十二層為縱向竹條層,第十三層為再生橡膠聚合物片。
4.將模具及上述物料放入平板熱壓機,經高溫高壓,熱壓定型。
5.冷卻清邊即為成品,成品再生橡膠聚合物層的厚度為0.8-1.5mm。
權利要求
1.再生聚合物基竹條增強材料復合模板,其特征是它主要由再生聚合物、竹條組成,竹條編成竹條層,竹條層為2-10層,竹條層與竹條層成縱、橫向相交錯排列;竹條層內的竹條與竹條間距為1.8-4.0mm,竹條寬8-25mm,竹條厚2-4.5mm;竹條層與竹條層之間為再生聚合物層,最外層為再生聚合物層,所有竹條四周被再生聚合物完全握裹,形成整體;再生聚合物為再生塑料聚合物或再生橡膠聚合物。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聚合物基竹條增強材料復合模板,其特征是所述的再生聚合物層厚度為0.5-1.0mm,竹條的寬度為8-15mm、厚度為2-2.5mm,竹條間距為1.8-2.5m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聚合物基竹條增強材料復合模板,其特征是所述的再生聚合物層厚度為0.8-1.5mm,竹條的寬度為15-25mm,竹條厚度為2.5-4.5mm,間距為2.5-4.0mm。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再生聚合物基竹條增強材料復合模板,其特征是所述的竹條中間可打孔。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再生聚合物基竹條增強材料復合模板,其特征是所述的再生塑料聚合物,由廢舊塑料、抗氧劑CA、輔助抗氧劑DSTP、潤滑劑硬脂酸或石蠟、交聯劑DCP組成,各組份質量份配比為廢舊塑料100、抗氧劑CA 0.1、輔助抗氧劑DSTP 0.06、潤滑劑硬脂酸或石蠟3、交聯劑DCP 0.5-2.5。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再生聚合物基竹條增強材料復合模板,其特征是所述的再生橡膠聚合物,由再生橡膠、氧化鋅、硬脂酸、石蠟、輕質碳酸鈣、炭黑、促進劑CZ、促進劑TMTM、硫磺組成,各組份質量份配比為再生橡膠100、氧化鋅0.5、硬脂酸3、石蠟0.5、輕質碳酸鈣10、炭黑5、促進劑CZ 0.5、促進劑TMTM 0.2、硫磺1.5。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聚合物基竹條增強材料復合模板,其特征是所述的竹條層為由竹條組成的平面,竹條層可以是竹簾或帶孔竹席。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建筑模板。再生聚合物基竹條增強材料復合模板,其特征是它主要由再生聚合物、竹條組成,竹條編成竹條層,竹條層為2-10層,竹條層與竹條層成縱、橫向相交錯排列;竹條層內的竹條與竹條間距為1.8-4.0mm,竹條寬8-25mm,竹條厚2-4.5mm;竹條層與竹條層之間為再生聚合物層,最外層為再生聚合物層,所有竹條四周被再生聚合物完全握裹,形成整體;再生聚合物為再生塑料聚合物或再生橡膠聚合物。它具有強度高、抗拉性能好、耐腐蝕、重復使用率高、成本低的特點。
文檔編號B32B21/00GK1486841SQ0312528
公開日2004年4月7日 申請日期2003年8月18日 優先權日2003年8月18日
發明者杜鳴川 申請人:杜鳴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