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竹膠合板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竹膠合板,由面層、芯層和底層構成,在芯層中每層竹篾塊都用楠竹或厚壁竹沿徑向切成厚度一致的竹蔑后平鋪成為一整塊;提高了竹材的利用率,保證了批量生產的公差一致性,能實現機械化、工廠化生產,而且竹青、竹黃不在膠合面,所以機械強度高。
【專利說明】一種竹膠合板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人造竹膠合板,特別是竹蔑膠合板。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市場上流行的是竹編膠合板,將楠竹沿弦向劈成竹篾,經編織、涂膠或浸膠、熱壓膠合而成板材。后來中南林學院對該產品進行了改進,在竹編膠合板生產過程中的組坯工序中加人了膠膜紙,上述生產均使用弦向竹蔑,竹材只能剖成10?25毫米寬的竹片后,再弦向劈篾,須削除竹青、竹黃,這就難以利用不規則的竹片,使得較大比例的竹纖維和所有竹尾不能利用,造成竹材利用率僅有30%?50%,對竹材浪費極大,生產成本也高。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厚薄公差一致、纖維質量均勻、機械強度高、竹材利用率高、生產成本降低的竹膠合板。
[0004]本發明采取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竹膠合板,由面層、芯層和底層材料膠合而成,面層和底層可以是木單板、竹席、覆膜紙,芯層是一個多層竹蔑塊的疊合結構,每相鄰兩層的竹蔑片塊按竹纖維方向垂直疊合,同一層是用楠竹或厚壁竹沿徑向切成厚度一致的竹蔑后平鋪成為一整塊的竹蔑塊組成。
[0005]由于楠竹的切割方向是沿竹子的徑向等厚度均分,對產品厚度的一致有了保證,徑向切出的竹蔑,不因竹材的厚薄受影響,因此不論竹徑大小如何,均不用去竹青、竹黃、棄竹尾,竹材利用率可達70%?90%,降低竹蔑加工膠合板的成本,還能實現機械化、工廠化生產,而且竹青、竹黃不在膠合面,所以機械強度高。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6]圖1為本發明的組塊圖
[0007]圖2為芯層的結構圖
[0008]圖3為圖2的A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9]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
[0010]參見附圖,一種竹膠合板,它的底層3、面層I是覆膜紙,芯層2是一個多層竹蔑塊的疊合。每相鄰兩層竹蔑塊按竹蔑纖維方向垂直疊合,以保證整體的機械強度,芯層中竹蔑塊2是先將楠竹或厚壁竹按要求長度段料,三等分剖開成自然寬的粗竹片條后,去內外節,沿粗竹片條徑向切成等厚且片間有少量竹纖維纖連的竹蔑,又將這些竹蔑打側平鋪,滾壓成為竹蔑塊2。在芯層竹蔑塊放大圖中相鄰竹蔑片4的竹青與竹黃相對中間仍保留竹纖維5。
【權利要求】
1.一種竹膠合板,由面層(I)、芯層(2)和底層(3)材料膠合而成,芯層(2)是一個多層竹蔑塊的疊合結構,每相鄰兩層的竹蔑塊按竹纖維方向垂直排列,其特征在于:同一層是用竹材沿徑向切成厚度一致的竹蔑后平鋪成為一整塊的竹蔑塊組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竹膠合板,其特征在于:每一竹蔑塊的徑向竹蔑(4)之間有少量竹纖維(5)互相纖連。
【文檔編號】B32B21/06GK104385389SQ201410637782
【公開日】2015年3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30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30日
【發明者】王保國 申請人:王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