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棉花加工技術,具體來說,是一種棉花生產線用導向裝置。
背景技術:
棉花加工工藝過程是指,直接對籽棉進行加工,使之成為皮棉、短絨、棉籽的過程。棉花加工工藝過程可分為三個工藝階段,即準備階段、加工階段和成包階段。準備階段采用烘干(或加濕)、清理工藝方法,為后續加工提供含水適宜、充分松懈且清除了大部分外附雜質和部分原生雜質的籽棉。加工階段對籽棉、棉籽進行軋、剝,對皮棉、短絨進行清理,對不孕籽等下腳料進行清理回收,以獲得棉花加工廠生產的各種產品。成包階段將單位體積重量很小的松散而富有彈性的皮棉、短絨壓縮成型、包裝、便于運輸、儲存和保管。
棉花加工工藝過程包括的主要工序有籽棉預處理、軋花、剝絨、下腳料清理回收、打包等。現有的棉花加工技術,將籽棉通過皮帶輸送到軋花機,籽棉經軋花機加工,使棉纖維與棉籽分離,第一,籽棉容易殘留在皮帶表面,不利于清洗,第二,在皮帶末端傾倒籽棉的時候,籽棉容易灑落到地上。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旨在提供了一種便于清洗,防止籽棉灑落的棉花生產線用導向裝置。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棉花生產線用導向裝置,包括機架,位于機架上的驅動滾筒,傳輸皮帶,還包括清洗機構,所述清洗機構包括上滑動架,套接在上滑動架的上滾動軸承,下滑動架,套接在下滑動架的下滾動軸承,活動轉軸,所述活動轉軸上端連接上滾動軸承,所述活動轉軸下端連接下滾動軸承,所述活動轉軸外套有清洗毛刷。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實用新型,活動轉軸帶動清洗毛刷在傳輸皮帶上來回運動,清理傳輸皮帶表面殘留的籽棉。
進一步限定,所述上滾動軸承設有上限位旋蓋,所述上滾動軸承外壁設有外螺紋,所述上限位旋蓋內側壁設有和外螺紋匹配的內螺紋;所述下滾動軸承設有下限位旋蓋,所述下滾動軸承外壁設有外螺紋,所述下限位旋蓋內側壁設有和外螺紋匹配的內螺紋。
為了便于拆卸活動轉軸,對清洗毛刷進行清洗,活動轉軸兩端的上限位旋蓋和上滾動軸承采用螺紋連接,下限位旋蓋和下滾動軸承采用螺紋連接。
進一步限定,所述機架末端設有導向板,所述導向板包括導向橫板,位于導向橫板兩側的導向側板,所述導向側板上設有第一通孔,所述導向橫板上端通過雙頭螺栓連接導向側板和機架內側壁,所述導向橫板下端通過雙頭螺栓連接導向側板和機架內側壁。
為了避免皮帶末端傾倒籽棉的時候,籽棉灑落到地上,機架末端增設導向板。
進一步限定,所述第一通孔為條形孔。
采用條形孔的第一通孔,便于調整導向板的角度。
本實用新型相比現有技術,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附圖說明
本實用新型可以通過附圖給出的非限定性實施例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棉花生產線用導向裝置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的局部放大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如下:
機架1,驅動滾筒2,傳輸皮帶3,清洗機構4,上滑動架5,上滾動軸承6,下滑動架7,下滾動軸承8,活動轉軸9,清洗毛刷10,上限位旋蓋11,外螺紋12,下限位旋蓋13,導向板14,導向橫板15,導向側板16,第一通孔17,雙頭螺栓18。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2所示,一種棉花生產線用導向裝置,包括機架1,位于機架1上的驅動滾筒2,傳輸皮帶3,還包括清洗機構4,清洗機構4包括上滑動架5,套接在上滑動架5的上滾動軸承6,下滑動架7,套接在下滑動架7的下滾動軸承8,活動轉軸9,活動轉軸9上端連接上滾動軸承6,活動轉軸9下端連接下滾動軸承8,活動轉軸9外套有清洗毛刷10。
優選實施方案中,上滾動軸承6設有上限位旋蓋11,上滾動軸承6外壁設有外螺紋12,上限位旋蓋6內側壁設有和外螺紋12匹配的內螺紋(圖示未畫出);下滾動軸承8設有下限位旋蓋13,下滾動軸承8外壁設有外螺紋12,下限位旋蓋13內側壁設有和外螺紋12匹配的內螺紋(圖示未畫出)。
機架1末端設有導向板14,導向板14包括導向橫板15,位于導向橫板15兩側的導向側板16,導向側板16上設有第一通孔17,導向橫板15上端通過雙頭螺栓18連接導向側板16和機架1內側壁,導向橫板15下端通過雙頭螺栓18連接導向側板16和機架1內側壁。
第一通孔17為條形孔。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棉花生產線用導向裝置進行了詳細介紹。具體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若干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