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化纖生產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化纖生產用高穩定性牽拉裝置。
背景技術:
化學纖維紡絲是指成纖聚合物在溶劑中溶解成溶液,或將成纖聚合物切片在螺桿擠出機中加熱熔融成熔體,經紡前準備工序后入紡絲機,用紡絲泵(計量泵)將紡絲溶液或熔體定量、連續、均勻地從噴絲頭的細孔壓出,這種細流在水、凝固液或空氣中固化,生成初生纖維,此過程即纖維成形,牽伸工序是化學纖維紡絲中不可或缺的工序,傳統的牽伸裝置結構復雜,不便于安裝,牽伸效果差,產品質量不穩定。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的缺陷,提供一種化纖生產用高穩定性牽拉裝置,結構較為簡單便于整體的安裝,擁有良好的牽引效果,從而使得產品的質量較為穩定,可以有效解決背景技術中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化纖生產用高穩定性牽拉裝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頂端的內側對應面之間從右至左依次設有第一牽拉組、第二牽拉組、第三牽拉組、第四牽拉組和第五牽拉組,所述支架的外側一端對應第一牽拉組設有第一電機、對應第二牽拉組設有第二電機、對應第三牽拉組設有第三電機、對應第四牽拉組設有第四電機、對應第五牽拉組設有第五電機,所述第一牽拉組、第二牽拉組、第三牽拉組、第四牽拉組和第五牽拉組內均設有連接軸,所述連接軸的兩端均通過軸承與支架連接,所述連接軸內設有安裝孔,所述支架的外側另一端對應安裝孔設有通孔,且支架的側面設有安裝板,所述安裝板的內側對應安裝孔的位置處設有電熱管,所述第五牽拉組的前方的支架內側面上設有調節結構,所述支架的支柱側面設有控制箱和變頻器,所述控制箱內設有數模轉換器、處理器和控制開關組,所述數模轉換器與處理器雙向電連接,所述處理器的輸出端電連接控制開關組的輸入端,所述控制開關組的輸出端分別電連接第一電機、第二電機、第三電機、第四電機、第五電機、電熱管和變頻器的輸入端。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第一牽拉組、第二牽拉組、第三牽拉組、第四牽拉組和第五牽拉組內的連接軸上均設有牽拉通道,所述牽拉通道從右至左的長度比為1:2:3:4:5。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第一牽拉組內的安裝孔內設有第一溫度傳感器,所述第二牽拉組內的安裝孔內設有第二溫度傳感器,所述第三牽拉組內的安裝孔內設有第三溫度傳感器,所述第四牽拉組內的安裝孔內設有第四溫度傳感器,所述第五牽拉組內的安裝孔內設有第五溫度傳感器,所述第一溫度傳感器、第二溫度傳感器、第三溫度傳感器、第四溫度傳感器和第五溫度傳感器的輸出端均電連接數模轉換器的輸入端。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調節結構包括安裝座,所述安裝座的底端設在支架的頂端內側,所述安裝座的側面設有第一卡環,所述第一卡環通過鉸鏈連接有第二卡環,所述第一卡環的側面設有第一連接板,所述第一連接板與安裝座對應設有連接孔,所述第二卡環的側面設有第二連接板,所述第二連接板側面對應連接孔設有定位孔,所述連接孔和定位孔內滑動連接有限位柱。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控制箱的側面設有操作面板,所述操作面板與數模轉換器雙向電連接 。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化纖生產用高穩定性牽拉裝置,結構較為簡單便于整體的安裝,牽引組通過逐級加快的牽引速度,同時也采用逐漸升高的溫度對被牽引的化纖進行處理,從而提高了牽引的效果,增加了產品的穩定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A處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中:1支架、2第一牽拉組、3第二牽拉組、4第三牽拉組、5第四牽拉組、6第五牽拉組、7第一電機、8第二電機、9第三電機、10第四電機、11第五電機、12安裝孔、13電熱管、14第一溫度傳感器、15第二溫度傳感器、16第三溫度傳感器、17第四溫度傳感器、18第五溫度傳感器、19控制箱、191數模轉換器、192處理器、193控制開關組、20操作面板、21變頻器、22安裝座、23第一卡環、24第二卡環、25連接孔、26定位孔、27限位柱。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4,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化纖生產用高穩定性牽拉裝置,包括支架1,支架1頂端的內側對應面之間從右至左依次設有第一牽拉組2、第二牽拉組3、第三牽拉組4、第四牽拉組5和第五牽拉組6,支架1的外側一端對應第一牽拉組2設有第一電機7、對應第二牽拉組3設有第二電機8、對應第三牽拉組4設有第三電機9、對應第四牽拉組5設有第四電機10、對應第五牽拉組6設有第五電機11,第一牽拉組2、第二牽拉組3、第三牽拉組4、第四牽拉組5和第五牽拉組6內均設有連接軸,第一牽拉組2、第二牽拉組3、第三牽拉組4、第四牽拉組5和第五牽拉組6內的連接軸上均設有牽拉通道,牽拉通道從右至左的長度比為1:2:3:4:5,使得整個牽拉過程中不會出現因為速度問題出現的化纖斷開,連接軸的兩端均通過軸承與支架1連接,連接軸內設有安裝孔12,支架1的外側另一端對應安裝孔12設有通孔,且支架1的側面設有安裝板,安裝板的內側對應安裝孔12的位置處設有電熱管13,第一牽拉組2內的安裝孔12內設有第一溫度傳感器14,第二牽拉組3內的安裝孔12內設有第二溫度傳感器15,第三牽拉組4內的安裝孔12內設有第三溫度傳感器16,第四牽拉組5內的安裝孔12內設有第四溫度傳感器17,第五牽拉組6內的安裝孔12內設有第五溫度傳感器18,能夠對被牽引化纖逐級的進行溫度處理,從而增加了產品的穩定性,第五牽拉組6的前方的支架1內側面上設有調節結構,調節結構包括安裝座22,安裝座22的底端設在支架1的頂端內側,安裝座22的側面設有第一卡環23,第一卡環23通過鉸鏈連接有第二卡環24,第一卡環23的側面設有第一連接板,第一連接板與安裝座22對應設有連接孔25,第二卡環24的側面設有第二連接板,第二連接板側面對應連接孔25設有定位孔26,連接孔25和定位孔26內滑動連接有限位柱27,便于對加工的化纖的直徑進行限制,從而使得被拉伸的化纖規格相同,支架1的支柱側面設有控制箱19和變頻器21,控制箱19內設有數模轉換器191、處理器192和控制開關組193,控制箱19的側面設有操作面板20,操作面板20與數模轉換器191雙向電連接,便于對整體的運行進行操作和調節,從而便于使用者的使用,第一溫度傳感器14、第二溫度傳感器15、第三溫度傳感器16、第四溫度傳感器17和第五溫度傳感器18的輸出端均電連接數模轉換器191的輸入端,數模轉換器191與處理器192雙向電連接,處理器192為32位ARM處理器,處理器192控制多個溫度傳感器和數模轉換器191的方式為現有技術中常用的方法,處理器192的輸出端電連接控制開關組193的輸入端,控制開關組193的輸出端分別電連接第一電機7、第二電機8、第三電機9、第四電機10、第五電機11、電熱管13和變頻器21的輸入端,控制開關組193上設有與第一電機7、第二電機8、第三電機9、第四電機10、第五電機11、電熱管13和變頻器21對應的開關按鈕。
在使用時:使用者根據所需的化纖直徑,從對調節結構內部的第一卡環23和第二卡環24規格進行確定,再把化纖依次在第一牽拉組2、第二牽拉組3、第三牽拉組4、第四牽拉組5和第五牽拉組6上的連接軸上進行纏繞,再根據通過操作面板20對設備的運行數據進行輸入,數模轉換器191把數據進行處理后發送給處理器192,處理器192根據數據從通過控制開關組193使得變頻器21進行工作,從而使得第一電機7、第二電機8、第三電機9、第四電機10和第五電機11的工作狀態進行調節,處理器192根據數據從通過控制開關組193使得電熱管13從而對第一牽拉組2、第二牽拉組3、第三牽拉組4、第四牽拉組5和第五牽拉組6的內部溫度進行調節,從而進行工作。
本實用新型處理器192根據數據從通過控制開關組193使得變頻器21進行工作,從而使得第一電機7、第二電機8、第三電機9、第四電機10和第五電機11,從而使得各個連接軸為不同的速度進行運動,再根據各個溫度傳感器測量的溫度,從而對各個電熱管13的工作進行調節,從而對被牽引的化纖進行溫度逐級上升和速度逐漸加快的處理,從而增加了產品的穩定性。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