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抗菌型復合纖維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紡織材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抗菌型復合纖維。
【背景技術】
[0002]隨著工業的迅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紡織品的衛生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抗菌除臭紡織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現有的紡織品在人體穿著過程中,會沾上很多汗液、皮脂及其他各種人體分泌物,同時也會被環境中的污物所玷污,這些污物在高溫潮濕環境下,成為各種微生物繁殖的營養源,以致病菌在衣物上不斷分解以及細菌不斷繁殖,還會產生臭味。這給人們的日常交流造成了困擾,嚴重的還會危及身體健康,因此,亟需研發抗菌型纖維。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永久除臭抗菌的復合纖維,保證該纖維織物能夠抑制細菌的滋生和入侵的抗菌型復合纖維。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5]一種抗菌型復合纖維,包括滌綸纖維和竹炭纖維,所述滌綸纖維與竹炭纖維呈螺旋狀捻和成紗線體,所述滌綸纖維包括內層和外層,外層包覆在內層的外側,滌綸纖維內層內設有抗菌母粒。
[0006]作為優選,所述滌綸纖維和竹炭纖維各至少設置有一股。
[0007]作為優選,所述抗菌母粒為納米銀系抗菌母粒、納米丙纟侖抗菌母粒中的一種。
[0008]作為優選,所述滌綸纖維與竹炭纖維所用的股量比例為1:1一 3。
[0009]作為優選,所述滌綸纖維與竹炭纖維所用的股量比例優選為1:1。
[0010]作為優選,所述內層的厚度為0.1—0.5 μ m,外層的厚度為0.2—0.5 μπι。
[0011]本實用新型采用滌綸纖維和竹炭纖維復合成抗菌纖維,在滌綸纖維的內層設置了抗菌母粒,配合竹炭纖維的抗菌性,多效抗菌,采用該纖維織得的面料抗菌功能永久有效,避免受細菌的侵入和感染,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附圖說明】
[0012]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是圖1中的滌綸纖維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0015]圖中附圖標記:
[0016]1.滌綸纖維,2.竹炭纖維,3.內層,4.抗菌母粒,5.外層。
【具體實施方式】
[0017]為使本實用新型的內容更加清楚易懂,以下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內容作進一步說明。當然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該具體實施例,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所熟知的一般替換也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其次,本實用新型利用示意圖進行了詳細的表述,在詳述本實用新型實例時,為了便于說明,示意圖不依照一般比例局部放大,不應以此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0018]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抗菌型復合纖維,包括滌綸纖維1和竹炭纖維2,所述滌綸纖維1與竹炭纖維2呈螺旋狀捻和成紗線體,所述滌綸纖維1包括內層3和外層5,外層5包覆在內層3的外側,其中,所述內層3的厚度為0.1—0.5μπι,外層5的厚度為0.2—
0.5 μ mD
[0019]為了使得抗菌效果永久,在滌綸纖維1的內層內設有抗菌母粒4,該抗菌母粒4為納米銀系抗菌母粒、納米丙纟侖抗菌母粒中的一種,在本實施例中,采用的是納米銀系抗菌母粒。
[0020]在本實施例中,復合抗菌纖維中的滌綸纖維1的內層3設置為0.2 μ m,外層5設置為0.3 μπι。同時,在內層3中加入占內層3總重1%的抗菌母粒4。
[0021]本實用新型可根據實際需求選擇滌綸纖維1和竹炭纖維2捻和的股數,滌綸纖維1和竹炭纖維2各至少設置有一股,兩者之間的所用的股量比例設置為1:1一3,其中,所述滌綸纖維1與竹炭纖維2所用的股量比例優選為1:1,本實施例采用的股量比例是1:1。
[0022]本實用新型通過滌綸纖維1中的抗菌母粒,以及竹炭纖維的抗菌性,可實現纖維的永久抗菌功效,適合于編織各種服裝產品面料,發展前景好,適合大范圍推廣使用。
[0023]雖然本實用新型主要描述了以上實施例,但是只是作為實例來加以描述,而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能做出多種變型和應用而不脫離實施例的實質特性。例如,對實施例詳示的每個部件都可以修改和運行,與所述變型和應用相關的差異可認為包括在所附權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0024]本說明書中所涉及的實施例,其含義是結合該實施例描述的特地特征、結構或特性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中。說明書中出現于各處的這些術語不一定都涉及同一實施例。此外,當結合任一實施例描述特定特征、結構或特性時,都認為其落入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結合其他實施例就可以實現的這些特定特征、結構或特性的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抗菌型復合纖維,其特征在于,包括滌綸纖維和竹炭纖維,所述滌綸纖維與竹炭纖維呈螺旋狀捻和成紗線體,所述滌綸纖維包括內層和外層,外層包覆在內層的外側,滌綸纖維內層內設有抗菌母粒。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抗菌型復合纖維,其特征在于,所述滌綸纖維和竹炭纖維各至少設置有一股。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抗菌型復合纖維,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母粒為納米銀系抗菌母粒、納米丙纟侖抗菌母粒中的一種。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抗菌型復合纖維,其特征在于,所述滌綸纖維與竹炭纖維所用的股量比例為1:1 一 3。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抗菌型復合纖維,其特征在于,所述滌綸纖維與竹炭纖維所用的股量比例優選為1:1。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抗菌型復合纖維,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層的厚度為0.Ι-Ο.5 μ m, 外層的厚度為0.2一0.5 μ 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抗菌型復合纖維,包括滌綸纖維和竹炭纖維,所述滌綸纖維與竹炭纖維呈螺旋狀捻和成紗線體,所述滌綸纖維包括內層和外層,外層包覆在內層的外側,滌綸纖維內層內設有抗菌母粒。本實用新型采用滌綸纖維和竹炭纖維復合成抗菌纖維,在滌綸纖維的內層設置了抗菌母粒,配合竹炭纖維的抗菌性,多效抗菌,采用該纖維織得的面料抗菌功能永久有效,避免受細菌的侵入和感染,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IPC分類】D02G3/38, D02G3/44, D02G3/04
【公開號】CN205099843
【申請號】CN201520751172
【發明人】劉艷, 徐軍
【申請人】揚州廣泰化纖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3月23日
【申請日】2015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