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光固化有機材料及用其制造液晶顯示器件陣列基板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液晶顯示(LCD)器件,且更具體地涉及具有改進的分子密 度的光固化有機材料以及使用該有機光固化材料制造用于LCD器件陣列基板 的有機絕緣層的方法。
背景技術:
由于LCD器件具有重量輕、外形薄和功耗低的特性,所以LCD器件已經 廣泛地用于替代陰極射線管型的顯示器件。
LCD器件利用液晶分子的光學各向異性和極化特性來顯示圖像。液晶分 子具有由它們細且長的形狀而產生的排列的取向特性。因此,液晶分子的排列 方向可通過對其施加電場來控制。具體的,包括作為開關元件的薄膜晶體管 (TFT)的LCD器件,以下稱為有源矩陣LCD (AM-LCD)器件,具有高分 辨率和顯示運動圖像的良好特性。由于LCD器件包括作為開關元件的TFT, 其可稱為TFT-LCD器件。
通常,LCD器件包括其上形成有TFT和像素電極的陣列基板、其上形成 有濾色片層和公共電極的濾色片基板以及液晶層。陣列基板和濾色片基板彼此 面對并且間隔分開。液晶層插入在兩個基板之間。
圖1所示為傳統LCD器件的放大透視圖。如圖1所示,該LCD器件包 括陣列基板10、濾色片基板20以及液晶層30。陣列基板10和濾色片基板20 彼此面對,并且液晶層30插入在兩者之間。
陣列基板包括在第一基板12上的柵線14、數據線16、 TFT "Tr"以及 像素電極18。柵線14與數據線16彼此交叉,從而將柵線14與數據線16之 間形成的區域限定為像素區域"P" 。 TFT "Tr"形成在柵線14與數據線16
的交叉部分,并且像素電極18形成在像素區域"P"中并與TFT "Tr"連接。 濾色片基板20包括在第二基板22上的黑矩陣25、濾色片層26以及公 共電極28。黑矩陣25具有柵格形狀以覆蓋第一基板12的非顯示區域,諸如 柵線14、數據線16、 TFT "Tr"等。濾色片層26包括第一子濾色片26a、第 二子濾色片26b以及第三子濾色片26c。各子濾色片26a、26b和26c具有紅"R"、 綠"G"和藍"B"其中之一并且對應于各像素區域"P"。公共電極28形成 在黑矩陣25以及濾色片26上并且覆蓋在第二基板22的整個表面上。液晶分 子的排列通過像素電極18和公共電極28之間的電場控制,從而改變透光量。 由此,LCD器件顯示圖像。
雖然圖1中未圖示,但為了防止液晶層30的泄漏,沿著第一基板12和第 二基板22的邊緣形成密封劑圖案。第一和第二定向層可形成于第一基板12 與液晶層30之間,以及第二基板22與液晶層30之間。偏振片可形成在第-一 基板12和第二基板22的至少一個的外表面上。
并且,LCD器件包括第一基板12的外表面上的背光組件以將光提供給液 晶層30。當掃描信號施加給柵線14以控制TFT"Tr"時,數據信號通過數據 線16施加給像素電極18,從而在像素電極18和公共電極28之間產生電場。 由此,LCD器件使用來自背光組件的光產生圖像。
圖2所示為用于LCD器件的傳統陣列基板的橫截面圖。如圖2所示,第 一金屬層(未圖示)形成在基板59上并且通過第一光刻工序構圖以形成柵極 60和柵線(未圖示)。柵絕緣層68形成在柵極60和柵線(未圖示)上。接 下來,本征非晶硅層(未圖示)和摻雜非晶硅層(未圖示)順序地形成在柵絕 緣層68上并且通過第二光刻工序構圖以形成具有有源層70a和歐姆接觸層的 半導體層70。半導體層70對應于柵極60。第二金屬層(未圖示)形成在半導 體層70上并且通過第三光刻工序構圖以形成數據線73、源極76和漏極78。 數據線73與柵線(未圖示)交叉以限定像素區域"P"。源極76自數據線73 延伸并且與漏極78間隔分開。源極76和漏極78對應于半導體層70并且分別 覆蓋半導體層70的端部。柵極60、柵絕緣層68、半導體層70、源極76和漏 極78構成TFT "Tr"。鈍化層86形成在數據線73、源極76和漏極78上。 鈍化層86通過第四光刻工序構圖以形成漏接觸孔80。漏接觸孔80暴露出一 部分漏極78。接下來,透明導電材料層(未圖示)形成在鈍化層86上并且通
過第五光刻工序構圖以形成各個像素區域P中的像素電極88。像素電極88通 過漏接觸孔80與漏極78連接。
各個光刻工序包括形成材料層的步驟,在材料層上形成光刻膠(PR)層 的步驟,使用掩模曝光PR層的歩驟,顯影PR層以形成PR圖案的步驟,使 用PR圖案作為蝕刻掩模蝕刻材料層以形成柵線、數據線、柵極、半導體層等 的步驟。由于各個光刻工序需要掩模,光刻工序可稱為掩模工序。掩模工序需 要用于沉積步驟、曝光步驟、顯影步驟和蝕刻步驟的設備。因此,掩模工序造 成生產成本的增加。
近來,使用較少的掩模工序制造陣列基板的方法已經引入。例如,通過平 面印刷方法制造接觸孔的工序不需要掩模工序。
在平面印刷方法中,涂覆諸如感光丙烯酸酯(photoacrylate)的有機材料 以形成有機材料層。有機材料層通過具有凸起圖案的模具按壓。通過凸起圖案 按壓的有機材料經過擠壓,從而形成對應于凸起圖案的接觸孔。隨后,有機材 料層通過照射UV光固化。然而,在使用感光丙烯酸酯的平面印刷方法存在一 些問題。
圖3所示為光聚合反應之后的感光丙烯酸酯的結構示意圖。在圖3中,光 引發劑94激活聚合物90,從而聚合物90和x-交聯劑(x-linker)92發生交聯以 形成支鏈結構。聚合物90作為主鏈90a,并且相鄰的主鏈90a通過x-交聯劑 92鏈接。聚合物90具有預定的分子重量并且不參與交聯反應。聚合物90僅 通過x-交聯劑92交聯。因此,光聚合化的聚合物由于以上支鏈結構而具有良 好的彈性。但是,良好的彈性造成較差的硬度。較差的硬度造成平面印刷方法 期間有機材料層的表面上損傷。并且,當在鈍化層上執行研磨工序時,因為較 差的硬度也會造成損傷該鈍化層通過平面印刷方法的有機材料形成并且由像 素電極暴露。再有,當接觸摩擦布時,因為較差的硬度,有機材料層可能由于 與摩擦布的摩擦而剝離。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光固化有機材料以及使用該有機光固化材料制造 用于LCD器件陣列基板的方法,其基本上避免了由于現有技術的局限和缺陷 造成的一個或多個技術問題。本發明的其它附加特征和優點將在以下說明書中闡明,并且其中的一部分 將會從以下描述中變得顯而易見,或者通過實施本發明可以理解。本發明的目 的和其它優點將通過在說明書及其權利要求書以及附圖中具體指出的結構得 到實現和獲得。
為了實現這些和其它優點并且根據本發明實施方式的目的,作為具體和廣 泛的描述,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制造用于液晶顯示器件的陣列基板的有機絕緣層 的方法,其包括在基板上形成基材料層;在所述基材料層上形成具有第一液 相聚合前體、第二液相聚合前體和光引發劑的光固化有機材料層,所述第一液 相聚合前體具有單功能基團材料,第二液相聚合前體具有雙功能基團材料和三 功能基團材料至少其中之一;將具有突起部分的印模設置在所述光固化有機材 料層的上方;移動所述基板和印模至少其中之一,從而所述印模按壓所述光固 化有機材料層,其中在所述光固化有機材料層中形成暴露出部分所述基材料層 并且對應于所述凸起部分的接觸孔;固化具有所述接觸孔的光固化有機材料 層;以及將所述印模與固化的光固化有機材料層分離。
在本發明的另一技術方案中,提供了一種光固化有機材料,包括重量百 分比為70%到90%的第一液相聚合前體,所述第一液相聚合前體具有單功能 基團材料;7%到27%重量百分比的第二液相聚合前體,所述第二液相聚合前 體具有雙功能基團材料和三功能基團材料至少其中之一;以及1%到3%重量 百分比的光引發劑。
應該理解,前述概括描述和以下詳細描述均為示例性和解釋性的,并且意 欲提供對于如權利要求所要求保護的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
包括用于對本發明提供進一步理解并且合并和構成本說明書一部分的附 圖示出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并且與說明書一起用于解釋本發明的原理。 圖1所示為傳統LCD器件的放大透視圖; 圖2所示為LCD器件的傳統陣列基板的橫截面圖3所示為光聚合反應之前和之后的感光丙烯酸酯的分子結構示意圖4所示為具有單功能基團材料的前體的分子結構的示意圖5所示為光聚合反應之前和之后的感光丙烯酸酯的分子結構示意圖6A到圖6F所示為使用根據本發明的光固化有機材料制造陣列基板的
工序的橫截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將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和實施例。 本發明的光固化有機材料包括具有單功能基團材料的第一液相聚合前體, 具有雙功能基團材料和三功能基團材料其中至少之一的第二液相聚合前體,以 及光引發劑。第二液相聚合前體可包括雙功能基團材料和三功能基團材料兩
者。光固化有機材料由70到90重量百分比的第一液相聚合前體、7到27重 量百分比的第二液相聚合前體以及1到3重量百分比的光引發劑組成。
圖4所示為具有單功能基團材料的前體的分子結構的示意圖。圖4中,第 一液相聚合前體包括具有碳-碳雙鍵的單功能基團材料。單功能基團材料可為 乙烯基。第一液相聚合前體包括至少一種選自如下的物質2-(4-苯甲酰-3-羥 基苯氧基)乙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羥乙酯、丙烯酸羥丙酯以 及丙烯酸異冰片酯。當第一液相聚合前體在例如UV光的條件下激活時, 一個 碳-碳雙鍵打開以產生基團。并且該基團造成圖5所示的光聚合反應。
在圖5中,UV光照射到本發明的光固化有機材料上。如上所述,光固化 有機材料包括具有單功能基團材料的第一液相聚合前體"Ml",具有雙功能 基團材料和三功能基團材料其中至少之一的第二液相聚合前體"M2",以及 光引發劑"I"。雙功能基團材料具有兩個碳-碳雙鍵并且三功能基團材料具有 三個碳-碳雙鍵。光引發劑"I"通過UV光激活,并且光聚合反應在第一液相 聚合前體"Ml"之間以及第一液相聚合前體"Ml"和第二液相聚合前體"M2" 之間進行。第一液相聚合前體"Ml"之間進行的光聚合反應產生主鏈205。 因為第一液相聚合前體"Ml"具有單功能基團材料,所以主鏈205具有直鏈 結構。然而,當第二液相聚合前體"M2"參與到主鏈中時, 一個主鏈與另一 主鏈發生交聯以形成支鏈結構,因為第二液相聚合前體"M2"具有雙功能基 團材料和三功能基團材料其中至少之一。第二液相聚合前體"M2"的至少一 個碳-碳雙鍵打開以參與光聚合反應。如果光固化有機材料僅包括第一液相聚 合前體而沒有第二液相聚合前體,其由于第一液相聚合前體之間的唯一的直鏈 結構而具有良好的密度和硬度。光聚合反應之后,硬度可超過6維氏硬度(H)。
這時,當存在外部碰撞時,光固化有機材料具有損傷。然而,因為光固化有機 材料不僅包括第一液相聚合前體"Ml"而且還包括第二液相聚合前體"M2",
光固化有機材料由于一些支鏈而具有小于6維氏硬度(H)的硬度。這是因為 當第二液相聚合前體"M2"的至少兩個碳-碳雙鍵打開時,至少兩個直鏈結構
由于第二液相聚合前體而形成支鏈結構。因此,在光固化之后的光固化有機材
料的硬度具有約4到6維氏硬度(H)的范圍。另夕卜,第二液相聚合前體"M2" 用作反應速率的控制劑。第二液相聚合前體"M2"越多,反應速率越快。并 且,雙功能基團材料加速了光聚合反應。如果光聚合反應的反應速率太快,光 固化有機材料層將具有與底層較差的粘結特性。因此,需要控制第二液相聚合 前體"M2"中雙功能基團材料與三功能基團材料的體積比率。有利的,第二 液相聚合前體"M2"中雙功能基團材料與三功能基團材料的體積比率約為1: 1。第二液相聚合前體"M2"的雙功能基團材料包括至少一種選自如下的物質 2-甲基-2-丙烯酸二甘(醇)酉旨(di-ethylene glycol dimethacrylate)和1,6-己二醇二 丙烯酸酯。另一方面,第二液相聚合前體"M2"的三功能基團材料包括季戊 四醇三丙烯酸酯)。
光引發劑"I"具有單一的基團位置,從而在光聚合反應期間使用UV光 激活第一液相聚合前體"Ml"和第二液相聚合前體"M2"。為了獲得以上特 性,光引發劑"I"可具有三氫化磷氧化物基團和酮基團其中之一。例如,光 引發劑"I"包括可由Ciba Specialty Chemical公司獲得的Irgacure 184、 Irgacure 819和Irgacure 369中至少一個。
由根據本發明的光固化有機材料形成的有機絕緣層的實施例如下
當有機絕緣層由重量百分比70%的丙烯酸異冰片酯、20%的1,6-己二醇二 丙烯酸酯、7%的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以及3%的Irgacure 369形成時,該有機 絕緣層具有約4維氏硬度。當有機絕緣層由重量百分比90%的丙烯酸異冰片 酯、1%的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8%的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以及1%的Irgacure 369形成時,該有機絕緣層具有約4維氏硬度。當有機絕緣層由重量百分比80% 的丙烯酸異冰片酯、5%的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12%的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 以及3%的Irgacure 369形成時,該有機絕緣層具有約4維氏硬度。
可選的,當有機絕緣層由重量百分比70%的甲基丙烯酸丁酯、13.5%的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13.5%的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以及1%的Irgacure 369和2%
的Irgacure 819形成時,該有機絕緣層具有約5維氏硬度。
如上所解釋的,根據本發明的光固化有機材料包括具有單功能基團材料的 第一液相聚合前體"M1",具有雙功能基團材料和三功能基團材料中至少一 個的第二液相聚合前體"M2",以及光引發劑"I"。當光固化有機材料涂覆 到基材料層上并通過UV光固化時,由于UV光而具有單一基團位置的光引發 劑"I"在第一液相聚合前體"Ml"和第二液相聚合前體"M2"之間激活光聚 合反應以形成具有直鏈結構的主鏈以及具有支鏈結構的交聯鏈。因為光固化有 機材料包括70到90重量百分比的第一液相聚合前體"Ml" 、 7到27重量百 分比的第二液相聚合前體"M2",稀疏地產生支鏈結構。因此,由UV光固 化的光固化有機材料層具有約4到6維氏硬度(H)的范圍。由此,光固化有 機材料層在外部碰撞和摩擦工序中的損傷相對較低。
圖6A到圖6F所示為使用根據本發明的光固化有機材料制造陣列基板的 工序橫截面圖。雖然在圖6A到圖6F中,光固化有機材料用于形成鈍化層, 但是也可使用光固化有機材料形成可變層。
在圖6A中,第一金屬層(未示出)形成在基板101上并且通過第一掩模 工序構圖以在各像素區域"P"中形成柵極105和柵線(未圖示)。接下來, 如圖6B所示,柵絕緣層IIO、本征非晶硅層(未圖示)、摻雜非晶硅層(未 示出)和第二金屬層.(未示出)順序地形成在柵極105和柵線(未示出)上。 并且隨后,第二金屬層(未示出)、摻雜非晶硅層(未示出)和本征非晶硅層
(未示出)通過第二掩模工序構圖以形成具有有源層120a和歐姆接觸層120b 的半導體層120、源極130和漏極133。半導體層120、源極130和漏極133 對應于柵極105。源極130與漏極133彼此間隔分開。源極130與漏極133之 間的歐姆接觸層120b進行蝕刻以暴露出有源層120a。雖然未圖示,第二金屬 層的數據線也通過第二掩模工序形成。數據線與柵線交叉從而限定出像素區域
"P"。柵極105、柵絕緣層110、有源層120a、歐姆接觸層120b、源極130 和漏極133構成TFT "Tr"。在第二掩模工序之后,在源極130與漏極133上 形成光固化有機材料層140。光固化有機材料層包括具有單功能基團材料的第 一液相聚合前體"Ml",具有雙功能基團材料和三功能基團材料其中至少之 一的第二液相聚合前體"M2",以及光引發劑"I"。第一液相聚合前體"M1" 具有70到90重量百分比、第二液相聚合前體"M2"具有7到27重量百分
比以及光引發劑"I"具有1到3重量百分比。
接下來,如圖6C所示,具有凸起部分171和凹進部分173的印模170設 置在光固化有機材料層140上方。雖然圖6C中,印模既具有凸起部分也具有 凹進部分,但是其可具有凸起部分和凹進部分其中之一。印模170由透明材料 形成。凸起圖案對應于部分漏極133,并且凹進部分173對應于TFT "Tr"的 中心部分。并且隨后,基板101和印模170其中之一移動以接觸另一個。例如, 基板101向上和向下移動。在圖6D中,光固化有機材料層140下壓并且由凸 起部分171向左側和右側推擠,從而凸起部分171接觸漏極133。同時,凹進 部分173填充進光固化有機材料層140。隨后,UV光通過透明的印模170照 射到光固化有機材料層140上以固化光固化有機材料層140。如圖6E所示, 基板101向下移動以與印模170分開。由此,在光固化有機材料層140上產生 接觸孔143和襯墊料145。接觸孔143對應于印模170的凸起部分171,從而 漏極133通過接觸孔143暴露。襯墊料145對應于印模170的凹進部分。因此, 襯墊料145從光固化有機材料層140的表面突出。光固化有機材料層140可稱 為鈍化層。光固化有機材料層140具有約4到6維氏硬度(H)的硬度范圍。 并且,當光固化有機材料層140具有約400nm的厚度時,其具有約95%的透 光率并且約2.78的介電常數。
接下來,在圖6F中,在具有接觸孔143和襯墊料145的光固化有機材料 層140上形成透明導電材料層(未示出)并且通過第三掩模工序構圖以形成像 素電極150。像素電極150通過接觸孔143與漏極133接觸。
雖然未圖示,在像素電極150上形成定向層,并且在定向層上執行摩擦工 序。并且,當濾色片基板以一定間隔與陣列基板附著時,襯墊料用于保持該間 隔均勻。
隨后,通過第三掩模工序制造LCD器件的陣列基板。當根據本發明的光 固化有機材料在UV光下固化時,因為其不僅包括具有單功能基團材料的第一 液相聚合前體,而且包括具有雙功能基團材料和三功能基團材料中至少一個的 第二液相聚合前體,所以其具有約4到6維氏硬度(H)的范圍。
當使用光固化有機材料形成陣列基板的鈍化層時,可減少掩模工序。并且, 由于光固化有機材料的鈍化層具有約4到6維氏硬度(H)的范圍,可減少由 于外部碰撞或摩擦工序導致的損傷的可能性。因此,可減少生產成本并且提高
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顯而易見的,在不偏離本發明原理或范圍的情 況下,可對有機電致發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做出各種修改和變型。因此,本發 明意欲覆蓋落入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圍中的本發明的修改和變型。
權利要求
1、一種制造用于液晶顯示器件的陣列基板的有機絕緣層的方法,包括在基板上形成基材料層;在所述基材料層上形成具有第一液相聚合前體、第二液相聚合前體和光引發劑的光固化有機材料層,所述第一液相聚合前體具有單功能基團材料,第二液相聚合前體具有雙功能基團材料和三功能基團材料至少其中之一;將具有突起部分的印模設置在所述光固化有機材料層的上方;移動所述基板和印模至少其中之一,從而所述印模按壓所述光固化有機材料層,其中在所述光固化有機材料層中形成暴露出部分所述基材料層并且對應于所述凸起部分的接觸孔;固化具有所述接觸孔的光固化有機材料層;以及將所述印模與固化的所述光固化有機材料層分離。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固化有機材料層中 具有70到90重量百分比的第一液相聚合前體、7到27重量百分比的第二液 相聚合前體以及1到3重量百分比的光引發劑。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相聚合前體的 所述單功能基團材料包括乙烯基。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相聚合前體包 括至少一種選自如下的物質2-(4-苯甲酰-3-羥苯氧基)乙基丙烯酸酯、甲基丙 烯酸丁酯、丙烯酸羥乙酯、丙烯酸羥丙酯以及丙烯酸異冰片酯。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相聚合前體具 有所述雙功能基團材料與所述三功能基團材料,所述雙功能基團材料與所述三 功能基團材料的體積比率為h 1。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雙功能基團材料包括 至少一種選自如下的物質2-甲基-2-丙烯酸二甘(醇)酯和1,6-己二醇二丙烯酸 酯。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功能基團材料包括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
8、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引發劑具有三氫化磷氧化物基團和酮基團其中之一。
9、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引發劑包括Irgacure 184、 Irgacure 819禾口 Irgacure 369中至少一個。
10、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固化所述光固化有機材料 的步驟通過將uv光通過所述印模照射到所述光固化有機材料上來執行。
11、 根據權利要求io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照射uv光的步驟包括在所述光固化有機材料層中執行光聚合反應以在所述第一液相聚合前體之間 以及所述第一液相聚合前體和所述第二液相聚合前體之間形成直鏈,在所述第 二液相聚合前體之間形成支鏈。
1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的光固化有機材 料層具有約4到6維氏硬度(H)的范圍。
1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基材料層的歩驟 包括在所述基板上形成柵線和柵極,所述柵極連接至柵線; 在所述柵極和柵線上形成柵絕緣層;在所述柵絕緣層上形成半導體層,所述半導體層對應于所述柵極;以及 形成數據線、源極和漏極,所述數據線與柵線交叉,所述源極連接至數據 線并且與所述漏極間隔分開,所述源極和漏極對應于所述半導體層, 其中所述接觸孔對應于漏極。
14、 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在分離所述印模 之后,在所述固化的光固化有機材料層上形成像素電極,其中所述像素電極通 過所述接觸孔連接至漏極。
1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印模還包括凹進部分,并且在所述光固化有機材料層上形成從光固化有機材料層突起的并且與所述 凹進部分相對應的襯墊料,其中當相對的基板與所述基板附著時,所述基板與 所述相對的基板之間的距離保持均勻。
16、 一種光固化有機材料,包括70%到90%重量比的第一液相聚合前體,所述第一液相聚合前體具有單功 能基團材料;7%到27%重量比的第二液相聚合前體,所述第二液相聚合前體具有雙功能基團材料和三功能基團材料至少其中之一;以及 1%到3%重量比的光引發劑。
17、 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光固化有機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 相聚合前體包括至少一種選自如下的物質2-(4-苯甲酰-3-羥苯氧基)乙基丙烯 酸酯、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羥乙酯、丙烯酸羥丙酯以及丙烯酸異冰片酯。
18、 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光固化有機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雙功能 基團材料包括2-甲基-2-丙烯酸二甘(醇)酯和l,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至少其中之
19、 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光固化有機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功能 基團材料包括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
20、 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光固化有機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引發 劑包括Irgacure 184、 Irgacure 819禾B Irgacure 369中至少一個。
21、 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光固化有機材料,其特征在于,光聚合反應 在UV光下在所述光固化有機材料層中進行以在所述第一液相聚合前體之間 以及所述第一液相聚合前體和所述第二液相聚合前體之間形成直鏈,在所述第 二液相聚合前體之間形成支鏈。
22、 根據權利要求21所述的光固化有機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聚合 反應的反應速率通過所述第二液相聚合前體的量來控制。
23、 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光固化有機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 相聚合前體的所述單功能基團材料包括乙烯基。
24、 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光固化有機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 相聚合前體具有所述雙功能基團材料與所述三功能基團材料,所述雙功能基團 材料與所述三功能基團材料的體積比率為1: 1。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制造用于液晶顯示器件的陣列基板的有機絕緣層的方法,包括在基板上形成基材料層;在所述基材料層上形成具有第一液相聚合前體、第二液相聚合前體和光引發劑的光固化有機材料層,所述第一液相聚合前體具有單功能基團材料,第二液相聚合前體具有雙功能基團材料和三功能基團材料至少其中之一;將具有突起部分的印模設置在所述光固化有機材料層的上方;移動所述基板和印模至少其中之一,從而使所述印模按壓所述光固化有機材料層,其中在所述光固化有機材料層中形成暴露出部分所述基材料層并且對應于所述凸起部分的接觸孔;固化具有所述接觸孔的光固化有機材料層;以及將所述印模與固化的光固化有機材料層分離。
文檔編號G03F7/00GK101192003SQ20071019485
公開日2008年6月4日 申請日期2007年11月27日 優先權日2006年11月30日
發明者金珍郁 申請人:Lg.菲利浦Lcd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