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光發射次組裝模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光發射次組裝模塊,尤其涉及一種應用于單模(singlemode fiber, SMF)光纖的光發射次組裝模塊。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通信信息的傳輸量逐年上升,因此網絡信息的傳輸漸以高 速上傳與下載為趨勢所追求。在考量通信質量與硬件價格的權衡下,采用光纖(optical fiber)作為通信傳輸媒介以取代電信與寬帶網絡現有的同軸電纜線便逐成主流。以光纖傳 輸信息除具傳輸快速的優點(現今最高每秒可達10GB)外,還具備抗電磁干擾、抗腐蝕、不 易衰減、保密佳等優勢。對光纖來說,其結構由內而外可大體分為核心(core)、包層(cladding)與護套層 (jacket)三部分,其中核心的折射率高于包層,因此光信號可局限于核心并以全反射的方 式傳輸;護套層則用以提升光纖的機械強度,主要材料為塑料或橡膠。更進一步地,依傳播 的模數來分類,光纖又可區分為單模光纖與多模光纖(multi-mode fiber,MMF),單模光纖 只能容納單一直線光路在核心中傳輸,因此其核心徑寬遠低于多模光纖,約為9 μ m。現有的用于光纖傳輸的光收發模塊是由光發射器與光接收器兩個部分所組成。如 圖1所示,光發射器1部分(transmitter optical sub-assembly, T0SA)包含一光發射部 2與一光發射次組裝模塊3,兩者可組合為一體。進一步地,光發射部2設置一作為傳輸光 源的半導體激光器(laser diode, LD)(圖中未示),并可包含驅動該半導體激光器的芯片 與電性布線。光接收器部分(receiveroptical sub-assembly, ROSA)則包含放大器與光接 收次組裝模塊。其中,光發射次組裝模塊3可組合于光發射部2作為光接受器1的插接端, 使光接收次組裝模塊與光發射次組裝模塊3可相互結合而傳輸光信號。對一用于單模光纖的光收發器來說,由于光纖傳輸的徑寬相較于多模光纖小得 多,因此無論是光發射次組裝模塊或光接收次組裝模塊的尺寸結構均較用于多模光纖者來 得微小精細。傳統上,應用于單模光纖的光發射次組裝模塊為金屬結構,以獲得較佳的結構 精密度。然而,使用金屬材料作為光發射次組裝模塊有加工成本高、原料貴且成品贅重等問 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加工容易、成本較低且用于單模光纖的光發射次 組裝模塊。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光發射次組裝模塊,用于單模光纖的傳 輸,以供一光接收次組裝模塊插接,并傳送來自于一光發射部的光源信號至該光接收次組 裝模塊;所述的光發射次組裝模塊包含一塑料套體,該塑料套體軸心包含一光通道;一金 屬環座,嵌設于該塑料套體一側;該金屬環座包含一連接部,該連接部部分外露于該塑料套 體的一側,使該光發射次組裝模塊可通過該連接部固定于該光發射部。[0008]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光發射次組裝模塊,其中所述的金屬環座還包含一卡合部, 該卡合部突設于該金屬環座,以加強該金屬環座與該塑料套體的嵌合效果。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光發射次組裝模塊,其中所述的塑料套體還包含一第一限 位部與一第二限位部,該第一限位部設置于該光通道,以限制該光接收次組裝模塊的插接 位置;該第二限位部環設于該塑料套體的外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光發射次組裝模塊,其中所述的第一限位部可以為一塑料 環,該塑料環環設于該光通道并形成一透光口。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光發射次組裝模塊,其中所述的第一限位部還可以為一透 光柱,該透光柱的徑寬與該光通道的徑寬相同,且所述的光通道還可以包含一排氣槽。本實用新型還提供另一種光發射次組裝模塊,用于單模光纖的傳輸,以供一光接 收次組裝模塊插接,并傳送來自于一光發射部的光源信號至該光接收次組裝模塊;所述的 光發射次組裝模塊包含一塑料套體,該塑料套體軸心包含一光通道;一金屬環座,該金屬 環座一端嵌設該塑料套體一側,另一端外露于該塑料套體;一固定環座,該固定環座一側固 定于該金屬環座的外露區域,另一側包含一連接部,使該光發射次組裝模塊可通過該連接 部固定于該光發射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另一光發射次組裝模塊,其中所述的金屬環座還包含一卡合 部,該卡合部突設于該金屬環座,以加強該金屬環座與該塑料套體的嵌合效果。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另一光發射次組裝模塊,其中所述的塑料套體還包含一第一 限位部與一第二限位部,該第一限位部設置于該光通道,以限制該光接收次組裝模塊的插 接位置;該第二限位部環設于該塑料套體的外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另一光發射次組裝模塊,其中所述的第一限位部可以為一塑 料環,該塑料環環設于該光通道并形成一透光口。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另一光發射次組裝模塊,其中所述的第一限位部還可以為一 透光柱,該透光柱的徑寬與該光通道的徑寬相同;且所述的光通道還可以包含一排氣槽。本實用新型的光發射次組裝模塊通過塑料套體與金屬環座的結合,具備有效節約 成本,加速制造流程的優點。有關本實用新型的詳細技術內容及較佳實施例,結合附圖說明 如后。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是結合附圖予以描述圖1為現有光發射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外觀立體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結構剖面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結構剖面示意圖;以及圖5為本實用新型又一實施例的結構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單模光纖的光發射次組裝模塊,其一端可固定于一光發 射部,作為半導體激光器光源的一輸出端,光發射次組裝模塊相對的另一端可供一光接收次組裝模塊插接,使光源可自光接收次組裝模塊傳遞至光纖而傳輸。有關本實用新型的詳 細說明及技術內容,現結合附圖說明如下請參閱圖2及圖3,其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外觀立體示意圖及結構剖面示 意圖,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光發射次組裝模塊10包含一塑料套體11與一金屬環座 12。該塑料套體11中心包含一光通道110,該光通道110設置于該光發射次組裝模塊10的 軸心,以作為光源的傳輸空間。該金屬環座12嵌設于該塑料套體11以固接于光發射部2 的一側,使光發射次組裝模塊10可與該光發射部2固定連接。更進一步地,該金屬環座12 包含一連接部120,該連接部120形成一環狀平面(垂直Z軸的平面),由此,該光發射次組 裝模塊10的金屬環座12端可固定該光發射部2。光發射次組裝模塊10與光發射部2的固定方式并無特別限制,舉例來說,可將該 連接部120以激光焊接方式焊固于光發射部2的一側而固定該光發射次組裝模塊10。由 此,考慮到激光焊接所需的焊固位置,該連接部120的部分區域可外露于該塑料套體11的一側。在上述的實施例中,該金屬環座12可還包含一卡合部121,該卡合部121突設于該 金屬環座12上,由此加強塑料套體11與金屬環座12的結構穩定程度,避免塑料套體11與 金屬環座12相互松脫。在上述的實施例中,該塑料套體11包含一第一限位部111,該第一限位部111設置 于該光通道110的預設位置,可在光接收次組裝模塊的一接頭(圖中未示)插接時,提供一 限位效果,以提升光傳輸的穩定性與精密度。圖3及圖4分別顯示該第一限位部111的不 同實施例。請先參閱圖3,其顯示的第一限位部111為一塑料環,環設于該光通道110并形成 一透光口 112,該透光口 112用以使光源通過。其中,該第一限位部111可與塑料套體11 一 體成型,或為相互獨立的結構,在此并未特別限定。圖4顯示的第一限位部111者為一徑寬 與光通道110徑寬相同的一透光柱,固定于該光通道110而形成一封閉端。該第一限位部 111通過其自身的透光性,使光源能通過而傳輸。更進一步地,由于該第一限位部111形成 一封閉端,因此該光通道Iio在光接收次組裝模塊接頭的插接部分可設一排氣槽113,使上 述接頭插入該光通道110后,受擠壓的空氣可從該排氣槽113排出,從而使插接動作更為順 暢快速。更進一步地,該第一限位部臨近光發射部2端呈一斜面,通過此可避免光源反射回 光發射部2而影響光的傳輸質量。在上述的實施例中,該塑料套體11還包含一第二限位部114,該第二限位部114環 設于該塑料套體11外周的預設位置,可在光接收次組裝模塊插接時,提供一限位效果,使 光發射次組裝模塊10與光接收次組裝模塊間能確切精密地組合。請再參閱圖5,其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結構剖面示意圖。本實施例與第一 實施例不同處在于光發射次組裝模塊與光發射部2的固定結構改變,故以下的說明僅針對 兩者間固定機制的不同處作敘述,其它相同部分則不加贅述。本實施例中,光發射次組裝模 塊10包含一塑料套體11、一金屬環座12以及一固定環座13。該金屬環座12 —端嵌設于 該塑料套體11以固接于光發射部2的一側,另一端則外露于該塑料套體11 ;該固定環座13 的環部固定于該金屬環座12的外露區域,靠近光發射部2的一側包含一連接部130,該連 接部130形成一環狀平面(垂直Z軸的平面)。通過此,該固定環座13端可通過該連接部130固定于光發射部2,使光發射次組裝模塊10與光發射部2相固合。上述結構的優點在 于可通過調整固定環座13與金屬環座12間的固定位置,來改變光發射次組裝模塊20與光 發射部2之間的距離,使得光源能更精準、有效的輸出。 本實用新型的光發射次組裝模塊利用塑料套體11與金屬環座12的結合,可有效 地節省材料成本,同時在不改變元件精密度的情況下,作為一光纖光源的輸出端。以上所 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局限本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故凡是運用本實用新 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為的等效變化與修飾,均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一種光發射次組裝模塊,用于單模光纖的傳輸,以供一光接收次組裝模塊插接,并傳送來自于一光發射部(2)的光源信號至該光接收次組裝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發射次組裝模塊(10)包含一塑料套體(11),該塑料套體(11)軸心包含一光通道(110);一金屬環座(12),嵌設于該塑料套體(11)一側;該金屬環座(12)包含一連接部(120),該連接部(120)部分外露于該塑料套體(11)的一側,使該光發射次組裝模塊(10)可通過該連接部(120)固定于該光發射部(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發射次組裝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屬環座(12)還包 含一卡合部(121),該卡合部(121)突設于該金屬環座(12),以加強該金屬環座(12)與該 塑料套體(11)的嵌合效果。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發射次組裝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料套體(11)還包 含一第一限位部(111)與一第二限位部(114),該第一限位部(111)設置于該光通道,以限 制該光接收次組裝模塊的插接位置;該第二限位部(114)環設于該塑料套體(11)的外周。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光發射次組裝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限位部(111)為 一塑料環,該塑料環環設于該光通道(110)并形成一透光口(112)。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光發射次組裝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限位部(111)為 一透光柱,該透光柱的徑寬與該光通道(110)的徑寬相同,且所述的光通道(110)還包含一 排氣槽(113)。
6.一種光發射次組裝模塊,用于單模光纖的傳輸,以供一光接收次組裝模塊插接,并傳 送來自于一光發射部(2)的光源信號至該光接收次組裝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發射 次組裝模塊(10)包含一塑料套體(11),該塑料套體(11)軸心包含一光通道(110);一金屬環座(12),該金屬環座(12) —端嵌設該塑料套體(11) 一側,另一端外露于該塑 料套體(11);一固定環座(13),該固定環座(13) —側固定于該金屬環座(12)的外露區域,另一側包含一連接部(130),使該光發射次組裝模塊(10)可通過該連接部(130)固定于該光發射部 ⑵。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光發射次組裝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屬環座(12)還包 含一卡合部(121),該卡合部(121)突設于該金屬環座(12),以加強該金屬環座(12)與該 塑料套體(11)的嵌合效果。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光發射次組裝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料套體(11)還包 含一第一限位部(111)與一第二限位部(114),該第一限位部(111)設置于該光通道,以限 制該光接收次組裝模塊的插接位置;該第二限位部(114)環設于該塑料套體(11)的外周。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光發射次組裝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限位部(111)為 一塑料環,該塑料環環設于該光通道(110)并形成一透光口(112)。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光發射次組裝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限位部(111) 為一透光柱,該透光柱的徑寬與該光通道(110)的徑寬相同;且所述的光通道(110)還包含 一排氣槽(113)。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單模光纖光發射器的光發射次組裝模塊,用以解決現有的光發射次組裝模塊成本過于高昂且不易制造的問題;其包含一塑料套體與一金屬環座;其中的金屬環座嵌設于塑料套體一側,其包含一連接部,該連接部部分外露于該塑料套體的一側,使該光發射次組裝模塊可通過該連接部固定于一光發射部。
文檔編號G02B6/42GK201757795SQ20102018619
公開日2011年3月9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7日 優先權日2010年5月7日
發明者林原標, 林玉禪 申請人:林原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