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濕式圖像形成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采用濕式電子相片方式的濕式圖像形成裝置。
背景技術:
采用電子相片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廣泛應用于傳真機、打印機、復印機或多功能型打印機(MFPs Mult1-Functional Peripherals)等領域。像用于大量印刷的辦公打印機或請求式(on-demand)印刷裝置等那樣,近年來的圖像形成裝置也應用在要求更高的畫質及更高的析像度的用途上。近年來,為了滿足上述這樣的用途,利用在具有絕緣性的載體液中分散有調色劑(也稱為調色劑粒子)的顯影液的濕式圖像形成裝置引人關注(參照日本特開2009-015351號公報、以及日本特開2010-204467號公報)。在濕式圖像形成裝置中,對于顯影液,在從顯影槽汲取以后,將其擔載于顯影液擔載體(顯影輥)的表面。擔載于顯影液擔載體的顯影液中的調色劑因顯影液擔載體的旋轉而被輸送到顯影液擔載體與像擔載體(感光體)相互對置的顯影位置。然后,通過施加顯影偏壓而將擔載于顯影液擔載體的顯影液中的調色劑從顯影液擔載體的表面移送到像擔載體(感光體)上。通過顯影液中的調色劑而將在像擔載體上所形成的靜電潛像顯影化成調色劑像。通過施加轉印偏壓而將像擔載體上的調色劑像靜電轉印于記錄紙張或中間轉印輥等的表面(靜電轉印方式)。在調色劑像被轉印到中間轉印輥上的情況下,通過施加其他的轉印偏壓而將轉印到中間轉印輥上的調色劑像進一步轉印到記錄紙張上。在利用顯像液的濕式圖像形成裝置中,采用具有與干式圖像形成裝置相比較小的粒徑的調色劑粒子。利用具有更小的粒徑的調色劑粒子,在記錄紙張上表現出圖像的細微的部分。因此,根據利用顯影液的濕式圖像形成裝置,能夠在記錄紙張上形成高畫質的圖像。以上述方式顯影化的調色劑像的圖像濃度取決于在顯影位置對帶電的調色劑所施加的電場的大小。由于該電場的大小受到顯影偏壓、曝光能量、或者帶電偏壓等的變化的影響,因此有時這些變化會影響到調色劑像的圖像濃度從而導致圖像品質的下降。另一方面,在濕式電子相片方式的顯影過程中,若增大施加于顯影液擔載體(顯影輥)的顯影偏壓,對顯影液擔載體與像擔載體之間的間隙(顯影間隙)施加過量的電壓,則會產生被稱作粒狀斑點的圖像斑點。已知該粒狀斑點是在顯影效率基本達到100%以后在繼續施加超過此時的電壓的電壓的狀態下所引發的現象。為了使圖像形成時的圖像的濃度穩定,期望使供給到顯影輥上的調色劑全部顯影(進行完全顯影),但是另一方面,若為了進行完全顯影而過度增大顯影電位差,則會成為產生粒狀斑點而產生圖像噪聲的原因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濕式圖像形成裝置,通過抑制粒狀斑點的產生而能夠形成高品質的圖像。在基于本發明的濕式圖像形成裝置中,為了在被轉印部件上形成圖像,利用在載體液中分散有調色劑的顯影液而在像擔載體上形成調色劑像,所述濕式圖像形成裝置具備像形成單元,該像形成單元包括向與上述像擔載體對置的顯影位置輸送擔載于表面的上述顯影液的顯影液擔載體,該像形成單元對上述顯影液擔載體施加顯影偏壓,由此使擔載于上述顯影液擔載體的上述顯影液中的上述調色劑附著于上述像擔載體,并且利用上述調色劑對上述像擔載體上的靜電潛像進行顯影化從而使上述調色劑像形成于上述像擔載體;濃度檢測單元,該濃度檢測單元對作為利用上述像形成單元而形成的補丁圖像的上述調色劑像的圖像濃度進行檢測;以及帶電量控制單元,該帶電量控制單元控制上述顯影液擔載體上的上述調色劑的帶電量,在將施加于上述顯影液擔載體的上述顯影偏壓保持為規定的值的狀態下,上述帶電量控制單元使上述顯影液擔載體上的上述調色劑的帶電量按順序依次變化,并且上述像形成單元形成多個上述補丁圖像,上述濃度檢測單元檢測出多個上述補丁圖像的各自的上述圖像濃度,由此在將上述顯影偏壓設定為上述規定的值的狀態下檢測出上述補丁圖像的上述圖像濃度基本飽和時的上述調色劑的帶電量的范圍,對于進行在上述被轉印部件上形成上述圖像的通常的圖像形成時的上述調色劑的帶電量,將其設定成處于上述補丁圖像的上述圖像濃度基本飽和時的上述調色劑的帶電量的上述范圍以上。優選地,基于本發明的上述濕式圖像形成裝置還具備控制上述顯影液擔載體上的調色劑量的調色劑量控制單元,當將上述調色劑的帶電量設定為處于上述范圍以上時,在將上述調色劑的帶電量設定為虛擬值以使上述補丁圖像的上述圖像濃度飽和的狀態下檢測上述調色劑量的初始值,上述調色劑量控制單元自上述初始值起調整上述顯影液擔載體上的上述調色劑量,以使上述補丁圖像的上述圖像濃度在上述顯影偏壓被設定為上述規定的值的狀態下基本飽和。優選地,在設定了上述調色劑的帶電量及上述調色劑量以后,上述濃度檢測單元檢測出通過上述像形成單元而形成的、具有中間色調濃度的上述補丁圖像的上述圖像濃度,根據上述濃度檢測單元所檢測出的具有中間色調濃度的上述補丁圖像的上述圖像濃度來調整上述像擔載體的曝光條件,由此將進行上述通常的圖像形成時的中間色調的上述調色劑像的上述圖像濃度設定為期望的值。優選地,對上述補丁圖像照射光并檢測來自上述補丁圖像的反射光,上述濃度檢測單元由此檢測出上述補丁圖像的上述圖像濃度。優選地,對上述補丁圖像照射光并檢測透過上述補丁圖像的透射光,上述濃度檢測單元由此檢測出上述補丁圖像的上述圖像濃度。優選地,上述濃度檢測單元檢測形成于上述像擔載體上的上述補丁圖像的上述圖像濃度。優選地,上述濃度檢測單元檢測形成于上述被轉印部件上的上述補丁圖像的上述圖像濃度。優選地,在上述像擔載體與上述被轉印部件之間配置中間轉印輥,上述濃度檢測單元檢測形成于上述中間轉印輥上的上述補丁圖像的上述圖像濃度。根據本發明,能夠獲得通過抑制粒狀斑點的產生而能夠形成高品質的圖像的濕式圖像形成裝置。通過結合附圖針對本發明的進行的以下詳細說明,將使本發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情況及優點變得清楚。
圖1是示出實施方式的濕式圖像形成裝置的整體結構的示意圖。圖2是示出實施方式的濕式圖像形成裝置利用補丁(patch)圖像來決定調色劑的帶電量時的流程的圖。圖3是示出設置在處于顯影位置的像擔載體與顯影液擔載體之間的顯影電位差的大小與調色劑的附著量之間的關系的圖。圖4是示出用于實施方式的濕式圖像形成裝置的濃度檢測單元檢測補丁圖像的圖像濃度時的情況的立體圖。圖5是示出用于實施方式的濕式圖像形成裝置的其它濃度檢測單元檢測補丁圖像的圖像濃度時的情況的立體圖。圖6是示出用于實施方式的濕式圖像形成裝置的其它濃度檢測單元檢測補丁圖像的圖像濃度時的情況的立體圖。圖7是示出實施方式的濕式圖像形成裝置利用補丁圖像來決定調色劑的帶電量時的、像擔載體與顯影液擔載體之間的顯影電位差的大小與形成補丁圖像的調色劑的附著量之間的關系的圖。圖8是示出實施方式的濕式圖像形成裝置利用補丁圖像來決定調色劑的帶電量時的、調色劑的帶電量與補丁圖像的圖像濃度之間的關系的圖。圖9是示出實施方式的濕式圖像形成裝置利用補丁圖像來決定調色劑的帶電量、進而通過調整曝光條件而將中間色調的調色劑像的圖像濃度設定為期望值時的流程的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參照附圖對基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在對實施方式的說明中,對于提及個數、數量等的情況,除了特別記載的情況之外,本發明的范圍未必一定局限于該個數、數量等。在對實施方式的說明中,有時對相同的部件、相當的部件標注相同的參考標號,并且不對其進行重復說明。[實施方式](濕式圖像形成裝置100)參照圖1,對實施方式的濕式圖像形成裝置100的整體結構進行說明。如圖1所示,濕式圖像形成裝置100將圖像形成于記錄紙張50等被轉印部件上。在中間轉印輥26(詳細情況后述)與轉印輥31 (詳細情況后述)之間沿規定的輸送方向AR50輸送本實施方式中的記錄紙張50。在濕式圖像形成裝置100中,顯影液W由未圖示的供給裝置供給并貯存于顯影槽11內。顯影液W含有如下主要成分作為載體液的絕緣性液體;對靜電潛像進行顯影的調色劑;以及使調色劑分散到載體液中的分散劑。以能夠接觸顯影槽11內的顯影液W的方式設置供給輥12。通過供給輥沿箭頭AR12方向旋轉而使供給輥12的表面汲取顯影液W。顯影液W擔載于供給輥12的表面上,并且通過供給輥12的旋轉而朝供給輥12與交接輥14相互對置的部分輸送該顯影液W。
對于供給輥12的表面上的顯影液W,在利用調整刮刀13將多余的部分刮落的狀態下將其從供給輥12交接到交接輥14。顯影液W擔載于交接輥14的表面上,并且通過交接輥14沿箭頭AR14方向旋轉而朝交接輥14與顯影輥16 (顯影液擔載體)相互對置的部分輸送該顯影液W。然后,交接輥14的表面上的顯影液W從交接輥14交接到相對于箭頭AR16方向反向旋轉的顯影輥16。顯影液W擔載于顯影輥16的表面上,并且通過顯影輥16的旋轉而朝顯影位置24輸送該顯影液W。殘留于交接輥14的表面的顯影液W被清潔刮刀15從交接輥14的表面除去。經過以上這樣的工序,調整成膜厚在長度方向均勻的顯影液W被擔載于顯影輥16的表面上。顯影液W在顯影輥16的表面上形成薄層。對于形成薄層后的顯影液W中的調色劑粒子,利用帶電器18 (帶電量控制單元)使其帶有例如正極性的電。后文中敘述詳細的動作,顯影偏壓電源裝置70及控制裝置71與顯影輥16連接。作為像擔載體的鼓狀的感光體21設置成與顯影輥16接觸。作為感光體21,例如采用具有正帶電性的非結晶型硅制的感光體。感光體21沿箭頭AR21方向旋轉。在感光體21的周圍,沿著感光體21的旋轉方向(箭頭AR21方向)按帶電器22、曝光裝置23、顯影輥16 (顯影位置24)、濃度檢測單元25、中間轉印輥26 (—次轉印部30)、清潔刀片28、以及除電器29 (擦除燈)的順序配置有上述這些部件。利用帶電器22使感光體21的表面帶電、且使其電位與規定的電位VO相同。然后,利用曝光裝置23并基于規定的圖像信息而使感光體21的表面曝光。靜電潛像形成于感光體21的表面。在本實施方式中,以下將靜電潛像的電位作為圖像部電位Vi而進行說明。后文中敘述詳細情況,本實施方式中的曝光裝置23基于通常的圖像信息來控制曝光量、曝光范圍、以及曝光的時刻等,除此之外,還根據用于形成補丁圖像所需的曝光量、曝光范圍、以及曝光的時刻等的各值來控制該曝光裝置23。通過以該方式控制曝光裝置23,會在感光體21的表面形成與補丁圖像(詳細情況后述)對應的靜電潛像。同樣在后文中敘述詳細情況,濃度檢測單元25對作為通過像形成單元(像形成單元10)而在感光體21的表面上形成的補丁圖像的調色劑像的圖像濃度進行檢測。本實施方式中的像形成單元10作為將調色劑像(及補丁圖像)形成于感光體21上的單元,包括顯影輥16、帶電器18、曝光裝置23以及顯影偏壓電源裝置70等。另一方面,利用顯影偏壓電源裝置70對顯影輥16施加規定的顯影偏壓,并利用在顯影輥16與感光體21之間所形成的顯影電位差而在顯影輥16與感光體21之間形成電場。當靜電潛像被輸送到感光體21上的顯影位置24時,通過由顯影偏壓電源裝置70所形成的電場的作用使擔載于顯影輥16的顯影液W中的調色劑粒子從顯影輥16的表面向感光體21的表面進行靜電移動。此時,不僅是調色劑粒子,載體液也會附著于感光體21的表面。在感光體21的表面形成的靜電潛像被顯影化成調色劑像(或者后述的補丁圖像)。此時,對于施加于顯影輥16上的顯影偏壓進行如下控制通過后述的設定次序SI(參照圖2)唯一地決定最佳的值并保持該狀態;或者接受基于后述的濃度檢測單元25的濃度監測的結果并利用控制裝置71使其成為適當的值。感光體21擔載形成于表面的調色劑像,并且使調色劑像向一次轉印部30移動。未從顯影輥16轉移到感光體21而是殘留于顯影輥16上的顯影液W,在被清潔刮刀17從顯影輥16的表面刮除以后而回收。如上所述,中間轉印輥26配置成與感光體21對置。中間轉印輥26沿箭頭AR26方向旋轉。在感光體21與中間轉印輥26之間形成一次轉印部30。在中間轉印輥26與感光體21之間,通過施加規定的轉印偏壓而形成電場。對于擔載于感光體21而被朝一次轉印部30輸送后的調色劑像,利用電場的作用將其從感光體21的表面一次轉印于中間轉印輥26的表面。對于未被一次轉印而殘留于感光體21的表面上的調色劑、以及感光體21表面上的污垢等,利用清潔刮刀28將其從感光體21的表面刮除而回收。殘留于感光體21的表面的電荷被除電器29除去。在中間轉印輥26與轉印輥31之間形成二次轉印部40。利用沿箭頭AR26方向旋轉的中間轉印輥26以及沿箭頭AR31方向旋轉的轉印輥31,使記錄紙張50沿輸送方向AR50通過二次轉印部40。調色劑像在一次轉印部30被從感光體21的表面一次轉印于中間轉印輥26的表面,然后,中間轉印輥26擔載轉印于表面的調色劑像(或者后述的補丁圖像),并且使調色劑像進一步向二次轉印部40移動。在中間轉印棍26與記錄紙張50之間,通過施加規定的轉印偏壓而形成電場。對于擔載于中間轉印輥26而被朝二次轉印部40輸送后的調色劑像,利用電場的作用將其從中間轉印輥26的表面二次轉印于記錄紙張50的表面。對于未被二次轉印而殘留于中間轉印輥26的表面上的調色劑、以及中間轉印輥26表面上的污垢等,利用清潔刮刀27將其從中間轉印輥26的表面刮除而回收。在進行二次轉印以后向定影裝置(未圖示)內輸送記錄紙張50。利用定影裝置對轉印于記錄紙張50的調色劑像中的調色劑粒子進行加熱及加壓。通過該加熱及加壓而將轉印于記錄紙張50的調色劑像定影于記錄紙張50的表面。然后,記錄紙張50通過排紙裝置(未圖示)而被朝外部排出。以上述方式完成濕式圖像形成裝置100的通常的圖像形成動作。對于上述結構,雖然顯影輥16及中間轉印輥26在本實施方式中構成為輥狀,但是也可以構成為帶狀。(調色劑帶電量的設定次序SI)在濕式圖像形成裝置100中,當通常的圖像形成于記錄紙張50上時,為了抑制產生粒狀斑點、或者因該粒狀斑點而引起的圖像濃度的下降,實施以下說明的調色劑帶電量的設定次序SI (參照圖2)。在調色劑帶電量的設定次序SI中,將顯影液W中含有的調色劑的帶電量設定為規定的值。例如,在濕式圖像形成裝置100的電源接通不久之后,在利用濕式圖像形成裝置100形成了規定張數的圖像之后以及/或者在利用濕式圖像形成裝置100形成圖像以后又經過了規定的時間之后,實施調色劑帶電量的設定次序SI。實施調色劑帶電量的設定次序SI的時刻存儲在與濕式圖像形成裝置100內的例如主控制部(未圖示)連接的存儲器(未圖示)內。主控制部判斷是否滿足了規定的條件,進而主控制部送出用于對構成濕式圖像形成裝置100的各設備實施調色劑帶電量的設定次序SI的信號。參照圖1及圖2,當實施調色劑帶電量的設定次序時,首先,與曝光裝置23連接的控制部(未圖示)從與該控制部連接的存儲器(未圖示)讀出與用于在感光體21上形成多個補丁圖像所需的曝光量、曝光范圍以及曝光時刻等相關的信息。被控制部基于該信息而控制的曝光裝置23在感光體21上按順序依次形成例如與具有中間色調(半色調)的濃度的多個補丁圖像對應的多個靜電潛像。多個靜電潛像被向顯影位置24輸送。利用被顯影偏壓電源裝置70施加的顯影偏壓而在顯影位置24對多個靜電潛像進行顯影化。在感光體21的表面,在比顯影位置24更靠下游側、且比一次轉印部30更靠上游側的部分形成多個補丁圖像。圖3是示出朝向感光體21的調色劑的附著量相對于在顯影輥16與感光體21之間所形成的顯影電位差的變化的圖。例如,若因顯影偏壓Vb的增加而使得顯影電位差AV從Vl增加到V2,則伴隨與此所產生的電場的強度也增加,因此從顯影輥16朝向感光體21的調色劑附著量也從Tl增加到T2。在顯影電位差AV到達V2的時刻,從顯影輥16朝向感光體21的調色劑附著量基本飽和,在由V3示出的顯影電位差AV以上的范圍(拐點Pl以后的范圍RB)內,調色劑的附著量在T3飽和。即使顯影偏壓Vb、帶電偏壓、曝光能量等的圖像形成條件發生些許變化,在該范圍RB內所形成的調色劑像的圖像濃度也幾乎不變化。 此處,“調色劑附著量基本飽和”意味著:即使顯影電位差AV發生變動,有助于靜電潛像的顯影化的調色劑量也幾乎不變化,這當然包括顯影輥16上的顯影液W中含有的全部調色劑附著于感光體21上的情況,還包括下述情況:如圖3中的范圍RA所示,即使顯影電位差V因感光體21、各種輥的特性變化而發生變化,顯影輥16上的顯影液W中的規定比率(例如90%或95%)的調色劑在附著于感光體21上的狀態下也幾乎不變化。再次參照圖1及圖2,形成于感光體21上的多個補丁圖像因感光體21的旋轉而向濃度檢測單元25與感光體21互相對置的部分移動。當多個補丁圖像按順序依次通過濃度檢測單元25的檢測范圍時,濃度檢測單元25檢測出多個補丁圖像的各自的圖像濃度。濃度檢測單元25檢測出對圖像濃度飽和了的補丁圖像進行檢測時的該補丁圖像中所含有的調色劑的調色劑量并將其作為飽和調色劑量(次序ST1)。此處,作為調色劑的帶電量,預先將其設定得較低,以使得顯影調色劑量在顯影偏壓保持在規定的值的狀態下達到飽和值。若處于補丁圖像的圖像濃度并未飽和的狀況,則只要使調色劑的帶電量逐漸離散或連續地變更為較低的值,從而使補丁圖像的圖像濃度飽和即可。如圖4所示,為了檢測出補丁圖像的圖像濃度,溫度檢測單元25可以構成為包括具有發光部與受光部的光學傳感器。從濃度檢測單元25照射后的激光光25L在補丁圖像ΝΓΝ3反射,濃度檢測單元25反射其反射光。濃度檢測單元25基于反射光的強度等能夠檢測出補丁圖像的圖像濃度。在圖4中雖然示出了發光部與受光部構成為一體的情況,但是這些部件也可以分體構成。雖然在上述情況下,濃度檢測單元25配置成與感光體21對置,濃度檢測單元25檢測感光體21上的補丁圖像的圖像濃度,但是濃度檢測單元25也可以檢測從感光體21轉印到中間轉印輥26上的補丁圖像的圖像濃度。參照圖5,在該情況下,中間轉印輥26的全部或一部分由透明的部件構成。激光光25L從濃度檢測單元25分別向各補丁圖像Nf N3照射,隔著各補丁圖像Nf N3配置在與發光部的相反側的受光部25A檢測透過補丁圖像Nf N3的透射光。濃度檢測單元25基于透射光的濃度等能夠檢測出補丁圖像的圖像濃度。
參照圖6,濃度檢測單元25可以檢測從中間轉印輥26轉印到記錄紙張50 (被轉印部件)上的補丁圖像的圖像濃度。在該情況下,如圖6所示,濃度檢測單元25與位于比二次轉印部40更靠下游的位置的記錄紙張50的記錄面對置配置。濃度檢測單元25基于來自記錄紙張50的反射光的強度等能夠檢測出補丁圖像的圖像濃度。再次參照圖2,濃度檢測單元25可以構成為:在檢測出圖像濃度飽和了的調色劑的調色劑量以后,當形成補丁圖像的顯影液W中的調色劑與期望的調色劑濃度之間存在偏差時,在該時刻按需要控制調色劑量(次序ST2、ST3)。為了控制調色劑量,由于交接到顯影輥16的顯影液W的量與供給輥12及交接輥14的周速比成比例,因此通過使供給輥12、交接輥14以及顯影輥16的周速比變化而能夠容易地調整調色劑量。即,當通過使供給輥12、交接輥14以及顯影輥16的周速比變化而控制顯影輥16上的調色劑量時,使供給輥12及交接輥14相當于調色劑量控制單元。當使用供給輥12或交接輥14中的一方并使其與顯影輥16的周速比發生變化時,該一方相當于調色劑量控制單元。此處,參照圖2及圖7 (A)、(B),在檢測作為初始值的調色劑量以后(次序STl之后),通過次序ST2、ST3控制調色劑量,由此使得為了形成補丁圖像而附著于感光體21上的調色劑的附著量從TlO減少到T12。如上所述,達到顯影特性的飽和值時的調色劑的附著量,在從上述的供給輥12到顯影輥16的薄層形成過程中,由形成于顯影輥16上的薄層(顯影液W)中的調色劑量唯一決定。因此,通過控制調色劑量,在附著量為TlO的情況下當顯影電位差Λ V為VlO時具有拐點PlO的顯影特性L10,向在附著量為Τ20的情況下當顯影電位差AV為VlO時具有拐點Ρ20的顯影特性L20變化。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將顯影偏壓保持為規定的值,顯影電位差Λ V形成為恒定(固定值)的V30。在附著量為TlO的顯影特性LlO中,當顯影電位差M為V30時,如點Pll所示,調色劑的附著量飽和。接下來,如圖2所示的次序ST4、ST5,利用與顯影輥16對置配置的帶電器18控制形成補丁圖像的調色劑的帶電量。帶電器18使顯影輥16上的調色劑的帶電量按順序依次變化(使其增大),并且利用像形成單元10 (顯影輥16等)使多個補丁圖像形成于感光體21上。當調色劑的帶電量發生變化而按順序依次增大時,作為多個補丁圖像分別具有的顯影特性,從例如圖7 (A)的顯影特性L20所示的那樣的顯影特性逐漸向例如圖7 (A)的顯影特性L30所示的那樣的顯影特性接近。當調色劑的帶電量發生變化而進一步增大時,作為此時的補丁圖像,具有例如圖7(A)的顯影特性L40所示的那樣的顯影特性。為了形成具有顯影特性L40的補丁圖像而設定的調色劑的帶電量,大于為了形成具有顯影特性L30的補丁圖像而設定的調色劑的帶電量。作為具有顯影特性L40的補丁圖像,在基于顯影電位差V30的電場的作用下,具有調色劑附著量T40、且顯影于感光體21上。調色劑附著量T40是小于調色劑附著量T20的值。此處,將調色劑附著量T40設為作為補丁圖像的圖像濃度(調色劑附著量)基本飽和。S卩,對濃度檢測單元25而言,通過檢測出形成于感光體21 (或中間轉印輥26、抑或記錄紙張50)上的多個補丁圖像的各自的圖像濃度,檢測出在將顯影偏壓設定為規定的值(在本實施方式中,為圖7 (A)中的顯影電位差V30)的狀態下,補丁圖像的圖像濃度(調色劑附著量)基本飽和的調色劑的帶電量的范圍(在本實施方式中,為從補丁圖像具有圖7(A)中的顯影特性L30時的調色劑的帶電量的值、到補丁圖像具有圖7 (A)中的顯影特性L40時的調色劑的帶電量的值的范圍)。如上所述,此處所說的“補丁圖像的圖像濃度(調色劑附著量)基本飽和”意味著:即使顯影電位差AV發生變動,有助于靜電潛像的顯影化的調色劑量也幾乎不變化,這當然包括顯影輥16上的顯影液W中含有的全部調色劑附著于感光體21上的情況,還包括下述情況:如圖3中的范圍RA所示,即使顯影電位差AV因感光體21、各種輥的特性變化而發生變化,顯影輥16上的顯影液W中的規定比率(例如90%或95%)的調色劑在附著于感光體21上的狀態下也幾乎不變化。通過使調色劑的帶電量按順序依次變化(增大)而檢測出補丁圖像的圖像濃度(調色劑附著量)基本飽和的調色劑的帶電量的范圍(在本實施方式中,為從補丁圖像具有圖7(A)中的顯影特性L30時的調色劑的帶電量的值、到補丁圖像具有圖7 (A)中的顯影特性L40時的調色劑的帶電量的值的范圍),然后,作為濕式圖像形成裝置100,將通常的圖像形成時所使用的調色劑的帶電量設定為補丁圖像的圖像濃度基本飽和的調色劑的帶電量的范圍以上。S卩,若增大調色劑的帶電量,則相對于顯影電位差AV的顯影效率的斜率變得平穩,顯影特性L20按順序依次向顯影特性L30及顯影特性L40變化。這是由于通過帶有與顯影偏壓Vb極性相同的電的調色劑附著于感光體21的表面上的形成有靜電潛像的部分而彌補(抵消)潛像電位。如上所述,為了使通常的圖像形成時的圖像的濃度穩定,期望使供給到顯影輥16上的調色劑全部顯影(進行完全顯影),但是另一方面,若為了進行完全顯影而增大顯影電位差Λ V,則會成為產生粒狀斑點從而產生圖像噪聲的原因。另外,在考慮使具有中間色調(半色調)等的濃度的靜電潛像精度良好地顯影的情況下,優選該顯影特性的斜率趨向橫向(優選變化率較小)。即,如圖7 (B)所示,顯影偏壓Vb與圖像部電位Vi的寬度H盡量大為宜。其理由在于,即使在顯影電位差AV略微變動的情況下,若顯影效率趨向橫向(變化率較小),則由顯影電位差AV的變動造成的影響較小。另外,為了防止調色劑附著于圖像部以外的區域(所謂的模糊現象),對非圖像部設定被稱作模糊界限(margin) Ml (感光體的表面電位VO與圖像部電位Vi之差)的、極性與調色劑所帶的電相同的電位差。根據感光體21的特性,感光體21的表面電位VO以及顯影偏壓Vb的最大值被唯一決定,若調色劑的帶電量過度增大,則會超過感光體21的極限能力而在感光體21的表面開始放電,從而無法進行100%的顯影。綜合考慮以上情況,本實施方式的濕式圖像形成裝置100,通過控制調色劑的帶電量,使得在附著量為T20的情況下當顯影電位差NN為NlQ時具有拐點P20的顯影特性L20、向在附著量為T20的情況下當顯影電位差AV為V30 (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設定的顯影偏壓的值)時具有拐點P30的顯影特性L30變化,并且,進一步使顯影特性向當顯影電位差AV為V30時具有基本飽和的調色劑附著量T40的顯影特性L40變化。由此,能夠檢測出補丁圖像的圖像濃度(調色劑附著量)基本飽和的調色劑的帶電量的范圍。此處,顯影特性L40是當顯影電位差Λ V為V30時具有基本飽和的調色劑附著量的范圍的臨界點。進而,將通常的圖像形成時所使用的調色劑的帶電量設定為補丁圖像的圖像濃度基本飽和的調色劑的帶電量的范圍以上。具有拐點Ρ30的顯影特性L30形成時的調色劑的帶電量,被作為補丁圖像的圖像濃度基本飽和的調色劑的帶電量的范圍的下限。優選地,作為補丁圖像的圖像濃度基本飽和的調色劑的帶電量的范圍的上限,將其設定為當顯影電位差Λ V為V30時具有基本飽和的調色劑附著量Τ40的顯影特性L40形成時的調色劑的帶電量。如上所述,顯影特性L40是當顯影電位差AV為V30時具有基本飽和的調色劑附著量的范圍的臨界點。為了控制調色劑的帶電量,能夠舉出如下方法:通過使向顯影輥16流入的電流按順序離散(或連續)地變化而形成補丁圖像。濃度檢測單元25檢測出的補丁圖像的圖像濃度的信息被向圖像形成單元10反饋。為了控制調色劑的帶電量,可以直接測量調色劑層的電位,進而根據其結果來控制帶電器18的輸出。參照圖8,當調色劑的帶電量較低時(帶電量< Cl),在設定后的顯影偏壓Vb下,顯影效率在濃度Ql下飽和,補丁圖像的圖像濃度不發生變化。通過提高調色劑的帶電量,使得顯影特性的斜率相對于顯影電位差AV變得平穩,在某點會出現濃度低于飽和濃度的補丁圖像(換言之,能夠檢測出顯影特性的拐點P)。在該點附近形成調色劑的設定帶電量(例如相對于飽和時的濃度Q1,與Q2 = Ql X 95% Ql X 90%的范圍對應的帶電量C2 C3),從而不會產生前述那樣的粒狀斑點,能夠獲得用于得到穩定且質量優良的調色劑像的顯影特性。(作用、效果)如以上所說明,在本實施方式的濕式圖像形成裝置100中,經由上述的設定次序STf ST5而設定調色劑的帶電量。能夠抑制因施加了過量的電壓而導致的粒狀斑點的產生,并且能夠在圖像濃度穩定的顯影條件下進行圖像形成。當檢測印刷中途的圖像濃度時,若產生設定調色劑量與實際的調色劑量出現偏差的情況,則只要再次經由上述的設定次序STf ST5而設定調色劑的帶電量即可。[變形例]當像圖9所示的調色劑帶電量的設定次序S2那樣地進行具有中間色調(半色調)的濃度的圖像調整時,只要控制曝光條件(曝光量)即可。在該情況下,首先在與上述實施方式同樣地控制調色劑量以后(次序STl以后),通過調整調色劑的帶電量而調整顯影特性(次序 ST2 ST5)。然后,如次序ST6、ST7所示,通過調整曝光量而將中間色調的調色劑像調整成達到目標濃度。與上述的控制飽和調色劑量的情況相同,當檢測印刷中途的圖像濃度時,若中間色調的設定調色劑量與實際的調色劑量之間存在偏差,則只要在再次經由上述的設定次序STf ST5的基礎上調整曝光量即可。在上述的實施方式及變形例中,顯影電位差AV因各種誤差而發生變動,并且高于拐點,結果導致產生粒狀斑點,考慮到該情況,只要對顯影電位差采用適當的界限即可。具體而言,在通過前述的設定次序ST1、ST2而調整為最佳的顯影特性以后,利用控制裝置71等將顯影電位差設定成低于顯影特性的拐點。此時,作為最佳的顯影特性,處于斜率在系統容許范圍內最大限度地趨向橫向的狀態,因此能夠進一步抑制濃度斑點從而抑制粒狀斑點的產生。雖然詳細說明示出了本發明,但這不過是示例而已,本發明并不局限于此,應當明確理解本發明的范圍是由權利要求書來解釋的。
權利要求
1.一種濕式圖像形成裝置(100),為了在被轉印部件(50)上形成圖像,利用在載體液中分散有調色劑的顯影液(W)而在像擔載體(21)上形成調色劑像, 所述濕式圖像形成裝置的特征在于,具備: 像形成單元(10),該像形成單元(10)包括顯影液擔載體(16),顯影液擔載體(16)向與所述像擔載體對置的顯影位置(24)輸送擔載于表面的所述顯影液,該像形成單元(10)對所述顯影液擔載體施加顯影偏壓,由此使擔載于所述顯影液擔載體的所述顯影液中的所述調色劑附著于所述像擔載體,并且利用所述調色劑對所述像擔載體上的靜電潛像進行顯影化從而使所述調色劑像形成于所述像擔載體; 濃度檢測單元(25),該濃度檢測單元(25)對利用所述像形成單元而形成的作為補丁圖像的所述調色劑像的圖像濃度進行檢測;以及 帶電量控制單元(18),該帶電量控制單元(18)控制所述顯影液擔載體上的所述調色劑的帶電量, 在將施加于所述顯影液擔載體的所述顯影偏壓保持為規定的值的狀態下,所述帶電量控制單元(18)使所述顯影液擔載體上的所述調色劑的帶電量按順序依次變化,與此同時所述像形成單元形成多個所述補丁圖像, 所述濃度檢測單元(25)檢測多個所述補丁圖像的各自的所述圖像濃度,由此檢測在所述顯影偏壓被設定為所述規定的值的狀態下所述補丁圖像的所述圖像濃度基本飽和的所述調色劑的帶電量的范圍, 對于進行在所述被轉印部件(50)上形成所述圖像的、通常的圖像形成時的所述調色劑的帶電量,將其設定成處于所述補丁圖像的所述圖像濃度基本飽和的所述調色劑的帶電量的所述范圍以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濕式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 還具備控制所述顯影液擔載體上的調色劑量的調色劑量控制單元(12、14), 當將所述調色劑的帶電量設定為處于所述范圍以上時,在將所述調色劑的帶電量設定為虛擬值以使所述補丁圖像的所述圖像濃度飽和的狀態下檢測所述調色劑量的初始值, 所述調色劑量控制單元(12、14)自所述初始值起調整所述顯影液擔載體上的所述調色劑量,以使所述補丁圖像的所述圖像濃度在所述顯影偏壓被設定為所述規定的值的狀態下基本飽和。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濕式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設定了所述調色劑的帶電量及所述調色劑量以后,所述濃度檢測單元(25 )檢測通過所述像形成單元(10)而形成的、具有中間色調濃度的所述補丁圖像的所述圖像濃度, 根據所述濃度檢測單元(25)所檢測出的具有中間色調濃度的所述補丁圖像的所述圖像濃度來調整所述像擔載體的曝光條件,由此將進行所述通常的圖像形成時的中間色調的所述調色劑像的所述圖像濃度設定為期望的值。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濕式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濃度檢測單元(25)通過對所述補丁圖像照射光并檢測來自所述補丁圖像的反射光,由此檢測所述補丁圖像的所述圖像濃度。
5.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濕式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濃度檢測單元(25)通過對所述補丁圖像照射光并檢測透過所述補丁圖像的透射光,由此檢測所述補丁圖像的所述圖像濃度。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濕式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濃度檢測單元(25)檢測形成于所述像擔載體(21)上的所述補丁圖像的所述圖像濃度。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濕式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濃度檢測單元(25)檢測形成于所述被轉印部件(24)上的所述補丁圖像的所述圖像濃度。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濕式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像擔載體與所述被轉印部件之間配置中間轉印輥(26), 所述濃度檢測單元(25)檢測形成于所述中間轉印輥上的所述補丁圖像的所述圖像濃度。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濕式圖像形成裝置。濕式圖像形成裝置(100)具備濃度檢測單元(25)、以及控制顯影液擔載體(16)上的調色劑的帶電量的帶電量控制單元(18),在將顯影偏壓保持為規定的值的狀態下,帶電量控制單元(18)使顯影液擔載體(16)上的調色劑的帶電量按順序依次變化,從而像形成單元(10)形成補丁圖像,濃度檢測單元(25)通過檢測出補丁圖像的圖像濃度而檢測出補丁圖像的圖像濃度基本飽和時的調色劑的帶電量的范圍,將通常的圖像形成時的調色劑的帶電量設定成處于補丁圖像的圖像濃度基本飽和時的調色劑的帶電量的上述范圍以上。
文檔編號G03G15/00GK103076733SQ20121040625
公開日2013年5月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23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25日
發明者佐佐木國智, 松浦昌彥, 前山健志 申請人:柯尼卡美能達商用科技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