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格林諾式體視顯微鏡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格林諾式體視顯微鏡,包括分別被兩支相互對稱的立體光路穿過的左物鏡系統、左觀察系統和右物鏡系統、右觀察系統,兩支立體光路之間呈給定夾角;左觀察系統包括左第一反射鏡組和左第二反射鏡組,右觀察系統包括右第一反射鏡組和右第二反射鏡組,左第一反射鏡組和右第一反射鏡組固定設置,左第二反射鏡組和右第二反射鏡組則可以相對于各自的入射光旋轉,進而能夠調節兩個目鏡之間的距離。本實用新型的格林諾式體視顯微鏡,能夠根據不同使用者瞳距不同的特點,靈活調節兩目鏡之間的距離,消除格林諾式體視顯微鏡像傾斜的現象。
【專利說明】一種格林諾式體視顯微鏡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顯微鏡【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格林諾式體視顯微鏡。
【背景技術】
[0002]格林諾式體視顯微系統主要由物鏡系統和雙目觀察系統組成,其最顯著特征是物鏡系統和雙目觀察系統分別由兩支相互對稱的光路組成,且兩支光路之間有一定夾角,稱為體視角。雙目鏡筒中的左右兩光束不是平行,而是具有一定的夾角,即體視角,體視角一般為12度?15度,因此成像具有三維立體感。
[0003]然而由于每個人的瞳距不同,在使用雙筒體視顯微鏡時必然導致顯微鏡的成像出現像傾斜的現象。由于像傾斜的存在,操作者在長時間目視觀察時極易引起視覺疲勞、眼睛漲疼等不適癥狀,給工作帶來負面影響。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格林諾式體視顯微鏡,雙筒目鏡之間的距離可任意調節,消除像傾斜,極大程度上減緩視覺疲勞等不適癥狀。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0006]—種格林諾式體視顯微鏡,所述的體視顯微鏡包括分別被兩支相互對稱的立體光路穿過的左物鏡系統、左觀察系統和右物鏡系統、右觀察系統,兩支立體光路之間呈給定夾角;
[0007]左物鏡系統和右物鏡系統,分別固定安裝在變倍主體中;
[0008]左觀察系統包括左第一反射鏡組和左第二反射鏡組,右觀察系統包括右第一反射鏡組和右第二反射鏡組,左第一反射鏡組和右第一反射鏡組分別固定在變倍本體上方,變倍本體上方還設有固定連接的角度連接座;左第二反射鏡組固定于左反光鏡支架上,左反光鏡支架嵌合在角度連接座上,且左反光鏡支架上設有弧形槽;左反光鏡支架通過螺釘、弧形槽,和角度連接座連接;右第二反射鏡組固定于右反光鏡支架上,右反光鏡支架也嵌合在角度連接座上,且右反光鏡支架上也設有弧形槽;右反光鏡支架通過螺釘、弧形槽,和角度連接座連接。
[0009]優選地,所述的左第一反射鏡組和右第一反射鏡組分別采用保羅棱鏡組成。
[0010]優選地,所述的左第一反射鏡組和右第一反射鏡組分別采用四片平面反光鏡組成。
[0011]優選地,所述的左第二反射鏡組包括左第一平面鏡和左第二平面鏡,左第一平面鏡和左第二平面鏡通過左反光鏡支架連接固定在一起。
[0012]優選地,所述的右第二反射鏡組包括右第一平面鏡和右第二平面鏡,右第一平面鏡和右第二平面鏡通過右反光鏡支架連接固定在一起。
[0013]優選地,所述的左第二反射鏡組和右第二反射鏡組分別采用一塊菱形棱鏡組成。
[0014]優選地,所述的左第一反射鏡組和右第一反射鏡組分別采用兩只直角棱鏡和兩片平面反光鏡組成。
[0015]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格林諾式體視顯微鏡,第一反射鏡組固定安裝,第二反射鏡組可圍繞第一反射鏡的出射光旋轉調節,進而實現改變瞳距的目的,經第一反射鏡組和第二反射鏡組后的成像為一致像,不會產生像傾斜,適用于不同使用者使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光學系統圖。
[0018]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左視圖。
[0020]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0021 ] 圖5是圖4的A-A剖視圖。
[0022]圖6是圖5的B部放大圖。
[0023]圖中標記:1_左物鏡系統;2_右物鏡系統;3_左觀察系統,31-左第一反射鏡組,32-左第二反射鏡組,321-左第一平面鏡,322-左第二平面鏡;4_右觀察系統,41-右第一反射鏡組,42-右第二反射鏡組,421-右第一平面鏡,422-右第二平面鏡;5-左像;6-右像;7-目標物體;8_變倍主體;9_角度連接座;10-左反光鏡支架;11-右反光鏡支架;12_左目鏡;13-右目鏡;14-弧形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24]參照圖1,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格林諾式體視顯微鏡,其光學結構為,目標物體7發出的光路分別經過左物鏡系統I和右物鏡系統2后,進入左保羅棱鏡和右保羅棱鏡,再分別經左第一平面鏡321和右第一平面鏡421反射,最后分別經左第二平面鏡322和右第二平面鏡422反射后,成像分別為左像5和右像6。
[0025]本系統中,左保羅鏡和右保羅棱鏡固定安裝,為不可活動部件,左第一平面鏡321和左第二平面鏡322相互之間固定安裝形成整體,并可繞左第一平面鏡321之入射光軸旋轉,右第一平面鏡421和右第二平面鏡422相互之間固定安裝形成整體,并可繞右第一平面鏡421之入射光軸旋轉,從而消除左像5和右像6之間出現夾角,即消除像傾斜的現象發生。
[0026]參照圖2-6,體視顯微鏡的主要包括分別被兩支相互對稱的立體光路穿過的左物鏡系統1、左觀察系統3和右物鏡系統2、右觀察系統4,兩支立體光路之間呈給定夾角。左物鏡系統I和右物鏡系統2,分別固定安裝在變倍主體8中。變倍主體8主要是指主要由物鏡系統構成的可實現連續變倍的裝置。變倍體上方設有的角度連接座9,角度連接座9通過右嚙合的錐齒輪和螺母螺桿組成的焦距調節裝置連接,通過焦距調節裝置,可讓角度連接座9在豎直方向上的移動,以調節合適的焦距。
[0027]左觀察系統3包括左第一反射鏡組31和左第二反射鏡組32,左第一反射鏡組31固定在變倍本體上方,左第一反射鏡組31可采用保羅棱鏡,也可以采用四片平面反光鏡組成,還可以分別采用兩只直角棱鏡和兩片平面反光鏡組成的方式。左第二反射鏡組32采用平行放置的兩塊平面反光鏡組成,之間通過左反光鏡支架10連接固定;當然也可以采用菱形棱鏡來實現同樣的反射目的。左反光鏡支架10上設有弧形槽14,左反光鏡支架10中間設有和角度連接座9上通光孔一樣大小的凸臺,通過該凸臺和同光孔配合,并通過螺釘、弧形槽14,和角度連接座9連接,。左反光鏡支架10另一端連接左目鏡12,左反光鏡支架10圍繞左第二反射鏡組32的入射光的光軸旋轉調節,可同時帶動左目鏡12旋轉調節。
[0028]右觀察系統4包括右第一反射鏡組41和右第二反射鏡組42,右第一反射鏡組41固定在變倍本體上方,右第一反射鏡組41可采用保羅棱鏡,也可以采用四片平面反光鏡組成。右第二反射鏡組42采用平行放置的兩塊平面反光鏡組成,之間通過右反光鏡支架11連接固定;當然也可以采用菱形棱鏡來實現同樣的反射目的。右反光鏡支架11上也設有弧形槽14,右反光鏡支架11中間也設有和角度連接座9上通光孔一樣大小的凸臺,通過該凸臺和同光孔配合,并通過螺釘、弧形槽14,和角度連接座9連接。右反光鏡支架11另一端連接右目鏡13,右反光鏡支架11圍繞右第二反射鏡組42的入射光的光軸旋轉調節,可同時帶動右目鏡13旋轉調節。
[0029]左目鏡12和右目鏡13的旋轉調節,從而可實現消除像傾斜的目的。
【權利要求】
1.一種格林諾式體視顯微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格林諾式體視顯微鏡包括分別被兩支相互對稱的立體光路穿過的左物鏡系統(I)、左觀察系統(3)和右物鏡系統(2)、右觀察系統(4),兩支立體光路之間呈給定夾角; 左物鏡系統(I)和右物鏡系統(2 ),分別固定安裝在變倍主體(8 )中; 左觀察系統(3)包括左第一反射鏡組(31)和左第二反射鏡組(32),右觀察系統(4)包括右第一反射鏡組(41)和右第二反射鏡組(42),左第一反射鏡組(31)和右第一反射鏡組(41)分別固定在變倍本體(8)上方,變倍本體(8)上方還設有角度連接座(9);左第二反射鏡組(32 )固定于左反光鏡支架(10 )上,左反光鏡支架(10 )嵌合在角度連接座(9 )上,且左反光鏡支架(10)上設有弧形槽(14);左反光鏡支架(10)通過螺釘、弧形槽(14),和角度連接座(9)連接;右第二反射鏡組(42)固定于右反光鏡支架(11)上,右反光鏡支架(11)也嵌合在角度連接座(9 )上,且右反光鏡支架(11)上設有弧形槽(14);右反光鏡支架(11)通過螺釘、弧形槽(14 ),和角度連接座(9 )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格林諾式體視顯微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第一反射鏡組(31)和右第一反射鏡組(41)分別采用保羅棱鏡。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格林諾式體視顯微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第一反射鏡組(31)和右第一反射鏡組(41)分別采用四片平面反光鏡組成。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格林諾式體視顯微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第二反射鏡組(32)包括左第一平面鏡(321)和左第二平面鏡(322),左第一平面鏡(321)和左第二平面(322)鏡通過左反光鏡支架(10)連接固定在一起。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格林諾式體視顯微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第二反射鏡組(42)包括右第一平面鏡(421)和右第二平面鏡(422),右第一平面鏡(421)和右第二平面(422)鏡通過右反光鏡支架(11)連接固定在一起。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格林諾式體視顯微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第二反射鏡組(32)和右第二反射鏡組(42)分別采用一塊菱形棱鏡。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格林諾式體視顯微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第一反射鏡組(31)和右第一反射鏡組(41)分別采用兩只直角棱鏡和兩片平面反光鏡組成。
【文檔編號】G02B7/182GK203587876SQ201320807246
【公開日】2014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9日
【發明者】黃虎 申請人:重慶奧特光學儀器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