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棱鏡膠合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棱鏡膠合治具。
背景技術:
棱鏡是通過多面分次加工形成的,多塊玻璃一般采用治具膠合而成。現有技術一般采用基準面作為支撐面,該基準面為整個平面,玻璃膠合時安裝于基準面上,由于膠水粘接過程是自然風干,需要一定時間,不利于提高膠合效率。因此,為了避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有必要對現有技術做出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缺點與不足,提供一種能提高膠合效率的棱鏡膠合治具。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棱鏡膠合治具,包括支撐臺及蓋設于所述支撐臺上的支撐板,所述支撐臺上開設有容納腔,所述支撐臺的側壁開設有與所述容納腔連通的出風口,所述支撐板上布滿貫穿所述支撐板上下兩端面的通孔。
進一步,所述支撐板下端面與所述支撐臺的上端面之間還設有調節機構。
進一步,所述調節機構為調節螺釘。
進一步,所述支撐臺為長方體,所述調節機構分別設于所述支撐臺上端面的四個角端。
進一步,所述出風口還連通有抽風機。
進一步,所述抽風機與所述出風口之間設有柔性連通管。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發明通過設置出風口和通孔來提高空氣對流,加快了氣流流動速度,從而加快風干速度,提高了膠合效率。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棱鏡膠合治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支撐臺;2-支撐板;3-出風口;4-通孔;5-調節機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一種棱鏡膠合治具,包括支撐臺1及蓋設于支撐臺1上的支撐板2,支撐臺1上開設有容納腔,支撐臺1的側壁開設有與容納腔連通的出風口3,支撐板2上布滿貫穿支撐板2上下兩端面的通孔4。通孔4和出風口3加快了風干速度,膠合過程中,多余的膠水可以從通孔4流出。
支撐板2下端面與支撐臺1的上端面之間還設有調節機構5。該調節機構5為調節螺釘,該調節螺釘便于調整支撐板2的水平度,提高膠合精度。支撐臺1為長方體,調節機構5分別設于支撐臺1上端面的四個角端。
出風口3還連通有抽風機。該抽風機加快了氣流流動速度,氣流由通孔4進入,出風口3排出。為了不影響支撐板2的穩定性,抽風機與出風口3之間設有柔性連通管。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