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987837閱讀:480來源:國知局
一種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的制作方法

本實用新型涉及顯示技術領域,特別是涉一種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背光模組是液晶顯示裝置的關鍵部件之一,其基本原理是將點光源或線光源轉化為高亮度且均勻性較好的面光源,從而使液晶面板能夠正常顯示影像。背光模組除了應用在液晶電視機、液晶顯示器件之外,還可以應用在數碼相框、電子紙、手機等需要背光的顯示裝置中。

如圖1所示,在中小尺寸的液晶顯示設備中,側入光式背光模組的主要結構包括:具有容置空間的背板框11,位于背板框11的容置空間內并順序放置的反射片12、導光板13和光學膜片14,位于背板框11與導光板13的入光端面之間的光源組件15,以及位于光學膜片14上方且與背板框組配的膠框(圖中未示出)。其中,背板框11為中空結構,并且背板框11與光源組件15相鄰的側邊通常設計為開口朝向內側的U形折彎結構,光源組件15和導光板13限位于該U形折彎結構內。

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在于,背光模組的整體厚度較厚,不易實現顯示裝置整體的輕薄化設計;在進行振動測試時,背板框的底壁不能對背光模組的各部件起到較好的支撐作用,影響到背光模組的機械強度。此外,光源組件安裝至背板框的U形折彎結構的過程較復雜,經常出現光源組件安裝不到位的現象,從而影響到顯示裝置的顯示品質。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以提高背光模組的機械強度,并實現顯示裝置的輕薄化設計。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組,包括背板框、導光板、反射片、光源組件以及光學膜片,其中:

所述背板框包括側壁以及位于側壁內側的中間支撐壁;

所述導光板、反射片和光源組件固定于所述中間支撐壁的背側,并且所述光源組件位于導光板的入光端面和背板框的側壁之間,所述反射片位于導光板的背側;

所述光學膜片位于所述中間支撐壁的內側并位于所述導光板的前側。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導光板、反射片和光源組件固定于中間支撐壁的背側,光學膜片位于中間支撐壁的內側并位于導光板的前側,使背板框的結構更加輕便,并且背板框不會增加背光模組的整體厚度,同時,中間支撐壁可提供較穩固的支撐作用,有效承受來自其前側和背側的壓力,因此,相比現有技術,該方案提高了背光模組的機械強度,并實現了顯示裝置的輕薄化設計;并且,光源組件可以直接安裝至中間支撐壁上,定位準確且操作簡便,提高了顯示裝置的顯示品質。

優選的,所述中間支撐壁呈環形設置。這樣,可以使中間支撐壁的支撐作用更加牢靠,進一步提高了背光模組的機械強度。

可選的,所述中間支撐壁與側壁通過L形折彎連接部連接,所述L形折彎連接部與側壁形成開口朝向前側的U形槽。背板框的側壁和中間支撐壁通過L形折彎連接部連接,可以提高背板框結構的穩定性,從而進一步提高了背光模組的機械強度。

優選的,所述背光模組還包括膠框,所述膠框包括立壁和與所述立壁連接的橫壁,所述立壁限位于所述U形槽內,所述橫壁抵接于所述中間支撐壁的前側表面。

可選的,所述中間支撐壁為對折結構,所述側壁包括上側壁和下側壁,所述上側壁和下側壁分別與所述對折結構的中間支撐壁的兩個對折端連接。采用該技術方案,對折結構的中間支撐壁可以提高背光模組的機械強度。

優選的,所述上側壁和下側壁的內壁分別貼有雙面膠帶。當發生振動時,雙面膠帶能夠起到緩沖作用,減輕對部件的損傷,從而提高了顯示裝置的質量。

優選的,所述雙面膠帶為黑色雙面膠帶;和/或,所述雙面膠帶的厚度為0.05±0.005mm。黑色雙面膠帶可以起到吸收雜光的作用,從而提高顯示裝置的顯示品質;上述厚度的雙面膠帶在不影響背光模組的安裝便利性的前提下能夠對與上側壁和下側壁的內壁相鄰的部件起到較好的緩沖作用。

優選的,所述導光板與中間支撐壁粘接固定。

優選的,所述導光板的背側表面與所述背板框的背側表面位于同一平面。這樣,反射片可以固定于背板框的背側表面,不容易受到壓傷和損壞,并且反射片可以同時起到反射導光板內逃漏出的光和光源組件照射到的反射片上的光的作用。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包括前述任一技術方案所述的背光模組,以及位于背光模組前側的液晶面板,所述液晶面板固定于所述中間支撐壁的前側表面。該方案可以實現顯示裝置的輕薄化設計。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背光模組的局部左視截面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背光模組的局部左視截面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背光模組的局部俯視截面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背板框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膠框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背光模組的局部左視截面示意圖。

附圖標記:

現有技術部分:

11-背板框 12-反射片 13-導光板 14-光學膜片 15-光源組件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部分:

20-背板框 30-導光板 40-反射片 50-光源組件

60-光學膜片 21-側壁 22-中間支撐壁 23-L形折彎連接部

24-U形槽 25-膠框 251-立壁 252-橫壁

26-上側壁 27-下側壁 70-雙面膠帶 80-液晶面板

具體實施方式

為提高背光模組的機械強度,并實現顯示裝置的輕薄化設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以下舉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2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組,包括背板框20、導光板30、反射片40、光源組件50以及光學膜片60,其中:

背板框20包括側壁21以及位于側壁21內側的中間支撐壁22;

導光板30、反射片40和光源組件50固定于中間支撐壁22的背側,并且光源組件50位于導光板30的入光端面和背板框20的側壁21之間,反射片40位于導光板30的背側;

光學膜片60位于中間支撐壁22的內側并位于導光板30的前側。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某一部件的“前側”可以理解為該部件靠近觀看者的一側;“背側”則可以理解為該部件遠離觀看者的一側。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導光板30、反射片40和光源組件50固定于中間支撐壁22的背側,光學膜片60位于中間支撐壁22的內側并位于導光板30的前側,使背板框20的結構更加輕便,并且背板框20不會增加背光模組的整體厚度,同時,中間支撐壁22可提供較穩固的支撐作用,有效承受來自其前側和背側的壓力,因此,相比現有技術,該方案提高了背光模組的機械強度,并實現了顯示裝置的輕薄化設計;并且,光源組件50可以直接安裝至中間支撐壁22上,定位準確且操作簡便,提高了顯示裝置的顯示品質。

在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中,中間支撐壁呈環形設置。這樣,可以使中間支撐壁的支撐作用更加牢靠,進一步提高了背光模組的機械強度。

如圖4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中間支撐壁22與側壁21通過L形折彎連接部23連接,L形折彎連接部23與側壁21形成開口朝向前側的U形槽24。背板框20的側壁21和中間支撐壁22通過L形折彎連接部23連接,可以提高背板框20結構的穩定性,從而進一步提高了背光模組的機械強度。

其中,背板框20的側壁21、L形折彎連接部23以及中間支撐壁22可以為沖壓成型的一體結構,這樣,在提高背板框20的機械強度的前提下還可以簡化加工工藝。

如圖3至圖5所示,背光模組還包括膠框25,膠框25包括立壁251和與立壁251連接的橫壁252,立壁251限位于U形槽24內,橫壁252抵接于中間支撐壁22的前側表面。

值得一提的是,膠框可以設置于背光模組的四周,也可以只設置于背光模組未安裝光源組件的其它側邊,具體可根據顯示裝置的類型確定。在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中,膠框采用上述第二種設置方式。

如圖6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優選實施例中,中間支撐壁22為對折結構,側壁包括上側壁26和下側壁27,上側壁26和下側壁27分別與對折結構的中間支撐壁22的兩個對折端連接。采用該技術方案,對折結構的中間支撐壁22可以提高背光模組的機械強度。

其中,背板框20的上側壁26、中間支撐壁22以及下側壁27可以為折彎成型的一體結構,這樣,在提高背板框20的機械強度的前提下還可以簡化加工工藝。

繼續如圖6所示,上側壁26和下側壁27的內壁分別貼有雙面膠帶70。當發生振動時,雙面膠帶70能夠起到緩沖作用,減輕對部件的損傷,從而提高了顯示裝置的質量。

優選的,雙面膠帶為黑色雙面膠帶;和/或,雙面膠帶的厚度為0.05±0.005mm。黑色雙面膠帶可以起到吸收雜光的作用,從而提高顯示裝置的顯示品質;上述厚度的雙面膠帶在不影響背光模組的安裝便利性的前提下能夠對與上側壁和下側壁的內壁相鄰的部件起到較好的緩沖作用。

在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中,導光板與中間支撐壁粘接固定。

如圖2所示,導光板30的背側表面與背板框20的背側表面位于同一平面。這樣,反射片40可以固定于背板框20的背側表面,不容易受到壓傷和損壞,并且反射片40可以同時起到反射導光板30內逃漏出的光和光源組件50照射到的反射片40上的光的作用。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包括前述任一技術方案的背光模組,以及位于背光模組前側的液晶面板80,液晶面板80固定于中間支撐壁22的前側表面。該方案可以實現顯示裝置的輕薄化設計。顯示裝置的具體類型不限,例如可以為液晶電視、液晶顯示屏等。

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本實用新型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則本實用新型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