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自動變焦攝像頭及帶攝像頭的電子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249812閱讀:640來源:國知局
自動變焦攝像頭及帶攝像頭的電子裝置的制造方法

本案是申請號為“201410229003.2”、申請日為“2014年05月27日”、名稱為“自動變焦攝像頭及帶攝像頭的電子裝置”的發明專利申請的分案申請。

本發明是關于搭載有自動變焦攝像頭的手機等的電子裝置及帶攝像頭的電子裝置。



背景技術:

對自動變焦攝像頭來講,為對應高像素化等的要求,抑制攝像頭的光軸的傾斜(光軸),或進行補正已成為大課題。

以解決此課題為目的有各種提案都正在進行。例如,在專利文獻1(wo2011/021502a1)里,提出了在鏡頭支撐體上安裝傳感器以檢測出鏡頭的光軸的傾斜的方案。在鏡頭支撐體上安裝傳感器以檢測出鏡頭支撐體的傾斜,即時補正光軸的傾斜,起到抑制、補正光軸的作用。



技術實現要素:

在前述的專利文獻1提案構造的場合,需要配置新的傳感器及其配線。這將在鏡頭驅動裝置小型化時成為問題。

于是,本發明以提供不必追加配備新的傳感器等,就可以抑制、補正光軸的自動變焦攝像頭,及帶攝像頭的電子裝置為目的。

本發明的自動變焦攝像頭包括:

具備將從被寫體接受的光變換為電氣信號之圖像傳感器,

及具有將從所述被寫體接受的光集束于所述圖像傳感器之鏡頭的鏡頭驅動裝置,

及接收從所述圖像傳感器來的電氣信號對所述鏡頭驅動裝置調整所述鏡頭的光軸傾斜之控制部,

以所述控制部將所述圖像傳感器于所定位置上的解像度信號最大化,調整針對所述圖像傳感器相互正交方向上之所述光軸的傾斜為特征之自動變焦攝像頭。

本發明的進一步特點是:

以所述解像度信號是由所述圖像傳感器的中央部或所述圖像傳感器的周邊部所得為特征之權利要求1記載的自動變焦攝像頭。

本發明的進一步特點是:

以由所述控制部計算從所述圖像傳感器的復數處所得到所述解像度信號之平均值、使該平均值達到最大,調整針對所述圖像傳感器相互正交方向上之所述光軸的傾斜為特征之權利要求1記載的自動變焦攝像頭。

本發明提供的電子裝置搭載有具備不管哪一特點的自動變焦攝像頭。

根據本發明,不必追加配備新的傳感器等就可以提供能抑制、補正光軸的自動變焦攝像頭及帶攝像頭的電子裝置。

附圖說明

本發明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質和優勢將通過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的描述而變得更加明顯,其中:

【圖1】(a)、(b)為說明了本發明所采用的光軸檢測的原理的概念圖。

【圖2】為在本發明的攝像頭里所采用的鏡頭驅動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圖3】為在本發明的攝像頭里所采用的鏡頭驅動裝置一部分的剖剖面立體圖。

【圖4】為表示針對在本發明的攝像頭里所采用的鏡頭驅動裝置的鏡頭支撐體及控制部的關系的框圖。

【圖5】采用了本發明的攝像頭的其它鏡頭驅動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圖6】采用了本發明的攝像頭的其它鏡頭驅動裝置一部分的剖面立體圖。

【圖7】為表示針對采用了本發明的攝像頭的其它鏡頭驅動裝置的鏡頭支撐體及控制部的關系的框圖。

【圖8】說明本發明的攝像頭所實行的光軸補正的一例的流程圖。

【圖9】接續說明圖8所示的所實行實施例的流程圖。

【圖10】針對圖像傳感器,說明得到用于光軸補正的解像度信號的位置圖,(a)為圖像傳感器的中央部,(b)為進行臉孔識別針對臉孔位置的相應的圖像傳感器的位置,(c)說明于圖像傳感器的中央部及周邊部得到解像度信號的圖。

【主要附圖標記的說明】

1鏡頭驅動裝置

3磁軛

5鏡頭支撐體

17a前側磁石

17b后側磁石

16第一線圈

16a第一線圈的前側部分

16b第一線圈的后側部分

19a、19b、19c、19d第二線圈

21第二線圈的前側邊部

23第二線圈的后側邊部

25控制部

31圖像傳感器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采用了組裝有鏡頭驅動裝置的自動變焦攝像頭。

首先,參照附件的圖2~圖4,說明在本發明的攝像頭里所采用的鏡頭驅動裝置的一實施例。

圖2~圖4所示的鏡頭驅動裝置1為,例如,手機及多機能手機等的電子裝置里所組裝有的自動變焦攝像頭的鏡頭驅動裝置。從鏡頭驅動裝置1所見被攝體側為前側,圖像傳感器31側為后側。

在圖2、圖3里所示的鏡頭驅動裝置1是由,磁軛3、鏡頭支撐體5、框架7、底座8、前側彈簧9、后側彈簧11、前側墊片14、后側墊片15所構成。

在所示的例里,磁軛3為環狀,固定配置于底座8與框架7之間。框架7及前側彈簧9配置于磁軛3的光軸方向前側。另外,底座8及后側彈簧11配置于磁軛3的光軸方向后側。前側墊片14配置于前側彈簧9與磁軛3之間,后側墊片15配置于后側彈簧11與磁軛3之間。

如圖3所示,前側彈簧9正如圖3所示在組裝前的自然狀態為平板狀(圖2)。前側彈簧9是由連結外周側部9a、及在外周側部9a的內周所配置的內周側部9b、及外周側部9a和內周側部9b的各腕部9c所構成。在所示的例里,外周側部9a為平面視矩形的環狀,內周側部9b為平面視圓弧形狀。

同樣,后側彈簧11正如圖3所示在組裝前的自然狀態為平板狀(圖2)。后側彈簧11是由連結外周側部11a、及外周側部11a的內周所配置的內周側部11b、及外周側部11a和內周側部11b的各腕部11c所構成。在所示的例里,外周側部11a為平面視矩形的環狀,內周側部11b為平面視圓弧形狀。

在所示的例里,磁軛3為略四角筒形狀。在磁軛3的4個角部的內周側分別固定有前側磁石17a及后側磁石17b。在本說明書里將4個前側磁石17a及4個后側磁石17b統稱為磁石17。

在所示的例里,從前側磁石17a及后側磁石17b各自的前側所見的平面呈略三角形狀。另外,在所示的例里,對應于鏡頭支撐體5的略圓筒形狀,各前側磁石17a、各后側磁石17b的內周側為沿鏡頭支撐體5的外周的圓弧狀。

前側磁石17a及后側磁石17b,如圖3所示,內周側的磁極是相反的。

在所示的例里,4個前側磁石17a都是內周側為n極、外周側為s極。另外,后側磁石17b都是內周側為s極、外周側為n極。

在所示的例里,鏡頭支撐體5為略圓筒形狀。在鏡頭支撐體5的內周側固定鏡頭(沒表示)。

在鏡頭支撐體5的外周面上設置有4個相互空出間隔向外周側突出的突狀部5a。

鏡頭支撐體5的內周側固定鏡頭(沒表示)將從圖2前側所存在的被攝體來的光集束于后述的圖像傳感器31。

在鏡頭支撐體5的外周面設置有沿周方向卷繞的第一線圈16。第一線圈16是由區分為前后方向的前側部分16a及后側部分16b所構成(圖2)。前側部分16a與后側部分16b相互的繞線方向相反。構成第一線圈16的前側部分16a的線圈與后側部分16b的線圈相互接續。

由在鏡頭支撐體5的外周面上所形成的4個突狀部5a來區分第一線圈16的前側部分16a和后側部分16b。

配備于鏡頭支撐體5的外周面上的第一線圈16的外周面上,配備有與第一線圈16重疊的4個第二線圈19a、19b、19c、19d(圖2、圖3)。第二線圈19a、19b、19c、19d沿周方向等間隔被安裝。各個第二線圈19a~19d,如圖2所示,側面視為環狀。

所示的實施形態里,于直徑對稱的位置所配置的第二線圈19a與第二線圈19c為串聯接續。另外,第二線圈19a與第二線圈19c,從外周方向看時相互的卷繞方向相反。同樣,于直徑對稱的位置所配置的第二線圈19b與第二線圈19d為串聯接續。然后,第二線圈19b與第二線圈19d,從外周方向看時相互的卷繞方向相反。

各第二線圈19a~19d,各個矩形的前側邊部21(圖2)重疊于第一線圈16的前側部分16a的外周面(圖3)。另外,后側邊部23(圖2)重疊于第一線圈16的后側部分16b的外周面(圖3)。

各第二線圈19a~19d的環的中空處插入有鏡頭支撐體5的突狀部5a。因此,各第二線圈19a~19d被保持、定位。

鏡頭驅動裝置1按圖2所示的底座8、后側彈簧11、后側墊片15、外周面上固定有第一線圈16及第二線圈19a~19d的鏡頭支撐體5、四個磁石17分別固定在各角部內側的磁軛3、前側墊片14、前側彈簧9、框架7的順序組裝固定,組裝成圖3所示。

在如圖3所示組裝完狀態下,前側彈簧9的外周側部9a夾持于框架7與前側墊片14之間,內周側部9b固定于鏡頭支撐體5的前端。后側彈簧11的外周側部11a夾持于底座8與后側墊片15之間,內周側部11b固定于鏡頭支撐體5的后端。因此,鏡頭支撐體5由前側彈簧9及后側彈簧11所支持在前后方向(光軸方向)等自由移動。

圖3所示的組裝完狀態下,各前側磁石17a的內周側與各第二線圈19a~19d的前側邊部21的外周側形成對面構造。因此,各前側磁石17a的內周側也與中間夾有前側邊部21的第一線圈16的前側部分16a的外周側形成對面構造。

同樣,組裝完狀態下,各后側磁石17b的內周側與各第二線圈19a~19d的后側邊部23的外周側形成對面構造。因此,各后側磁石17b的內周側也與中間夾有后側邊部23的第一線圈16的后側部分16b的外周側形成對面構造。

第一線圈16,及各第二線圈19a~19d,以及各個輸入端和輸出端,如圖4所示,接續到配備于自動變焦攝像頭的控制部25。

控制部25接續到圖像傳感器31。圖像傳感器31配置于鏡頭的成像側(圖3里的后側),將從被攝體所接收的光變換為電氣信號。控制部25可以分別控制第一線圈16、各第二線圈19a~19d流過的直流電流。控制部25具備有移動部27和傾斜補正部29,如此,通過后述的鏡頭支撐體5的移動控制,對由鏡頭支撐體5所支持的鏡頭的光軸傾斜(光軸)進行補正。

例如,控制部25通過向第一線圈16的前側部分16a,及后側部分16b流過方向相反的電流,給與鏡頭支撐體5以光軸方向(z軸方向)的力。因此,圖4里給與鏡頭支撐體5以箭頭a所示方向的力,鏡頭支撐體5移動到前方向的聚焦點位置。

另外,控制部25對配置于直徑對稱的位置相互串聯接續的第二線圈19b,及第二線圈19c進行通電,使其流過從外周方向看時相互方向相反的電流。因此,對于鏡頭支撐體5,發生向圖4里箭頭b所示方向移動之力。也就是說,鏡頭支撐體5的一邊向上,另一邊向下移動,如此進行光軸的補正。

同樣,控制部25對配置于直徑對稱的位置相互串聯接續的第二線圈19a,及第二線圈19c進行通電,使其流過從外周方向看時相互方向相反的電流。因此,對于鏡頭支撐體5,發生向圖4里箭頭b所示方向移動之力。也就是說,鏡頭支撐體5的一邊向上,另一邊向下移動,如此進行光軸的補正。

就這樣,控制部25具備,從圖像傳感器31接收電氣信號,對鏡頭驅動裝置1調整與圖像傳感器31相對的鏡頭支撐體5的內周側里所固定的鏡頭(沒表示)的光軸傾斜的機能。

還有,可以調整與圖像傳感器31相對的在相互正交方向上鏡頭的光軸傾斜。

也就是說,控制部25通過控制,配置于直徑對稱的位置的第二線圈19a、19c,及在與其正交的方向上,配置于直徑對稱的位置的第二線圈19b、19d,所流過的電流值和方向,可以調整鏡頭支撐體5的內周側里所固定的鏡頭(沒表示)的光軸傾斜。因此,控制部25可以調整與圖像傳感器31相對的在相互正交方向上鏡頭的光軸傾斜。

因為第二線圈19b及第二線圈19d的一邊向上,另一邊向下,由第一線圈16將鏡頭支撐體5移動聚焦點位置,作為全體聚焦點位置沒動。

圖5~圖7里,與采用了本發明的攝像頭,在圖2~圖4中說明過的不同,說明了其它鏡頭驅動裝置。

圖5~圖7所示的鏡頭驅動裝置里,沒具備第一線圈16,為與圖2~圖4所示的鏡頭驅動裝置的不同之處。

此外的其它構造因為與圖2~圖4所示的鏡頭驅動裝置一樣,對共同的構造部分使用了共同的符號省略了對其的說明。

另外,在圖5~圖7所示的鏡頭驅動裝置里,各第二線圈19a~19d分別獨立地被卷繞。

通過從控制部25的通電控制,第二線圈19a~19d里各自流過同樣的電流后,例如,給與鏡頭支撐體5以圖7箭頭a所示的光軸方向的力。因此,給與鏡頭支撐體5以圖7箭頭a所示方向的力,將鏡頭支撐體5移動到前方向與圖像傳感器31平行的聚焦點位置。

但是,實際上因為有各種各樣的誤差要因,與圖像傳感器31平行的移動不可能使光軸移動為零。

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進行以下的光軸補正。

例如,只對第二線圈19c流過大的電流,只有第二線圈19c如箭頭b所示一樣,增加前述之箭頭a所示動作,做進一步的大的移動。因此,鏡頭支撐體5的一邊向上,進行光軸補正。

或者,流過配置于直徑對稱的位置的第二線圈19b、19d的電流大小,與流過配置在與第二線圈19b、19d正交位置的第二線圈19a、19c的電流大小不一樣。例如,流過第二線圈19a的電流比流過第二線圈19b、19d的電流小,流過第二線圈19c的電流比流過第二線圈19b、19d的電流大。就這樣,鏡頭支撐體5的一邊向上、另一邊向下進行光軸補正。

就這樣,即使是圖5~圖7所示的鏡頭驅動裝置,控制部25也可以調整與圖像傳感器31相互正交方向的鏡頭光軸的傾斜。

圖1為說明本發明里所采用的光軸檢測的原理的概念圖。

對接收從被攝體來的光變換為電氣信號的圖像傳感器31,從正面的被攝體來的光a~e及從斜位置上的被攝體來的光光v~z通過鏡頭入射。對于鏡頭各光a~e、v~z為等間隔入射。

圖1(a)里,鏡頭配置于與圖像傳感器31平行、只離開距離l之處。距離l之處作為聚焦點。

圖1(b)里,鏡頭配置于與圖像傳感器31相傾斜之處,各光的入射點在鏡頭上的各位置與圖像傳感器31的距離分別為l-2δ、l-δ、l、l+δ、l+2δ。

從正面的被攝體來的光a~e經由鏡頭的各點集束于圖像傳感器31上的所定的點。從傾斜位置上的被攝體來的光v~z經由鏡頭的各點集束于圖像傳感器31上的不同的點。因此,入射到圖像傳感器31光為合算從鏡頭的各點所入射的光。

在這里,使用解像度信號作為鏡頭傾斜(光軸)的評價參數。解像度信號由例如高域的對比度值等來表示也就是說是表示聚焦點的程度的信號,在這里,為了簡單,鏡頭與圖像傳感器31的距離為已定。

在圖1(a)里,根據從正面的被攝體來的光c的解像度信號的大小如「5」時,因為鏡頭與圖像傳感器31平行,根據其它從正面的被攝體來的光a、b、d、e的解像度信號的大小也是「5」。因此,合算的根據從正面的被攝體來的光a~e的解像度信號的大小也是「5」。

另外,根據從傾斜位置上的被攝體來的光x的解像度信號的大小,因為鏡頭與圖像傳感器31的距離為l,還是「5」。另外,根據從其它傾斜位置的被攝體來的光v、w、y、z的解像度信號的大小也是「5」。

另外,在圖1(b)里,根據從正面的被攝體來的光c的解像度信號的大小,因為鏡頭與圖像傳感器31的距離為l,還是「5」。但是,根據光b、光a的解像度信號的大小,因為鏡頭與圖像傳感器31的距離分別為l-δ、l-2δ變小,例如各自為「4」、「3」所表示的值。同樣,根據光d、光e的解像度信號的大小因為鏡頭與圖像傳感器31的距離分別為l+δ、l+2δ變大,例如分別為以「4」、「3」所表示的值。因此,根據從正面的被攝體來的光a~e的解像度信號的大小為「4」所表示的值。

同樣,在圖1(b)里,從傾斜位置的被攝體來的光v~z的解像度信號的大小也是「4」所表示的值。也就是說,鏡頭的光軸傾斜與圖像傳感器31的放置位置沒有關系,根據其傾斜程度解像度信號變小。

于是,在圖1(a)的場合里,圖像傳感器31上的中心(一處)及周邊(8處)的解像度信號都為最大值「5」。

另外,在圖1(b)的場合里,圖像傳感器上的中心(一處)及周邊(8處)的解像度信號都為「4」,比最大值「5」要小。

于是,針對圖像傳感器31不必考慮鏡頭光軸的傾斜方向,關注圖像傳感器31上的所定一點的解像度信號的大小,使其點的解像度信號為最大,來使上述的控制部25進行控制,就可以進行光軸補正了。

所關注目的一點,例如,就像在圖10(a)里以「焦點調整領域」所表示的一樣,可以放到圖像傳感器31的中央部。或在圖10(c)里以「焦點調整領域」表示,圖像傳感器31的中央部,或圖中將此中央部圍住的圖像傳感器31的周邊部中任何一處都可。

或圖10(c)里從作為「焦點調整領域」的5處所表示的位置分別得到解像度信號,由控制部25將其平均并使此平均值為最大,控制部25通過進行上述的控制,可以進行光軸補正。

為使圖像傳感器31上的所定的一處的解像度信號為最大,由上述的控制部25進行控制,進行光軸補正時,例如,與圖10(b)所示一樣,進行臉孔識別,可以從對應于識別的臉孔的位置的圖像傳感器31的位置得到解像度信號。

就這樣,利用圖像傳感器31的所定的位置的解像度信號(對正焦點的信號),針對圖像傳感器31調整鏡頭的光軸傾斜的本發明的自動變焦攝像頭,沒有為了光軸的抑制、補正而追加配備新的傳感器的必要。于是,使完全滿足自動變焦攝像頭小型化的要求成為可能。

另外,通過搭載本發明的自動變焦攝像頭的手機、多機能手機等的電子裝置,可以完全滿足電子裝置小型化的要求。

另外,上述的實施形態里,說明了以鏡頭驅動裝置1作為驅動方式的vcm方式。改變一下,使用壓電素子等其它驅動方式也行。

另外,圖2~圖4所示的鏡頭驅動裝置1,第二線圈19a~19d各自獨立地與控制部25接續,各自流過電流也行。

其次,采用了上述的圖2~圖4所示的鏡頭驅動裝置1的本發明的自動變焦攝像頭進行光軸補正的實施例,參照圖8、圖9進行說明。

另外,本發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實施形態及以下所說明的實施例,在專利請求的范圍里記載了于現有技術的范圍里的種種可能的變更。

【實施例】

預先,通過控制部25的控制,對第一線圈16通電將鏡頭支撐體5移動到聚焦點位置。然后,先通過控制部25的控制,對被正交配置的第二線圈19a、19c,及第二線圈19b、19d,例如,開始由第二線圈19a、19c的調整(以θx為方向)(s801)。

首先,取得圖像傳感器31的中央部的解像度信號(res.)x1(s802)。

其次,對第二線圈19a、19c通電,向+θx方向移動(傾斜)鏡頭支撐體5(s803),在移動后的位置,取得圖像傳感器31的中央部的解像度信號x2(s804)。

解像度信號x1與x2進行比較(s805),如果x1<x2,因為符合+θx方向,繼續以其方向移動(傾斜)。首先,根據控制部25的處理,解像度信號x2讀取變換為解像度信號x3,向+θx方向移動鏡頭支撐體5(s807),在移動后的位置,取得圖像傳感器31的中央部的解像度信號x4(s808)。

然后,解像度信號x3與x4進行比較(s809)。

如果x3<x4,根據控制部25的處理,所述的解像度信號x4讀取變換為解像度信號x3(s810),再次進一步,向+θx方向移動鏡頭支撐體5(s807),在移動后的位置,取得圖像傳感器31的中央部的解像度信號x4(s808),進行解像度信號x3與x4比較處理(s809)。

如果x3>x4で,因為解像度信號已過了峰值,向-θx方向移動鏡頭支撐體5,返回到取得解像度信號x3的位置(s811)。

也就是說,解像度信號x3為最大的解像度信號,回到這之后,θx方向的移動結束(s818)。

這樣,直到得到最大的解像度信號的位置,進行向θx方向的移動。

另外,在解像度信號x1與x2比較之際,如果x1>x2,通過向+θx方向的移動,解像度信號的大小變小了,還必須將鏡頭支撐體5向反方向-θx方向移動(傾斜)。

這個場合里,解像度信號x1與x2比較之后,根據控制部25的處理,解像度信號x2讀取變換為解像度信號x5(s812),向-θx方向移動鏡頭支撐體5(s813),在移動后的位置,取得圖像傳感器31的中央部的解像度信號x6(s814)。

然后,解像度信號x5與x6進行比較(s814)。

解像度信號x5與x6進行比較(s814),如果x5<x6,根據控制部25的處理,所述的解像度信號x6讀取變換為解像度信號x5(s816),再次進一步,向-θx方向移動鏡頭支撐體5(s813),在移動后的位置,取得圖像傳感器31的中央部的解像度信號x6(s814),進行解像度信號x5與x6的比較(s815)處理。

如果x5>x6,因為解像度信號已過了峰值,向+θx方向移動鏡頭支撐體5,返回到取得解像度信號x5的位置。

也就是說,解像度信號x5為最大的解像度信號,回到這之后,θx方向的移動結束(s818)。

這樣,直到得到最大的解像度信號的位置,進行向θx方向的移動。

其次,根據控制部25的控制,對被正交配置的第二線圈19a、19c,及第二線圈19b、19d,例如,開始由第二線圈19b、19d的調整(以θy為方向)(s819)。

首先,取得圖像傳感器31的中央部的解像度信號y1(s820)。

其次,對第二線圈19b、19d進行通電,向+θy方向移動(傾斜)鏡頭支撐體5(s821),在移動后的位置,取得圖像傳感器31的中央部的解像度信號y2(s822)。

解像度信號y1與y2進行比較(s823),如果y1<y2,因為符合+θy方向,繼續以其方向移動(傾斜)。首先,根據控制部25的處理,解像度信號y2讀取變換為解像度信號y3(s824),向+θy方向移動鏡頭支撐體5(s825),在移動后的位置,取得圖像傳感器31的中央部的解像度信號y4(s826)。

然后,解像度信號y3與y4進行比較(s827)。

如果y3<y4,根據控制部25的處理,所述的解像度信號y4讀取變換為解像度信號y3(s828)、再次進一步,向+θy方向移動鏡頭支撐體5(s825)、在移動后的位置,取得圖像傳感器31的中央部的解像度信號y4(s826),進行解像度信號y3與y4比較的(s827)處理。

如果y3>y4,因為解像度信號已過了峰值,向-θy方向移動鏡頭支撐體5,返回到取得解像度信號y3的位置(s829)。

也就是說,解像度信號y3已是最大的解像度信號,回到這之后,θy方向的移動結束(s836)。

這樣,直到得到最大的解像度信號的位置,進行向θy方向的移動。

另外,解像度信號y1與y2比較之際,如果y1>y2,通過向+θy方向的移動,解像度信號的大小變小了,還必須將鏡頭支撐體5向反方向-θy方向移動(傾斜)。

這個場合里,解像度信號y1與y2比較之后,根據控制部25的處理,解像度信號y2讀取變換為解像度信號y5(s830),向-θy方向移動鏡頭支撐體5(s831),在移動后的位置,取得圖像傳感器31的中央部的解像度信號y6(s832)。

然后,解像度信號y5與y6進行比較(s833)。

解像度信號y5與y6進行比較(s833),如果y5<y6,根據控制部25的處理,所述的解像度信號y6讀取變換解像度信號y5(s834),再次進一步,向-θy方向移動鏡頭支撐體5,(s831)、在移動后的位置,圖像傳感器31的中央部的解像度信號y6を取得し(s832),進行解像度信號y5與y6的比較(s833)處理。

如果y5>y6,因為解像度信號已過了峰值,向+θy方向移動鏡頭支撐體5,返回到取得解像度信號y5的位置。

也就是說,解像度信號y5已是最大的解像度信號,回到這之后,θy方向的移動結束(s836)。

這樣,直到得到最大的解像度信號的位置,進行向θy方向的移動。

像以上一樣,可以通過控制部25的控制,使圖像傳感器31的中央部的解像度信號為最大,來調整針對圖像傳感器31在相互正交的方向θx、θy上的光軸傾斜。

另外,在此實施例里,雖然參照了從圖像傳感器31的中央部得到的解像度信號,參照圖像傳感器31的周邊得到的解像度信號進行前述的控制也是一樣。

本發明雖然以較佳實施例公開如上,但其并不是用來限定本發明,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內,都可以做出可能的變動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變化及修飾,均落入本發明權利要求所界定的保護范圍之內。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