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折疊收納的投影儀。
背景技術:
現有的投影儀大多數不方便攜帶,而如今消費者不僅僅滿足于單一的實用性,他們更追求美觀與便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中的投影儀攜帶不方便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思想是,提出一款操作簡單、使用方便、節省空間的投影儀。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可折疊收納的投影儀,包括投影儀主體和套裝在其外部的殼體,
在投影儀主體的兩個側壁上均開設兩條上下平行設置的上導軌槽和下導軌槽;
殼體包括兩個活動外殼,分別為位于投影儀主體上部的上殼體和位于投影儀主體下部的下殼體,上殼體和下殼體之間通過鎖扣固定為整體殼體,
上殼體的兩側通過對稱設置的兩個上折疊機構連接投影儀主體,上折疊機構包括第一金屬連桿,第一金屬連桿的一端通過設置在第一金屬連桿上的第一上凸軸插入到投影儀主體的上導軌槽內,第一金屬連桿的另一端通過設置在第一金屬連桿上的第二上凸軸轉動連接上殼體的內側壁;
下殼體包括底板和下框體,底板上的前側邊與下框體的前壁通過第一轉動件轉動連接,下框體的后壁通過第三轉動件轉動連接投影儀主體;底板的兩側邊和下框體的兩側壁通過對稱設置的兩個下折疊機構連接投影儀主體,下折疊機構包括第二金屬連桿和第三金屬連桿,第二金屬連桿的上端通過設置在第二金屬連桿的第三凸軸插入到投影儀主體的下導軌槽內,第二金屬連桿的下端通過第二轉動件轉動連接第三金屬連桿的上端,第三金屬連桿的下端通過設置在第三金屬連桿上的第四凸軸轉動連接底板的側邊;
第二轉動件包括軸套和連接軸,軸套的外表面上設置兩圈用于分別與第二金屬連桿和第三金屬連桿相轉動卡合的凸環,在軸套的內壁上設置兩個內齒圈;連接軸同時插入第二金屬連桿、軸套和第三金屬連桿,連接軸的外表面上設置兩個與內齒圈一一對應的外齒圈。
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第一轉動件包括設置在底板前側邊上的第一轉軸套、設置在下框體的前壁上的第二轉軸套和同時插入第一轉軸套內和第二轉軸套內的第一插銷軸。
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第三轉動件包括設置在下框體的后壁上的第三轉軸套、設置在投影儀主體上的第四轉軸套和同時插入第三轉軸套和第四轉軸套內的第二插銷軸。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中的投影儀主體為現有技術中的常規投影儀,此投影儀上帶有進風口、出風口、電源接口和各式接口,本實用新型的投影儀,在兩個側壁上均開設兩條上下平行設置的上導軌槽和下導軌槽,用于安裝殼體。
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殼體上設置把手。
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殼體上在對應于投影儀主體上的進風口和出風口的位置處設置殼體進風口和殼體出風口。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的可折疊收納的投影儀,設計新穎、結構完整,能夠很好的滿足日常使用。
附圖說明
圖1是可折疊收納的投影儀收起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打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的爆炸視圖。
圖4是投影儀主體的示意圖。
圖5是圖4打開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下殼體的示意圖。
圖7是下折疊機構的示意圖。
圖中:1、上殼體,2、把手,3、上折疊機構,4、投影儀主體,41、42、43、44、接口,45、出風口,46、電源接口,47、下導軌槽,48、進風口,49、上導軌槽,5、下框體,6、鎖扣,7、第一轉動件,71、第一轉軸套,72、第二轉軸套,73、第一插銷軸,8、底板,9、第三轉動件,10、下折疊機構,11、第二金屬連桿,12、第三金屬連桿,13、第二轉動件,131、軸套,132、連接軸,133、凸環,134、內齒圈,135、外齒圈。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局限于所述實施例。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內容更加明顯易懂,以下結合附圖1-圖7和具體實施方式做進一步的描述。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
如圖1、2和3所示,為本實施例的可折疊收納的投影儀,包括投影儀主體4和套裝在其外部的殼體。
如圖4和5所示,投影儀主體上帶有進風口48、出風口45、電源接口46和各式接口41、42、43、44,本實用新型的投影儀,在兩個側壁上均開設兩條上下平行設置的上導軌槽49和下導軌槽47,用于安裝殼體。
如圖3和6所示,殼體包括兩個活動外殼,分別為位于投影儀主體上部的上殼體1和位于投影儀主體下部的下殼體,上殼體1和下殼體之間通過鎖扣6固定為整體殼體。
上殼體1的兩側通過對稱設置的兩個上折疊機構3連接投影儀主體,上折疊機構3包括第一金屬連桿,第一金屬連桿的一端通過設置在第一金屬連桿上的第一上凸軸插入到投影儀主體的上導軌槽內,第一金屬連桿的另一端通過設置在第一金屬連桿上的第二上凸軸轉動連接上殼體的內側壁。
下殼體包括底板8和下框體5,底板上的前側邊與下框體的前壁通過第一轉動件7轉動連接,下框體的后壁通過第三轉動件9轉動連接投影儀主體;底板的兩側邊和下框體的兩側壁通過對稱設置的兩個下折疊機構10連接投影儀主體。
如圖7所示,下折疊機構10包括第二金屬連桿11和第三金屬連桿12,第二金屬連桿的上端通過設置在第二金屬連桿的第三凸軸插入到投影儀主體的下導軌槽47內,第二金屬連桿的下端通過第二轉動件13轉動連接第三金屬連桿的上端,第三金屬連桿的下端通過設置在第三金屬連桿上的第四凸軸轉動連接底板的側邊。
如圖7所示,第二轉動件13包括軸套131和連接軸132,軸套的外表面上設置兩圈用于分別與第二金屬連桿和第三金屬連桿相轉動卡合的凸環133,在軸套的內壁上設置兩個內齒圈134;連接軸132同時插入第二金屬連桿、軸套和第三金屬連桿,連接軸的外表面上設置兩個與內齒圈一一對應的外齒圈135。
如圖6所示,第一轉動件7包括設置在底板前側邊上的第一轉軸套71、設置在下框體的前壁上的第二轉軸套72和同時插入第一轉軸套內和第二轉軸套內的第一插銷軸73。
如圖6所示,第三轉動件包括設置在下框體的后壁上的第三轉軸套、設置在投影儀主體上的第四轉軸套和同時插入第三轉軸套和第四轉軸套內的第二插銷軸。
殼體上設置把手2。殼體上在對應于投影儀主體上的進風口和出風口的位置處設置殼體進風口和殼體出風口。
使用時,拉動外殼上的把手,外殼向兩側滑動,露出投影儀主體并按人連接軸132,使得內齒圈134與外齒圈135卡合,進行鎖定下折疊機構10。并通過投影儀主體上的上導軌槽49和下導軌槽47可調節高度。當使用結束時,推出連接軸132鈕,拉動把手合并至兩外殼相結合,鎖定卡扣即可收納起投影儀,輕松攜帶。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結省空間,能夠很好的滿足日常使用。
本實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與現有技術相同或可采用現有技術加以實現。
如上所述,盡管參照特定的優選實施例已經表示和表述了本實用新型,但其不得解釋為對本實用新型自身的限制。在不脫離所附權利要求定義的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前提下,可對其在形式上和細節上作出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