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能夠進行兩種裝訂處理的紙頁裝訂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能夠進行兩種裝訂處理的紙頁裝訂裝置。
迄今,有一種能夠釘住從復印機之類的機器中排出的紙頁的分類器。這樣的裝訂功能便于在會議等期間分發復印的紙件。另一方面,已提出了這樣一種裝置,即能夠通過裝訂由傳真機之類的每一次通訊所接收并記錄的紙頁,而對許多成疊的紙頁分類。
在由前述復印機的分類器完成和由提出的傳真機完成的二種裝訂過程中,紙頁是通過將穿過紙頁的訂書釘向內彎腳的方式來裝訂的。根據這一彎腳法,由于紙張被牢固裝訂,它的釘很難再拔出,從而這些紙頁在會議等期間傳閱時很方便。然而,在紙頁被分類后,僅用于裝訂和分類紙頁的書釘便不再需要,而用戶試圖去掉這些釘是很難的。
在具有復印、傳真和打印功能的復印機上,會產生這樣的不便。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能解決上述問題的紙頁裝訂設備。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進行適合于一種圖像形成設備的模式的一種裝訂過程的紙頁裝訂設備。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這樣一種紙頁裝訂設備,即能夠利用將釘向內彎腳的方法以及將釘向外彎腳的方法來進行裝訂。
本發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和特征通過以下參照附圖的詳細說明將會明了。
圖1是實施例1整體結構的橫截面圖;圖2是自動文件供給器結構的橫截面圖;圖3所示為紙頁后處理設備結構的橫截面圖;圖4是暫存槽的說明圖;圖5是控制板布置的簡圖;圖6是實施例1的方框圖;圖7是讀出器單元的方框圖;圖8是核芯單元的方框圖;圖9包括9A和9B,所示為自動文件供給器的控制單元的方框圖;圖10是紙張后處理單元的控制單元的方框圖;圖11是實施例1的操作流程圖;圖12是裝訂操作過程的流程圖;圖13所示為用于實施例2的裝訂過程的結構的透視圖;圖14所示為砧座在合攏狀態時的簡圖;圖15所示為根據圖14的狀態釘的簡圖;圖16所示為砧座在分開狀態時的簡圖;圖17所示為根據圖16的狀態釘的簡圖;圖18所示為實施例2的操作流程圖。
〔實施例1〕圖1所示為實施例1的圖象形成設備整體結構的橫截面圖。此圖像形成設備由一個主機(讀出器單元100,打印機單元200),一個循環自動文件供給器(此后,也簡稱為RDF)300,以及一個紙張后處理單元400構成。
下面詳述每一部分。
A.主機(讀出器單元100,打印機單元200)在圖1中,參考數100表示將原始圖象轉換成圖象數據的圖象輸入裝置(此后稱為讀出器單元);200為圖象輸出裝置(此后稱為打印機單元),具有多種記錄紙盒,通過打印命令在記錄紙上輸出作為可視圖象的圖象數據;以及250為與讀出器100電連接的外部設備。該外部設備具有多種功能,并包括一個傳真單元,一個文件單元,以及一個與文件單元相連的外部設備,一個用于與計算機相連的計算機接口(I/F),一個從來自計算機的信息中獲得可視圖象的格式器單元,一個存儲來自讀出器單元100的信息或暫時存儲從計算機發出的信息的圖象存儲單元,一個控制上述每種功能的核芯單元,等等。
以下參照圖1敘述讀出器單元100和打印機單元200的結構及操作。
放在圖2中所示的RDF300上面的原件被依次一張張地輸送到玻璃臺面102上(操作此后敘述)。當原件被輸送到玻璃臺面102的預定位置時,掃描單元的燈103發亮且掃描單元104被移動,從而曝光并掃描原件。原件的反射光通過反射鏡105,106和107以及透鏡108被導引至一個CCD圖象傳感單元(此后也簡稱為CCD)109。照射到CCD109上的原件反射光在CCD中經受諸如光電轉換等等之類的電過程,且也經受一般的數字處理。之后,所獲得的數字信號被傳輸給打印機單元200。
輸入到打印機單元200的圖象信號被轉換成通過一個曝光控制單元201調制的光信號,并照射感光材料202。由照射光在感光材料202上形成的潛像被一個顯影單元203顯影。由疊式紙張存儲單元204或205以適當的時間控制傳送紙張,以便紙張與顯影的圖象相一致。顯影的圖象通過一個轉印單元206轉印到紙張上。轉印的圖象通過一個定影單元207定影在紙張上。此后,通過一個紙張排出單元208將紙張排出設備之外。從紙張排出單元208排出的紙張,根據預先設定的操作模式通過紙張后處理設備400進行諸如裝訂過程之類的處理。
在其上記錄了已收到的傳真圖象的紙張,被立即通過一個檔板209導引至滾軸211。此后,滾軸211反向滾動,從而將紙張從滾軸208排出外面。即,在接收傳真模式的情況下,記錄紙以面朝下狀態排出。
接下來,敘述在依次一張紙的兩面讀取輸出圖象的方法。
在通過定影單元207將圖象定影在其上的紙張一旦被傳送至紙張排出單元208之后,紙張的傳送方向被反向,且通過傳送方向轉換構件209將紙張傳送至重復供紙疊式單元210。當下一原件準備好時,以與前面過程相似的方式,原件圖象被讀出且通過重復供紙疊式單元210供入紙張。兩張原件圖象可以復制在一張紙的前后面。
B.自動循環文件供給器(RDF)300如圖2詳示,RDF300有一個放原件的堆置槽310。
堆置槽310有一個構成原件供給器件的一部分的供紙部件。供紙部件由下述構成一個半月形滾軸331;一個分離傳送滾軸332;一個分離馬達SPRMTR(未示出);一個配準滾軸335;一個環形傳送帶336;一個傳送帶馬達BELTMTR(未示出);一個大傳送滾軸337;一個供紙馬達達FEEDMTR(未示出);一個排出滾軸340;一個擋板341;一個循環控制桿342;一個紙張供給傳感器ENTS(未示出);一個反相傳感器TRNS(未示出);一個紙張排出傳感器EJTS(未示出);等等。
半月形滾軸331和分離傳輸滾軸332由分離馬達SPRMT轉動,從而將堆置在堆置槽310中原件最低部的原件一張張地分離。
配準滾軸335和環形傳輸帶336由傳送帶馬達BELTMTR轉動,并通過走紙通道(a)和(b)將經分離傳輸滾軸332分離的原件傳送至玻璃臺面102上面的曝光位置(紙張通道C)。在原件曝光完成之后,通過供紙馬達FEEDMTR轉動大傳送滾軸337,從而將放在玻璃臺面102上面的原件從紙張通道(C)傳送至紙張通道(e)。被傳送至紙張通道(e)的原件通過排出滾軸340返回至堆置槽310中原件上面。
循環控制桿342檢測原件的一個循環。當開始原件供入時,循環控制桿342被放在原件上面部分上,且原件被依次供入。當最后一張原件的后沿通過循環控制桿342時,檢測出由于自身重量造成的循環控制桿342的下落,從而檢測原件的一個循環。
在雙面原件的情況下,原件從紙張通道(C)被供給大傳送滾軸337,且原件的前沿被擋板341導引至紙張通道(d)。接著,由配準滾軸335讓原件通過紙張通道(b)。之后,原件通過環形傳送帶336被傳送到玻璃平臺面102上面并停下來,從而將原件反轉。即,原件通過沿(c)—(d)—(b)的紙張通道的路徑而被反轉。
也可以這樣的方式來構造,即讓原件束中的原件不進行原件曝光操作一張張地通過紙張通道(a)—(b)—(c)—(d)—(e),并被傳送到通過循環操縱桿342檢測到一個循環為止,從而自動對原件計數。
C.紙張后處理設備400現在參照圖3和圖4敘述紙張后處理設備400。圖中,紙張后處理設備400由一個主機402和一個排紙槽403構成。主機402在靠近入口404附近有一對導入滾軸405。緊接導入滾軸對405有一個暫存槽單元406,且還布置有一對將紙張從暫存槽單元406傳送至排紙槽403的排紙滾軸407。
導入滾軸對405和排紙滾軸對407分別由一個傳送馬達(未示出)和一個排紙馬達(未示出)驅動。
暫存槽單元406由下列構成,即一個暫存槽單元408,一個可動制動器409,一個裝訂處理單元410,一個紙張捆擠壓單元411,以及一個紙張捆壓制單元412。裝訂處理單元410和紙張捆壓制單元412被提供在前邊和后邊,以便可以分別從紙張的兩邊進行裝訂處理。
可動制動器409繞作為轉動中心的軸409a轉動,從而與暫存槽單元408垂直成水平。當可動制動器409被設置成垂直狀態時,它被作為紙張捆的制動器,從而紙張可被保持在暫存槽單元408中。當可動制動器409被設置成水平狀態時,它被作為暫存槽單元408的延伸,并在紙張捆被向外排出到排紙槽403時作為一個傳送通道。可動制動器409由一個步進馬達(未示出)驅動。
如圖4所示,裝訂處理單元410由一個夾413,一個夾附著單元414,一個夾擠壓單元415構成。夾附著單元414被設置成夾413為開口的狀態。夾附著單元414和夾擠壓單元415擠壓夾413,直到夾413的內面碰到紙張捆為止。僅僅夾附著單元414從此位置沿紙張捆的方向移動,從而夾413被從夾附著單元414分開,并通過諸如加寬的夾413試圖恢復原狀態的夾的彈力裝訂紙張捆。此后,夾附著單元414和夾擠壓單元414由一個馬達(未示出)控制,從而返回原來位置。
裝訂處理單元410由一個馬達(未示出)驅動并能沿圖3中(a)方向移動,從而可以自由改變裝訂位置。
紙張捆擠壓單元411由一個馬達(未示出)控制,從而,在可動制動器409與暫存槽單元408平行的狀態下,以紙張捆可被排出至排紙槽403的方式將紙張捆擠出至排紙滾軸對407。
紙張捆壓制單元412壓紙張捆的端面,以便在用一個夾給紙張打捆時不會引起紙張捆的偏差。
D.操作板500圖5所示為提供給主機100的操作板500的布置的例子。控制板500具有許多按鈕和一個觸模板型LCD顯示501。
參考數503表示一個按下即啟動復印操作的復印啟動組;504表示一個清除/停止鈕。當在備用狀態壓下清除/停止鈕504時,它作為清除鈕。在復印和記錄操作期間,清除/停止鈕504作為停止鈕。當消除設置的復印數字時,按清除鈕504。參考數502表示按下去設置復印數目的十個鈕;505是一個復印密度鈕,當人工校正復印密度時按該鈕;以及506是一個AE鈕,當復印密度根據原件密度自動校正,或者當AE(自動密度校正)被取消而密度校正模式被切換成手動模式時,按該鈕。參考數508表示一個紙盒選擇鈕,當選擇上級盒,中級盒及下級裝紙盒中的任一個時,按該鈕。當原件被放在RDF 300中時,通過鈕508可以選擇一個APS(自動紙張選擇)。當APS被選擇時,與原件尺寸一樣的紙張盒被自動選擇。參考數509表示直接鈕,當以相同倍數(原件尺寸)復印時按此鈕;511是一個圖象縮放鈕,當在64—142%的范圍內任意設定放大倍數時按該鈕;以及510和512是標準尺寸縮放鈕,當設定標準尺寸的縮小或放大時按該鈕。
參考數515表示一個選擇紙張后處理設備400的操作模式的鈕。通過515鈕可以設置或重新設置裝訂操作和裝訂位置。
又,可以通過鈕513和514設置各種放大功能和圖象處理。例如,可以設置雙面模式,裝訂裕度設定模式,照相模式,復合處理,連續頁復印模式,二合一模式等等。
參考數501表示LCD顯示,顯示各種關于復印操作數據的信息。
《整個方框圖的解釋》圖6所示為本實施例圖象形成設備整個構造的方框圖。示出了讀出器單元100的控制單元,打印機單元200,外部設備250,RDF(循環自動文件供給器)300,以及紙張后處理單元400。控制單元通過總線或串行通信等之類傳送或接收數據,并同步完成。由于那些控制單元是讀出器單元,打印機單元等之類的主要單元,所以它們被簡單地縮寫成讀出器單元100,打印機單元200等等。從主機向RDF300傳送的數據包括以下信號加速堆置在RDF300中原件供給速度的供紙信號,加速放在玻璃臺面上原件排出的排紙信號,以及決定原件供入或排出形式的紙張供給排出模式。從主機傳送給紙張后處理設備250的數據包括以下內容操作模式,裝訂處理信號,紙張尺寸,定時信號等等。當執行操作時,通過利用通信將用作外部設備250操作的數據指示從讀出器單元100和打印機單元200傳送給RDF300。
外部設備250通過電纜與讀出器單元100相連,進行信號控制和在外部設備250中芯單元10的每種功能的控制。外部設備250具有一個進行傳真發射或接收的傳真機單元4;一個文件單元5,用來將各種原件信息轉換成電信號并保存在磁光盤上;一個計算機接口(I/F)單元7,與一個將來自計算機的編碼信息演變成圖象信息的格式器單元8和計算機接口;一個圖象存儲單元9,存儲來自讀出器單元100的信息,并暫存從計算機發出的信息;以及控制上述每一功能的核芯單元10。
E.讀出器單元100圖7所示為讀出器單元100的信號處理結構的電路方框圖。下面將敘述讀出器單元100的構造和操作。
照向掃描器單元104的原件反射光通過CCD109被光電地轉換成紅色(R),綠色(G)和藍色(B)的電信號。來自CCD109的顏色信息根據A/D轉換器111的輸入信號電平通過下一放大器110R,110G和110B被分別放大。從A/D轉換器111的輸出信號被供給補償電路112,通過該補償電路,燈103的光分布偏差及CCD109的強度偏差被校正。來自補償電路112的信號被輸給一個Y信號產生。顏色檢測電路113及一個外部I/F切換電路119。
Y信號產生顏色檢測電路113根據下述表達式對來自補償電路112的信號進行技術運算操作,從而得到一個Y(輝度)信號。
Y=0.3R+0.6G+0.1B又,讀出器單元具有顏色檢測電路來從R、G和B信號中分離成七種顏色并輸出那些顏色信號。從Y信號產生顏色檢測電路113輸出的信號被供給一個縮放重復電路114。由掃描器單元104根據一個掃描速度進行沿付掃描方向的縮放操作。沿主掃描方向的縮放操作由縮放·重復電路114進行。可以通過縮放·重復電路114輸出許多相同圖象。輪廓·邊緣加重電路115通過加重來自縮放·重復電路114信號的高頻成份而獲得邊緣加重和輪廓信息。來自輪廓·邊緣加重電路115的信號被供給標示區域判斷·輪廓產生電路116及構圖·增濃·掩蔽·修整電路117。
標示區域判斷·輪廓產生電路116讀出在原件上指定顏色的標示筆寫入的部分,并產生標示的輪廓信息。接下的構圖·增濃·掩蔽·修整電路117從輪廓信息中進行增濃、掩蔽或修整處理,且也通過從Y信號產生·顏色檢測電路113中的顏色檢測信號進行構圖處理。
從構圖·增濃·掩蔽·修整電路117輸出的信號被供給一個激光驅動器118,并被轉換成給經過各種處理的激光驅動信號的一種信號。激光驅動器118的輸出信號被供給打印機單元200且形成作為可視圖象的圖象。
現在將敘述與外部設備接口的外部I/F轉換電路119。
在把來自讀出器單元100的圖象信息輸出給外部設備250的情況下,外部I/F轉換電路119將來自構圖·增濃·掩蔽·修整電路117的圖象信息輸出給一個連接器120。在把來自外部設備250的圖象信息輸入給讀出器單元100的情況下,外部I/F轉換電路119把來自連接器120的圖象信息提供給Y信號產生·顏色檢測電路113。
前述各種圖象處理由來自CPU 122的指令執行。區域信號產生電路121產生各種定時信號,該定時信號對上述提及的根據由CPU 122設定值進行圖象處理是必需的。又,通過利用在CPU122中建立的通信功能進行與外部設備250的通信。一塊SUB·CPU123通過利用在SUB·CPU123中建立的通信功能控制操作板500并進行與外部設備250的通信。
F.核芯單元10圖8所示為上述提及的核芯單元10的詳細構造的方框圖。
核芯單元10的連接器131通過一根電纜與讀出器單元100的連接器120相連。四種信號被輸入和輸出至/從連接器131。信號187為8位多值視頻信號。信號185為控制視頻信號的控制信號。信號181為與讀出器單元100中CPU122通信的信號。信號182為與讀出器單元100中SUB·CPU123通信的信號。信號181和182為了通信由IC132經過通信協議處理,并通過一根CPU總線183將通信信息傳送至CPU133。
信號187與雙向視頻信號線相適應,能通過核芯單元10接收來自讀出器單元100的信息,或者能夠將來自核芯單元10的信息輸出至讀出器單元100。
信號187與一個緩沖器140相適應,通過該緩沖器將雙向信號分離成單向信號188和170。信號188是來自讀出器單元100的8位多值視頻信號,并在下一級被供給LUT141。在LUT141中,來自讀出器單元100的圖象信息通過一個查找表被轉換成所需值。來自LUT141的輸出信號189被供給一個二進制化電路142或一個選擇器143。二進制化電路142具有一個通過固定的限制電平將多值信號189二進制化的簡單二進制功能,一個通過一個波動限制電平而二進制化的二進制化功能(該波動限制電平中,限制電平從象素組中圍繞一個目標象素波動),以及一個通過誤差彌散法的二進制化功能。二進制的信息在0的情況時轉換成OOH而在1的情況時轉換成FFH的多值信號,并在下一級中輸給選擇器143。選擇器143選擇來自LUT141的信號及從二進制化電路142輸出的信號中的任一種。從選擇器143輸出的信號被輸入給選擇器144。根據CPU133來的指令,選擇器144選擇信號194(該信號是通過將從傳真單元4、文件單元5、計算機I/F單元7、格式器單元8以及圖象存儲器單元的接器135、136、137、138和139輸出的視頻信號輸入給芯單元10而獲得的)和選擇器143的輸出信號190中的任一種。選擇器144的輸出信號191被輸入給旋轉電路145或選擇器146。旋轉電路145具有將輸入的圖象信號旋轉+90°、-90°或+180°的功能。在從讀出器單元100輸出的信息通過二進制化電路142被轉換成二進制信號后,旋轉電路145存儲作為從讀出器單元100進入旋轉電路145的信息。旋轉電路145旋轉存儲的信息并通過來自CPU133的指令讀出。選擇器146選擇旋轉電路145的輸出信號192和旋轉電路145的輸入信號191中的任一種。選擇器146輸出作為輸出信號193的選擇的信號給連接傳真單元4的連接器135、連接文件單元5的連接器136、連接計算機I/F單元7的連接器137、連接格式器單元8的連接器138、連接圖象存儲單元9的連接器139以及選擇器147。
一條信號線193是一條同步型8位單向視頻總線,從核芯單元10將圖象信息傳送給傳真單元4、文件單元5、計算機I/F單元7、格式器單元8以及圖象存儲單元9。信號線194是一條同步型8位單向視頻總線,傳送來自傳真單元4、文件單元5、計算機I/F單元7、格式器單元8以及圖象存儲單元9的圖象信息。視頻控制電路134通過來自視頻控制電路134的輸出信號186,進行對信號193和194的同步型總線的控制。信號184分別與連接器135至139相連。信號線184是一條16位雙向CPU總線,并通過異步型傳輸或接收數據和指令。在傳真單元4、文件單元5、計算機I/F單元7、格式器單元8及圖象存儲器9與芯單元10之間的信號傳送,可以通過兩條視頻總線193和194及CPU總線184來進行。
來自傳真單元4、文件單元5、計算機I/F單元7、格式器單元8以及圖象存儲單元9的信號194被供給選擇器144和147。選擇器144在下一級中通過來自CPU133的指令將信號194輸入給旋轉電路145。
選擇器147通過CPU133的指令選擇信號193和194中的任一種。選擇器147的輸出信號195被供給圖案匹配電路148和選擇器149。圖象匹配電路148將輸入信號195與預定圖案相匹配。當那些圖案相重合時,預定的多值信號被輸出給信號線196。當作為圖案匹配的結果那些圖案不重合時,輸入信號195被輸出給信號196。
選擇器149通過CPU133的指令選擇信號195和196中的任一種。選擇器149的輸出信號197在下一級中被輸入給LUT150。
當把圖象信息輸出給打印機單元200時,LUT150根據打印機的特性轉換輸入信號197。
選擇器151根據CPU133的指令選擇LUT150的輸出信號198和信號195中的任一種。選擇器151的輸出信號在下一級中被輸入給一個放大電路152。
放大電路152根據來自CPU133的指令獨立地設置X和Y方向的放大倍數。作為一種放大方法,可用一種初級線性內插(primary linear interpolating)法。放大電路152的輸出信號170被輸入給緩沖器140。
輸入給緩沖器140的信號170通過CPU133的指令變成雙向信號187,并通過連接器131送至指印機單元200,且打印出相應圖象。
在核芯單元10與每個單元之間的信號流動下面敘述。
a.通過傳真單元4的信息,核芯單元10的運行現在敘述將信息輸出給傳真單元4的情況。CPU133通過通信IC132與讀出器單元100的CPU122相聯,并產生一個原件掃描命令。由于原件是通過原件掃描命令由掃描器單元104描述的,所以讀出單元100給連結器120產生圖象信息。讀出器單元100通過一根電纜與外部設備250相連。來自讀出器單元100的信息被輸入給核芯單元10的連結器131。供給連接器131的圖象信息,通過8位多值信號線187輸入給緩沖器140。緩沖器140根據CPU的指令通過信號線188提供給LUT141作為單向信號的雙向信號187。在LUT141中,來自讀出器單元100的圖象信息通過利用查表轉換成所需值。例如,原件的背景可被去除。LUT141的輸出信號189在下一級中被輸入給二進制化電路142。二進制化電路142將8位多值信號189轉換成二進制信號。二進制電路142將信號189轉換成二值多值信號。即,當二進制信號等于0時,設定值為OOH。當二進制信號等于1時,設定值為FFH。二進制化電路142的輸出信號通過選擇器143和144提供給旋轉電路或選擇器146。旋轉電路145的輸出信號192也被輸入給選擇器146。選擇器146選擇信號191和192中的任一種。信號的選擇是由通過CPU133經CPU總線184與傳真單元4相聯決定的。從選擇器146的輸出信號193通過連接器135送至傳真單元4。
現在將敘述從傳真單元4接收信息的情況。
來自傳真單元4的圖象信息,通過聯接器135傳送到信號線194。信號194被輸入至選擇器144和147。在根據CPU133的指令旋轉傳真接收圖象并輸出至打印機單元200的情況下,輸入給選擇器144的信號194被旋轉電路145旋轉。從旋轉電路145的輸出信號192,通過選擇器146和147輸入給圖案匹配電路148。
在根據CPU133的指令直接輸出傳真接收圖象至打印機單元200的情況下,輸入至選擇器147的信號194被提供給圖案匹配電路148。
圖案匹配電路148具有平滑傳真接收圖象的鋸齒狀輪廓的作用。圖案匹配信號通過選擇器149提供給LUT150。為了以所需強度給打印機單元200輸出傳真接收圖象,可以通過CPU133改變LUT150的表。LUT150的輸出信號198通過選擇器151輸入給放大電路152。放大電路152通過初級線性內插法進行放大處理至具有二值(OOH,FFH)的8位多值。來自放大電路152具有許多值的8位多值信號通過緩沖器140和連接器131送至讀出器單元100。讀出器單元通過連接器120給外部I/F轉換電路119提供8位多值信號。外部I/F轉換電路119給Y信號產生·顏色檢測電路113提供來自傳真單元4的信號。從Y信號產生·顏色檢測電路113輸出的信號按以下提及的方法處理。之后,處理的信號被輸出給打印機單元200并在記錄紙上形成圖象。
b.通過文件單元5的信息,核芯單元10的運行現在敘述給文件單元5輸出信息的情況。
CPU133通過通信IC132與讀出器單元100的CPU122相聯并產生一個原件掃描命令。由于原件是通過原件掃描命令由掃描器單元104掃描的,所以讀出器單元100給連接器120產生圖象信息。讀出器單元100通過一根電纜與外部設備的控制單元相連。來自讀出器單元100的信息被輸入給核芯單元10的連接器131。輸入給連接器131的圖象信息通接緩沖器140變成單向信號188。作為多值8位信號的信號188,通過LUT141轉換成所需信號。LUT141的輸出信號189通過選擇器143、144和146輸入給連接器136。
即,輸出信號189沒有利用二進制化電路142和旋轉電路145的作用,而轉換成給文件單元5作為8位多值信號。在通過CPU133的CPU總線184對通過與文件單元5之間聯結的二進制信號歸檔的情況下,二進制化電路142和旋轉電路145的作用被用上。由于二進制化過程及旋轉過程與前述傳真設備的情況相似,故不再贅述。
現在敘述從文件單元5接收信息的情況。
從文件單元5來的圖象信息,通過連接器136提供給選擇器144或147作為信號194。在給8位多值信號歸檔的情況下,該信號可輸入給選擇器147。在給二進制值歸檔的情況下,可輸入給選擇器144或147。在給二進制值歸檔的情況下,由于處理與傳真設備的那些相似,故不再贅述。
在對多值歸檔的情況下,從選擇器147輸出的信號195通過選擇器149輸入到LUT150。在LUT150中,根據所需打印密度通過CPU133的指令形成一個查找表。從LUT150輸出的信號198通過選擇器151輸入給放大電路152。通過放大電路152以所需放大倍數放大的8位多值信號170,通過緩沖器140和連接器131送至讀出器單元100。送至讀出器單元100的文件單元信息被輸出給打印機單元200,且以與前述傳真設備情況相似的方式在記錄紙上形成圖象。
c.通過計算機I/F單元7的信息,核芯單元10的運行計算機I/F單元7與連于外部設備250的計算機接口。計算機I/F單元7具有許多接口與SCSI、RS232C及centronics系統相聯。計算機I/F單元7具有前述三種接口。來自每個接口的信息通過連接器137和數據總線184送至CPU133。CPU133根據所送內容進行各種控制。
d.通過格式器單元8的信息,核芯單元10的運行格式器單元8具有將從上述提及的計算機I/F單元7發出的諸如文件歸檔之類的命令數據演變成圖象數據的功能。當判斷通過數據總線184從計算機I/F單元7發出的數據是關于格式器單元8的數據時,CPU133將數據通過連接器138傳送給格式器單元8。格式器單元8將所傳送的數據變成作為諸如符號、圖形之類具有意義的圖象存儲。
現在敘述從格式器單元8接收信息并在記錄紙上形成圖象的程序。來自格式器8的圖象信息通過連接器138作為一個具有二值(OOH,FFH)的多值信號被傳送給信號線194。信號194被輸入給選擇器144和147。選擇器144和147由CPU133的指令控制。由于后來的過程與傳真設備中敘述的那些相似,故不再贅述。
e.通過圖象存儲單元9的信息,核芯單元10的運行現在敘述將信息輸出給圖象存儲單元9的情況。
CPU133通過通信IC132與讀出器單元100的CPU122相聯并產生原件的描命令。通過原件掃描命令由掃描器單元104掃描原件,讀出器單元100將圖像信息輸出給連接器120。讀出器單元100通過一根電纜與外部設備250相連。來自讀出器100的信息被輸入給芯單元10的連接器131。輸入給連接器131的圖像信息通過多值8位信號線187和緩沖器140送給LUT141。LUT141的輸出信號189將多值圖像信息通過選擇器143、144和146及連接器139傳送給圖象存儲單元139。存儲在圖象存儲單元9中的圖象信息通過連接器139的CPU總線184送給CPU133CPU133將來自圖像存儲單元9的數據傳送給計算機I/F單元7。計算機I/F單元7通過三種接口(SCSI,R8232C,Centronics)中所需的一種將數據傳送給計算機。
現在敘述接收來自圖象存儲單元9的信息的情況。
首先,圖象信息通過計算機I/F單元7從計算機送至芯單元10。當判斷通過CPU總線184發自計算機I/F單元7的數據是關于圖象存儲單元9的數據時,芯單元10的CPU133通過連接器139將數據傳送給圖象存儲單元9。接下來,圖象存儲單元9通過連接器139將8位多值信號194發送給選擇器144和147。從選擇器144或147輸出的信號被輸出給打印機單元200,且以與前述傳真設備情況相似的方式通過CPU133的指令在記錄紙上形成圖象。
G.RDF300的控制設備圖9A和9D所示為本實施例RDF300的電路結構的方框圖。RDF300具有一個中央處理單元(CPU)901,一個只讀存儲器(ROM)902,一個隨機存儲器(RAM)903,一個輸出部分904,一個輸入部905等等。控制程序被存儲在ROM902中。輸入數據和工作數據已被存儲在RAM903中。各種諸如上述提及的分離馬達等之類的馬達和電磁線圖驅動器與輸出部分904相連。供紙傳感器等之類與輸入部分905相連。CPU901根據存儲在ROM902中的控制程序控制每個通過一根總線相連的單元。CPU901具有串行的接口功能,且進行與讀出器單元100的CPU122之間進行串行通信,并發送或接收至/從讀出器單元100的數據。作為從RDF300發送至讀出器單元100的數據,有一個供紙完成信號表示在玻璃臺面等之類上面的原件的供紙完成。
H.簡易裝訂設備的控制設備圖10所示為本實施例紙張后處理設備400的電路結構的方框圖。紙張后處理設備400具有一個中央處理單元(CPU)1001,一個只讀存儲器(ROM)1002,一個隨機存儲器(RAM)1003,一個輸入/輸出部分1004等等。控制程序被存儲在ROM1002中。輸入數據和工作數據已被存儲在RAM1003中。馬達、傳感器、開關等等與I/O部分1004相連。CPU1001根據存儲在ROM1002的控制程序控制每個通過一根總線相連的單元。CPU1001具有串行接口功能,且進行與打印機單元200的CPU之間一系列的聯系,并通過來自打印機單元200的信號控制每個單元。
下面參照流程圖11敘述根據本發明主要部分的實施例中的操作控制流程。
在步驟101中,識別有無來自復印機主機(100和200)的紙張排出信號。當有那些信號時,讓可動制動409立起來,以使紙張被保持在暫存槽單元408中(步驟102)。為了傳送紙張,傳送馬達被接通(步驟103)。在步驟104中檢查是否所有的紙張都被完全移送到暫存槽單元408。如是,傳送馬達關斷(步驟105)。在步驟200執行裝訂處理。之后,傳送馬達導通將經過裝訂處理的紙張傳送到排紙槽403(步驟107)。可動制動器翻轉(步驟108)。紙捆在排紙槽403分向被紙捆擠壓單元411擠壓(步驟109)。在步驟110,檢查紙捆向排紙槽的擠壓是否完成。如是,傳送馬達關斷(步驟111)。處理流程返回至步驟101。
下面參照圖12描述前述的裝訂操作處理。在步驟201,一個采用上述通信方法由主機發出的操作模式信號被識別。當操作模式為復印模式時,檢查主機是否發出裝訂處理信號(步驟206)。如果是的話,處理流程進至步驟202。如果不是,絕張并不裝訂到一起,而處理流程返回至圖11中的步驟107。當操作模式為打印機模式時,裝訂設備移至前面已經指定的位置(步驟202)。紙張被裝訂在一起(步驟204)。在傳真模式的情況下,由于傳真紙是面朝下狀態被排出的,故要利用在對面位置的裝訂設備(步驟203),且紙張被裝訂(步驟204)。裝訂設備在打印機模式和傳真模式兩種模式時回到原來位置(步驟205)。處理程序回到圖11中的步驟107。
〔實施例2〕在實施例2例真正裝訂模式和暫時裝訂模式通過改變裝訂機的裝訂方法而轉換,且根據裝訂模式選擇那些裝訂方法中的任一種。
如圖13所示的結構用于紙張后處理單元400的裝訂處理單元。在圖13中,裝訂機450由下列元件構成一個U型針451,一個U型針止動器452,一個能沿如圖箭頭所示方向移動的砧座單元453,以及從上面位置下壓的按壓器件(未示出)。在實施例2中,裝訂機450取代了圖3中的裝訂處理單元410。因此,在前邊和后邊兩處都有裝訂機450。
通過按壓器件從上方按壓,U形針451被釘入紙中。通過進一步按壓,針沿在砧座單元453中形成的槽彎曲,從而紙張可以被裝訂。
從而,當如圖14所示砧座453靠近時,可以進行普通裝訂即如圖15所示的真正裝訂。當如圖16所示砧座分開時,便可進行U形針可以很容易地如圖17所示分離的裝訂,即暫時裝訂。
現在將參照圖18敘述本實施例中的裝訂操作。在步驟301,判斷通過通信來自主機的操作模式。當操作模式為復印模式時,要作檢查看裝訂信號是否從主機到達。如果是,如圖14所示在前邊裝訂機450的砧座單元453靠攏(步驟304)。處理程序提前到步驟307。當裝訂處理信號沒有產生時,紙張沒有裝訂但處理程序回到圖11中的步驟107。
當操作模式是打印模式時,如圖16所示,在前邊裝訂機450的砧座單元453分開(步驟304)。裝訂機450被移到先前設定的位置(步驟307)。紙張被釘住(步驟308)。
在傳真模式的情況下,由于傳真紙是面朝下狀態出來,設置設備以便利用在對邊位置后邊的裝訂機450(步驟302)。在后邊裝訂機450的砧座453分開(步驟304)且紙張被裝訂(步驟308)。
裝訂設備在打印和傳真二種模式中回到原位置(步驟301)。處理程序回到圖11中的步驟107。
也可通過如圖13所示的裝訂機進行真正裝訂,以及通過如圖4所示的裝訂處理部件進行暫時裝訂。
權利要求
1.一種與以第一和第二模式中任一種在紙上形成圖象的圖象形成設備相聯的紙張裝訂設備,包括存儲從所述圖象形成設備排出的紙張的存儲部件;以及對存儲在所述存儲部件中的許多紙張進行裝訂處理的裝訂處理部件,其中所述裝訂處理部件包括通過第一裝訂方法進行裝訂處理的第一裝訂處理部件,及通過比所述第一裝訂方法更容易解除裝訂的第二裝訂方法進行裝訂處理的第二裝訂處理部件,以及在所述圖象形成設備中進行所述第一模式的情況下,通過所述第一裝訂處理部件進行裝訂處理,而在進行所述第二模式的情況下,通過所述第二裝訂處理部件進行裝訂處理。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裝訂處理部件是裝訂機。
3.根據權利要求2的設備,其中所述裝訂機具有在其中有使U形針彎曲的槽的兩個可動砧座,所述第一裝訂處理部件是所述二個砧座處于靠近布置狀態的所述訂書機,而所述第二裝訂處理部件是所述二個砧座處于相互分開狀態的所述裝訂機。
4.根據權利要求1的設備,其中所述第一模式是復印模式,而所述第二模式是傳真模式。
5.根據權利要求1的設備,其中所述第一模式是復印模式,而所述第二模式是打印模式。
6.一種與在紙張上形成圖象的圖象形成設備相聯的紙張裝訂設備,包括存儲從所述圖象形成設備排出的紙張的存儲部件;以及對存儲在所述存儲部件中的許多紙張進行裝訂處理的裝訂部件,其中所述裝訂部件包括將穿過所述紙張的釘書釘的腳向內彎曲的第一彎曲部件,及將穿過紙張的釘書釘向外彎曲的第二彎曲部件。
7.根據權利要求6的設備,其中所述圖象形成設備以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中任一種形成圖象,且所述圖象形成設備進行所述第一模式的情況下,所述裝訂設備通過利用所述第一彎曲部件進行裝訂處理,而在進行所述第二模式的情況下,所述裝訂部件通過利用所述第二彎曲部件進行裝訂處理。
8.根據權利要求7的設備,其中所述第一模式是復印模式而所述第二模式是傳真模式。
9.根據權利要求7的設備,其中所述第一模式是復印模式而所述第二模式是打印模式。
全文摘要
一種紙張裝訂設備,包括一個存儲從圖像形成設備排出的紙張的存儲單元,以及一個裝訂存儲在存儲單元中紙張的裝訂單元本紙張裝訂設備可以進行將穿過紙張的釘書釘向內彎腳的第一彎曲處理和將穿過紙張的釘書釘向外彎腳的第二彎曲處理。在傳真模式或打印模式中,可以進行第二彎曲處理。
文檔編號G03G15/36GK1126670SQ9511531
公開日1996年7月17日 申請日期1995年7月25日 優先權日1994年7月25日
發明者石塚大介, 木村彰良, 鈴木良行, 鈴木直, 中村真一, 鈴木嘉彥, 名田稔, 轡田悟, 小林賢二, 金子敏, 黃松強, 三宅范書, 田代浩彥 申請人:佳能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