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降低lcd背光輻射的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降低LCD輻射,提升LCD顯示亮度的結構,特別是涉及一種降低LCD背光輻射的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電子產品不斷發展,顯示技術在現在這個階段很大程度上都是用LCD來實現的,在輻射方面,LCD相對于之前的CRT來說已經降低到了人們可以接受的范圍之內,但是環保是一個持之以恒的話題。特別對于辦公室的人員來說,整天在電腦旁邊辦公,這個也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另一方面,對于手持型設備來說,隨著人們對于其要求的不斷增加, 正在朝著大尺寸,高顯示效果方面發展。對于手持型設備,功耗無疑是使用者很關心的一個問題;而高的顯示效果和LCD的亮度有很大的關系,亮度直接影響顯示效果的鮮艷程度,而功耗和亮度這是兩個相互矛盾的問題,設計者一直尋求在此期間尋求一個中間平衡點。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將不可見光,特別是在對于人體有害的輻射頻譜段的不可見光轉換成直接可以提升IXD部分顯示的可見光對于這些問題的解決無疑是起了很大的作用。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降低LCD背光輻射的結構,能有效降低LCD的輻射,降低LCD的使用功耗,提升LCD的顯示亮度,且結構簡單,節省成本。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降低LCD背光輻射的結構,從上到下依次包括上偏光片、液晶、上片玻璃、下片玻璃、下偏光片、上增光膜、下增光膜、擴散膜、導光板、背光膠架及反射板,在反射板上均勻涂覆一層熒光粉,下片玻璃的末端連接有FPC。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熒光粉對于特殊波長段的光信號的吸收特性,并且受到激發之后產生可見波長段的光信號,利用這一特性將原來沒有轉換成可見光的能量轉換為可見光部分,提升顯示效果,降低LCD的背光輻射,降低顯示的使用功耗。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使用熒光粉效果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主旨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降低LCD背光輻射的結構,利用熒光粉對于特殊波長段的光信號的吸收特性,并且受到激發之后產生可見波長段的光信號,利用這一特性將原來沒有轉換成可見光的能量轉換為可見光部分,達到提升顯示效果,降低LCD的背光輻射,降低顯示的使用功耗的目的。下面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進行詳細說明,以便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及優點進行更深入的詮釋。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一種降低LCD背光輻射的結構,從上到下依次包括上偏光片1、液晶2、上片玻璃3、下片玻璃4、下偏光片5、上增光膜6、下增光膜7、擴散膜8、導光板9、背光膠架10及反射板11,在反射板11上均勻涂覆一層熒光粉,下片玻璃 4的末端連接有FPC12。本實用新型利用熒光粉對于特殊波長段的光信號的吸收特性,并且受到激發之后可以產生可見波長段的光信號,利用這一特性將原來沒有轉換成可見光的能量轉換為可見光部分,達到提升顯示效果,降低LCD的背光輻射,降低顯示的使用功耗的目的。在光從背光膠架10出來之后,經過反射板11、導光板9、擴散板8的途中增加熒光材料,使得光線當中非可見光能級波長范圍內的能量激發熒光粉產生可見光并與之前的可見光混合最終達到使得光的亮度增加的目的,同時消除不可見光部分的輻射影響,達到更環保的目的。目前在LCD的背光部分,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白色背光,而是通過單色光經過特殊的熒光粉而產生的一種混合光。在自然界中,我們看到的白色光也是一種混合光,可以通過三棱鏡進行簡單的光譜確認。目前業界使用的白色背光燈大多數是使用發藍色光的芯片去穿透加有黃色熒光粉的燈罩而產生的一種混合光。本實用新型使用熒光粉效果圖如圖2所示,該熒光粉可以對于波長范圍在360nm 附近的紫外光進行吸收再以420nm波長的可見藍光進行釋放,對于發藍光的芯片來說,其中有部分光的波長會集中在紫外較長的波段范圍之內這里我們稱之為UV光。人眼最不能接受的是藍光和UV光,藍光殺傷人眼活性細胞的能力是綠光的10倍,而UV光殺傷人眼活性細胞的能力又是藍光的10倍,長期接觸大量低波長的藍光能大量殺傷人眼活性細胞。即使到時多吃有利眼睛的食品也會無作用。所以在LCD的背光部分,盡量將發出的低波長的藍光以及UV光消除。在LCD的制造中,采用某種特殊的工藝將這種熒光粉加在反射板上,使得背光在經過反射板之后,將UV光以及低波長的藍光經過激發之后轉變為較高波長段的藍光。且對于人的可視波長范圍來說,UV光以及低波長范圍的藍光對于人的可視是有礙的,這里進行轉換之后可以增強IXD的顯示效果,進而可以降低IXD部分同樣顯示效果情況下的功耗狀態。這種方式使用于電腦較大尺寸的顯示器,可以保護人的眼睛,緩解長時間使用過程當中造成的眼疲勞,同時UV光可以穿透皮質層,對皮膚組織有一定的影響,將UV光轉換之后此問題可以避免。使用于小尺寸的便攜式產品可以起到一定降功耗的作用。在原始的反射板中,只有反光的特性,這樣就使得背光燈發出來的所有光線全部被反射出來,造成低波長的藍光以及UV光部分的能量浪費,只是以較暗的可見光或者不能轉換為可見光部分,使得顯示效果不高,且對于人眼以及皮膚有一定的傷害作用。利用本實用新型的低波長的藍光以及UV光可以去激發反射板上的熒光粉,激發之后熒光粉發出較高波長段的可見光,使得顯示效果得到提升,同時將穿透性較強的低波長段得藍光和UV光消除,起到環保的作用。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范圍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涵蓋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降低IXD背光輻射的結構,從上到下依次包括上偏光片(1)、液晶(2)、上片玻璃 (3)、下片玻璃(4)、下偏光片(5)、上增光膜(6)、下增光膜(7)、擴散膜(8)、導光板(9)、背光膠架(10)及反射板(1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射板(11)上均勻涂覆一層熒光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LCD背光輻射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片玻璃(4) 的末端連接有FPC (12)。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降低LCD背光輻射的結構,從上到下依次包括上偏光片、上片玻璃、液晶、下片玻璃、下偏光片、上增光膜、下增光膜、擴散膜、導光板、背光膠架及反射板,在反射板上均勻涂覆一層熒光粉,下片玻璃的末端連接有FPC。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利用熒光粉對于特殊波長段的光信號的吸收特性,并且受到激發之后產生可見波長段的光信號,利用這一特性將原來沒有轉換成可見光的能量轉換為可見光部分,提升顯示效果,降低LCD的背光輻射,降低顯示的使用功耗。
文檔編號F21S8/00GK202171710SQ20112033225
公開日2012年3月21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6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6日
發明者曾元清 申請人:廣東歐珀移動通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