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不對稱光擴散鏡片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815935閱讀:332來源:國知局
不對稱光擴散鏡片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發明涉及不對稱光擴散鏡片。具體地,本發明涉及用于擴散發光二極管的光的具有不對稱形狀的光擴散鏡片。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半導體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對輕小型、性能有大幅提升的平板顯示器的需求出現爆發式的增長。

在這些平板顯示器中,最近備受人們關注的是液晶顯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lcd),其因具有輕小、省電等優勢而能克服現有的陰極射線管(cathoderaytube;crt)的一些缺陷,從而成為了替換陰極射線管的手段之一。如今,在所有需要顯示器的信息處理裝置中均能見到液晶顯示器的身影。

由于液晶顯示器中的液晶顯示板是無法自行發光的光接收元件,因此在液晶顯示板下面具備了用于向液晶顯示板供應光的背光單元。背光單元包括光源、導光板、反射片及光學片等。光源會采用發熱少、發出類似于自然光的白光、壽命長的冷陰極管光源,或采用有使用顯色良好又省電的發光二極管(lightemittingdiode,以下簡稱為led)的led光源。雖然一直采用冷陰極管的光源,但由于led光源具有良好的顯色能力、省電等優勢,因此逐漸開始采用led光源的產品。

led光源是通過將紅、綠、藍三色led進行排列而混合成白光來向液晶顯示板提供白光的光源。根據在液晶顯示板上提供光的位置,led光源可分為側邊(edge)型和直下型。側邊型采用將led置于液晶顯示板的側面并從側面提供光的形式,而直下型采用將led置于液晶顯示板的背面并從背面提供光的形式。隨著液晶板尺寸的大型化趨勢,以后越來越多的led光源會選擇采用直下型,而不是側邊型,因此對直下型led光源的研發越發活躍。

led會發出趨于集中在led正前方的直線性較強的光。因此,光無法均勻地分布在液晶顯示板上,從而led的正面更亮一些,導致出現離正面越遠光線越暗的現象。為了解決這種問題,人們對研發出一種能使led的光更加有效且均勻地進行分散的技術的需求在不斷增加。

雖然需要使從led中射出的光對稱性地、均勻地進行擴散,根據led排列也有需要將更多的光僅按一定方向進行擴散。例如,將led的左右間距比起上下間距排列得更為緊湊時,要讓上下方向的光進行較多的擴散,而左右方向的光進行較少的擴散,從而在整體上使光分布得更為均勻。

因此,人們對從led射出的光進行不對稱擴散的技術的要求會越來越高。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韓國公開專利號2013-0107849。



技術實現要素:

技術問題

本發明在于提供一種用于使led的光以不對稱方式進行擴散的鏡片。

本發明的技術問題并不僅限于此,通過以下描述,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明確地理解本發明中未能提及的其他技術問題。

技術方案

為了解決本發明的上述技術問題,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半球形不對稱光擴散鏡片可以包括:凸形上表面;曲率小于所述上表面的曲率且包括向下凸起的形狀的下表面;在所述下表面上往里凹陷形成的入射面;及側面,其與所述上表面的邊緣相接并向垂直于所述下表面的方向直線延伸而與所述下表面的邊緣相接,且連接上表面與下表面的側面距離即側面高度在第一高度與小于第一高度的第二高度之間。

有益效果

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從led中射出的光可以不對稱方式進行擴散。

附圖說明

圖1和圖2為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不對稱光擴散鏡片的透視圖。

圖3為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不對稱光擴散鏡片的仰視圖。

圖4為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不對稱光擴散鏡片的主視圖。

圖5為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不對稱光擴散鏡片的側視圖。

圖6和圖7為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不對稱光擴散鏡片的截面圖。

圖8展示了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不對稱光擴散鏡片的光線路徑。

圖9和圖10展示了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不對稱光擴散鏡片的入射面和上表面的曲面特性。

圖11展示了從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不對稱光擴散鏡片的側面射出的光線的路徑。

圖12展示了從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不對稱光擴散鏡片的上表面射出的光線的路徑。

圖13為現有的對稱型光擴散鏡片的主視圖。

圖14展示了現有的對稱型光擴散鏡片的光擴散。

圖15展示了設有多個現有的對稱型光擴散鏡片的基板。

圖16展示了如同圖15所示設有多個現有的對稱型光擴散鏡片時的光擴散。

圖17展示了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不對稱光擴散鏡片的光擴散。

圖18展示了設有多個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不對稱光擴散鏡片的基板。

圖19展示了如同圖18所示設有多個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不對稱光擴散鏡片時的光擴散。

【附圖符號的說明】

10:不對稱光擴散鏡片

100:上表面

110:第一側面

120:第二側面

130:第三側面

140:第四側面

200:下表面

250:入射面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結合附圖,將詳細地說明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根據附圖和以下實施例,可以明確本發明的優點和特征,以及實現這些優點和特征的方法。然而,本發明不應局限于以下實施例,可通過其他多種變化能夠實現本發明,以下實施例在于完整地說明本發明且能使本領域的額技術人員能夠完全理解本發明的范圍,本發明的范圍應基于所附的權利要求書來定義。在本說明書的上下文中,相同符號指向相同結構。

如沒有其他說明,本說明書中使用的所有術語(包括技術和科學性術語)具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均能理解的含義。此外,除非有明確的其他特殊含義,也不會對慣用且在字典中有定義的術語進行異常或過度解釋。

圖1和圖2為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不對稱光擴散鏡片的透視圖。圖3為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不對稱光擴散鏡片的仰視圖。圖4為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不對稱光擴散鏡片的主視圖。圖5為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不對稱光擴散鏡片的側視圖。

根據圖1-圖5,將詳細地說明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不對稱光擴散鏡片10的外觀形狀。

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不對稱光擴散鏡片10可具有半球形狀。不對稱光擴散鏡片10可以包括凸形上表面100、曲率小于上表面100的曲率且包括向相反于上表面100的方向凸起的形狀的下表面200、在下表面200上往里凹陷形成的入射面250及分別與上表面100的下端和下表面200的邊緣相接的側面110、120、130、140。

為了方便說明,“上”和“下”僅為相對性表述,在以下如無特別說明,將從下表面200往上表面100的方向確定為上方,反之,將從上表面100往下表面200的方向確定為下方,但不限于此。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上表面100可具有向上方凸起的形狀。

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上表面100可以為半球形狀,從該半球形狀的中心頂點處越往邊緣靠近曲率維持不變。

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上表面100可以為半球形狀,該半球形狀在中心頂點處的曲率為1,且越往邊緣靠近曲率逐漸增大。

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上表面100可以為在中心頂點處的曲率最大且往邊緣方向的曲率逐漸減小的半球形。

如圖1、圖2、圖4和圖5中所示,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上表面100可具有不對稱的半非球面形狀。在上表面100上,從中心至邊緣處的曲率可以不同。因此,上表面100可具有左右對稱而非旋轉對稱的形狀不對稱的半球形狀。

例如,與在圖5中從y軸方向的截面所示的上表面100相比,在圖4中從x軸方向的截面所示的上表面100的中心周邊可以更為平坦。亦即,在所述中心處,所述x軸方向的曲率變化可小于所述y軸方向的曲率變化。

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上表面100的曲率可以不對稱,以使從led光源300發射的光在上表面100上發生折射并向外射出時相對于表面100的中心并不對稱。

在圖6和圖7中,將再次詳細說明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上表面100,為避免重復在此省略進一步說明。

如圖3所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下表面200的截面可以為圓形或橢圓形,且包括向下凸起的凸起形狀。下表面200可包括平面210和向下凸起的下凸起面220。在下表面200上,從其邊緣往中心方向可以形成一定距離的平面210,而從平面210邊界至中心為止可以形成下凸起面220。亦即,下表面200的形狀可以為,從其邊緣往中心方向至一定距離為止的曲率均為0,而超過所述一定距離開始至所述中心的曲率會先增后減。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由于在下表面200上形成有下凸起面220,與具有沒有下凸起面220的平面相比,使得從led光源射出的光線中更多的向下射出的光線朝上方進行全反射。對此將在圖8中進行詳細說明,為避免重復在此省略進一步說明。

入射面250形成在下表面200上,是指從led光源射出的光線入射到不對稱光擴散鏡片10的區域。所述光線可以在入射面250上入射到不對稱光擴散鏡片10的內部并發生折射,然后在不對稱光擴散鏡片10內折射到上表面100或側面110、120、130、140上并向外射出。

入射面250可以在下表面200的具有長軸與短軸的橢圓形入射口260處往不對稱光擴散鏡片10的內部凹陷而形成的。入射面250可包括半橢圓球形狀或半橄欖球形狀。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入射口260可以形成在下凸起面220的表面上,以使入射口260的中心點與下表面200的中心點位于同一直線上。當所述兩個中心點位于同一直線上時,入射口260和入射面250位于不對稱光擴散鏡片140的中心。

入射面250可包括往下表面200的內部凹陷而形成的半橢圓球形狀或半橄欖球形狀。入射面250的截面可以為半橢圓形狀或拋物線形狀。在此省略對入射面250的截面形狀的進一步說明,以免重復,而會在圖6和圖4中更為詳細說明。

側面110、120、130、140,與上表面100的邊緣相接,且從該邊緣處向垂直于下表面200的方向直線延伸并與下表面200的邊緣相接。將側面110、120、130、140分別與上表面100和下表面200相接的部分的垂直距離定義為側面110、120、130、140的側面高度。所述側面高度形成在第一高度與小于第一高度低的第二高度之間。

側面110、120、130、140可包括第一側面110、第二側面120、第三側面130和第四側面140。第一側面110與第三側面130具有所述第一高度,而第二側面120與第四側面140具有所述第二高度。

為了便于說明,以不對稱光擴散鏡片10的中心為準進行如下定義,即第一側面110和第三側面130是指位于x坐標軸上的側面,而第二側面120和第四側面140是指位于與所述x軸相垂直的y坐標軸上的側面。這僅僅是為了便于說明的相對性的表達形式,因此并不限于此。在下面,如沒有其他的定義,將以上面定義為準進行說明。

在第一側面110上,所述側面高度可以從所述第一高度逐漸降至第二高度,使得所述第一側面110連接到第二側面120。

在第二側面120上,所述側面高度可以從所述第二高度逐漸增加至第一高度,使所述第二側面120連接到第三側面130。

在第三側面130上,所述側面高度可以從所述第一高度逐漸降至第二高度,使得所述第三側面130連接到第四側面140。

在第四側面140上,所述側面高度可以從所述第二高度逐漸增加至第一高度,使得所述第四側面140連接到第一側面110。

如圖1和圖2所示,將上表面100的邊緣或下表面200的邊緣等分成4個部分,第一側面110、第二側面120、第三側面130和第四側面140分別位于這4個部分上,將第一側面110與第三側面彼此面對面排列,將第二側面120與第四側面140彼此面對面排列,但不限于此。

如圖4和圖5所示,從第一側面110往第二側面120的方向的側面高度可以曲線形式逐漸減小,而從第二側面120往第三側面130的方向的側面高度可以曲線形式逐漸增大。從第三側面130往第四側面140方向的側面高度可以曲線形式逐漸減小,而從第四側面140往第一側面110的方向的側面高度可以曲線形式逐漸增大。然而,實施方式不會僅限于此。

隨著所述側面高度的變化,上表面100與側面110、120、130、140相接處而形成上表面邊緣105,且以下表面200的邊緣作為高度基準時,該上表面邊緣105可具有通過從所述第二高度逐漸增至所述第一高度、又從第一高度逐漸降至所述第二高度來重復增減高度而形成的形狀。

再如圖1-5中所示,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不對稱光擴散鏡片10可以為側面110、120、130、140的側面高度不相同的不對稱形狀。

圖6和圖7為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不對稱光擴散鏡片的截面圖。

如圖6和7所示,基于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不對稱光擴散鏡片10的截面,將進一步說明上表面100和入射面250.

下面,為了便于說明,以順著垂直于橢圓形入射口260的長軸和短軸方向截開而形成的截面為準,說明入射面250的截面。也就是說,將順著垂直于入射口260的長軸方向截開而形成的截面定義為入射面250的長軸方向截面,將順著垂直于入射口260的短軸方向截開而形成的截面定義為入射面250的短軸方向截面。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不對稱光擴散鏡片10的上表面100可具有用于滿足以下非球面方程式的非球面。

r2=x2+y2

例如,上表面可具有k值等于-1的拋物線形狀,短軸方向截面的上表面100的曲率c可以為0.0045455,長軸方向截面的上表面100的曲率c可以為0.040000。因此,上表面100可具有左右對稱而非旋轉對稱的非球面形狀。

通常,拋物線方程可表示為此時c值表示曲率。曲率越大,拋物線的曲線越靠近經過拋物線焦點并與準線垂直的直線。也就是說,形狀接近于離心率更大的橢圓形狀。因此,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上表面100可具有長軸方向截面的曲率大于短軸方向截面的曲率的拋物線形狀。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不對稱光擴散鏡片10的入射面250的形狀可以為半橢圓球或拋物線形狀。入射面250的短軸方向截面(請見圖6)和長軸方向截面(請見圖7)的形狀均為半橢圓形或拋物線形狀。

圖6展示了入射面250的短軸方向截面的圖,圖7展示了入射面250的長軸方向截面的圖。短軸方向截面的入射面250和長軸方向截面的入射面250均具有符合以下非球面方程式的非球面形狀。

r2=x2+y2

例如,入射面250具有k值等于-1的拋物線形狀,短軸方向截面的入射面250的曲率c為3.0000,長軸方向截面的上表面100的曲率c為1.5000。因此,入射面250可具有左右對稱而非旋轉對稱的非球面形狀。

根據上面的拋物線方程式可知,由于入射面250的短軸方向截面的曲率大于長軸方向截面的曲率,因此短軸方向截面與長軸方向截面相比可具有與離心率更大的橢圓相接近的拋物線形狀。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入射面250的長軸位于用于連接第二側面120和第四側面140的虛擬直線上,入射面250的短軸位于用于連接第一側面110和第三側面130的虛擬直線上。因此,在入射面250的短軸方向截面上,第一側面110和第三側面130分別位于入射面250的左右,而在入射面250的長軸方向截面上,第二側面120和第四側面140分別位于入射面250的左右。通過以上排列,在從led光源射出的光線中,入射到短軸方向的入射面250的光比入射到長軸方向的入射面250的光經過折射后更偏向側面方向進行擴散。

圖8展示了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不對稱光擴散鏡片的光線路徑。

根據圖8,將說明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不對稱光擴散鏡片10的光線路徑。

led光源300可位于入射口260的內部。led光源300可向上方或向側面方向射出光。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不對稱光擴散鏡片10可以由玻璃或合成樹脂制成。具體地,不對稱光擴散鏡片10可以由折射率為1.4-1.75的透明材料制成。

從led光源300中向上射出的光線沿上方路徑310進行傳播,在入射面250入射到不對稱光擴散鏡片10的內部,沿著第一折射路徑312發生折射。所述光線在不對稱散射鏡片10的內部沿著第一折射路徑312進行傳播,在上表面100上向不對稱光擴散鏡片的外部發生折射并沿著第一射出路徑314向外射出。

從led光源300中向側面方向射出的光線會沿著側向路徑320進行傳播,在入射面250入射到不對稱光擴散鏡片10的內部,沿著第二折射路徑322發生折射。所述光線在不對稱光擴散鏡片10的內部沿著第二折射路徑322進行傳播,在上表面100上向不對稱光擴散鏡片的外部發生折射并沿著第二射出路徑324向外射出。

從led光源300中,向側面往下方向射出的光線沿著側面往下路徑330進行傳播,在入射面250入射到不對稱光擴散鏡片10的內部,沿著第三折射路徑332發生折射。所述光線在不對稱光擴散鏡片10的內部沿著第三折射路徑332進行傳播,在下凸起面220上發生全反射,且沿著第一反射路徑334進行傳播。所述光線沿著第一反射路徑334進行傳播,在上表面100上向不對稱光擴散鏡片的外部發生折射并沿著第三射出路徑336向外射出。

由于下凸起面220具有向下凸起的形狀,這與扁平形狀相比可以把更多的光通過全反射向側面110、120、130、140或上表面100反射出去。

圖9和圖10展示了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不對稱光擴散鏡片的入射面和上表面的曲面特性。

根據圖9和圖10,通過使用光線路徑說明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不對稱光擴散鏡片10的入射面250和上表面100的曲面特性。

首先,如圖9所示,通過入射面250的短軸方向截面說明光線的傳播路徑。

從led光源300中射出的用于與光軸500形成銳角ф0并與入射面250的短軸呈平行的光線,沿著第一路徑340進行傳播。所述光線在入射面250上的第一位點410入射,沿著第二路徑344發生折射。根據折射定律,與第一位點410的第一切線412相垂直的第一法線414與第一路徑340形成銳角θ1,第一法線414與第二路徑344形成銳角θ2。由于不對稱光擴散鏡片10的密度大于比空氣密度,因此成立θ1>θ2的關系。

所述光線沿著第二路徑344進行傳播后,在上表面100的第二位點420入射,沿著第三路徑348發生折射。根據折射定律,與第二位點420的第二切線422相垂直的第二法線424與第二路徑344形成銳角θ3,第二法線424與第三路徑348形成銳角θ4。由于不對稱光擴散鏡片10的密度大于空氣密度,因此成立θ3>θ4的關系。

當所述光線沿著第三路徑348向不對稱光擴散鏡片10的外部射出時,第三路徑348經過延長而與光軸500相交的虛擬直線與光軸500所形成的銳角ф1可大于所述ф0。因此,所述光線與起初從led光源300射出的光線相比可以向更往側面方向進行擴散。

其次,如圖10所示,通過結合入射面250的長軸方向截面,說明光線傳播路徑。

從led光源300中射出的用于與光軸500形成銳角ф0并與入射面250的長軸方向呈平行的光線,沿著第四路徑360進行傳播,然后從入射面250上的第三位點430入射,沿著第五路徑364發生折射。根據折射定律,與第三位點430的第三切線432相垂直的第三法線434與第四路徑360形成銳角θ5,第三法線434與第五路徑364形成銳角θ6。由于不對稱光擴散鏡片10的密度大于比空氣密度,因此成立θ5>θ6的關系。

所述光線沿著第五路徑364進行傳播后,在上表面100的第四位點440入射,然后沿著第六路徑368發生折射。根據折射定律,與第四位點440的第四切線442相垂直的第四法線444與第四路徑364形成銳角θ7,第四法線444與第六路徑368形成銳角θ8。由于不對稱光擴散鏡片10的密度大于空氣密度,因此成立θ8>θ7的關系。

當所述光線沿著第六路徑368向不對稱光擴散鏡片10的外部射出時,第六路徑368經過延長而與光軸500相交所形成的虛擬直線與光軸500形成的銳角ф2可大于所述ф0。因此,所述光線與起初從led光源300射出的光相比向更往側面方向進行擴散。

如圖9和圖10所示,在從led光源300射出的與光軸500形成銳角ф0的光線中,分別沿著入射面250的短軸方向和長軸方向傳播出去的光線,在不對稱光擴散鏡片10的上表面100向外射出時能與光軸500分別形成ф1、ф2的銳角。入射面250的短軸方向截面的曲率(cc)大于長軸方向截面的曲率(ca)即ca<cc,且所述短軸方向的上表面100的截面曲率(cd)小于所述長軸方向的上表面100的截面曲率(cb)即cb>cc,從而可以成立ф1>ф2的關系。因此,向入射面250的短軸方向入射的光線與向長軸方向入射的光線相比向更往側面方向進行擴散。

對于入射面250的短軸方向和長軸方向而言,入射面250和上表面100的曲率分別滿足以下表達式。

也就是說,入射面250的短軸方向截面的曲率大于入射面250的長軸方向截面的曲率。上表面100的短軸方向截面的曲率小于上表面100的長軸方向截面的曲率,從而可以滿足上述表達式。

如上所述,由于光線相對于短軸方向和長軸方向發生不同的折射,從入射面250的短軸方向的曲面入射的光線與從其長軸方向的曲面入射的光線相比會更向偏側面方向進行擴散。

圖11展示了從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不對稱光擴散鏡片的側面射出的光線的路徑。

圖12展示了從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不對稱光擴散鏡片的上表面射出的光線的路徑。

通過結合圖11和圖12,說明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不對稱光擴散鏡片10的側面110、120、130、140的側面高度之差的擴散效果。

如圖11所示,從led光源300中射出的用于與光軸500形成銳角ф3并沿著第七路徑370進行傳播的光線,在第一側面110入射進去并沿著第八路徑374發生折射。此時,第七路徑370的虛擬延長線372與第八路徑374形成銳角ф4。

如圖12所示,從led光源300中射出的用于與光軸500形成銳角ф3并沿著第九路徑380傳播的光線,由于第四側面140的側面高度要低于第一側面110的側面高度,在上表面100入射進去并沿著第十路徑384發生折射。此時,第九路徑380的虛擬延長線382與第十路徑384形成銳角ф5。

如圖11和圖12所示,從led光源300中射出的用于與光軸500形成銳角ф3的光線分別入射到側面110和上表面100后向外射出。入射到側面110并向外射出的光線沿著第八路徑374進行傳播,且第八路徑374與光軸500之間形成的角度為(ф3-ф4)。入射到上表面100并向外射出的光線沿著第十路徑384進行傳播,且第十路徑382與光軸500之間形成的角度為(ф3+ф5)。因此,入射到側面110的光線與入射到上表面100的光線相比向上進行更寬范圍的擴散。

通常,從led光源300向側面方向發射的光線中黃色系列的光居多。如圖11和圖12中所示,與在上表面100上折射的光線相比,在側面110上折射的光線會向更往上的方向進行傳播。因此,不對稱光擴散鏡片10在側面110、130方向上能讓黃色系列的光向更往上的方向進行擴散,從而在整體上能向側面110、130方向擴散色彩更均勻的光線。

圖13為現有的對稱型光擴散鏡片的主視圖。

如圖13所示,現有的對稱型光擴散鏡片50可具有向上凸起的半球形狀。對稱型光擴散鏡片50的具有高度均勻的側面,且在其下表面上具有往里凹陷而形成的球形入射面。如圖13所示,對稱型光擴散鏡片50的任何經過光軸的截面均具有相同的形狀。

圖14展示了現有的對稱型光擴散鏡片的光擴散路徑。

如圖14所示,當led光源位于下表面中心處時,對稱型光擴散鏡片50可以將所述led光源中射出的光線以旋轉對稱的方式進行擴散。

圖15展示了設有多個現有的對稱型光擴散鏡片的基板,圖16展示了如同圖15所示設有多個現有的對稱型光擴散鏡片時的光擴散。

如圖15所示,將多個對稱型光擴散鏡片50相隔一定間距進行排列時,如同圖16所示,由于從各對稱型光擴散鏡片中擴散出來的光會重疊在一起,因此僅能照亮沿著用于連接各對稱型光擴散鏡片的中心的虛擬直線周圍一定距離。此外,由于黃光往上方折射的較多,因此越靠近中心黃色分布越高。

圖17展示了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不對稱光擴散鏡片的光擴散。

如圖17所示,當led光源位于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不對稱光擴散鏡片10的入射口260上時,可以確認從所述led光源射出的光通過不對稱光擴散鏡片10后與左右方向相比有更多的光往上下進行擴散。這里所述的上下是指第一側面110和第三側面130的方向,所述左右是指第二側面120和第四側面140的方向,且均為相對性的表述。

在經過第二側面120和第四側面140截開而形成的截面(長軸方向截面)上的入射面250的曲率為ca及上表面的曲率為cb、在經過第一側面110和第三側面130截開而形成的截面(短軸方向截面)上的入射面250的曲率為cc及上表面的曲率為cd時,由于ca<cc且cb>cd,將有更多的來自led光源的光向第一側面110和第三側面130的方向進行擴散。

圖18展示了設有多個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不對稱光擴散鏡片的基板,圖19展示了如同圖18設有多個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不對稱光擴散鏡片時的光擴散。

基于如圖18中所示,將多個不對稱光擴散鏡片10相隔一定間距進行排列,以讓第二側面120和第四側面140位于多個不對稱光擴散鏡片10的左右兩側。通過如同圖18進行排列多個不對稱光擴散鏡片10,可確認如在圖19中所示從各led光源中射出的光通過多個不對稱光擴散鏡片10后與左右方向相比向上下方向進行更寬范圍的擴散。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