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臥式帶鋸機的調節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 一 種臥式帶鋸機,具體屬于臥式帶鋸 機的調節裝置。
背景技術:
市場上目前在加工板材時可采用臥式帶鋸機,臥式帶 鋸機的結構是在連接座上設有固定鋸輪組和活動鋸輪組, 活動鋸輪組的背面設有可調節的鏈條,通過轉動鏈條,使 活動鋸輪組前后移動,經達至調節兩鋸輪之間的距離,適
應不同寬度的板材;由于,鏈條具有一定齒紋,未能達到 精細調節的要求,調節時不順暢;再有,鏈條未能很好地 鎖定鋸輪的位置,使鋸輪有擺動,在加工時,鋸輪高速旋 轉,帶動鋸輪上的鋸片旋轉,并對板材切割,鋸片高速旋 轉鋸削材料時切割不穩,磨擦生熱而導致的鋸片升溫變形, 導致鋸片在工作時斷裂,造成鋸片的損耗也很大,鋸片更 換頻繁,影響生產效率,嚴重時,鋸片在高速旋轉中斷裂 會飛脫,使鄰近的工人受傷。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種移 動順暢、鋸條使用壽命長、鋸條不易斷裂和飛脫、使用安 全的臥式帶鋸機的調節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
臥式帶鋸機的調節裝置,包括機床,機床的連接座, 連接座上設有一固定鋸輪組和活動鋸輪組,所述活動鋸輪 組上設有調節裝置,調節裝置包括一鋸輪、鋸輪的背面設 有滑塊,滑塊置于滑軌上, 一軸承穿過鋸輪的軸芯和滑塊 與上述連接座連接,連接座內設有油缸,油缸的頂桿頂于 軸承一側,軸承的另一側設有壓縮彈簧。
所述滑軌與連接座之間設有底座,滑軌固定在底座上。
所述彈簧套于直桿上。
所述滑軌可為雙滑軌,對應雙滑軌,鋸輪上設有雙滑塊。
所述滑軌呈水平設置。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采用滑軌式的調節裝置,調節鋸輪的距離, 滑塊在滑軌上滑行,可達到精細調節的要求,滑動時順暢; 滑塊置于滑軌上較為穩定,工作時,不會有擺動,相對減 小鋸片與材料的磨擦,從而提高鋸條使用壽命長,再者, 鋸輪在穩定的狀態下工作,鋸條不易斷裂和飛脫,保證了 工作使用時的安全性。
圖l是臥式帶鋸機的固定、活動鋸輪組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活動鋸輪組調節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l和2所示臥式帶鋸機的調節裝置,包括機床, 機床的連接座1,連接座l上設有一固定鋸輪組2和活動
鋸輪組3,所述活動鋸輪組3上設有調節裝置4,調節裝置 4包括一鋸輪401、鋸輪401的背面設有滑塊402,滑塊402 置于滑軌403上,一軸承5穿過鋸輪401的軸芯和滑塊402 與上述連接座l連接,連接座1內設有油缸404,油缸404 的頂桿頂于軸承5 —側,軸承5的另一側設有壓縮彈簧405。
所述滑軌403與連接座1之間設有底座406,滑軌403 固定在底座406上。
所述彈簧405套于直桿407上。
所述滑軌403可為雙滑軌403,對應雙滑軌403,鋸輪 401上設有雙滑塊402。
所述滑軌403呈水平設置。
工作原理啟動臥式帶鋸機,根據要切割材料的厚度, 調節活動鋸輪組,是油缸的頂桿推動,鋸輪的軸承,使鋸 輪背面的滑塊在滑軌中滑行,到達相應的位置,鎖定,開 始運作切割板材,鋸片高速旋轉鋸削材料時切割比較穩定; 不用時,油缸的頂桿松壓,鋸輪的軸承另一側的彈簧反向 壓力使鋸輪滑行回原位。
權利要求1.臥式帶鋸機的調節裝置,包括機床,機床的連接座(1),連接座(1)上設有一固定鋸輪組(2)和活動鋸輪組(3),其特征是,所述活動鋸輪組(3)上設有調節裝置(4),調節裝置(4)包括一鋸輪(401)、鋸輪(401)的背面設有滑塊(402),滑塊(402)置于滑軌(403)上,一軸承(5)穿過鋸輪(401)的軸芯和滑塊(402)與上述連接座(1)連接,連接座(1)內設有油缸(404),油缸(404)的頂桿頂于軸承(5)一側,軸承(5)的另一側設有壓縮彈簧(405)。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臥式帶鋸機的調節裝置,其特 征是,所述滑軌(403)與連接座(l)之間設有底座(406),滑 軌(403)固定在底座(406)上。
3.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臥式帶鋸機的調節裝置,其特 征是,所述彈簧(405)套于直桿U07)上。
4.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臥式帶鋸機的調節裝置,其特 征是,所述滑軌(403)可為雙滑軌(403),對應雙滑軌(403), 鋸輪(401)上設有雙滑塊(402)。
5.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臥式帶鋸機的調節裝置,其特 征是,所述滑軌(403)呈水平設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臥式帶鋸機的調節裝置,它包括機床,機床的連接座,連接座上設有一固定鋸輪組和活動鋸輪組,所述活動鋸輪組上設有調節裝置,調節裝置包括一鋸輪、鋸輪的背面設有滑塊,滑塊置于滑軌上,一軸承穿過鋸輪的軸芯和滑塊與上述連接座連接,連接座內設有油缸,油缸的頂桿頂于軸承一側,軸承的另一側設有壓縮彈簧。本實用新型具有移動順暢、鋸條使用壽命長、鋸條不易斷裂和飛脫、使用安全的優點。
文檔編號B23D55/00GK201198052SQ20082004744
公開日2009年2月25日 申請日期2008年5月7日 優先權日2008年5月7日
發明者楊艷姬 申請人:楊艷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