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擠壓機的擠壓模具改進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擠壓機用模具的改進結構。
背景技術:
鑄錠在擠壓過程中,單邊有1 2mm的脫皮,是為了去除鑄錠表面的氧化層,保證 擠壓毛棒的質量,脫皮尺寸應均勻、完整、無破損。但在高噸位如2000T擠壓機在擠壓過程 中,存在蛻皮變形,有破損的情況,導致擠出的棒材存在質量隱患。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分 別于2009年01月21與2009年10月07公開了名稱為“一種雙動擠壓機”以及“一種稀土 鎂合金無縫薄壁細管熱擠壓方法及其專用模具”,兩篇專利所公開的擠壓機在其擠壓成型 過程中所產生的蛻皮會通過模具的導流部進入成型腔內,影響擠壓毛棒的質量。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提供一種擠壓機的擠壓模具改進結構,降低鑄錠 擠壓過程中蛻皮變形、破損對毛棒質量的影響,保證擠壓毛棒的質量。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擠壓機的擠壓模具改 進結構,包括由導流部、成型部、出料部構成的擠壓模本體,擠壓模本體內部設有依次連通 的導流腔、成型腔及出料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擠壓模本體外壁設有自導流部端口向成型部 方向半徑逐漸增大的錐形環面。在模具上設置該錐形環面是為了控制擠壓時鑄錠表面部分 銅液的流動方向,保證鑄錠表面一定深度的銅液變為蛻皮部分后不會進入毛棒內,提高了 擠壓毛棒的質量。進一步的,所述錐形環面與擠壓模本體外壁間夾角為10 20°,錐形環面的軸向 深度為10 80mm。進一步的,所述導流部的外部端口設有與錐形環面平滑連接的導向圓角。通過導 向圓角可以更好的控制擠壓過程中鑄錠脫皮時銅液的流動方向,提高脫皮的質量,提高擠 壓毛棒的質量。進一步的,所述導向圓角的半徑為3 10mm。進一步的,所述導流腔為錐形腔,導流腔壁面與成型腔壁面間采用圓角過渡。有利 于金屬流動,減小擠壓力,提高模具使用壽命。進一步的,所述導流腔的錐度為15 30°,圓角半徑為6 15mm。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在模具上設蛻皮導向的錐形環面,起到了控 制擠壓時鑄錠表面部分銅液流動方向的作用,保證鑄錠表面一定深度的銅液變為蛻皮部分 后不會進入毛棒內,提高了擠壓毛棒的質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模具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3[0013]圖2為本實用新型模具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
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為一種擠壓機的擠壓模具改進結構,包括由導流部1、成 型部2、出料部3構成的擠壓模本體,擠壓模本體內部設有依次連通的導流腔11、成型腔21 及出料腔31,所述擠壓模本體外壁設有自導流部1端口向成型部2方向半徑逐漸增大的 錐形環面12。在模具上設置該錐形環面12是為了控制擠壓時鑄錠表面部分銅液的流動方 向,保證鑄錠表面一定深度的銅液變為蛻皮部分后不會進入毛棒內,提高了擠壓毛棒的質 量。錐形環面12與擠壓模本體外壁間夾角為10 20°,錐形環面12的軸向深度為10 80mm;所述導流部1的外部端口設有與錐形環面12平滑連接的導向圓角13。通過導向圓 角13可以更好的控制擠壓過程中鑄錠脫皮時銅液的流動方向,提高脫皮的質量,提高擠壓 毛棒的質量;所述導向圓角13的半徑為3 10mm。如圖2所示,實施例二中的保留了實施例一模具的外部結構,但將導流腔11設置 為更利于液體流動的錐形腔,導流腔11壁面與成型腔21壁面間采用圓角過渡。有利于金 屬流動,減小擠壓力,提高模具使用壽命;導流腔11的錐度為15 30°,圓角半徑為6 15mm。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可根據擠壓機噸位、蛻皮厚度、鑄錠直徑、擠壓毛棒尺寸、擠壓孔 數等外在條件因素對模具尺寸作一定的更改,以提高毛棒質量。
權利要求一種擠壓機的擠壓模具改進結構,包括由導流部(1)、成型部(2)、出料部(3)構成的擠壓模本體,擠壓模本體內部設有依次連通的導流腔(11)、成型腔(21)及出料腔(31),其特征在于所述擠壓模本體外壁設有自導流部(1)端口向成型部(2)方向半徑逐漸增大的錐形環面(1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擠壓機的擠壓模具改進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錐形環 面(12)與擠壓模本體外壁間夾角為10 20°,錐形環面(12)的軸向深度為10 80m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擠壓機的擠壓模具改進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部(I)的外部端口設有與錐形環面(12)平滑連接的導向圓角(13)。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擠壓機的擠壓模具改進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圓 角(13)的半徑為3 10mm。
5.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種擠壓機的擠壓模具改進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導 流腔(11)為錐形腔,導流腔(11)壁面與成型腔(21)壁面間采用圓角過渡。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擠壓機的擠壓模具改進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腔 (II)的錐度為15 30°,圓角半徑為6 15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擠壓機的擠壓模具改進結構,包括由導流部、成型部、出料部構成的擠壓模本體,擠壓模本體內部設有依次連通的導流腔、成型腔及出料腔,所述擠壓模本體外壁設有自導流部端口向成型部方向半徑逐漸增大的錐形環面。在模具上設置該錐形環面是為了控制擠壓時鑄錠表面部分銅液的流動方向,保證鑄錠表面一定深度的銅液變為蛻皮部分后不會進入毛棒內,提高了擠壓毛棒的質量。
文檔編號B21C25/02GK201711376SQ20102023266
公開日2011年1月19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18日 優先權日2010年6月18日
發明者馮煥鋒, 劉永, 姜少軍, 孫剛峰, 王霞, 趙偉忠, 馬為民 申請人:浙江科宇金屬材料有限公司;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