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蓋板裝配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534236閱讀:445來源:國知局
蓋板裝配裝置的制作方法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器制備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蓋板裝配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的電飯煲保溫蓋板組件由保溫蓋板、保溫蓋板支架和密封圈組成。為了確保保溫蓋板與保溫蓋板支架的連接穩定性,保溫蓋板和保溫蓋板支架一般采用卡扣連接。

傳統技術中,保溫蓋板組件的組裝過程均采用人工手動裝配完成。裝配人員先在保溫蓋板支架上預裝密封圈,再將其與保溫蓋板裝配連接,形成密封保溫蓋板組件,具體過程如下:固定,裝配時將密封圈預裝在保溫蓋板支架上,再使保溫蓋板與保溫蓋板支架對齊,保溫蓋板上的卡扣預裝在保溫蓋板支架的配合孔內;裝配卡扣,將預裝好的保溫蓋板組件放在工作臺面,然后一只手按住組件,另一只手通過螺絲刀或尖嘴鉗等工具用力擠保溫蓋板上的一個卡扣,使其與保溫蓋板支架孔配合;由于一件保溫蓋板往往有多個卡扣,那么需要手動旋轉保溫蓋板組件,進行多次裝配卡扣的工作,直至將全部卡扣全部卡裝于保溫蓋板支架上,完成保溫蓋板組件的組裝。

通過手工擠壓方式裝配卡扣,每裝配一個組件需重復多次壓制動作,勞動強度高,裝配效率低。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手工擠壓方式裝配卡扣勞動強度高、操作效率低的問題,提供一種蓋板裝配裝置,能夠使裝配蓋板卡扣的工作機械化,減少了人工勞動強度,提高裝配效率。

一種蓋板裝配裝置,包括:機架、底模、固定件、第一驅動器、若干第二驅動器及若干第三驅動器,所述機架設置有底模板,所述底模和所述若干第二驅動器均固定設置在所述底模板上,每一所述第二驅動器驅動連接一水平推塊,所述水平推塊用于在所述第二驅動器驅動下沿平行于所述底模的方向朝所述底 模中部做往復運動,每一所述水平推塊開設有通孔,所述第一驅動器固定設置在所述機架上,所述固定件與所述第一驅動器驅動連接,所述固定件用于在所述第一驅動器驅動下沿垂直于所述底模板的方向做往復運動,所述若干第三驅動器固定在所述固定件上,每一所述第三驅動器驅動連接一沖頭,所述沖頭與所述通孔相適配,所述沖頭用于在所述第三驅動器驅動下沿垂直于所述底模板的方向活動插設于所述通孔。

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固定件包括上模板、下模板和壓緊模,所述上模板與所述第一驅動器驅動連接,所述下模板固定連接于所述上模板朝向所述底模板的一面,所述壓緊模固定設置在所述下模板朝向所述底模板的一面,所述第三驅動器連接于所述上模板。

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固定件還包括中模板,所述第三驅動器固定于所述上模板朝向所述底模板的一面,所述中模板與所述第三驅動器驅動連接,所述中模板用于在所述第三驅動器驅動下沿垂直于所述底模板的方向上在所述上模板和所述下模板之間往復運動,所述沖頭固定設置在所述中模板朝向所述底模板的一面。

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固定件還包括第一導向軸,所述第一導向軸的兩端分別與所述上模板和所述下模板固定連接,所述中模板滑動設置于所述第一導向軸上。

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機架還包括第二導向軸,所述第二導向軸沿垂直于底模板的方向固定設置在底模板上,所述上模板滑動設置于所述第二導向軸上。

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壓緊模上開設有與所述水平推塊相適配的空槽,所述水平推塊活動穿設于所述空槽。

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驅動器設置有浮動接頭,所述上模板上設置有連接套,所述第一驅動器通過所述浮動接頭與所述上模板的所述連接套驅動連接。

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若干第二驅動器均勻繞設于所述底模外側。

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水平推塊包括突出部,所述通孔沿垂直于所述底 模板的方向開設于所述突出部上,所述突出部遠離所述第二驅動器的一端朝向所述底模板的一面開設有凹槽。

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底模板上固定設置若干滑軌,每一所述水平推塊滑動設置于一所述滑軌上。

上述蓋板裝配裝置,通過第一驅動器驅動固定件在垂直于底模板的方向做往復運動,固定件配合底模板將放置于底模的蓋板固定住,第二驅動器驅動水平推塊將蓋板上的預裝的密封圈擠開,并把卡扣推斜,然后由第三驅動器驅動沖頭穿過所述水平推塊上的通孔,并沖壓已經傾斜的卡扣,使得卡扣與蓋板支架緊貼扣合。本裝置用機械機構代替人工操作,使得裝配蓋板卡扣的工作機械化,不僅減少了人工勞動強度,而且提高了裝配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其中一實施例的蓋板裝配裝置的一方向結構示意圖;

圖2為其中一實施例的蓋板裝配裝置的一視角局部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A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4為其中一實施例的固定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其中一實施例的蓋板裝配裝置的另一視角局部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6為其中一實施例的按鍵安裝盒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其中一實施例的蓋板裝配裝置的一視角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的說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實用新型。但是本實用新型能夠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來實施,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內涵的情況下做類似改進,因此本實用新型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于”或“設置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 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實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和/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例如,請參閱圖1、圖2和圖3,一種蓋板裝配裝置10,包括機架100、底模800、固定件600、第一驅動器200、若干第二驅動器400及若干第三驅動器500。所述機架100設置有底模板300,所述底模800和所述若干第二驅動器400均固定設置在所述底模板300上,每一所述第二驅動器400驅動連接一水平推塊410,所述水平推塊410在所述第二驅動器400驅動下沿平行于所述底模800的方向朝所述底模800中部做往復運動,每一所述水平推塊410開設有通孔412,例如,所述若干第二驅動器400均勻繞設于所述底模800外側,例如,各相鄰水平推塊410之間的夾角均相同設置;所述第一驅動器200固定設置在所述機架100上,所述固定件600與所述第一驅動器200驅動連接,所述固定件600在所述第一驅動器200驅動下沿垂直于所述底模板300的方向做往復運動,所述若干第三驅動器500固定在所述固定件600上,每一所述第三驅動器500驅動連接一沖頭510,所述沖頭510與所述通孔412相適配,所述沖頭510在所述第三驅動器500驅動下沿垂直于所述底模板300的方向活動插設于所述通孔412。例如,每一沖頭510對應一個通孔412,例如,沖頭510數量與通孔數量412相等,例如,沖頭510的形狀與通孔412的形狀相匹配。通過第一驅動器200驅動固定件600在垂直于底模板300的方向做往復運動,固定件600配合底模800將放置在底模800上的蓋板壓緊固定,第二驅動器400驅動水平推塊410將蓋板上的預裝的密封圈擠開,并把保溫蓋板上的卡扣推斜,這時由第三驅動器500驅動沖頭510穿過所述水平推塊410上的通孔412沖壓已經傾斜的卡扣,使得保溫蓋板通過其卡扣與蓋板支架緊貼扣合。本實用新型及其各實施例的裝置用 機械機構代替人工操作,使得裝配蓋板卡扣的工作機械化,不僅減少了人工勞動強度,而且提高了裝配效率。

為提高裝置的工作效率,達到一次性裝配多個卡扣的效果。在其中一實施例中,第二驅動器400及第三驅動器500的數量為多個。例如,第二驅動器400和第三驅動器500的數量均為八個。例如,第二驅動器400和第三驅動器500的數量為均六個。又如,第二驅動器400數量為八個,第三驅動器500的數量為四個。又如,第二驅動器400數量為八個,第三驅動器500的數量為兩個。又如,第二驅動器400數量為六個,第三驅動器500的數量為兩個。不同的蓋板可設有不同數量的卡扣,而第二驅動器400和第三驅動器500的數量可根據不同的蓋板進行調整,以達到在節約成本的前提下,達到一次性裝配蓋板所有卡扣的效果。

在其中一實施例中,第一驅動器200、第二驅動器400及第三驅動器500是氣缸或微型電機。例如,第一驅動器200、第二驅動器400及第三驅動器500均為氣缸。又如,第一驅動器200、第二驅動器400及第三驅動器500是微型電機。

為解決固定件如何更合理地固定第二驅動器的問題,請參閱圖4,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固定件600包括上模板610、下模板630和壓緊模620,所述上模板610與所述第一驅動器200驅動連接,所述下模板630固定連接于所述上模板610朝向所述底模板300的一面,所述壓緊模620固定設置在所述下模板630朝向所述底模板300的一面,所述第三驅動器500連接于所述上模板610,例如,所述第三驅動器500固定設置于所述上模板610上,所述沖頭510在所述第三驅動器500驅動下沿垂直于所述底模板300的方向往復運動,并活動插設于所述通孔412。這樣,可以使壓緊模620發揮固定效果,同時第三驅動器500在上模板610有較大的安裝空間,可以合理將多個第三驅動器500固定在上模板610上。具體地,當第一驅動器200驅動固定件600整體朝向底模板300運動時,壓緊模620抵接于放置在底模800上的蓋板,壓緊模620與底模800共同將蓋板固定,當水平推塊410在第二驅動器400驅動將將蓋板上的密封圈推開后,第三驅動器500驅動沖頭510朝向底模800運動,沖頭510穿過通孔412將卡扣壓平。

為解決沖頭受力不均導致壓制效果不佳的問題,請參閱圖4,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固定件600還包括中模板640,所述第三驅動器500固定于所述上模板610,所述中模板640與所述第三驅動器500驅動連接,所述中模板640在所述第三驅動器500驅動下沿垂直于所述底模板300的方向上在所述上模板610和所述下模板630之間往復運動,所述沖頭510固定設置在所述中模板640朝向所述底模板300的一面。通過所述第三驅動器500驅動所述中模板640,從而使固定設置在所述中模板640的沖頭510做往復運動。這樣,第三驅動器500通過驅動中模板640整體運動,從而帶動多個沖頭510同時運動,而無需通過多個第三驅動器500分別驅動多個沖頭510,使得結構更為簡單,節約生產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多個沖頭510通過中模板640帶動,使得多個沖頭510的受力相同,使得對多個卡扣壓制的力度能夠均勻分配,進而使得壓制效果更佳。例如,所述第三驅動器500的數量為兩個,沖頭510數量為八個。例如,所述第三驅動器500的數量為四個,沖頭510數量為八個。并且,將各第三驅動器500提供的動力統一,因此,各沖頭510可以同時進行沖壓,保證了沖頭510工作時的一致性。

為使中模板640滑動時更穩定,避免晃動,請參閱圖1,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固定件600還包括第一導向軸650,所述第一導向軸650的兩端分別與所述上模板610和所述下模板630固定連接,所述中模板640滑動設置于所述第一導向軸650上。例如,第一導向軸650的數量為2條,例如,第一導向軸650的數量為4條,例如,第一導向軸650的數量為6條。中模板640能夠沿著第一導向軸700平穩運動,避免晃動。進一步,為解決中模板640滑動過程不流暢的問題。所述第一導向軸650上通過軸承與所述中模板640滑動連接。例如,所述若干第三驅動器500固定在所述固定件600的上模板610上。

為保證固定件600在做往復運動時的穩定性,請參閱圖4,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機架100還包括第二導向軸700,所述第二導向軸700沿垂直于底模板300的方向固定設置在底模板300上,所述上模板610滑動設置于所述第二導向軸700上。所述第二導向軸使固定件600在第一驅動器200的驅動下沿導向軸700上下活動,避免固定件上下運動時的固定件旋轉。

例如,所述第二導向軸700的數量為2條,例如,所述第二導向軸700的數量為4條,例如,所述第二導向軸700的數量為6條。這樣,這樣,上模板610能夠沿著第二導向軸700平穩運動,可以避免固定件600滑動時晃動。進一步,為解決上模板610滑動過程不流暢的問題。所述第二導向軸700上通過軸承與所述上模板610滑動連接。為解決壓緊模對水平推塊在平推時產生阻礙的問題,請參閱圖4,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壓緊模620上開設有與所述水平推塊410相適配的空槽621,所述水平推塊410活動穿設于所述空槽621。水平推塊410可以直接通過空槽621,此時壓緊模620固定蓋板的作用不受影響的情況下,避免了對水平推塊在進行平推運動時的阻礙。

為避免固定件600在固定蓋板時沖力過大對蓋板造成損傷,請參閱圖5,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驅動器200設置有浮動接頭210,所述上模板610上設置有連接套611,所述第一驅動器200通過所述浮動接頭210與所述上模板610的所述連接套611驅動連接。

請參閱圖3,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水平推塊410包括突出部411,所述通孔412沿垂直于所述底模板300的方向開設于所述突出部411上,所述突出部411遠離所述第二驅動器400的一端朝向所述底模板300的一面開設有凹槽413。如此,水平推塊410在推擠密封圈和卡扣時,將密封圈容納在凹槽413內,避免對密封圈造成損傷,也減小了平推時密封圈和卡扣片的阻力。

請參閱圖3,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底模板300上固定設置若干滑軌420,每一所述水平推塊410滑動設置于一所述滑軌420上。這樣,減小水平推塊410滑動時的阻力。

例如,工作時:將預裝好的蓋板組件放入底模800;第一氣缸驅動壓緊模620向底模800移動,壓緊模620壓緊蓋板。第二氣缸驅動水平推塊410沿平行于所述底模800的方向,向底模800中部移動,水平推塊410穿過壓緊模620,推開密封圈同時推斜卡扣片。第三氣缸驅動沖頭510沿垂直于所述底模800的方向活動插入水平推塊410上的通孔412內,沖頭510穿過通孔412將已折彎的保溫蓋板卡扣片壓平。從而完成蓋板上卡扣的壓緊。壓緊后,第三氣缸500復位,驅動沖頭510回位,第一氣缸驅動固定件600整體遠離底模板300,壓緊 模620脫離蓋板表面,第二氣缸驅動水平推塊410朝遠離底模800的方向運動,從而使得蓋板上的密封圈復位,并使得蓋板能夠從底模800上取出。

在其中一實施例中,蓋板裝配裝置10亦可按其他方式來劃分組件。例如,蓋板裝配裝置10包括自動化壓制機構、機架組件和氣動控制系統,請參閱圖1、圖6及圖7自動化壓制機構,包括機架組件、導向軸固定套110、氣缸安裝板120、人機操作界面130、第二導向軸700,上模組件、直線軸承710、安全光柵140、頂壓機構、底模板300、底模800、按鍵安裝盒160、急停按鍵161、啟動按鍵162、若干第三驅動器500、浮動接頭210、連接套611和二聯件150。其中,第二導向軸700即導向軸,上模組件包括固定件600、第三驅動器500和沖頭510。

例如,第二導向軸固定套710的兩端分別與第一氣缸安裝板120和第二導向軸700固定連接,第二導向軸固定套710主要是用于將第二導向軸700固定在氣缸安裝板120上。

例如,第一驅動器200,即第一氣缸。例如,第一驅動器200的氣缸安裝板120,主要是用于將第一驅動器200固定并安裝在機架100上。例如,人機操作界面130,直觀顯示設備運行狀態。

例如,第二導向軸700通過直線軸承710與上模板610滑動連接,使上模組件能夠在第一氣缸作用下上下運行順暢,同時防止第一氣缸的軸在壓制保溫蓋板組件卡扣過程中旋轉。

例如,上模組件,如圖5所示,包括第三驅動器500、上模板610、中模板640、軸承710、第一導向軸650、下模板630、沖頭510、壓緊模620、連接柱660、不銹鋼螺絲、不銹鋼螺母;其中,第三驅動器500即第三氣缸,上模板610即上模氣缸安裝板,中模板640即上模中板,軸承710即直線軸承,第一導向軸650即導向軸,下模板630即上模底板。上模組件通過連接套611與第二導向軸700滑動連接,其主要作用是將已推斜約60°的保溫蓋板組件卡扣壓成90°。例如,上模板610與第二導向軸700通過直線軸承710滑動連接,第二導向軸700固定在上模組件后,用于使上模組件在第一氣缸200作用下沿第二導向軸710上下活動,從而減少組件上下運動時的摩擦力和機械損耗。

例如,安全光柵140用于對用戶提供安全防護作用。例如,頂壓機構,包括第二驅動器400、第一固定塊430、直線導軌、第二固定塊440、水平推塊410,安裝在底模300上,其中,第二驅動器400即超薄氣缸;主要作用是將保溫蓋板組件的密封圈往保溫蓋板組件中心推開同時將卡扣推斜約60°,方便上模組件沖頭將卡扣壓平裝配到位。例如,頂壓機構固定在底模板300上并安裝在機架組件上。例如,底模800固定在底模板300上,用于定位保溫蓋板組件。例如,機架組件,用于承載自動化壓制機構及控制系統。例如,所述蓋板裝配裝置10中的按鍵安裝盒160、急停按鍵161、啟動按鍵162、第一氣缸、浮動接頭210、連接套611、二聯件150等配件,用于內部零件的連接和控制。

例如,機架組件包括機架100、工作平臺170和剎車萬向輪。機架100用于固定安裝自動化壓制機構及氣動控制線路。工作平臺170用于支撐自動化壓制機構。剎車萬向輪用于方便設備的移動和固定。

氣動控制系統:連接自動化壓制機構,控制機構的工作與停止。

例如,所述蓋板裝配裝置的操作過程為:

將預裝好的保溫蓋板組件放入底模300;

按下雙啟動鍵162;

第一驅動器200下壓,帶動上模組件向下運動,上面組件內的壓緊模620將保溫蓋板、保溫蓋板支架、密封圈預壓緊(使保溫蓋板卡扣能完成外露方便后面的折彎和壓平);

頂壓機構的第二氣缸驅動水平推塊與底模平行往底模中部伸出,推開保溫蓋板組件的密封圈同時將保溫蓋板卡扣折彎約60°并保壓;

上模組件內的第三氣缸下壓,帶動沖頭510向下運動將已折彎約60°的保溫蓋板卡扣壓成90°;

第三氣缸帶動沖頭510回程,由第一氣缸200帶動上面組件整體回程,再由頂壓機構的第二氣缸帶動水平推塊回程,取出保溫蓋板組件,裝配完成。

本蓋板裝配裝置將原有重復手工壓制過程進行統一整合并用自動化機構代替,一次性自動壓制保溫蓋板組件卡扣,實現生產效率的大幅提升及勞動強度的降低。

上述自動化壓制機構的自動化標準配件可以根據不同的保溫蓋板組件規格進行不同的選擇。

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本蓋板裝配裝置主要由自動化壓制機構、機架組件和氣動控制系統組成。請參閱圖1、局部圖6及局部圖7,各部分的組成、技術手段和作用分別是:

自動化壓制機構包括導向軸固定套110、氣缸安裝板120、人機操作界面130、導向軸700、上模組件、直線軸承710、安全光柵140、頂壓機構、底模板300、底模800、機架組件、按鍵安裝盒160、急停按鍵161、啟動按鍵162、若干驅動器、浮動接頭210、連接套611、二聯件150。其中,導向軸固定套710分別與氣缸安裝板120和導向軸700連接,用于使導向軸700固定在氣缸安裝板120上。

例如,氣缸安裝板120用于使氣缸200固定安裝在機架100上。例如,人機操作界面130用于直觀顯示設備運行狀態。例如,導向軸700用于使上模組件能夠在氣缸200作用下上下運行順暢,同時防止壓制保溫蓋板組件卡扣過程中氣缸軸旋轉。其中,導向軸700分別與直線軸承710和上模組件連接,例如,上模組件用于與導向軸700和連接套611連接,將已推斜約60°的保溫蓋板組件卡扣壓成90°。其中,上模組件包括超薄氣缸、上模氣缸安裝板610、上模中板640、直線軸承710、導向軸650、上模底板630、沖頭510、壓緊模620、連接柱660、不銹鋼螺絲、不銹鋼螺母。例如,直線軸承700固定在上模組件上后,用于使上模組件在氣缸200作用下沿導向軸上下活動,減少組件上下運動時的摩擦力和機械損耗。例如。安全光柵140用于使用者的安全防護作用。例如,頂壓機構,主要由超薄氣缸400、第一固定塊430、直線導軌(即滑軌)420、第二固定塊440、水平推塊410組成。頂壓機構安裝在底模板300上,其主要作用是將保溫蓋板組件的密封圈往保溫蓋板組件中心推開同時將卡扣推斜約60°,方便上模組件沖頭將卡扣壓平裝配到位。底模800固定在底模板300上,用于定位保溫蓋板組件。例如,機架組件,用于承載自動化壓制機構及控制系統。例如,按鍵安裝盒160、急停按鍵161、啟動按鍵162、氣缸200、浮動接頭210、連接套611、二聯件150等配件,用于內部零件的連接和控制。

機架組件包括機架100、工作平臺170和剎車萬向輪。其中,機架用于固定安裝自動化壓制機構及氣動控制線路。工作平臺用于支撐自動化壓制機構。剎車萬向輪用于使方便設備的移動和固定。

氣動控制系統與自動化壓制機構連接,用于控制機構的工作與停止。

本蓋板裝配裝置的操作過程為:

將預裝好的保溫蓋板組件放入底模300;

按下雙啟動鍵162;

氣缸200下壓,帶動上模組件向下運動,上面組件內的壓緊模620將保溫蓋板、保溫蓋板支架、密封圈預壓緊(使保溫蓋板卡扣能完成外露方便后面的折彎和壓平);

頂壓機構的氣缸400驅動水平推塊沿平行于底模方向朝底模中部伸出,推開保溫蓋板組件的密封圈同時將保溫蓋板卡扣折彎約60°并保壓;

上模組件內的氣缸500下壓,帶動沖頭510向下運動將已折彎約60°的保溫蓋板卡扣壓成90°;

氣缸500帶動沖頭510回程,由氣缸200帶動上面組件整體回程,最后頂壓機構的氣缸400帶動水平推塊回程,取出保溫蓋板組件,裝配完成。

本蓋板裝配裝置將原有重復手工壓制過程進行統一整合并用自動化機構代替,一次性自動壓制保溫蓋板組件卡扣,實現生產效率的大幅提升及勞動強度的降低。

在本蓋板裝配裝置實際應用時,底模800、固定件600、水平推塊410和沖頭510等部件可以根據不同的保溫蓋板組件規格進行不同的選擇。

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征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征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特征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范圍。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 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