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汽車零配件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汽車保險絲的裝配裝置。
背景技術:
汽車保險絲是一種汽車上常見的電氣原件,包括保險絲插片和用于容納插片的保險絲外殼。汽車在行駛過程中,經常會由于汽車車身震動摩擦而造成導線接地、或用電器故障造成導線過流,過流后保險絲自動熔斷,起到對汽車線路的保護作用。如果汽車保險絲的質量不合格,有可能在導線過流的情況下不能自動熔斷,從而不能對汽車線路進行保護,汽車的內部線路就容易產生問題。
現在,通常采用汽車保險絲組裝模具進行保險絲的組裝。現有的組裝模具通常包括具有夾緊裝置的下模座,以及具有安裝縫的壓裝模塊。使用時,人工將外殼固定在夾緊裝置中,并將插片固定在安裝縫中。完成插片和外殼的固定后,操作壓裝模塊向下模座運動,讓插片插入外殼中,完成保險絲的組裝。但是,采用上述方式進行保險絲組裝后,需要人工取出完成組裝的保險絲,才能夠再次將需要組裝的插片和外殼固定到模具中,之后才能夠進行第二次組裝。因此,采用上述方式進行保險絲的組裝,使得兩次保險絲組裝的間隔時間加長,從而讓保險絲的組裝效率較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意在提供一種汽車保險絲的裝配裝置,能夠解決采用現有裝置組裝效率較低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汽車保險絲的裝配裝置,包括水平設置的外殼放置臺和位于外殼放置臺上方的插片放置臺,插片放置臺一端豎向設有導向筒,導向筒內設有沖壓桿,導向筒側壁上開設有通孔,通孔孔壁下端與插片放置臺的下端相抵,插片放置臺的另一端設有插片移送裝置;外殼放置臺包括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第一平面一端位于插片移送裝置下方處設有外殼移送裝置,第二平面位于導向筒下方,且第二平面低于第一平面,第二平面上還設有限位囊,限位囊與第二平面之間設有壓簧。
本技術方案的技術原理和技術效果是:本技術方案提供一種汽車保險絲的裝配裝置,多個保險絲外殼以首尾相接的方式放在外殼放置臺上,通過外殼移送裝置將一個外殼從第一平面移動到第二平面上。在本方案中第一平面與第二平面的高度差很小,當外殼從第一平面到達第二平面后,會直接被位于第二平面上的限位囊擋住,從而避免外殼發生傾斜,讓外殼能夠平穩落到第二平面上。另外,通過設置限位囊,還能夠實現對外殼的定位,將落到第二平面上的外殼夾在限位囊與位于第一平面上的外殼之間。多個插片同樣以首尾相接的方式放在插片放置臺上,并且相鄰兩個插片件設有石蠟層,通過石蠟層能夠將多個插片固定在一起,此外石蠟很容易被破壞,所以插片也能夠很容易在組裝時與石蠟層脫離。
通過插片移送裝置的作用,讓一個插片穿過導向筒側壁上的通孔并且與通孔對面的導向筒內壁相抵,從而完成對插片的定位。之后,操作沖壓桿讓位于導向筒中的插片帶著與其相連的石蠟層與后續的插片分離,并在沖壓桿的擠壓下插入外殼中,從而完成一個保險絲的組裝。當插片插入外殼的瞬間,由于外殼只能容納插片進入,與插片相連的石蠟被外殼上端阻擋而與插片分離。
完成組裝后,后續的插片在插片移送裝置的作用下進入導向筒中。同時,后續的外殼也在外殼移送裝置的作用下向前移動,并推動已經完成組裝的保險絲。由于限位囊與第一平面之間的空間只能夠容納一個保險絲外殼,因此在后續外殼的擠壓下,完成組裝的保險絲必然對限位囊進行擠壓,使得限位囊以及位于其內部的壓簧壓縮,完成組裝的保險絲進而在后續外殼的推動下越過限位囊,完成保險絲的出料。并且,后續的外殼同步到達第二平面,被限位囊固定,便可以開始再次組裝。
因此,本技術方案在完成一個保險絲的組裝后,能夠同時進行保險絲的送出以及插片和外殼的送入,從而縮短兩次加工之間的時間間隔,提高工作效率。
以下是上述方案的優選方案:
優選方案一:基于基礎方案,所述外殼移送裝置包括第一推板以及一端與第一推板固定連接的第一橫桿,第一橫桿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豎桿,豎桿中部固定連接有液壓機;所述插片移送裝置包括第二推板以及一端與第二推板固定連接的第二橫桿,第二橫桿的上端與豎桿的上端在同一水平面,且第二橫桿與豎桿之間的距離為2-4mm。
一般常用的小號汽車保險絲外殼厚度為3-4mm,插片厚度為0.8-1mm。因此,本方案將第二橫桿和豎桿之間的距離設為外殼厚度與插片和石蠟層厚度和的差值,能夠通過一臺液壓機同時完成插片和外殼的定位,減少因分別進行定位所花費的加工時間,進一步提高加工效率。
優選方案二:基于優選方案一,還包括與所述豎桿配合的限位塊,限位塊與豎桿之間的間隔距離為3-4mm,該間隔距離等于保險絲外殼的厚度,使得豎桿每次只能夠移動一個外殼厚度的距離,避免豎桿移動距離過大造成未組裝的外殼直接沖過限位囊,影響外殼的組裝。
優選方案三:基于優選方案二,所述外殼放置臺的端部設有與第一推板配合的第一導軌,插片放置臺的端部設有與第二推板配合的第二導軌。通過設置第一導軌和第二導軌,使得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只能夠沿導軌限定的方向移動,避免因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運動發生偏移造成插片和外殼無法準確定位的情況。
優選方案四:基于基礎方案,所述沖壓桿下端設有磁鐵,所述導向筒與通孔相對的側壁內設有下端開口的空腔,空腔內滑動連接有鐵制的擋板。由于磁鐵對鐵制的擋板具有吸引力,使得沖壓桿在下移的過程中能夠使擋板同步下移,讓擋板從導向筒側壁中伸出,將位于第二平面上的外殼進行進一步限位,避免在加工過程中外殼因對氣囊進行擠壓發生偏移,影響組裝效果。
優選方案五:基于優選方案四,所述導向筒與外殼放置臺之間的間隔距離為9-11mm,該間隔距離與外殼的高度相同,使得插片在從導向筒運動到外殼的過程中,能夠完全被導向,從而避免插片在移動過程中發生偏移而影響組裝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外殼放置臺1、第一平面101、第二平面102、插片放置臺2、導向筒3、沖壓桿4、通孔5、插片移送裝置6、第二推板61、第二橫桿62、外殼移送裝置7、第一推板71、第一橫桿72、限位囊8、壓簧9、豎桿10、液壓機11、限位塊12、第二導軌13、第一導軌14、磁鐵15、擋板16、外殼17、插片18、石蠟層19。
本實施例如圖1所示,汽車保險絲的裝配裝置,包括外殼放置臺1和插片放置臺2,外殼放置臺1與插片放置臺2均水平設置,且插片放置臺2位于外殼放置臺1上方。插片放置臺2右端豎向設有導向筒3,導向筒3與外殼放置臺1之間的間隔距離為9mm。導向筒3中設有與其滑動連接的沖壓桿4,沖壓桿4的下端與磁鐵15固定連接。導向筒3的側壁上開設有與插片18配合的通孔5,并且通孔5孔壁的下端與插片放置臺2的下端相抵。導向筒3與通孔5相對的側壁內設有下端開口的空腔,空腔內滑動連接有鐵制的擋板16,擋板16與沖壓桿4配合上下移動。
外殼放置臺1包括第一平面101和位于第一平面101右側的第二平面102,第二平面102位于導向筒3下方且低于第一平面101。第二平面102上設有限位囊8,限位囊8與第二平面102上端通過壓簧9固定連接,限位囊8與第一平面101之間的距離為4mm。
外殼放置臺1的左端水平設有第一導軌14,第一導軌14上滑動連接有外殼移送裝置7。外殼移送裝置7包括與第一導軌14滑動連接的第一推板71以及一端與第一推板71固定連接的第一橫桿72,第一橫桿72的另一端與豎桿10的下端固定連接,豎桿10中部與液壓機11固定連接。插片放置臺2的左端設有第二導軌13,第二導軌13上滑動連接有插片移送裝置6。插片移送裝置6包括與第二導軌13滑動連接的第二推板61以及一端與第二推板61固定連接的第二橫桿62,第二推板61通過復位彈簧與插片放置臺2連接。第二橫桿62的上端與豎桿10的上端在同一水平面,且第二橫桿62與豎桿10之間的距離為3mm。在插片放置臺2下方還設有與其固定連接的限位塊12,該限位塊12與豎桿10之間的間隔距離為4mm。
使用時,厚度為4mm的保險絲外殼17首尾相接地放在外殼放置臺1上,外殼17的左端與第一推板71接觸。厚度為0.8mm的插片18通過厚度為0.2mm的石蠟層19連接在一起,并放在插片放置臺2上,插片18的左端與第二推板61相抵。采用液壓機11推動豎桿10移動,此時第一推板71推著外殼17移動,移動3mm后,豎桿10與第二橫桿62相抵。豎桿10繼續前移,直到與限位塊12相抵,此時,插片18移動1mm,且一個插片18與導向筒3內壁相抵,而外殼17移動4mm,且一個外殼17位于第一平面101與限位囊8之間的第二平面102上,從而完成定位工作。之后液壓機11帶著第一推板71回到原位,第二推板61在復位彈簧的作用下回到原位。回到原位后,第一推板71與外殼17以及第二推板61與插片18之間具有一定距離,此時手動向第一推板71與外殼17間添加一個外殼17,向靠近第二推板61的插片18側壁刷上石蠟層19,再在石蠟層19上粘接一個插片18,讓石蠟層19凝固,從而完成插片18的添加,讓第一推板71和第二推板61在原位始終能夠與外殼17或者插片18相抵。
完成定位后,沖壓桿4向下移動,并帶著擋板16向下穿過導向筒3側壁,進一步對外殼17進行限位。插片18在沖壓桿4的作用下與石蠟層19脫離,并插入外殼17中,完成保險絲的組裝。完成組裝后,再次啟動液壓機11推動外殼17和插片18。完成組裝的保險絲在后續外殼17的推動下越過限位囊8,完成出料工作。通過液壓機11的作用,外殼17和插片18再次完成定位,可以開始再次組裝。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明的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和/或特性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發明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申請要求的保護范圍應當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等記載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