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鉤扣式管件自動拉伸裝置。
背景技術:
在銅管的加工過程中,先是把銅材料鑄成銅鑄錠,然后通過預熱,穿孔及熱壓成型,接下來是拉伸過程,拉伸的強度和次數根據加工所需求的銅管的管徑來決定,現有的銅管的拉伸裝置對于銅管的夾持效果不佳,導致拉伸精度不能很好控制,并且次品率很高,造成了銅材的浪費,因此,有必要做進一步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解決上述所提及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鉤扣式管件自動拉伸裝置,包括有管件的定位機構、管件的夾持機構以及提供管件拉伸動力的牽引機構;牽引機構包括有滑臺、設置在滑臺下方的導軌和鏈條、固設在滑臺上第一氣動拉伸器、鉸接在滑臺上的彎鉤,滑臺能夠沿導軌方向滑動,鏈條平行導軌地持續運動,第一氣動拉伸器的輸出端連接彎鉤使彎鉤能夠相對于滑臺轉動,彎鉤設置在鏈條的正上方;定位機構包括有設置在夾持機構前端的內管芯、設置在內管芯前端的擋板,擋板和內管芯彈性連接,管件套在內管芯外;第一氣動拉伸器包括有真空腔和推桿,第一氣動拉伸器連接有真空泵,真空泵抽空真空腔內空氣使得推桿拉動彎鉤脫離鏈條;滑臺和夾持機構之間設置有拉力器,拉力器在彎鉤脫離鏈條之后把滑臺拉向夾持機構。
優選的,滑臺上設置有底座,第一氣動拉伸器固設在底座上。
優選的,彎鉤和第一氣動拉伸器之間設置有第一回位彈簧。
有益效果是: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鉤扣式管件自動拉伸裝置通過兩端夾持銅管,其中一端提供拉伸的動力,并且能夠自動控制動力的切斷,使得拉伸過程快速高效,并且在有動力通斷的部件中均設置有彈性裝置,使得部件之間配合更緊密,整個裝置生產效率和加工精度均得到提升。
附圖說明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其中:
圖1 為牽引機構和部分夾持機構部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2 為定位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3 為夾持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4 為固定座的一個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4所示,一種鉤扣式管件自動拉伸裝置,包括有管件的定位機構、管件的夾持機構以及提供管件拉伸動力的牽引機構。
牽引機構包括有滑臺1、設置在滑臺1下方的導軌2和鏈條3、固設在滑臺1上第一氣動拉伸器4、鉸接在滑臺1上的彎鉤5,滑臺1能夠沿導軌2方向滑動,鏈條3平行導軌2地持續運動,第一氣動拉伸器4的輸出端連接彎鉤5使彎鉤5能夠相對于滑臺1轉動,彎鉤5設置在鏈條3的正上方。彎鉤5通過第一啟動拉伸器的作用能夠在兩個狀態下進行切換,一個狀態是彎鉤5勾住鏈條3使得滑臺1能夠隨鏈條3運動,另一個狀態是彎鉤5從鏈條3中脫落使得滑臺1停止運動。第一氣動拉伸器4包括有真空腔和推桿,第一氣動拉伸器4通過連接真空泵,真空泵抽空真空腔內空氣使得推桿拉動彎鉤5,使其脫離鏈條3。彎鉤5和第一氣動拉伸器4之間設置有第一回位彈簧,第一回位彈簧在彎鉤5背向鏈條3運動時處于壓縮狀態,在第一氣動拉伸器4失去對彎鉤5的作用時,第一回位彈簧能夠使彎鉤5回到鏈條3中。
夾持機構包括有第一夾持組件和第二夾持組件,第一夾持組件包括有固設在牽引機構上的第二氣動拉伸器7、固定座8、設置在固定座8內的夾頭,夾頭包括兩塊用于在兩側配合夾持管件的夾板9,固定座8內設置有容置管件進入的腔體,夾板9設置在腔體內,第二氣動拉伸器7從固定座8背向管件的一側插入固定座8并與腔體內的夾板9相連,第二氣動拉伸器7的輸出端能夠使得兩塊夾板9相向移動而夾住管件,第二夾持組件包括有設置在牽引機構前端的夾持臺10,夾持臺10上設置有容置管件穿過的通孔,通孔內設置有在管件兩端夾住管件的氣動頂塊11。滑臺1和夾持臺10之間設置有拉力器,拉力器在彎鉤5從鏈條3中脫落之后能夠把滑臺1拉回到夾持臺10的后端,管件先穿過夾持臺10,然后進入固定座8,此時第二夾持組件驅動夾板9夾住管件,之后彎鉤5回到鏈條3上,滑臺1帶動固定座8背向夾持臺10運動,此時夾持臺10中的氣動頂塊11對管件施加徑向力使得管件在固定座8和夾持臺10的拉伸作用下被拉細,到達設定位置之后第一氣動拉伸器4和第二氣動拉伸器7均放松,管件拉伸完成。第二氣動拉伸器7包括有真空腔和推桿,第二氣動拉伸器7通過連接真空泵,真空泵抽空真空腔內空氣使得推桿拉動夾板9,使其夾住管件。夾板9和第二氣動拉伸器7之間設置有第二回位彈簧,第二回位彈簧在夾板9朝向第二氣動拉伸器7運動時處于壓縮狀態,在第二氣動拉伸器7失去對夾板9的作用時,第二回位彈簧能夠使夾板9回到初始位置。夾板9朝向管件的一端設置有鋸齒部便于夾持管件。
定位機構包括有設置在夾持機構前端的內管芯12、設置在內管芯12前端的擋板13,擋板13和內管芯12彈性連接,管件套在內管芯12外。內管芯12用于確定管件的內管徑,由于拉伸時管件相兩端延展,內管芯12在管件的內部進行尺寸確定。內管芯12朝向擋板13的端部設置有套管15,擋板13上穿設有螺栓14,螺栓14和套管15彈性連接,螺栓14能夠相對擋板13運動,運動的距離是螺栓14的長度。內管芯12朝向擋板13的端部設置有套管15,擋板13上穿設有螺栓14,螺栓14和套管15彈性連接,螺栓14能夠相對擋板13運動,運動的距離是螺栓14的長度。擋板13、螺栓14配合套管15的設置用于緩沖拉伸時內管芯12所受到的沿管件拉伸方向上的力,使得內管芯12不會產生變形,從而影響管件加工的尺寸精度。
滑臺1上設置有底座6,第一氣動拉伸器4和第二氣動拉伸器7均固設在底座6上,節省空間。夾持套的通孔內還設置有潤滑液的噴口,便于氣動頂塊11頂柱管件時不會順壞管件,提升加工精度。
夾持臺10、固定座8上優選的至少穿過兩個管件,內管芯12的數量對應于管件的數量,夾持臺10上下設置有對應管件數量的通孔,通孔之間相連通,便于潤滑液的循環,氣動頂塊11設置在通孔的左右兩側,氣動頂塊11接觸管件的側面設置為能夠貼合管件的柱面,便于夾持。第二氣動拉伸器7內在真空腔的后端并聯設置有對應管件數量的分腔,每個分腔內均設置有推桿,推桿和管件數量一一對應。
夾持臺10的通孔中優選的設置有套筒,夾持臺10在套筒的兩個端部均設置有能夠把套筒擋在通孔內的擋部,套筒和擋部之間設置有平面球軸承,套筒沿軸線開設有螺旋孔。通過牽引機構的作用,管件依次經過套筒的作用,在螺旋孔的作用下能夠使得管件的外壁同樣行程螺旋形狀,十分美觀。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并非對其進行限制,凡未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