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作用桿生產的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生產作用桿的成套夾具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如圖11、12所示,作用桿是輕軌零部件中的較為復雜的一種筒類零件,作用桿上部為大軸端13,中部為中軸部12,下部為小軸端11,大軸端13上開設缺口15和徑向圓孔14,中軸部12的上部開設鍵槽16、下部設置螺紋。目前,作用桿加工時對精度要求較高,加工時采用卡爪、V形塊等常用夾持方式來進行夾持的穩定性較低,同時由于作用桿為有階梯的回轉體類零件,不適用于加工作用桿、裝夾速度慢,不能實現其快速工作,延長了總加工時間,影響加工效率。除此以外,現有技術中對徑向圓孔14和缺口15的精度檢測方法由人工對準進行檢驗,而且多數是抽檢,無法檢查到每一個完成加工的作用桿,人工抽檢不僅勞動量大,而且產品的合格率也難以保證。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高效、穩定性好、能實現作用桿快速工裝、保證產品合格率的生產作用桿的成套夾具及使用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生產作用桿的成套夾具,它包括從左往右設置的加工缺口裝置、鉆圓孔裝置和位置度檢測裝置,所述加工缺口裝置包括銑床和夾具A,所述銑床上設置工作臺A,所述工作臺A上連接夾具A,夾具A包括安裝板、支撐部和夾持部A,所述安裝板上連接支撐部的下部,所述支撐部的右側連接夾持部A,所述夾持部A的底面高于支撐部的底面,夾持部A中心開設通孔A,所述通孔A內開設鍵槽A,安裝板通過螺釘安裝于工作臺A上;所述鉆圓孔裝置包括鉆床和夾具B,所述鉆床上設置工作臺B,所述工作臺B上安裝有夾具B,所述夾具B包括夾持部B和導向部,所述夾持部B位于導向部左側的上部,所述導向部中心開設豎直的導向通孔,夾持部B中心開設豎直的通孔B,所述通孔B內開設鍵槽B;所述位置度檢測裝置包括檢測儀和L形夾具C,所述夾具C包括水平部和位于水平部一側的上方的豎直部,所述水平部的另一側開設豎直的通孔C,所述通孔C左右兩側對稱開設有兩個鍵槽C,所述豎直部中心開設水平的通孔D,所述檢測儀貫穿通孔D。
所述的鉆圓孔裝置還包括壓緊機構,所述夾具B通過壓緊機構安裝于工作臺B上,壓緊機構包括壓板、至少兩個螺桿和至少兩個螺母,所述壓板位于夾具B頂部,壓板兩側均開設凹槽A,所述工作臺B上開設凹槽B,所述兩個螺桿的上部分別通過兩個螺母壓緊于壓板兩側上,兩個螺桿的中部分別貫穿兩個凹槽A,兩個螺桿的底部均位于凹槽B內,所述壓板和螺母之間還設有環形壓塊,螺桿貫穿環形壓塊。
所述的夾具B還包括集灰部,所述集灰部位于夾持部左側的下端、導向部的下方,集灰部中心開設盲孔。
所述的導向通孔內設置導向套。
所述的凹槽B至少有兩個,且均勻分布于工作臺B上。
所述的夾持部A和支撐部一體成型,所述夾持部B、集灰部和導向部一體成型,所述水平部和豎直部一體成型。
所述的夾持部A的高度小于支撐部的高度。
所述的安裝板和支撐部焊接。
所述的成套夾具生產作用桿的使用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
S1、夾具A的裝夾,將夾具A置于工作臺A上,通過螺釘連接安裝板和工作臺A,從而實現了夾具A的裝夾;
S2、完成步驟S1后,進行夾具B的裝夾,將夾具B置于工作臺B的一條凹槽B的上方,將壓板置于夾具B之上,在兩個凹槽A上分別放置一個環形壓塊,將兩根螺桿分別依次穿過壓板兩側的環形壓塊、凹槽A、最后使螺桿的底部伸入夾具B下方的凹槽B內,再通過螺母和環形壓塊上方的螺桿配合將夾具B壓緊于工作臺B,從而實現了夾具B的裝夾;
S3、加工作用桿上的缺口,完成步驟S2后,在作用桿的鍵槽D上設置一個平鍵,旋轉作用桿使平鍵和鍵槽A匹配并將作用桿放入通孔A內,并使大軸端位于夾持部A上方,小軸端位于夾持部A的下方,選取和中軸部的下部的螺紋配合的鎖緊螺母將作用桿壓緊于夾具A上,通過鎖緊螺母將作用桿壓緊于夾持部A,銑刀在大軸端銑出缺口,加工出有缺口的作用桿;
S4、加工作用桿上的徑向圓孔,取出步驟S3加工完成的作用桿,在作用桿的鍵槽D上設置一個平鍵,旋轉作用桿使平鍵和鍵槽B匹配并將作用桿放入通孔B內,并使大軸端位于夾持部B左側、導向部和集灰部之間,小軸端位于夾持部B的右側,選取和中軸部的下部的螺紋配合的鎖緊螺母將作用桿壓緊于夾具B上,最后鉆頭通過導向套的導向接近大軸端,在大軸端上鉆徑向圓孔,加工出有徑向圓孔的作用桿;
S5、檢測徑向圓孔直徑尺寸,取出步驟S4加工完成后的作用桿,在作用桿的鍵槽D上設置一個平鍵,旋轉作用桿使平鍵和兩個鍵槽C中位于左側的鍵槽C匹配并將作用桿放入通孔C內,并使大軸端位于水平部的上方、通孔D的右側,向右移動檢測儀,使檢測儀和徑向圓孔的表面接觸,完成對徑向圓孔直徑尺寸的檢測;
S6、檢測缺口寬度,步驟S5完成后,再將作用桿取出,旋轉作用桿使平鍵和兩個鍵槽C中位于右側的鍵槽C匹配并將作用桿放入通孔C內,并使大軸端位于水平部的上方、通孔D的右側,向右移動檢測儀,使檢測儀和缺口的表面接觸,完成缺口寬度的檢測;
S7、檢測缺口和徑向圓孔的位置度,完成步驟S6后,繼續向右移動檢測儀直到檢測儀接觸、穿過徑向圓孔,完成對缺口和徑向圓孔位置度的檢測。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成套夾具不僅能夠快速加工、還可以快速檢驗產品質量、篩選出合格的產品,同時采用專用夾具也降低了設備投入、降低了生產成本、實現大批量生產。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夾具A主視圖;
圖3為夾具A俯視圖;
圖4為圖3的A-A剖視圖;
圖5為夾具B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5的B-B剖視圖;
圖7為工作臺B、夾緊機構和夾具B的主視圖;
圖8為工作臺B、夾緊機構和夾具B的俯視圖;
圖9為夾具C結構示意圖;
圖10為圖9的C-C剖視圖;
圖11為作用桿主視圖;
圖12為作用桿后視圖;
圖13為本發明夾持作用桿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加工缺口裝置,2-鉆圓孔裝置,3-位置度檢測裝置,4-銑床,5-夾具A,6-鉆床,7-夾具B,8-夾具C,9-檢測儀,10-作用桿,11-小軸端,12-中軸部,13-大軸端,14-徑向圓孔,15-缺口,16-鍵槽D,17-工作臺A,18-支撐部,19-夾持部A,20-安裝板,21-鍵槽A,22-通孔A,23-工作臺B,24-導向部,25-夾持部B,26-通孔B,27-導向通孔,28-鍵槽B,29-集灰部,30-導向套,31-盲孔,32-豎直部,33-水平部,34-通孔C,35-鍵槽C,36-通孔D,37-壓緊機構,38-壓板,39-螺桿,40-環形壓塊,41-螺母,42-凹槽A,43-凹槽B。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詳細描述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圖1~10所示,一種生產作用桿的成套夾具,它包括從左往右設置的加工缺口裝置1、鉆圓孔裝置2和位置度檢測檢具3。
加工缺口裝置1包括銑床4和夾具A5,銑床4上設置工作臺A17,工作臺A17上連接夾具A5,夾具A5包括安裝板20、支撐部18和夾持部A19,夾持部A19和支撐部18一體成型,支撐部18的下部和安裝板20焊接,支撐部18的右側連接夾持部A19,夾持部A19的高度小于支撐部18的高度、且夾持部A19的底面高于支撐部18的底面,夾持部A19中心開設通孔A22,通孔A22內開設鍵槽A21,安裝板20通過螺釘安裝于工作臺A17上。
鉆圓孔裝置2包括鉆床6和夾具B7,鉆床6上設置工作臺B23,工作臺B23上安裝有夾具B7,夾具B7包括一體成型的夾持部B25、集灰部29和導向部24,夾持部B25位于導向部24左側的上部,集灰部29位于夾持部25左側的下端、導向部24的下方,集灰部29的設置平衡了夾具B7的重心、使夾具B7對零件的夾持更穩固,集灰部29中心開設用于收集加工廢屑的盲孔31。導向部24中心開設豎直的導向通孔27,導向通孔27內設置導向套30。夾持部B25中心開設豎直的通孔B26,通孔B26內開設鍵槽B28。鉆圓孔裝置2還包括壓緊機構37,夾具B7通過壓緊機構37安裝于工作臺B23上,壓緊機構37包括壓板38、至少兩個螺桿39和至少兩個螺母41,壓板38位于夾具B7頂部,壓板38兩側均開設凹槽A42,工作臺B23上開設至少兩個均勻分布于工作臺B23上的凹槽B43,兩個螺桿39的上部分別通過兩個螺母41壓緊于壓板38兩側上,兩個螺桿39的中部分別貫穿兩個凹槽A42,兩個螺桿39的底部均位于同一條凹槽B43內,壓板38和螺母41之間還設有環形壓塊40,螺桿39貫穿環形壓塊40。
位置度檢測檢具3包括檢測儀9和L形夾具C8,夾具C8包括水平部33和位于水平部33一側的上方的豎直部32,水平部33的另一側開設豎直的通孔C34,通孔C34左右兩側對稱開設有兩個鍵槽C35,豎直部32中心開設水平的通孔D36,檢測儀9貫穿通孔D36。水平部33和豎直部32一體成型。
如圖11、12所示,作用桿10上部為大軸端13,作用桿10下部為小軸端11,作用桿10中部為中軸部12,大軸端13上開設缺口15和徑向圓孔14,缺口15的中心線和徑向圓孔14的中心線重合,對中軸部12上開設平鍵鍵槽D16,中軸部12的下部的外表面設置螺紋。
如圖13所示,成套夾具生產作用桿的使用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
S1、夾具A5的裝夾,將夾具A5置于工作臺A17上,通過螺釘連接安裝板20和工作臺A17,從而實現了夾具A5的裝夾;
S2、完成步驟S1后,進行夾具B7的裝夾,將夾具B7置于工作臺B23的一條凹槽B43的上方,將壓板38置于夾具B7之上,在兩個凹槽A42上分別放置一個環形壓塊40,將兩根螺桿39分別依次穿過壓板38兩側的環形壓塊40、凹槽A42、最后使螺桿39的底部伸入夾具B7下方的凹槽B43內,再通過螺母41和環形壓塊40上方的螺桿39配合將夾具B7壓緊于工作臺B23,從而實現了夾具B7的裝夾;
S3、加工作用桿10上的缺口15,完成步驟S2后,在作用桿10的鍵槽D16上設置一個平鍵,旋轉作用桿10使平鍵和鍵槽A21匹配并將作用桿10放入通孔A22內,并使大軸端13位于夾持部A19上方,小軸端11位于夾持部A19的下方,選取和中軸部12的下部的螺紋配合的鎖緊螺母將作用桿10壓緊于夾具A5上,通過鎖緊螺母將作用桿10壓緊于夾持部A19,銑刀在大軸端13銑出缺口15,加工出有缺口15的作用桿10;
S4、加工作用桿10上的徑向圓孔14,取出步驟S2加工完成的作用桿10,在作用桿10的鍵槽D16上設置一個平鍵,旋轉作用桿10使平鍵和鍵槽B28匹配并將作用桿10放入通孔B26內,并使大軸端13位于夾持部B25左側、導向部24和集灰部29之間,小軸端11位于夾持部B25的右側,選取和中軸部12的下部的螺紋配合的鎖緊螺母將作用桿10壓緊于夾具B7上,最后鉆頭通過導向套30的導向接近大軸端13,在大軸端13上鉆徑向圓孔14,加工出有徑向圓孔14的作用桿10;
S5、檢測徑向圓孔14直徑尺寸,取出步驟S3加工完成后的作用桿10,在作用桿10的鍵槽D16上設置一個平鍵,旋轉作用桿10使平鍵和兩個鍵槽C35中位于左側的鍵槽C35匹配并將作用桿10放入通孔C34內,并使大軸端13位于水平部33的上方、通孔D36的右側,向右移動檢測儀9,使檢測儀9和徑向圓孔14的表面接觸,完成對徑向圓孔14直徑尺寸的檢測;
S6、檢測缺口15寬度,步驟S5完成后,再將作用桿10取出,旋轉作用桿10使平鍵和兩個鍵槽C35中位于右側的鍵槽C35匹配并將作用桿10放入通孔C34內,并使大軸端13位于水平部33的上方、通孔D36的右側,向右移動檢測儀9,使檢測儀9和缺口15的表面接觸,完成缺口15寬度的檢測;
S7、檢測缺口15和徑向圓孔14的位置度,完成步驟S6后,繼續向右移動檢測儀9直到檢測儀9接觸、穿過徑向圓孔14,完成對缺口15和徑向圓孔14位置度的檢測。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理解本發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應看作是對其他實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種其他組合、修改和環境,并能夠在本文所述構想范圍內,通過上述教導或相關領域的技術或知識進行改動。而本領域人員所進行的改動和變化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則都應在本發明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