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運絲桶及使用其的線切割機床和半自動上絲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一種運絲桶,包括桶體和桶軸,所述桶軸軸向貫通所述桶體,所述桶體的表面的兩端設置有鉬絲固定螺孔,還設置有轉向釘孔,所述轉向釘孔徑向設置于所述桶體的表面,所述轉向釘孔設置于兩個所述鉬絲固定螺孔之間。一種本發明的運絲桶的線切割機床,一個或兩個所述后導輪軸向左右擺動,或者,設置有鉬絲擺動臂,鉬絲擺動臂設置于一個或兩個所述后導輪與所述運絲桶之間,所述鉬絲擺動臂的自由端控制所述鉬絲或連接引線左右擺動。
【專利說明】
一種運絲桶及使用其的線切割機床和半自動上絲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線切割的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運絲桶及使用其的線切割機床和半自動上絲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線切割又稱電火花線切割,屬電加工范疇,是由前蘇聯拉扎聯科夫婦研究開關觸點受火花放電腐蝕損壞的現象和原因時,發現電火花的瞬時高溫可以使局部的金屬熔化、氧化而被腐蝕掉,從而開創和發明了電火花加工方法。
[0003]目前線切割技術已經得到廣泛應用,但是,當需要對金屬工件進行孔中切割時,需要把已經在運絲桶和鉬絲導輪纏繞好的鉬絲的一端拆除,然后把鉬絲穿過金屬工件的通孔,再把鉬絲在運絲桶和鉬絲導輪上纏繞好,才能對金屬工件進行切割;加工完畢,由于該成品為中間鏤空或通孔,而四周邊沿封閉,因此需要重復上述步驟,才能把鉬絲從中拆出,非常浪費時間和勞動力。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出一種結構簡單的運絲桶,還用使用這種運絲桶的線切割機床和半自動上絲方法。
[0005]—種運絲桶,包括桶體和桶軸,所述桶軸軸向貫通所述桶體,所述桶體的表面的兩端設置有鉬絲固定螺孔,還設置有轉向釘,所述轉向釘徑向設置于所述桶體的表面,所述轉向釘設置于兩個所述鉬絲固定螺孔之間。
[0006]優選的,還設置有鉬絲固定螺釘;所述鉬絲固定螺釘固定于所述鉬絲固定螺孔內。
[0007]優選的,還設置有平衡釘孔和平衡釘,所述平衡釘孔和平衡釘設置于運絲桶,所述平衡釘孔和平衡釘設置于所述轉向釘的相對的背面。
[0008]—種本發明的運絲桶的線切割機床,還設置有鉬絲、連接引線和鉬絲導輪,所述鉬絲的一端固定于一個所述鉬絲固定螺釘,所述鉬絲的另一端與所述連接引線的一端連接,所述連接引線的另一端固定于另一個所述所述鉬絲固定螺釘;
[0009]所述鉬絲導輪包括前導輪和后導輪,所述前導輪設置于遠離所述運絲桶的上下兩個導輪座,所述后導輪設置于靠近所述運絲桶的上下兩個導輪座;
[0010]—個或兩個所述后導輪軸向左右擺動,或者,設置有鉬絲擺動臂,鉬絲擺動臂設置于一個或兩個所述后導輪與所述運絲桶之間,所述鉬絲擺動臂的自由端控制所述鉬絲或連接引線左右擺動。
[0011]優選的,所述鉬絲擺動臂包括鉸接臂和走絲圈,所述鉸接臂的一端鉸接與線切割機床的機架,所述走絲圈設置于所述鉸接臂的另一端,所述鉬絲或連接引線穿過所述走絲圈的圓心通孔。
[0012]—種本發明的線切割機床的半自動上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13]步驟1.所述鉬絲和所述連接引線同向繞在所述運絲桶;
[0014]步驟2.所述鉬絲從下側的兩個鉬絲導輪拉出,所述連接引線從上側的兩個鉬絲導輪拉出;或者,所述鉬絲從上側的兩個鉬絲導輪拉出,所述連接引線從下側的兩個鉬絲導輪拉出;
[0015]步驟3.所述鉬絲與所述連接引線連接;
[0016]步驟4.往回轉動運絲桶,所述鉬絲和所述連接引線同時收緊;
[0017]步驟5.擺動鉬絲擺動臂或后導輪,使所述鉬絲或所述連接引線掛在所述轉向釘上;
[0018]步驟6.反向轉動運絲桶,轉向釘后段的所述鉬絲和所述連接引線為反向繞轉,完成上絲。
[0019]本發明的運絲桶具有結構簡單,可以采用現有的運絲桶進行加工,通用性廣的,并通過轉向釘對繞在運絲桶上的絲線進行轉向繞動的優點
[0020]本發明的線切割機床簡單可靠,只需改動個別部位的零件,即可實施:
[0021]本發明的半自動上絲方法有以下優點:1.采用連接引線連接鉬絲,連接引線主要用于“穿針引線”的作用,而鉬絲則用于電火花加工;2.技術人員在上絲時,只需站在機床的前端(放置工件的地方)進行操作即可,無需來回跑動,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0022]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但附圖中的內容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任何限制。
[0023]圖1是本發明其中一個實施例的運絲桶的示意圖;
[0024]圖2是本發明其中一個實施例的運絲桶的鉬絲與連接引線同向繞轉的示意圖;
[0025]圖3是本發明其中一個實施例的運絲桶的鉬絲與連接引線反向繞轉的示意圖;
[0026]圖4是本發明其中一個實施例的線切割機床的示意圖;
[0027]圖5是本發明其中一個實施例的線切割機床的上絲方法的示意圖。
[0028]其中:運絲桶A;桶體I;轉向釘12;桶軸2;鉬絲31;連接引線32;前導輪33;后導輪34;擺動臂35。
【具體實施方式】
[0029]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0030]本實施例的運絲桶,如圖1上述,包括桶體I和桶軸2,所述桶軸2軸向貫通所述桶體I,所述桶體I的表面的兩端設置有鉬絲固定螺孔,還設置有轉向釘12,所述轉向釘12徑向設置于所述桶體I的表面,所述轉向釘12設置于兩個所述鉬絲固定螺孔之間;還設置有鉬絲固定螺釘;所述鉬絲固定螺釘固定于所述鉬絲固定螺孔內。優選的,所述轉向釘12通過螺紋的方式,固定在預先設置在桶體I的表面的轉向釘孔。
[0031]本實施例的運絲桶A,通過在運絲桶的兩個所述鉬絲固定螺釘之間設置轉向釘12,使得繞轉在運絲桶A上的絲線可以通過繞折在轉向釘12上實行繞轉方向的轉向;鉬絲固定螺釘用于固定繞轉在運絲桶A上的絲線端部,使得運絲桶A在旋轉時絲線不會松脫。
[0032]優選的,還設置有平衡釘孔和平衡釘,所述平衡釘孔和平衡釘設置于運絲桶A,所述平衡釘孔和平衡釘設置于所述轉向釘12的相對的背面。由于在線切割機床運作中,運絲桶A需要不斷地轉動,設置平衡釘,可以使得運絲桶A在轉動時產生較好的動平衡,避免產生震動而影響切割精度。
[0033]—種使用本實施例的運絲桶的線切割機床,如圖4所示,還設置有鉬絲31、連接引線32和鉬絲導輪,所述鉬絲31的一端固定于一個所述鉬絲固定螺釘,所述鉬絲31的另一端與所述連接引線32的一端連接,所述連接引線32的另一端固定于另一個所述所述鉬絲固定螺釘;所述鉬絲導輪包括前導輪33和后導輪34,所述前導輪33設置于遠離所述運絲桶A的上下兩個導輪座,所述后導輪34設置于靠近所述運絲桶A的上下兩個導輪座;一個或兩個所述后導輪34軸向左右擺動,或者,設置有鉬絲擺動臂35,鉬絲31擺動臂35設置于一個或兩個所述后導輪34與所述運絲桶A之間,所述鉬絲擺動臂35的自由端控制所述鉬絲31或連接引線32左右擺動。
[0034]本實施例的線切割機床在通用的線切割機床上做出改進,因此線切割的脈沖電源、切割臂、導輪座、冷卻系統等機構就不在這一一講述了;本實施例的線切割機床設置可以擺動的后導輪34或鉬絲擺動臂35,可以控制鉬絲31或連接引線32的擺動,從而使其鉤掛繞折在所述轉向釘12上,再配合運絲桶A的轉動,實現了絲線的方向繞轉。
[0035]優選的,所述鉬絲擺動臂35包括鉸接臂和走絲圈,所述鉸接臂的一端鉸接與線切割機床的機架,所述走絲圈設置于所述鉸接臂的另一端,所述鉬絲31或連接引線32穿過所述走絲圈的圓心通孔。通過圈狀的走絲圈,絲線從通孔中穿過,可以更好地控制絲線的擺動,不會出現吊線的現象。
[0036]—種使用本實施例的線切割機床的半自動上絲方法,如圖2、3和5所示,包括以下步驟:
[0037]步驟1.所述鉬絲31和所述連接引線32同向繞在所述運絲桶(如圖2所述);當只有同向繞轉的情況下,才能同時送出、收緊鉬絲31和所述連接引線32;因為完成纏繞的絲線是需要張緊才能運作的,對的絲線進行剪短后,所以此時如果運絲桶不送絲線出來,是無法進行拼接的。
[0038]步驟2.所述鉬絲31從下側的兩個鉬絲導輪拉出,所述連接引線32從上側的兩個鉬絲導輪拉出;或者,所述鉬絲31從上側的兩個鉬絲導輪拉出,所述連接引線32從下側的兩個鉬絲導輪拉出(如圖5所示);
[0039]步驟3.所述鉬絲31與所述連接引線32連接;
[0040]步驟4.往回轉動運絲桶A,所述鉬絲31和所述連接引線32同時收緊;與步驟I的理由同理,需要對絲線進行張緊;
[0041]步驟5.擺動鉬絲擺動臂35或后導輪34,使所述鉬絲31或所述連接引線32掛在所述轉向釘12上;
[0042]步驟6.反向轉動運絲桶A,轉向釘12后段的所述鉬絲31和所述連接引線32為反向繞轉(如圖3所示),完成上絲。
[0043]當需要對金屬工件進行孔中切割時,只需要把纏繞好的鉬絲31或連接引線32剪斷,鉬絲31或連接引線32穿過金屬工件的通孔后,再與連接引線32或鉬絲31進行拼接,這樣技術人員只需要一直站在機床的前端(放置工件的地方)進行操作,不用來回機床的前端和后端來回跑動和纏繞絲線;連接引線32和鉬絲31拼接后,通過轉向釘12轉動兩者其中一個的繞轉方向,即可開始進行金屬加工的工作;優選的,在進行線切割時,通過控制運絲桶A的轉動距離,使得可以只有鉬絲31對金屬工件進行切割加工,而連接引線32可以不參加切割加工的工作;因為兩者之間的連接位會有結節,結節經過金屬工件的話,有可能會出現卡線的問題。連接引線32主要用于連接和引送鉬絲31的作用;當然,連接引線32的材質也可以為鉬,也可以用于對金屬工件進行加工切割。
[0044]以上結合具體實施例描述了本發明的技術原理。這些描述只是為了解釋本發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釋為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制。基于此處的解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造性的勞動即可聯想到本發明的其它【具體實施方式】,這些方式都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運絲桶,包括桶體和桶軸,所述桶軸軸向貫通所述桶體,所述桶體的表面的兩端設置有鉬絲固定螺孔,其特征在于:還設置有轉向釘,所述轉向釘徑向設置于所述桶體的表面,所述轉向釘設置于兩個所述鉬絲固定螺孔之間。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運絲桶,其特征在于:還設置鉬絲固定螺釘,所述鉬絲固定螺釘固定于所述鉬絲固定螺孔內。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運絲桶,其特征在于:還設置有平衡釘,所述平衡釘設置于運絲桶,所述平衡釘設置于所述轉向釘的相對的背面。4.一種使用權利要求2或3的運絲桶的線切割機床,其特征在于:還設置有鉬絲、連接引線和鉬絲導輪,所述鉬絲的一端固定于一個所述鉬絲固定螺釘,所述鉬絲的另一端與所述連接引線的一端連接,所述連接引線的另一端固定于另一個所述所述鉬絲固定螺釘; 所述鉬絲導輪包括前導輪和后導輪,所述前導輪設置于遠離所述運絲桶的上下兩個導輪座,所述后導輪設置于靠近所述運絲桶的上下兩個導輪座; 一個或兩個所述后導輪軸向左右擺動,或者,設置有鉬絲擺動臂,所述鉬絲擺動臂設置于一個或兩個所述后導輪與所述運絲桶之間,所述鉬絲擺動臂的自由端控制所述鉬絲或連接引線左右擺動。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線切割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鉬絲擺動臂包括鉸接臂和走絲圈,所述鉸接臂的一端鉸接與線切割機床的機架,所述走絲圈設置于所述鉸接臂的另一端,所述鉬絲或連接引線穿過所述走絲圈的圓心通孔。6.—種使用權利要求4所述的線切割機床的半自動上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所述鉬絲和所述連接引線同向繞在所述運絲桶; 步驟2.所述鉬絲從下側的兩個鉬絲導輪拉出,所述連接引線從上側的兩個鉬絲導輪拉出;或者,所述鉬絲從上側的兩個鉬絲導輪拉出,所述連接引線從下側的兩個鉬絲導輪拉出; 步驟3.所述鉬絲與所述連接引線連接; 步驟4.往回轉動運絲桶,所述鉬絲和所述連接引線同時收緊; 步驟5.擺動鉬絲擺動臂或后導輪,使所述鉬絲或所述連接引線掛在所述轉向釘上; 步驟6.反向轉動運絲桶,轉向釘后段的所述鉬絲和所述連接引線為反向繞轉,完成上絲。
【文檔編號】B23H7/02GK106064262SQ201610566421
【公開日】2016年11月2日
【申請日】2016年7月15日
【發明人】馮尚信, 冷金波
【申請人】廣東大鐵數控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