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可提升鉆孔精度的印刷電路板鉆孔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0733648閱讀:579來源:國知局
一種可提升鉆孔精度的印刷電路板鉆孔機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可提升鉆孔精度的印刷電路板鉆孔機,包括支撐板、底座裝置、鉆孔裝置、支架裝置、氣缸裝置及滾動裝置,支撐板上設有第一通孔,底座裝置設有底座、第一支撐桿、第一橫桿、收料架及第一支架,鉆孔裝置包括第一支撐塊、第一氣缸、第一推動桿、定位板、鉆頭、第二支架及第二橫桿,支架裝置包括第三支架、第一斜桿、第三橫桿及第四支架,氣缸裝置包括第二氣缸、第二推動桿、導軌柱及第五支架,滾動裝置包括移動框、移動桿、移動塊、彈簧及滾輪,本實用新型能夠對電路板進行有效的鉆孔作業,并且可以保證電路板鉆孔的精度,同時由于成本低、結構簡單、操作簡潔而能夠得到普遍應用。
【專利說明】
一種可提升鉆孔精度的印刷電路板鉆孔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印刷電路板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可提升鉆孔精度的印刷電路板鉆孔機。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電路板在生產過程中需要使用鉆孔機進行鉆孔,然而現有的電路板鉆孔機由于結構復雜、成本較高以及鉆孔精度達不到要求而得不到推廣應用。
[0003]因此,需要提供一種新的技術方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有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可提升鉆孔精度的印刷電路板鉆孔機。
[0005]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6]一種可提升鉆孔精度的印刷電路板鉆孔機,所述可提升鉆孔精度的印刷電路板鉆孔機保證支撐板、位于所述支撐板下方的底座裝置、設置于所述底座裝置上的鉆孔裝置、位于所述支撐板上方的支架裝置、設置于所述支架裝置上的氣缸裝置及位于所述氣缸裝置下方的滾動裝置,所述支撐板上設有貫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通孔,所述底座裝置設有底座、位于所述底座上方的第一支撐桿、設置于所述第一支撐桿上的第一橫桿、位于右側的收料架及位于所述收料架下方的第一支架,所述鉆孔裝置包括第一支撐塊、位于所述第一支撐塊上方的第一氣缸、位于所述第一氣缸上方的第一推動桿、位于所述第一推動桿上方的定位板、位于所述定位板上方的鉆頭、位于所述第一氣缸左右兩側的第二支架及設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的第二橫桿,所述支架裝置包括第三支架、設置于所述第三支架上的第一斜桿、位于所述第一斜桿下方的第三橫桿及位于左側的第四支架,所述氣缸裝置包括第二氣缸、位于所述第二氣缸下方的第二推動桿、位于所述第二推動桿下方的導軌柱及設置于設置于所述第二推動桿上的第五支架,所述滾動裝置包括移動框、設置于所述移動框上的移動桿、位于所述移動桿下方的移動塊、位于所述移動塊上方的彈簧及設置于所述移動塊上的滾輪。
[0007]所述支撐板呈長方體,所述支撐板水平放置。
[0008]所述底座呈長方體,所述底座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支撐桿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左右兩側,所述第一支撐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一支撐桿豎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撐桿的下端與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撐桿的上端與所述支撐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橫桿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左右兩側,所述第一橫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一橫桿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橫桿的一端與所述第一支撐桿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收料架呈L型,所述收料架呈L型,所述收料架的一端與所述支撐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收料架的一端與所述支撐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收料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狀,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與所述底座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與所述收料架的下表面固定連接。
[0009]所述第一支撐塊呈長方體,所述第一支撐塊的下表面與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撐塊的上表面與所述第一氣缸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架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左右兩側,所述第二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與所述支撐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一氣缸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推動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一推動桿豎直放置,所述第一推動桿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氣缸連接,所述第二橫桿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左右兩側,所述第二橫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二橫桿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橫桿的一端與所述第二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橫桿的另一端頂靠在所述第一推動桿的側面且與其滑動連接,所述定位板呈長方體,所述定位板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推動桿的上端與所述定位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鉆頭的上端呈圓錐體,所述鉆頭的下端與所述定位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鉆頭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下方。
[0010]所述第三支架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的一端與所述支撐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支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狀,所述第三支架上設有貫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斜桿呈傾斜狀,所述第一斜桿的兩端與所述第三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橫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三橫桿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橫桿的右端與所述第三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第四支架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的一端與所述支撐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四支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狀,所述第四支架上設有貫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三通孔。
[0011]所述第三支架41的一端與所述第二氣缸51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推動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二推動桿豎直放置,所述第二推動桿的上端與所述第二氣缸連接,所述第二推動桿的下端設有第一凹槽,所述導軌柱呈空心的長方體,所述導軌柱豎直放置,所述導軌柱的上端與所述第二推動桿的下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五支架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左右兩個,所述第五支架呈L型,所述第五支架的一端與所述第二推動桿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五支架的另一端呈豎直狀,所述第三橫桿的左端頂靠在位于右側的第五支架的右表面上,所述第四支架的上端頂靠在位于左側的第五支架的左表面上。
[0012]所述第五支架的下端與所述移動框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移動框的橫截面呈倒置的凹字形,所述移動框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上方,所述移動桿呈長方體,所述移動桿豎直放置,所述移動桿的上端與所述導軌柱的內表面滑動連接,所述移動桿的下端穿過所述移動框的上表面延伸至所述移動框的內部,且與所述移動框滑動連接,所述移動塊呈長方體,所述移動塊水平放置,所述移動塊收容于所述移動框的內表面且與其滑動連接,所述移動桿的下端與所述移動塊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移動塊的下端設有第二凹槽,所述彈簧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左右兩側,所述彈簧呈豎直狀,所述彈簧的上端與所述移動框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彈簧的下端與所述移動框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滾輪設有若干個且橫向依次排列,所述滾輪呈圓柱體,所述滾輪水平放置,所述滾輪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內且與所述移動塊軸轉連接。
[0013]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
[0014]本實用新型可提升鉆孔精度的印刷電路板鉆孔機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夠對電路板進行有效的鉆孔作業,并且可以保證電路板鉆孔的精度,同時由于成本低、結構簡單、操作簡潔而能夠得到普遍應用。
【附圖說明】
[0015]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可提升鉆孔精度的印刷電路板鉆孔機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可提升鉆孔精度的印刷電路板鉆孔機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可提升鉆孔精度的印刷電路板鉆孔機保證支撐板1、位于所述支撐板I下方的底座裝置2、設置于所述底座裝置2上的鉆孔裝置3、位于所述支撐板I上方的支架裝置4、設置于所述支架裝置4上的氣缸裝置5及位于所述氣缸裝置5下方的滾動裝置6。
[0018]如圖1所示,所述支撐板I呈長方體,所述支撐板I水平放置,所述支撐板I上設有貫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通孔11,所述第一通孔11呈長方體狀。
[0019]如圖1所示,所述底座裝置2設有底座21、位于所述底座21上方的第一支撐桿22、設置于所述第一支撐桿22上的第一橫桿23、位于右側的收料架25及位于所述收料架25下方的第一支架24。所述底座21呈長方體,所述底座21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支撐桿22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左右兩側,所述第一支撐桿22呈長方體,所述第一支撐桿22豎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撐桿22的下端與所述底座21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撐桿22的上端與所述支撐板I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橫桿23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左右兩側,所述第一橫桿23呈長方體,所述第一橫桿23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橫桿23的一端與所述第一支撐桿22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收料架25呈L型,所述收料架25呈L型,所述收料架25的一端與所述支撐板I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收料架25的一端與所述支撐板I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收料架25的另一端呈水平狀。所述第一支架24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24的一端與所述底座21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架24的另一端與所述收料架25的下表面固定連接。
[0020]如圖1所示,所述鉆孔裝置3包括第一支撐塊31、位于所述第一支撐塊31上方的第一氣缸32、位于所述第一氣缸32上方的第一推動桿35、位于所述第一推動桿35上方的定位板36、位于所述定位板36上方的鉆頭37、位于所述第一氣缸32左右兩側的第二支架33及設置于所述第二支架33上的第二橫桿34。所述第一支撐塊31呈長方體,所述第一支撐塊31的下表面與所述底座21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撐塊31的上表面與所述第一氣缸32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架33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左右兩側,所述第二支架33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33的一端與所述支撐板I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架33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一氣缸32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推動桿35呈長方體,所述第一推動桿35豎直放置,所述第一推動桿35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氣缸32連接,使得所述第一氣缸32帶動所述第一推動桿35上下移動。所述第二橫桿34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左右兩側,所述第二橫桿34呈長方體,所述第二橫桿34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橫桿34的一端與所述第二支架33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橫桿34的另一端頂靠在所述第一推動桿35的側面且與其滑動連接,從而可以對所述第一推動桿35進行定位,防止其左右晃動。所述定位板36呈長方體,所述定位板36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推動桿35的上端與所述定位板36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鉆頭37的上端呈圓錐體,所述鉆頭37的下端與所述定位板36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鉆頭37位于所述第一通孔11的下方。
[0021]如圖1所示,所述支架裝置4包括第三支架41、設置于所述第三支架41上的第一斜桿42、位于所述第一斜桿42下方的第三橫桿43及位于左側的第四支架44。所述第三支架41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41的一端與所述支撐板I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支架41的另一端呈水平狀,所述第三支架41上設有貫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二通孔411,所述第二通孔411呈長方體狀。所述第一斜桿42呈傾斜狀,所述第一斜桿42的兩端與所述第三支架41固定連接,從而對所述第三支架41起到固定作用。所述第三橫桿43呈長方體,所述第三橫桿43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橫桿43的右端與所述第三支架41固定連接。所述第四支架44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44的一端與所述支撐板I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四支架44的另一端呈水平狀,所述第四支架44上設有貫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三通孔441,所述第三通孔441呈長方體狀。
[0022]如圖1所示,所述氣缸裝置5包括第二氣缸51、位于所述第二氣缸51下方的第二推動桿52、位于所述第二推動桿52下方的導軌柱53及設置于設置于所述第二推動桿52上的第五支架54。所述第三支架41的一端與所述第二氣缸51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推動桿52呈長方體,所述第二推動桿52豎直放置,所述第二推動桿52的上端與所述第二氣缸51連接,使得所述第二氣缸51帶動所述第二推動桿52上下移動,所述第二推動桿52的下端設有第一凹槽521,所述第一凹槽521呈長方體狀。所述導軌柱53呈空心的長方體,所述導軌柱53豎直放置,所述導軌柱53的上端與所述第二推動桿52的下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五支架54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左右兩個,所述第五支架54呈L型,所述第五支架54的一端與所述第二推動桿52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五支架54的另一端呈豎直狀,所述第三橫桿43的左端頂靠在位于右側的第五支架54的右表面上,所述第四支架44的上端頂靠在位于左側的第五支架54的左表面上,從而可以防止所述第五支架54左右晃動。
[0023]如圖1所示,所述滾動裝置6包括移動框61、設置于所述移動框61上的移動桿62、位于所述移動桿62下方的移動塊64、位于所述移動塊64上方的彈簧63及設置于所述移動塊64上的滾輪65。所述第五支架54的下端與所述移動框61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移動框61的橫截面呈倒置的凹字形,所述移動框61位于所述第一通孔11的上方。所述移動桿62呈長方體,所述移動桿62豎直放置,所述移動桿62的上端與所述導軌柱53的內表面滑動連接,所述移動桿62的下端穿過所述移動框61的上表面延伸至所述移動框61的內部,且與所述移動框61滑動連接,使得所述移動桿62可以上下移動。所述移動塊64呈長方體,所述移動塊64水平放置,所述移動塊64收容于所述移動框61的內表面且與其滑動連接,使得所述移動塊64可以上下移動,所述移動桿62的下端與所述移動塊64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移動塊64的下端設有第二凹槽641,所述第二凹槽641呈長方體狀。所述彈簧63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左右兩側,所述彈簧63呈豎直狀,所述彈簧63的上端與所述移動框62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彈簧63的下端與所述移動框64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滾輪65設有若干個且橫向依次排列,所述滾輪65呈圓柱體,所述滾輪65水平放置,所述滾輪65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641內且與所述移動塊64軸轉連接,使得所述滾輪65可以在所述第二凹槽641內旋轉。
[0024]如圖1所示,所述本實用新型可提升鉆孔精度的印刷電路板鉆孔機使用時,首先將電路板通過第三通孔441放置在支撐板I上,然后啟動第二氣缸51,使得第二推動桿52向下移動,今J L使得第五支架54向下移動,使得移動框61向下移動,并且通過彈簧63向下推動移動塊64,使得滾輪65向下移動并壓在電路板上,然后啟動滾輪65,使得滾輪65轉動,進而使得電路板向右滑動,當電路板需要鉆孔的位置處于第一通孔11的正上方時,此時第二氣缸51使得所述第二推動桿52進一步向下移動,使得移動框61頂靠在電路板上,使得電路板可以穩固的被夾持住,然后啟動第一氣缸32,使得第一推動桿35向上移動,進而使得鉆頭37向上移動,使得鉆頭37穿過第一通孔11對電路板進行鉆孔,直至完成鉆孔作業。至此,本實用新型可提升鉆孔精度的印刷電路板鉆孔機使用過程描述完畢。
[0025]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
【主權項】
1.一種可提升鉆孔精度的印刷電路板鉆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提升鉆孔精度的印刷電路板鉆孔機保證支撐板、位于所述支撐板下方的底座裝置、設置于所述底座裝置上的鉆孔裝置、位于所述支撐板上方的支架裝置、設置于所述支架裝置上的氣缸裝置及位于所述氣缸裝置下方的滾動裝置,所述支撐板上設有貫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通孔,所述底座裝置設有底座、位于所述底座上方的第一支撐桿、設置于所述第一支撐桿上的第一橫桿、位于右側的收料架及位于所述收料架下方的第一支架,所述鉆孔裝置包括第一支撐塊、位于所述第一支撐塊上方的第一氣缸、位于所述第一氣缸上方的第一推動桿、位于所述第一推動桿上方的定位板、位于所述定位板上方的鉆頭、位于所述第一氣缸左右兩側的第二支架及設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的第二橫桿,所述支架裝置包括第三支架、設置于所述第三支架上的第一斜桿、位于所述第一斜桿下方的第三橫桿及位于左側的第四支架,所述氣缸裝置包括第二氣缸、位于所述第二氣缸下方的第二推動桿、位于所述第二推動桿下方的導軌柱及設置于設置于所述第二推動桿上的第五支架,所述滾動裝置包括移動框、設置于所述移動框上的移動桿、位于所述移動桿下方的移動塊、位于所述移動塊上方的彈簧及設置于所述移動塊上的滾輪。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升鉆孔精度的印刷電路板鉆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板呈長方體,所述支撐板水平放置。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提升鉆孔精度的印刷電路板鉆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呈長方體,所述底座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支撐桿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左右兩側,所述第一支撐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一支撐桿豎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撐桿的下端與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撐桿的上端與所述支撐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橫桿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左右兩側,所述第一橫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一橫桿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橫桿的一端與所述第一支撐桿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收料架呈L型,所述收料架呈L型,所述收料架的一端與所述支撐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收料架的一端與所述支撐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收料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狀,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與所述底座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與所述收料架的下表面固定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可提升鉆孔精度的印刷電路板鉆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撐塊呈長方體,所述第一支撐塊的下表面與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撐塊的上表面與所述第一氣缸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架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左右兩側,所述第二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與所述支撐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一氣缸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推動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一推動桿豎直放置,所述第一推動桿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氣缸連接,所述第二橫桿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左右兩側,所述第二橫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二橫桿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橫桿的一端與所述第二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橫桿的另一端頂靠在所述第一推動桿的側面且與其滑動連接,所述定位板呈長方體,所述定位板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推動桿的上端與所述定位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鉆頭的上端呈圓錐體,所述鉆頭的下端與所述定位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鉆頭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下方。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可提升鉆孔精度的印刷電路板鉆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架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的一端與所述支撐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支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狀,所述第三支架上設有貫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斜桿呈傾斜狀,所述第一斜桿的兩端與所述第三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橫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三橫桿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橫桿的右端與所述第三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第四支架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的一端與所述支撐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四支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狀,所述第四支架上設有貫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三通孔。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可提升鉆孔精度的印刷電路板鉆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架41的一端與所述第二氣缸51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推動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二推動桿豎直放置,所述第二推動桿的上端與所述第二氣缸連接,所述第二推動桿的下端設有第一凹槽,所述導軌柱呈空心的長方體,所述導軌柱豎直放置,所述導軌柱的上端與所述第二推動桿的下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五支架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左右兩個,所述第五支架呈L型,所述第五支架的一端與所述第二推動桿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五支架的另一端呈豎直狀,所述第三橫桿的左端頂靠在位于右側的第五支架的右表面上,所述第四支架的上端頂靠在位于左側的第五支架的左表面上。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可提升鉆孔精度的印刷電路板鉆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支架的下端與所述移動框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移動框的橫截面呈倒置的凹字形,所述移動框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上方,所述移動桿呈長方體,所述移動桿豎直放置,所述移動桿的上端與所述導軌柱的內表面滑動連接,所述移動桿的下端穿過所述移動框的上表面延伸至所述移動框的內部,且與所述移動框滑動連接,所述移動塊呈長方體,所述移動塊水平放置,所述移動塊收容于所述移動框的內表面且與其滑動連接,所述移動桿的下端與所述移動塊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移動塊的下端設有第二凹槽,所述彈簧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左右兩側,所述彈簧呈豎直狀,所述彈簧的上端與所述移動框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彈簧的下端與所述移動框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滾輪設有若干個且橫向依次排列,所述滾輪呈圓柱體,所述滾輪水平放置,所述滾輪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內且與所述移動塊軸轉連接。
【文檔編號】B23B47/00GK205414471SQ201520951911
【公開日】2016年8月3日
【申請日】2015年11月25日
【發明人】李高猛, 朱曉菲, 張海軍, 王恒星, 孫坤坤, 劉攀
【申請人】昆山銓瑩電子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