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瓷質拋光磚表面加工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瓷質拋光磚深加工裝置,尤其是一種刮平定厚工序 中的瓷質拋光石t表面加工裝置。
背景技術:
瓷質拋光磚是近年來國內外流行的新型建筑裝飾材料,具有表面平整、 光亮而且防污等特點,深受消費者青睞。瓷質拋光磚的加工流程有刮平定厚、 粗磨、粗拋、精拋和磨邊倒角等工序。磚坯在成型、燒制過程中,受到現有 生產工藝水平的限制,磚坯普遍存在變形、翹曲或表面凹凸不平等缺陷,刮 平定厚工序就是針對磚坯表面進行粗加工,以消除磚坯的變形、翹曲、表面 凹凸不平等缺陷。目前,現有技術中刮平定厚工序普遍是采用臥式銑削加工方式,即通過質拋光磚表面加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驅動軸4通過兩端的軸承組件固定在 滾刀架6上,滾刀5套接在驅動軸4上并通過平鍵20固定,驅動軸4的一端 通過皮帶輪9與動力系統傳動連接,另一端用鎖緊螺母30鎖緊。工作時,動 力系統通過皮帶輪9帶動驅動軸4、驅動軸4通過平鍵20驅動滾刀5高速旋 轉,使滾刀5對磚坯表面進行單方向的剛性銑削加工。 一個方向銑削加工完 成后,磚坯旋轉90度,重新進行銑削加工,從而完成對磚坯刮平定厚的加工 過程。實際生產表明,該結構的瓷質拋光磚表面加工裝置存在如下技術缺陷 (1 )磚坯表面加工質量差由于滾刀上的金剛石刀頭呈螺旋形或人字形,對磚坯表面進行剛性銑削加工使磚坯表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刮痕,且刮痕較深( 一般在0. lmm~ 0. 2mm), 表面刮痕增加了后續工序的加工難度,且有時刮痕可能無法消除,造成產品 質量不穩定,返拋率高;(2) 加工效率低為了減小加工中的表面刮痕,現有技術一般采用減少切削量來保證磚坯 表面加工質量和減少磚坯破損,使加工效率降低;(3) 生產成本高由于表面刮痕的存在,現有技術需要在后續工序中增加粗磨工序來消除 刮痕,或者增加粗拋磨頭來消除刮痕,加工時間延長,生產成本提高;'此外, 對磚坯表面進行剛性銑削加工方式還造成磚坯破損率高,磚坯破損率占到整 個加工過程的85%以上。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瓷質拋光磚拋光表面加工裝置,有效解決 現有技術磚坯表面加工質量差、加工效率低、生產成本高等技術缺陷。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瓷質拋光磚表面加工裝置,包 括驅動軸、滾刀和滾刀架,所述驅動軸固定在所述滾刀架上,所述滾刀和驅 動軸通過一使所述滾刀邊轉動邊軸向往復地對資質拋光磚表面進行加工的竄 動機構連接。所述竄動機構包括分別設置在所述滾刀兩端的前盤和后盤,所述前盤和 后盤與滾刀的端部通過使滾刀實現軸向往復的彈性元件連接。進一步地,所 述前盤與滾刀的端部之間、所述后盤與滾刀的端部之間設置有間隙,所述前 盤和后盤上設置有調整所述間隙的鎖緊螺母。所述彈性元件為壓力彈簧,所 述前盤和后盤的端面上開設有彈簧孔。所述竄動機構還包括在驅動軸外表面和在滾刀內表面上開設的沿軸向延伸的長條狀凹槽,所述凹槽內設置有使所述滾刀和驅動軸徑向傳動、軸向滑 動的銷體。進一步地,所述銷體為在所述滾刀和驅動軸進行相對運動時產生 滾動摩擦的圓柱銷或球形銷。在上述技術方案基礎上,所述滾刀包括滾筒、刀頭、前端蓋和后端蓋, 所述刀頭套設在滾筒外,所述前端蓋和后端蓋設置在所述滾筒的兩端,端面的中心開設有軸孔。進一步地,所述前端蓋和后端蓋的端面上開設有設置壓 力彈簧的彈簧孔。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瓷質拋光磚表面加工裝置,滾刀通過竄動機構連 接在驅動軸上,使滾刀在以轉動方式對乾質拋光磚表面進行加工時,在軸向 方向上產生高頻小振幅自激往復運動。由于滾刀一邊進行高速旋轉運動,一 邊進行往復運動,使得加工過程成為一種雙向復合的剛性銑削,其滾刀刀刃 的運動軌跡不斷變化,使加工后的磚坯表面幾乎不會留下刮痕,表面粗糙度 和平整度明顯提高,減少了磚坯的返拋率。較好的磚坯表面質量可以減小后 續加工量,簡化了加工工藝,縮短了粗拋時間,提高了加工效率,節約耗材 和耗能,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本實用新型滾刀兩個方向的運動使磚坯表 面切削受力更加均勻,大大減少了磚坯的破損率,進一步地降低了生產成本。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瓷質拋光磚表面加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 圖2為本實用新型滾刀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的側碎見圖;圖4為現有瓷質拋光磚表面加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鎖緊螺母; 2—前盤; 3—壓縮彈簧;4—驅動軸; 5—滾刀; 6 —滾刀架;59一皮帶輪;30—鎖緊螺母; 53—前端蓋; 56 —彈簧孔;具體實施方式
圖1為本實用新型瓷質拋光磚表面加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 瓷質拋光磚表面加工裝置的主體結構包括驅動軸4、滾刀5和滾刀架6,其中 驅動軸4通過軸承組件固定在滾刀架6上,且一端通過皮帶輪9與動力系統 傳動連接,滾刀5通過竄動機構連接在驅動軸4上,使滾刀5具有沿軸向竄 動的空間,在滾刀5高速轉動的同時,在軸向方向上產生高頻小振幅自激往 復運動,以一種雙向復合方式對瓷質拋光磚表面進行剛性銑削加工。圖2為本實用新型滾刀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的側視圖。如圖1、圖 2和圖3所示,驅動軸4的外表面和滾刀5的內表面上開設有數個沿軸向延 伸的長條狀凹槽10,數個柱銷7設置在凹槽10內,使套接在驅動軸4上的 滾刀5通過柱銷7連接,在實現徑向固定的同時使二者實現軸向的相對錯動。 滾刀5包括滾筒51、刀頭52、前端蓋53和后端蓋54,其中滾筒51為空心 筒體結構,刀頭52套設在滾筒51外;前端蓋53設置在滾筒51的左端,左 側端面上開設有數個彈簧孔56;后端蓋54設置在滾筒51的右端,右側端面 上開設有數個彈簧孔56;前端蓋5 3和后端蓋54的中心開設有貫通前端蓋53 和后端蓋54的軸孔55,用于套設驅動軸4,凹槽10則開設在軸孔55的內壁 上;前端蓋53的左側、后端蓋54的右側分別設置有安裝空間57,安裝空間 57用于設置前盤2和后盤8;前盤2設置在滾刀5左側的安裝空間57內,前 盤2的右側端面也開設有數個彈簧孔,前盤2和前端蓋53之間設置有間隙, 并通過鎖緊螺母1調整間隙大小,為滾刀的軸向往復振動提供空間,數個壓67—柱銷; IO —凹槽; 51 —滾筒; 54—后端蓋; 57—安裝空間。8—后盤; 20—平鍵 52 —刀頭 55—軸孔縮彈簧3設置在前盤2的彈簧孔和前端蓋53的彈簧孔形成的空間內;后盤8 設置在滾刀5右側的安裝空間57內,后盤8的左側端面上也開設有數個彈簧 孔,后盤8和后端蓋54之間設置有間隙,并通過鎖緊螺母l調整間隙大小, 為滾刀的軸向往復振動提供空間,數個壓縮彈簧3設置在后盤8的彈簧孔和 后端蓋54的彈簧孔形成的空間內。前盤2、后盤8、凹槽10和柱銷7組成本 實施例的竄動機構。本實用新型工作時,動力系統通過皮帶輪9帶動驅動軸4做高速旋轉, 通過安裝于驅動軸4和滾刀5的凹槽1Q內的柱銷7,驅動軸4驅動滾刀5做 高速旋轉;由于柱銷7可在凹槽10內沿軸向滑動或滾動,且在滾刀5兩端壓 縮彈簧3的作用下,滾刀5邊轉動邊產生軸向往復振動,最終實現滾刀5 — 邊以轉動方式、 一邊以高頻小振幅自激往復運動方式對瓷質拋光磚表面進行 加工。在本實用新型上述技術方案中,由于滾刀一邊進行高速旋轉運動, 一邊 進行往復運動,形成一種雙向復合的剛性銑削,切削過程中其滾刀刀刃的運 動軌跡不斷改變,使加工后的磚坯表面幾乎不會留下刮痕,表面粗糙度和平 整度明顯提高,減少了磚坯的返拋率。較好的磚坯表面質量可以減小后續加 工的加工量,簡化了加工工藝,縮短了粗拋時間,提高了加工效率,節約耗 材和耗能,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本實用新型滾刀兩個方向的運動使磚坯 表面切削受力更加均勻,大大減少了磚坯的破損率,進一步地降低了生產成 本。在本實用新型上述技術方案中,壓縮彈簧3作為彈性元件起到滾刀往復 運動的阻尼作用,實際使用時,彈性元件還可以采用本領域技術人員慣常采 用的其他部件,如彈性塊、彈性片等,通過增減彈性元件的數目可以調整整 個系統的剛度,從而調整本實用新型整個系統的振蕩頻率。此外,作為銷體 的柱銷7起到徑向傳動、軸向滑動的作用,本實施例中銷體優選采用圓柱形 柱銷,在滾刀和驅動軸進行相對運動時產生摩擦力較小的滾動摩擦,降低了摩擦對軸向往復振動的影響,提高系統運行效率。實際使用時,本實用新型銷體也可以由球形銷或其它能產生滾動摩擦的部件替代。進一步地,銷體與 凹槽的徑向傳動、軸向滑動可以采用其他類似的結構實現,例如驅動軸上設在本實用新型上述技術方案中,將滾刀連接在驅動軸上的竄動機構還可 以采用其他本領域技術人員慣常采用的往復機構,例如,滾刀兩側的端面可 以設置觸點和凸輪機構來推動滾刀沿軸向做高頻往復運動,具體結構不再贅述。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依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進行修改 或者對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 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1、一種瓷質拋光磚表面加工裝置,包括驅動軸、滾刀和滾刀架,所述驅動軸固定在所述滾刀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滾刀和驅動軸通過一使所述滾刀邊轉動邊軸向往復地對瓷質拋光磚表面進行加工的竄動機構連接。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資質拋光磚表面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竄動機構包括分別設置在所述滾刀兩端的前盤和后盤,所述前盤和后盤與滾 刀的端部通過使滾刀實現軸向往復的彈性元件連接。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資質拋光磚表面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前盤與滾刀的端部之間、所述后盤與滾刀的端部之間設置有間隙,所述前盤 和后盤上設置有調整所述間隙的鎖緊螺母。
4、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覺質拋光磚表面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彈性元件為壓力彈簧,所述前盤和后盤的端面上開設有彈簧孔。
5、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瓷質拋光磚表面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竄動機構還包括在驅動軸外表面和在滾刀內表面上開設的沿軸向延伸的長條 狀凹槽,所述凹槽內設置有使所述滾刀和驅動軸徑向傳動、軸向滑動的銷體。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資質拋光磚表面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銷體為在所述滾刀和驅動軸進行相對運動時產生滾動摩擦的圓柱銷或球形 銷。
7、 根據權利要求1 ~ 6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瓷質拋光磚表面加工裝置, 所述滾刀包括滾筒、刀頭、前端蓋和后端蓋,所述刀頭套設在滾筒外,所述 前端蓋和后端蓋設置在所述滾筒的兩端,端面的中心開設有軸孔。 .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乾質拋光磚表面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前端蓋和后端蓋的端面上開設有設置壓力彈簧的彈簧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瓷質拋光磚表面加工裝置,包括驅動軸、滾刀和滾刀架,所述驅動軸固定在所述滾刀架上,所述滾刀和驅動軸通過一使所述滾刀邊轉動邊軸向往復地對瓷質拋光磚表面進行加工的竄動機構連接。本實用新型結構使滾刀高速轉動的同時,在軸向方向上產生高頻小振幅自激往復運動,以一種雙向復合方式對瓷質拋光磚表面進行剛性銑削加工,使加工后的磚坯表面幾乎不會留下刮痕,表面粗糙度和平整度明顯提高,減少了磚坯的返拋率。本實用新型簡化了加工工藝,縮短了粗拋時間,提高了加工效率,節約耗材和耗能,降低了生產成本。
文檔編號B24B7/20GK201105395SQ20072017394
公開日2008年8月27日 申請日期2007年11月1日 優先權日2007年11月1日
發明者陳仲正 申請人:廣東科達機電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