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不同加工規格的磨塊墊及磨頭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陶瓷墻地磚深加工機械設計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不同加工規格的磨塊墊及磨頭。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瓷質磚拋光生產線上,在粗拋段,設置一種磨削直徑大,覆蓋面積廣的大規格拋光磨頭,這種拋光磨頭在工作過程中無需前后擺動,即可對多種規格的瓷質拋光磚產品進行加工。具體地,采用這種拋光磨頭可對600/800規格磚進行加工,為實現這種轉換,目前有如下兩個方案:
[0003]方案一:當磨削800規格磚時,磨塊置于磨頭外側(參見圖1);當磨削600規格磚時,磨塊則置于磨頭內側(參見圖2)。由于磨塊的卡槽呈燕尾形,且不同位置燕尾寬度不一致(參見圖3),因此,生產中需要準備兩種具有不同燕尾截面尺寸的磨塊,會對采購及生產管理帶來不便。
[0004]方案二:當磨削800規格磚時,磨塊置于磨頭外側(參見圖1);當磨削600規格磚時,磨塊則置于磨頭內側(參見圖4)。該方案通過增加凸凹燕尾過渡墊(參見圖5)的方式解決生產中磨塊規格的統一問題,但過渡墊結構較復雜,且兩種情況下磨頭閉合高度不一致,對生產調節帶來一定麻煩。
【發明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用于不同加工規格的磨塊墊及磨頭,通過在磨頭的磨塊與磨塊座之間增設磨塊墊,可實現800規格磚與600規格磚之間的加工轉換,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0006]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用于不同加工規格的磨塊墊,所述磨塊墊裝設于磨塊與磨塊座之間,所述磨塊墊包括第一側邊、頂邊及第二側邊,所述第一側邊、頂邊及第二側邊依次連接成無底梯形結構。
[0007]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第一側邊與第二側邊所成的夾角為2° 40' ~3。40'。
[0008]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磨塊墊的內腔寬度由首部向尾部逐漸減少,所述磨塊墊內腔的尾部寬度為36~40mmo
[0009]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內腔的長度為150~210 mm。
[0010]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頂邊的厚度為1.5~3 mm。
[0011]相應地,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用于不同加工規格的磨頭,包括:磨頭本體;磨塊,所述磨塊頂部設有寬度由首部向尾部逐漸減小的燕尾榫;磨塊座,所述磨塊座設于所述磨頭本體上,所述磨塊座底部設有與所述燕尾榫相匹配的燕尾槽,所述燕尾槽的長度大于所述燕尾榫的長度;磨塊墊,所述磨塊墊裝設于磨塊與磨塊座之間,所述磨塊墊的內壁與所述燕尾榫的側壁相配合,所述磨塊墊的外壁與所述燕尾槽的側壁相配合,所述燕尾榫嵌于所述磨塊墊內并通過所述磨塊墊卡接于所述燕尾槽內,使所述磨塊固定于所述磨塊座的底部,且所述燕尾榫的首部與所述燕尾槽的首部齊平。
[0012]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第一側邊與第二側邊所成的夾角與燕尾榫兩側壁所成的夾角及燕尾槽兩側壁所成的夾角相同。
[0013]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磨塊墊內腔的尾部寬度與燕尾榫的尾部寬度及燕尾槽的尾部寬度相同。
[0014]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磨塊墊內腔的長度與所述燕尾榫的長度相同。
[0015]實施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本實用新型可針對不同加工規格的拋光磨頭,通過在磨塊與磨塊座之間增設磨塊墊即可實現800規格磚與600規格磚之間的加工轉換。
[0017]當需要磨削800規格磚時,通過燕尾榫與燕尾槽卡接配合將所述磨塊固定于所述磨塊座的底部,實現所述燕尾榫的尾部與所述燕尾槽的尾部齊平,使磨塊2置于磨頭外側;當需要磨削600規格磚時,通過磨塊墊實現燕尾榫與燕尾槽的卡接配合,使所述磨塊固定于所述磨塊座的底部,實現所述燕尾榫的首部與所述燕尾槽的首部齊平,使磨塊置于磨頭內側。因此,生產中不再需要準備兩種不同尺寸的磨塊,通用采用標準磨塊,即可實現800規格磚與600規格磚之間的加工轉換,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采用現有磨頭磨削800規格磚時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2是方案一中采用現有磨頭磨削600規格磚時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3是現有磨頭中磨塊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4是方案二中采用現有磨頭磨削600規格磚時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5是方案二中過渡墊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6是圖1中磨塊座的左視圖;
[0024]圖7是本實用新型中磨塊墊的平面示意圖;
[0025]圖8是本實用新型中磨塊墊的三維示意圖;
[0026]圖9是本實用新型磨削800規格磚時磨塊與磨塊座的結合示意圖;
[0027]圖10是本實用新型磨削600規格磚時磨塊墊與磨塊及磨塊座的結合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8]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0029]結合圖1~圖3、圖6~圖10,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用于不同加工規格的磨頭的實施例,包括:
[0030]磨頭本體4 ;
[0031]磨塊2,所述磨塊2頂部設有寬度由首部21向尾部22逐漸減小的燕尾榫(參見圖3);
[0032]磨塊座3,所述磨塊座3設于所述磨頭本體4上,所述磨塊座3底部設有與所述燕尾榫相匹配的燕尾槽(參見圖6),相應地,所述燕尾槽的寬度由首部向尾部逐漸減少且所述燕尾槽的長度大于所述燕尾榫的長度;
[0033]磨塊墊1,所述磨塊墊I裝設于磨塊2與磨塊座3之間,所述磨塊墊I包括第一側邊11、頂邊12及第二側邊13,所述第一側邊11、頂邊12及第二側邊13依次連接成無底梯形結構。所述磨塊墊I的內腔寬度由首部15向尾部14逐漸減少,且所述磨塊墊I的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