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無心磨床雙支撐導輪減速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磨床設備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ー種無心磨床雙支撐導輪減速箱。
背景技術:
無心磨床,是不需要采用エ件軸心而進行磨削エ件外徑的ー類磨床。現有技術中, 無心磨床的磨削工作主要由磨削砂輪、導輪和托架三個主要部件配合完成。其中砂輪擔任磨削工作;導輪控制エ件的旋轉,并使エ件進給;托架是用來在磨削加工時支承エ件。導輪旋轉的平穩性是決定エ件磨削質量的重要因素,傳統的驅動導輪旋轉的方式是采用交流電機直連蝸桿,蝸輪安裝在導輪軸中部,蝸輪與蝸桿嚙合,交流電機帶動蝸桿轉動,蝸桿帶動蝸輪和導輪軸轉動,從而使安裝在導輪軸上的導輪旋轉。這種驅動方式主要存在以下缺點(1)、蝸輪位于導輪軸中部,這樣使得導輪只能采用懸臂安裝形式,如要提高導輪傳動剛性,就需要采用導輪雙支撐結構,即導輪需要安裝在導輪軸的中間位置,傳統的驅動方式難以滿足安裝要求;(2)、蝸輪磨損后需要維修時,需將整個導輪傳動結構拆開,維修不方便,工作量大。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無心磨床雙支撐導輪減速箱,其結構簡單緊湊,加工制造維修方便,安全可靠,能夠采用導輪雙支撐結構,使無心磨床的導輪能進行低速平穩的旋轉運動。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無心磨床雙支撐導輪減速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體、蝸桿、聯軸器、蝸輪軸、蝸輪、內花鍵、外花鍵和導輪軸;所述箱體固定在導輪架上,蝸桿通過第一軸承組件支承定位在箱體內,蝸桿一端通過聯軸器連接電動機的輸出軸,電動機用于帶動蝸桿轉動;所述蝸輪軸垂直于蝸桿設置,蝸輪軸通過第二軸承組件支承定位在箱體內,蝸輪固定安裝在蝸輪軸上并通過平鍵連接,蝸輪與蝸桿上的螺旋齒嚙合傳動,蝸桿轉動時帶動蝸輪和蝸輪軸轉動;所述內花鍵安裝在蝸輪軸的軸伸端并跟隨蝸輪軸同步轉動,所述外花鍵套在內花鍵上并與內花鍵相嚙合,所述導輪軸同軸連接在外花鍵上,導輪軸上用于安裝導輪。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ー步改進,所述第一軸承組件包括第一角接觸軸承、第二角接觸軸承和封蓋,所述蝸桿通過安裝在其兩端軸頸上的第一角接觸軸承和第二角接觸軸承支承定位,第一角接觸軸承通過固定圈限位,第二角接觸軸承通過封蓋限位封裝,封蓋固定在箱體上。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ー步改進,所述第二軸承組件包括軸承座、第三角接觸軸承、第四角接觸軸承和端蓋,所述蝸輪軸通過安裝在其兩端軸頸上的第三角接觸軸承和第四角接觸軸承支承定位,所述第三角接觸軸承支承安裝在軸承座內,軸承座固定安裝在箱體上,所述第四角接觸軸承支承安裝在箱體內并通過端蓋限位封裝,端蓋固定在箱體上。[0008]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ー步改進,所述蝸輪軸的軸伸端設置為錐臺形,所述內花鍵通過半圓鍵與蝸輪軸連接。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ー步改進,所述蝸桿上安裝有油封座,所述油封座位于聯軸器與第一軸承組件之間,油封座內安裝有油封。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優點在于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緊湊,加工制造維修方便,安全可靠,能夠采用導輪雙支撐結構,使無心磨床的導輪能進行低速平穩的旋轉運動。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的A-A向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ー步說明。如圖所示實施例中的無心磨床雙支撐導輪減速箱主要由箱體2、聯軸器3、油封座4、固定圈5、第一角接觸軸承6、蝸桿7、第二角接觸軸承8、封蓋9、蝸輪10、蝸輪軸11、密封蓋12、第三角接觸軸承13、軸承座14、第四角接觸軸承15、端蓋16、內花鍵17、外花鍵18、半圓鍵19、導輪軸20、等零部件組成。如圖1、圖2所示,所述箱體2固定在導輪架上,蝸桿7通過第一軸承組件支承定位在箱體2內,蝸桿7 —端通過聯軸器3連接電動機1的輸出軸,電動機1用于帶動蝸桿7轉動;所述蝸輪軸11垂直于蝸桿7設置,蝸輪軸11通過第二軸承組件支承定位在箱體2內,蝸輪10固定安裝在蝸輪軸11上并通過平鍵連接,蝸輪10與蝸桿7上的螺旋齒嚙合傳動,蝸桿7轉動時帶動蝸輪10和蝸輪軸11轉動;所述內花鍵17安裝在蝸輪軸11的軸伸端并跟隨蝸輪軸11同步轉動,所述外花鍵18套在內花鍵17上并與內花鍵17相嚙合,所述導輪軸20通過螺栓同軸連接在外花鍵18上,導輪軸20上用于安裝導輪。所述第一軸承組件的結構如圖1所示,其主要由第一角接觸軸承6、第二角接觸軸承8和封蓋9組成,所述蝸桿7通過安裝在其兩端軸頸上的第一角接觸軸承6和第二角接觸軸承8支承定位,第一角接觸軸承6通過固定圈5限位,第二角接觸軸承8通過封蓋9限位封裝,封蓋9固定在箱體2上。所述第二軸承組件的結構如圖1所示,其主要由軸承座14、第三角接觸軸承13、第四角接觸軸承15和端蓋16組成,所述蝸輪軸11通過安裝在其兩端軸頸上的第三角接觸軸承13和第四角接觸軸承15支承定位,所述第三角接觸軸承13支承安裝在軸承座14內,軸承座14固定安裝在箱體2上,軸承座14上安裝密封蓋12 ;所述第四角接觸軸承15支承安裝在箱體2內并通過端蓋16限位封裝,端蓋16固定在箱體2上。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中的蝸輪軸11的軸伸端設置為錐臺形,所述內花鍵17通過半圓鍵19與蝸輪軸11連接。如圖1所示,在具體應用中,所述蝸桿7與蝸輪10之間需要加注潤滑油,所述蝸桿7上安裝有油封座4,所述油封座4位于聯軸器3與第一軸承組件之間,油封座4內安裝有油封。[0020]具體應用時,電動機1驅動動蝸桿7轉動,蝸桿7轉動時帶動蝸輪10和蝸輪軸11轉動,蝸輪軸11帶動內花鍵17轉動,內花鍵17帶動與其嚙合的外花鍵18轉動,外花鍵18帶動與其連接的導輪軸20轉動,進而帶動安裝在導輪軸20上的導輪平穩旋轉。·
權利要求1.無心磨床雙支撐導輪減速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體(2)、蝸桿(7)、聯軸器(3)、蝸輪軸(11)、蝸輪(10)、內花鍵(17)、外花鍵(18)和導輪軸(20);所述箱體(2)固定在導輪架上,蝸桿(7)通過第一軸承組件支承定位在箱體(2)內,蝸桿(7) —端通過聯軸器(3)連接電動機(I)的輸出軸,電動機(I)用于帶動蝸桿(7)轉動;所述蝸輪軸(11)垂直于蝸桿(7)設置,蝸輪軸(11)通過第二軸承組件支承定位在箱體(2)內,蝸輪(10)固定安裝在蝸輪軸(11)上并通過平鍵連接,蝸輪(10)與蝸桿(7)上的螺旋齒嚙合傳動,蝸桿(7)轉動時帶動蝸輪(10 )和蝸輪軸(11)轉動;所述內花鍵(17 )安裝在蝸輪軸(11)的軸伸端并跟隨蝸輪軸(11)同步轉動,所述外花鍵(18)套在內花鍵(17)上并與內花鍵(17)相嚙合,所述導輪軸(20)同軸連接在外花鍵(18)上,導輪軸(20)上用于安裝導輪。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無心磨床雙支撐導輪減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軸承組件包括第一角接觸軸承(6)、第二角接觸軸承(8)和封蓋(9),所述蝸桿(7)通過安裝在其兩端軸頸上的第一角接觸軸承(6)和第二角接觸軸承(8)支承定位,第一角接觸軸承(6)通過固定圈(5)限位,第二角接觸軸承(8)通過封蓋(9)限位封裝,封蓋(9)固定在箱體(2)上。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無心磨床雙支撐導輪減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軸承組件包括軸承座(14)、第三角接觸軸承(13)、第四角接觸軸承(15)和端蓋(16),所述蝸輪軸(11)通過安裝在其兩端軸頸上的第三角接觸軸承(13)和第四角接觸軸承(15)支承定位,所述第三角接觸軸承(13)支承安裝在軸承座(14)內,軸承座(14)固定安裝在箱體(2)上,軸承座(14)上安裝密封蓋(12);所述第四角接觸軸承(15)支承安裝在箱體(2)內并通過端蓋(16)限位封裝,端蓋(16)固定在箱體(2)上。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無心磨床雙支撐導輪減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蝸輪軸(11)的軸伸端設置為錐臺形,所述內花鍵(17)通過半圓鍵(19)與蝸輪軸(11)連接。
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無心磨床雙支撐導輪減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蝸桿(7)上安裝有油封座(4),所述油封座(4)位于聯軸器(3)與第一軸承組件之間,油封座(4)內安裝有油封。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無心磨床雙支撐導輪減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固定在導輪架上,蝸桿通過第一軸承組件支承定位在箱體內,蝸桿一端通過聯軸器連接電動機的輸出軸,電動機用于帶動蝸桿轉動;所述蝸輪軸垂直于蝸桿設置,蝸輪軸通過第二軸承組件支承定位在箱體內,蝸輪固定安裝在蝸輪軸上并通過平鍵連接,蝸輪與蝸桿上的螺旋齒嚙合傳動,蝸桿轉動時帶動蝸輪和蝸輪軸轉動;所述內花鍵安裝在蝸輪軸的軸伸端并跟隨蝸輪軸同步轉動,外花鍵套在內花鍵上并與內花鍵相嚙合,導輪軸同軸連接在外花鍵上,導輪軸上用于安裝導輪。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緊湊,加工制造維修方便,安全可靠,能夠采用導輪雙支撐結構,使無心磨床的導輪能進行低速平穩的旋轉運動。
文檔編號B24B5/35GK202752960SQ201220444369
公開日2013年2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3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3日
發明者向潔, 鄧明, 惠琪 申請人:無錫市明鑫機床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