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具有保護裝置的彈簧端部研磨的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3296147閱讀:339來源:國知局
具有保護裝置的彈簧端部研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用于研磨螺旋壓力彈簧的彈簧端部的彈簧端部研磨機,具有:研磨單元,其具有兩個能轉動的磨盤,在其之間形成研磨區;裝卸單元,其具有至少一個與磨盤軸平行的能轉動的裝卸碟,裝卸碟具有大量離軸的彈簧容納部;控制單元,用于控制裝卸單元和研磨單元。容納在彈簧容納部中的螺旋壓力彈簧能夠通過裝卸碟的轉動接連地沿研磨軌道通過研磨區傳送。位于研磨區中的螺旋壓力彈簧的兩個彈簧端部同時地在接觸區域中處于與配屬的磨盤的切削剝除的嵌接中,使得從接觸區域中出來一具有被剝除的螺旋彈簧材料顆粒的顆粒流。在彈簧端部研磨機的至少一個通過顆粒流能到達的位置上安裝保護裝置。保護裝置的至少一個遭受顆粒流的表面由無機的非鐵材料制成。
【專利說明】具有保護裝置的彈簧端部研磨機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根據權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研磨螺旋壓力彈簧的彈簧端部的彈簧端部研磨機。
【背景技術】
[0002]螺旋壓力彈簧是如下的機器元件,它們通常由冷變形的金屬線制成并且例如作為承載彈簧或閥門彈簧在汽車制造中大量需要。在根據設定的使用下針對螺旋壓力彈簧的可靠功能而言特別重要的是彈簧端部,也就是說螺旋壓力彈簧的兩個軸向的端部區域。所述彈簧端部用于將彈簧力傳導到聯接體上并且通常如此構造,使得在每個彈簧位置中都引起一盡可能軸向的壓縮(Einfedern )。彈簧端部研磨,也就是說借助于研磨來對彈簧端部進行的剝除材料的加工,在這一點上有助于在所述彈簧端部上提供用于所述聯接體的與彈簧軸線垂直的足夠的支承面。
[0003]進行了巨大的努力,如此地優化所述彈簧端部研磨的過程,使得能夠以較高的生產率制造出具有良好品質的螺旋壓力彈簧。
[0004]針對所述彈簧端部研磨,在許多領域中實施了具有未夾緊的彈簧的雙側平面研磨方法。眾所周知,利用旋轉工具的研磨是一具有幾何結構上不確定的切割的切削制造方法。雙側平面研磨過程的命名是按照待產生的面的類型(平面)、待研磨的面的數量(兩個)、所述磨盤的主要處于嵌接中的部分(側面)以及所述方法(研磨)來決定的。該方法的特殊性在于如下事實,即所述螺旋壓力彈簧本身施加研磨壓力。
[0005]適合于所述雙側平面研磨方法的數控的彈簧端部研磨機具有一研磨單元、一裝卸單元和一控制單元,該控制單元用于控制所述裝卸單元和所述研磨單元。所述研磨單元具有一帶兩個可轉動的磨盤的磨盤對,所述磨盤的轉動軸線通常相互共軸地布置或略微相互傾斜。在所述磨盤的相互面對的側面之間形成一研磨區。所述裝卸單元具有至少一個或多或少地與所述磨盤軸平行地可轉動的裝卸碟,該裝卸碟具有大量的離軸的彈簧容納部,用于容納各一個螺旋彈簧。容納在所述彈簧容納部中的螺旋壓力彈簧的彈簧軸線在此情況下應盡可能平行于所述裝卸單元的轉動軸線且因此垂直于所述磨盤的研磨的側面。額外地可以設置其它的單元,例如用于修復所述磨盤的平坦度的修整單元,彈簧長度測量器等等。
[0006]在研磨操作時,在所述磨盤的軸線和所述裝卸碟的轉動軸線之間存在一間距。在一研磨操作期間,容納在所述裝卸碟的彈簧容納部中的螺旋壓力彈簧通過所述裝卸碟的轉動而接連地沿著一圓弧形的研磨軌道或軌跡通過在轉動的磨盤之間的研磨區進行傳送。在此情況下,處于所述研磨區中的螺旋壓力彈簧的兩個彈簧端部都分別同時地通過所述研磨進行加工。
[0007]在研磨彈簧狀地變形的金屬線材料時,產生出由所述磨盤的磨損產品和所述金屬線材料的剝除物形成的混合物,其部分地在所述彈簧端部研磨機的內部以及在工具、例如所述裝卸碟和/或引導軸上和/或在其它部位上持久地沉積。該固定的沉積物會對研磨過程、顆粒的抽吸和研磨的螺旋壓力彈簧的品質產生不利的影響。出于所述原因,通常規律地例如利用一鑿子來去除所述沉積物。該過程減少了所述彈簧端部研磨機的生產時間、引起了費用并且需要人力。

【發明內容】

[0008]本發明的任務在于,在恒定的零件品質的情況下并且在不具有對于機器的工作面的不利影響的前提下,例如不影響螺旋彈簧的容納、機器內腔、抽吸的前提下,提高機器的可用性。
[0009]為了解決該任務,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具有權利要求1的特征的彈簧端部研磨機。有利的改進方案在從屬權利要求中記載。所有權利要求的表述通過參照說明書的內容來做出。
[0010]在彈簧端部研磨中,位于研磨區中的螺旋壓力彈簧利用它們的端部區域分別在一接觸區域中以如下方式處于與轉動的磨盤的切削剝除的嵌接中,使得從所述接觸區域發出一具有被剝除的所述螺旋彈簧的材料顆粒的顆粒流。所述顆粒流通常也包含磨盤材料的剝除物。根據所要求保護的本發明,在所述彈簧端部研磨機的至少一個通過所述顆粒流可達到的位置上安裝一保護裝置,其中,至少一個遭受所述顆粒流的表面由一無機的非鐵材料制成。因此所述表面的特性通過所述非鐵材料的材料特性來一同確定。
[0011]螺旋彈簧通常由彈簧鋼金屬線制成。因此所述顆粒流還包括一主要由鐵制成的金屬線材料的固態的、部分液態的或液態的顆粒。已知的是,這種顆粒具有在一通過無機的非鐵材料形成的表面上比在常見的彈簧端部研磨機中存在的工作面、例如由鋼制成的涂漆的或未涂漆的構件上顯著更小的附著性。因此,可以避免或大大減小持久的含鐵的沉積物的產生。撞上的顆粒要么完全不附著在所述表面上,要么所產生的附著力如此之小,使得在某些情況下構建的小的沉積物不久又在沒有外界作用的情況下脫落,或者能夠容易地被擦掉或者以其它的方式脫落。因此,提供了一種用于減小或避免在一彈簧端部研磨機的具有沉積物危險的部位以及配屬的附加設施和工具中和/或上的沉積物的保護裝置。
[0012]“非鐵材料”(NE材料)的概念在此情況下應該包括如下的無機材料,它們的材料特性不通過元素鐵(Fe)的特性來主導。“非鐵材料”在本發明的意義中具有少于50個重量百分比的Fe,優選少于10個重量百分比的Fe。
[0013]適合的特別是所有的無機的非鐵材料,它們相比于鐵材料如鋼等等,減小附著地針對在干燥研磨時出現的部分地發熱的、部分液態的或液態的含鐵的顆粒起作用。
[0014]在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非鐵材料是一非鐵金屬,即一金屬材料。非鐵金屬(NE金屬)的概念在本申請中不僅包括很大程度地純的金屬(例如有色金屬如銅等等),還包括具有兩種或更多種金屬成分的金屬合金。許多適合的非鐵金屬可以良好地并且成本低廉地加工成持久地起作用的保護裝置。
[0015]據觀察,在干燥研磨時產生的含鐵的顆粒幾乎不沉積在含銅的材料、鋁材料和含鋅的材料上。據估計,該效應通過這些材料在同時較高的熱輻射的情況下較高的導熱能力和很小的預熱而變得有利。可能Fe在這些材料中的有限的可溶性也起到作用。
[0016]因此,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使用非鐵材料用于制造一保護裝置,所述非鐵材料作為主要元素(也就是說多于50個重量百分比的組分)包含銅(Cu)、鋁(Al)或鋅(Zn)。這里基于銅(Cu)的特殊的NE材料也被證明是可行的。例如可以使用很大程度地純的銅或純的鋁。通常使用具有兩種或更多種金屬成分的合金。在此,黃銅合金(基于Cu-Zn的合金,可能具有其它成分)或青銅合金(基于Cu-Su的合金,可能具有其它成分)將突出的減小附著的特性與良好的可加工性和耐用性結合起來。
[0017]也可行的是,在使用一非金屬的非鐵材料的情況下制造一保護裝置。例如所述保護裝置可以至少在向內鄰接在所述表面上的區域中由一陶瓷材料構成,例如由一非氧化的陶瓷材料例如碳化硼(BC)、碳化硅(SiC)、氮化硼(BN)制成。這里,作為附加的優點,獲得了相對于通過撞上的顆粒造成的磨料的磨損的較高的耐磨性。也可以是由鋁氧化物或鋁鈦氧化物制成的陶瓷層,其例如可通過熱噴注而產生。
[0018]也可行的是,在使用一非金屬的非鐵材料的情況下制造一保護裝置。因此所述保護裝置可以至少在鄰接在所述表面上的區域中由一種硬金屬制成,例如碳化鎢(WC)、碳化鈦(TiC)或氮化鈦(TiN),在某情況下具有添加物,如鈷、鎳和/或鑰等等。這種材料通常在需要硬度和耐磨性的地方使用。在這里介紹的使用中,當然與在研磨剝除物中的含鐵顆粒的缺少的吸引力是前提。
[0019]在一些部位處,由玻璃材料或玻璃元素制成的層也可以用作保護裝置。
[0020]所述保護裝置的類型可根據需保護的部位以及為了使用而設置的材料來選擇。
[0021]例如可行的是,保護裝置具有一由非鐵材料制成的板材或板材件,或者具有承載一由非鐵材料制成的覆層的板材或板材件。“板材”的概念在此情況下表示由金屬制成的平整的輥制產品。所述板材或由其制成的板材件可以基本上平坦地設計或帶入一適當的三維形狀中,例如套筒形狀。板材件可以在一承載元件上通過擰緊、熔焊、釬焊和/或夾緊或以其它方式來固定。其可以局部地無承載地安裝或平面地貼靠在一承載面上。板材件可以作為所述彈簧端部研磨機的原始結構的結構元件來設置或補裝。板材件特別好地適合于對具有沉積物危險的內腔進行加襯。例如可以將板材套筒插入到一裝卸碟的彈簧容納部中和/或插入到朝向內襯的抽吸管道中。
[0022]保護裝置也可以是一實心的構件,其例如通過切削加工從一原始產品中制造。保護裝置也可以是空心體的形狀,例如環或套筒的形狀。
[0023]也可行的是,保護裝置具有一應用到一承載元件上的具有非鐵材料的覆層,其中,所述覆層的自由表面形成所述遭受顆粒流的表面。這種覆層在此也被稱作“保護層”。所述承載元件可以例如是一板材或一由鋼材制成的實心構件。覆層可以例如是硬金屬層或陶瓷層或由非鐵材料制成的金屬層。一玻璃層可以用作保護層。
[0024]按照本發明的規定,在所述彈簧端部研磨機上和中在不同的部位上具有部件和表面,它們可通過安裝一保護裝置來防止干擾性的持久的沉積物的產生。一些可能性結合實施例的描述來詳細闡述。
[0025]彈簧端部研磨機的優選的實施方式具有一聯接支管,用于聯接到一抽吸裝置上,所述抽吸裝置用于抽吸來自所述彈簧端部研磨機的部分封閉的工作區的加工殘余物。所述聯接支管可以是機器殼體的集成的組成部分。所述磨盤和所述接觸區域位于所述工作區中,在它們處發生材料剝除。所述抽吸裝置借助于空氣流來吸取所述顆粒流的大部分并且用作受控地運出所述加工殘余物。優選地,在所述聯接支管的一個或多個具有沉積物危險的部位處布置一保護裝置。通常所述抽吸裝置的一抽吸通道通向所述工作區中的所述聯接支管的入口區域。優選地在所述入口區域中布置一保護裝置。此外,所述聯接支管和/或所述抽吸通道可以至少在一聯接到所述入口區域上的分段中利用一保護裝置來加襯。所述抽吸通道的內部可以例如從所述入口區域出發,在一米或幾米的數量級中的較大的長度上利用一保護裝置來加襯。利用一保護裝置的加襯可以特別是在較強地彎曲的或折角的分段中是有利的,在那里出現沉積物的危險大于在筆直的分段中。
[0026]在所述工作區的區域中,通常存在不同的表面分段,其中,從所述接觸區域出發的顆粒在比較陡峭的碰撞角的情況下碰撞到所述表面分段上,從而會存在所沖撞的顆粒的比較高的密度且因此一沉積物的快速增大的危險。相應的保護裝置可以如此布置,使得其表面以如下方式傾斜于所述顆粒流取向,使得所述顆粒的碰撞角位于20°至90°的范圍中。
[0027]按照發明人的觀察,不僅如下的表面是具有沉積物危險的,它們平行于或者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磨盤和所述裝卸碟的轉動軸線取向。特別是通過所述顆粒流的旋流也會在這種表面上出現破壞性的沉積物,其基本上垂直于所述轉動軸線且因此通常或多或少地水平取向。例如會在所述研磨區上方形成沉積物,其會在足夠大的情況下又從所述表面上脫落并且落到所述研磨區中。這種表面也可以借助于一保護裝置防止沉積物的構建。
[0028]根據本發明的另一種撰寫方式,建議使用一無機的非鐵材料用于制造一保護裝置,以減小具有剝除的含鐵材料的顆粒在一彈簧端部研磨機的遭受一具有含鐵顆粒的顆粒流的表面上的沉積。所述非鐵材料可以例如以覆層的形式應用在所述彈簧端部研磨機的一具有沉積物危險的面上。所述非鐵材料也可以被加工成覆層的或未覆層的板材或板材件或一實心的構件,其之后在所述彈簧端部研磨機的具有沉積物危險的部位處取代一相應的構件或附加于該構件進行安裝。
[0029]所述特征和其它特征源于權利要求書、說明書和附圖,其中,單個的特征分別針對單獨地或形成多個以下部結合的方式在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的情況下并且在其它領域中實現并且也可以有利地用于可保護的實施方式來示出。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0]在附圖中示出實施例并且在下文中詳細闡釋。
[0031]圖1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的彈簧端部研磨機的示意性側視圖;以及
圖2示出了圖1的彈簧端部研磨機的工作區的水平截面,具有在研磨操作期間的下磨盤和一裝卸碟的示意性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2]下面以豎直構造的彈簧端部研磨機100為例來展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幾個方面,該彈簧端部研磨機設置用于,利用在進給方法中的未夾緊的彈簧,在一雙側平面研磨方法中干燥加工螺旋壓力彈簧(也簡稱為彈簧)。該機器在一具有兩個研磨主軸和兩個裝卸碟的單構造方式中構造。其主要包括一研磨單元120、一裝卸單元150以及一控制單元102,所述控制單元用于控制所述裝卸單元150和所述研磨單元120的可控的部件。
[0033]所述研磨單元120具有一磨盤對,該磨盤對具有兩個可共軸轉動的磨盤130、140,在它們之間在該機器的運行中形成一研磨區135。上磨盤130固定在上研磨主軸132的下端部上,該上研磨主軸利用豎直的轉動軸線134支承在所述研磨單元的承載結構的上部分中,并且可借助于一上馬達136來驅動。下磨盤140由一在所述承載結構的下部分中可轉動地支承的下研磨主軸142來承載,該下研磨主軸可借助于一下馬達146圍繞一豎直的轉動軸線144轉動,所述轉動軸線與上研磨主軸的轉動軸線134共軸地延伸。
[0034]在高度上可變的研磨區向上通過上磨盤130的基本上垂直于所述轉動軸線134延伸的側面131限定,并且向下通過下磨盤的基本上垂直于所述下轉動軸線144取向的側面141限定。
[0035]具有上研磨主軸132和馬達136的上功能單元為了與不同的彈簧長度進行適配是可高度調整的。下研磨主軸為了磨損補償是可豎直行駛的。在也可以用于在貫穿式方法(Durchlaufverfahren)中的彈簧端部研磨的實施方式中,作為可選的設置成,將所述磨盤之一或者所述研磨主軸之一帶入到一定義的傾斜位置中。為了能夠在進給方法中實施一研磨過程,上研磨主軸132可通過平行于所述主軸軸線134的運動來朝向下磨盤進給,其中,進給速度或進給速度曲線可通過所述控制單元102預設。
[0036]直接布置在所述研磨單元120旁的裝卸單元150具有兩個與所述磨盤軸線平行的未限定的可轉動的裝卸碟160、170,它們共同地由一轉動臺180承載,所述轉動臺可借助于一未示出的驅動裝置來圍繞一豎直的轉動軸線182轉動。第一裝卸碟160由第一裝卸碟軸162承載,該第一裝卸碟軸以豎直的轉動軸線164支承在轉動臺上。所述第一裝卸碟在圖1中在其工作位置中利用部分的嵌接而位于所述研磨區中。第二裝卸碟170由第二裝卸碟軸172承載,該第二裝卸碟軸可圍繞一豎直的轉動軸線174轉動。所述裝卸碟的轉動軸線以與所述轉動臺的旋轉軸線182的相同的徑向間距位于直徑上對置的位置上。所述第二裝卸碟位于其裝卸位置中,該裝卸位置允許所述彈簧容納部的利用機器的或手動的裝載和卸載。所述裝卸碟可分別容易地更換,用以使所述機器針對不同的彈簧幾何尺寸進行設置。
[0037]所述裝卸碟軸可以分別通過自身的驅動裝置來驅動。也可行的是,在所述工作位置的區域中安裝一個唯一的驅動裝置,并且將分別駛入到所述工作位置中的裝卸碟的裝卸碟軸機械地耦接到該驅動裝置上。代替所述轉動臺,也可以設置可線性行駛的單元作為用于所述裝卸碟的承載體。
[0038]每個裝卸碟具有大量的相對于其轉動軸線離軸(aufieraxial)布置的彈簧容納部166,所述彈簧容納部應該分別容納一個唯一的用于所述加工的螺旋壓力彈簧F(參見圖2)。螺旋壓力彈簧一般具有一柱體形的形狀,也可以是其它形狀,例如錐形形狀、凸形的或凹形的雙錐行的形狀或具有錐形的彈簧端部的柱體形的形狀。彈簧容納部可以在具有和不具有彈簧套筒的情況下使用。可以使用單層的或多層的裝卸碟。在該實施例中,所述裝卸碟是單層的并且具有在相對于所述裝卸碟的轉動軸線的三個不同的徑向間距中的彈簧容納部。所述彈簧容納部在三個同心的環或串中圍繞所述轉動軸線布置(參見圖2 )。
[0039]所述裝卸碟可以通過所述轉動臺180的轉動分別在一工作位置和一裝卸位置之間來回運動。在圖1和2的視圖中,所述第一裝卸碟160位于其工作位置中,而所述第二裝卸碟170位于裝卸位置中。在所述工作位置中,在所述磨盤的轉動中央,也就是說其轉動軸線和所述裝卸碟的轉動軸線164之間的軸線間距如此定尺寸,使得所有的彈簧容納部在所述裝卸碟圍繞其轉動軸線轉動的情況下在一圓弧形的研磨軌道或軌跡上通過在轉動的磨盤之間的研磨區進行傳送。在該轉動運動期間,位于所述研磨區中的螺旋壓力彈簧的兩個相互對置的彈簧端部分別同時地通過所述磨盤的與其發生接觸的側面進行研磨。在此情況下,可實現的剝除功率基本上通過單個的螺旋壓力彈簧在所述研磨區中的軌跡的位置,通過研磨速度、裝卸碟轉速、在各加工的面上產生的研磨壓力以及彈簧的性質,例如通過彈簧幾何形狀和彈簧材料來確定。
[0040]所述磨盤130、140位于一朝向所述裝卸單元敞開的、但可關閉的工作區190中,所述工作區向上通過所述機器上部分,向下通過所述機器下部分并且向背面通過弧形地圍繞所述磨盤布置的豎直的板192來圍住。
[0041]為了在所述研磨過程期間保護所述裝卸單元的位于所述研磨區135之外的部分以及周圍,以防火花飛濺(Funkenflug)、磨損和噪音,所述彈簧端部研磨機在所述研磨單元的面向所述裝卸單元的側面上具有一可豎直行駛的保護盾128、其可以一件式地或多件式地實施并且例如弧形彎角地設計。在設置所述機器時,所述保護盾向上行駛,由此使得所述磨盤之間的區域變得容易接近。此外,設置一可豎直行駛的保護罩129,其在其下邊緣處具有一橡膠唇。所述保護罩在所述研磨操作開始之前向下行駛,直到其下邊緣貼合在所述臺上并且覆蓋所述裝卸碟。之后,所述保護罩包圍位于工作位置中的裝卸碟。所述保護盾和所述保護罩在圖1和圖2中以虛線示出。
[0042]一配屬于所述彈簧端部研磨機的抽吸裝置具有一未示出的吸氣鼓風機,其經由一幾米長的抽吸通道210聯接到所述工作區上。圍住所述抽吸通道的內腔的壁部分220可以例如由鍍鋅鋼板材制成。在所述彈簧端部研磨機的殼體上相對于殼體固定地安裝一聯接支管240。該聯接支管形成所述彈簧端部研磨機的一部分并且用于聯接所述抽吸裝置的外部部件。
[0043]所述抽吸通道210通向一在所述工作區中的位于所述聯接支管內的入口區域230中。所述抽吸通道和所述聯接支管的縱向基本上與所述磨盤相切地、從如下的區域出發進行延伸,在該區域中所述彈簧進入到所述磨盤之間的研磨區中(進入側)。由此將在研磨時產生的由于磨盤和裝卸碟的相互作用的旋轉運動而形成的加工殘余物(磨下的顆粒,在某些情況下磨盤的磨料等等)的大部分朝向所述抽吸通道進行離心。在圖2中利用箭頭HR示出了從進入側的接觸區域出發的顆粒流的主方向。
[0044]所述顆粒的次級飛行方向從如下的接觸區域出發,在該接觸區域中,彈簧從所述研磨區中再次出來(出來區域)。相應的箭頭SF在圖2中示出。
[0045]可見的是,遭受直接從所述接觸區域離開的顆粒流的表面區域是特別具有沉積物危險的。但由于所述磨盤的較高的轉速,在工作區域中也出現旋流,從而所有其它的圍住所述工作區的內表面原則上也是具有沉積物危險的。按照發明人的觀察,也可能在所述聯接支管內在所述入口區域230的對面出現沉積物。
[0046]在該實施方式中,通過具有沉積物危險的表面區域的特殊的設計避免了干擾性的研磨殘余物的沉積物,其方式為,借助于保護裝置來保護幾個或所有的有危險的表面,所述保護裝置具有由無機的非鐵材料制成的遭受所述顆粒流的表面。
[0047]在所述聯接支管240中的所述抽吸通道的所有內表面,此外還有所述入口區域230,利用一以幾毫米厚的未涂漆的黃銅板材221為形式的保護裝置來加襯,該黃銅板材可從內部旋緊、粘接或以其它方式固定到所述聯接支管的壁部分220上。由此,來自所述接觸區域的、碰撞到這里的顆粒不再形成干擾性的沉積物。倘若產生了薄的沉積物,則其可以在例行維護階段期間毫不費力地擦掉。利用黃銅板材的加襯可以以幾米的深度延伸到所述抽吸通道中。
[0048]在所述工作區190的柱體形彎曲的背面上也可以安裝一以黃銅板材222為形式的保護裝置,用以減小或避免在該區域中的沉積物。在后壁中也可以掏制用于磨損檢查的傳感器用的孔。所述保護裝置222可以具有相應的孔。當通過所述保護裝置防止了沉積物時,可以避免傳感器的添加。
[0049]所述保護盾128的面向所述工作區的內側面利用一以黃銅板材223為形式的保護裝置來加襯。所述保護罩129的面向所述工作區的內側面在所述橡膠板條的上方同樣利用一以黃銅板材226為形式的保護裝置來加襯。所述保護裝置圍繞所述保護罩的整個內周邊延伸并且由此特別是也保護如下的區域,次級飛行方向SF的顆粒沖撞到所述區域中。由此還避免了,所述沉積物會干擾所述部件的抬起和下降。
[0050]除了垂直于研磨平面取向的表面之外,可以通過具有非鐵材料的保護裝置來保護其它表面。例如在所述磨盤的中央具有一扁平柱體形的凹口,用于將所述磨盤固定在配屬的研磨主軸上的緊固螺栓安置在所述凹口中。該內部的凹口可能在研磨過程中以沉積物來填充。這通常在上磨盤130上是特別成問題的,因為在所述內部的凹口中形成的沉積物在足夠的重量下脫落并且會落入到所述研磨區中。由此會出現干擾所述研磨過程。干擾性的沉積物在該實施方式中由此避免,即不僅在下磨盤的中央而且也在上磨盤的中央插入一由黃銅板材成形出的罐形的插件224作為保護裝置。
[0051]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在所述工作區中安裝一未示出的彈簧長度測量器。所述測量準確度會通過沉積物而受到影響。未示出的保護裝置防止了沉積物并且由此改善了測量的精確度。
[0052]在彈簧端部研磨時,通過如下方式實現了均勻的良好的加工結果,即容納在所述彈簧容納部166中的彈簧F在所述研磨加工期間在所述彈簧容納部中能夠轉動,從而所述彈簧端部能夠以不同的研磨方向來加工。通過所述加工殘余物的沉積,可能會防止所希望的轉動運動。在該實施方式中,在每個彈簧容納部166中插入一圓柱體形的黃銅套筒225作為防止沉積物的保護裝置。由此可以在所述研磨過程期間確保所加工的彈簧的自由轉動。
[0053]所述裝卸碟軸162的外側面可以例如以硬金屬層或陶瓷覆層227來覆層,用以獲得一保護層,其防止了在所述裝卸碟軸上的沉積物。這樣,由鋼制成的裝卸碟軸用作所述覆層用的承載元件。替換地,也可以疊加一保護套筒,例如由黃銅制成。
【權利要求】
1.用于研磨螺旋壓力彈簧的彈簧端部的彈簧端部研磨機(100),包括: 一研磨單元(120),其具有一磨盤對,所述磨盤對具有兩個能轉動的磨盤(130、140),在所述磨盤之間形成一研磨區(135); 一裝卸單元(150),其具有至少一個基本上與所述磨盤軸線平行的能轉動的裝卸碟(160、170),所述裝卸碟具有大量的離軸的彈簧容納部(166),用于容納各一個螺旋壓力彈簧(F);以及 一控制單元(102),用于控制所述裝卸單元和所述研磨單元, 其中,容納在所述彈簧容納部中的螺旋壓力彈簧(F)能夠通過一布置在工作位置中的裝卸碟的轉動接連地沿著一研磨軌道通過所述研磨區傳送,并且在一加工階段期間,位于所述研磨區中的螺旋壓力彈簧的兩個彈簧端部分別同時地在一接觸區域中以如下方式處于與一配屬的磨盤的切削剝除的嵌接中,使得從所述接觸區域中出來一具有被剝除的所述螺旋彈簧的材料顆粒的顆粒流,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彈簧端部研磨機的至少一個通過所述顆粒流能到達的位置上安裝一保護裝置(221、222、223、224、225、226、227),其中,所述保護裝置的至少一個遭受所述顆粒流的表面由一無機的非鐵材料制成。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彈簧端部研磨機,其中,所述非鐵材料是一非鐵金屬,特別是如下的非鐵金屬,其作為主要元素包含銅、招或鋅。
3.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彈簧端部研磨機,其中,所述非鐵金屬是一黃銅合金。
4.按照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彈簧端部研磨機,其中,一保護裝置(221、222、223、224、225、226、227)具有一由非鐵材料制成的板材或板材件,或者其中,一保護裝置具有一承載一由非鐵材料制成的覆層的板材或板材件。
5.按照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彈簧端部研磨機,其中,保護裝置至少在形成所述表面的區域中由一硬金屬制成,特別是由碳化鎢(WC)、碳化鈦(TC)或氮化鈦(TiN)制成。
6.按照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彈簧端部研磨機,其中,保護裝置至少在形成所述表面的區域中由一陶瓷材料制成,優選由一非氧化的陶瓷材料制成,特別是由碳化硼(BC)、碳化硅(SiC)、氮化硼(BN)制成。
7.按照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彈簧端部研磨機,其中,保護裝置具有一應用到一承載元件(162)上的由非鐵材料制成的覆層(227),其中,所述覆層的自由表面形成所述遭受顆粒流的表面。
8.按照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彈簧端部研磨機,其中,所述彈簧端部研磨機(100)具有一用于一抽吸裝置的聯接支管(240),所述抽吸裝置用于抽吸來自工作區(190)的加工殘余物,并且在所述聯接支管的一個或多個具有沉積物危險的部位處布置一保護裝置(221)。
9.按照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彈簧端部研磨機,其中,所述接觸區域位于所述彈簧端部研磨機的部分地圍住的工作區(190)中,所述抽吸裝置的一抽吸通道(210)在一入口區域(230)中通向所述工作區,并且在所述入口區域中布置一保護裝置(221)。
10.用于制造一保護裝置(221、222、223、224、225、226、227)無機的非鐵材料的應用,用于減小具有剝除的含鐵材料的顆粒在一彈簧端部研磨機的遭受一具有含鐵顆粒的顆粒流的表面上的沉積物。
11.按照權利要求10所述的應用,其中,作為非鐵材料使用一非鐵金屬,優選如下的非鐵金屬,其作為主要元素包含銅、鋁或鋅,特別是一黃銅合金。
12.按照權利要求11所述的應用,其中,所述非鐵金屬可以被加工成一板材或板材件或一實心的構件,其被安裝在所述彈簧端部研磨機的具有沉積物危險的部位處。
13.按照權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項所述的應用,其中,所述非鐵材料以覆層的形式應用到所述彈簧端部研磨機的一具有沉積物危險的面上,其中,作為覆層材料優選使用一硬金屬,特別是碳化鎢(WC)、 碳化鈦(TC)或氮化鈦(TiN),或一陶瓷材料,特別是碳化硼(Be)、硅碳化硅(SiC)、氮化硼(BN)、氧化鋁或鋁鈦氧化物。
【文檔編號】B24B37/34GK103831708SQ201310583210
【公開日】2014年6月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0日
【發明者】J.賴歇爾, M.施尼茨勒 申請人:瓦菲奧斯股份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