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鑄鍋自動研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屬于鑄鍋研磨機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能夠自動進行研磨的鑄鍋自動研磨機,該研磨機包括機架、鑄鍋旋轉裝置、研磨機構,所述的機架上還設置有一粉塵收集罩,所述的粉塵收集罩位于鑄鍋旋轉裝置的前端,所述的鑄鍋旋轉裝置為一筒狀結構,該筒狀結構的鑄鍋旋轉裝置通過轉軸一與一豎直布置的轉軸二皮帶連接,所述的轉軸二下端活動固定在機架下部,且與電機皮帶連接連接,所述的轉軸二上端通過軸套一固定在機架上,所述的軸套一與轉軸二之間為活動套裝,本發明基于實際生產中出現的問題,實現了一個人可以同時操作幾臺研磨同時研磨的目標,結構新穎,加裝防塵除塵裝置,能夠一定程度上減小粉塵對于工作人員身體的傷害,研磨機構能夠上下和前后的自由調節,實現對鍋體的全方位的研磨。
【專利說明】一種鑄鍋自動研磨機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鑄鍋研磨機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能夠自動進行研磨的鑄鍋自動研磨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鑄鍋的應用非常普遍,因為鑄鍋具有傳熱均勻,熱度適中,在烹飪中容易與酸性物質結合,使食物中的鐵元素含量增加數倍,達到補血的目的,因此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鑄鍋一般采用的是模具鑄造的方法,通過模具鑄造形成,因此,在半成品的鐵鍋的內表面就會留有大量的砂粒,或者裂紋,因此就必須經過打磨的工序,一般的打磨靠的是人工進行打磨,這樣耗時耗力,并且打磨的效果也不是很好,如果要達到很好的預砌的效果,就需要耗費大量人力和物理進行操作,雖然現在已經采用了機器的打磨鍋體的方法,但是這樣還是不太方便,比如在打磨的時候煙塵比較大,對操作人員的健康有很大的影響,還有打磨的時候需要人手去操作將砂輪按壓在鍋體需要打磨的部分,實現對鍋體的打磨,操作不方便,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種操作方便,結構新穎,能夠實現對鍋體的自動研磨的鑄鍋自動研磨機。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鑄鍋自動研磨機,該研磨機包括機架、鑄鍋旋轉裝置、研磨機構,所述的機架上還設置有一粉塵收集罩,所述的粉塵收集罩位于鑄鍋旋轉裝置的前端,所述的鑄鍋旋轉裝置為一筒狀結構,該筒狀結構的鑄鍋旋轉裝置通過轉軸一與一豎直布置的轉軸二皮帶連接,所述的轉軸二下端活動固定在機架下部,且與電機皮帶連接連接,所述的轉軸二上端通過軸套一固定在機架上,所述的軸套一與轉軸二之間為活動套裝;
所述的研磨機構包括砂輪、砂輪支架、電機一、電機支架,所述的電機一固定設置在電機支架上,所述的砂輪、砂輪支架布置在鑄鍋旋轉裝置上方,所述的砂輪支架包括支架一、支架二、支架三,所述的支架二固定焊接在電機支架上,所述的支架一與支架二垂直焊接,所述的支架三與支架二側面垂直焊接,所述的砂輪固定套裝在支架三端部,所述的電機支架包括支撐桿一、支撐桿二和支撐桿三,所述的支撐桿一、支撐桿二分別與支撐桿三的兩端焊接,所述的支撐桿一、支撐桿二均與一轉軸三焊接,轉軸三、支撐桿一、支撐桿二和支撐桿三形成梯形結構,所述的轉軸三的兩端分別通過鉸接座一和鉸接座二固定在機架上,機架上還設置有以控制電機的控制箱。
[0005]基于以上所述,所述的支架二為L形結構,所述的支架一垂直向上焊接在支架二的長臂部位,所述的L形結構的支架二的短臂向下布置,所述的支架三與支架二之間通過螺栓固定,所述的支架二上安裝有帶輪一,所述的支架三與砂輪套裝的部位還固定設置有帶輪二,所述的帶輪一與電機一皮帶連接,同時帶輪一與帶輪二皮帶連接。[0006]基于以上所述,所述的支架一上設置有滑槽,所述的帶輪一的中心軸在滑槽內上下滑動,且通過螺栓固定。
[0007]基于以上所述,所述的L形的支架二的長臂上還焊接有一用以方便將研磨機構抬起的L形的杠桿。
[0008]基于以上所述,所述的機架上設置有一立桿,所述的立桿的頂部設置有上下布置的方便L形的杠桿放置的拉鉤。
[0009]基于以上所述,所述的鑄鍋旋轉裝置為一筒狀結構,該筒狀結構的鑄鍋旋轉裝置兩邊設置有鑄鍋壓緊機構,該機構包括壓緊塊、水平支撐臂,所述的水平支撐臂通過底座安裝在鑄鍋旋轉裝置的兩側的機架上,所述的水平支撐臂的一端通過螺栓固定在底座,所述的壓緊塊垂直設置在水平支撐臂的另一端,所述的壓緊塊下端與水平支撐臂活動套裝,壓緊塊下端自由轉動。
[0010]基于以上所述,所述的壓緊塊為一 T形的柱體結構,所述的壓緊塊與水平支撐臂之間通過螺紋連接。
[0011]基于以上所述,所述的軸套一的側面固定設置有兩根支撐板,所述的兩根支撐板與轉軸三固定套裝,所述的軸套一向斜上方還設置有兩根拉桿,兩根拉桿均與支撐桿三焊接。
[0012]基于以上所述,所述的支撐桿三上固定焊接有一平板,所述的電機一固定設置在平板上,所述的電機一的主軸通過一軸承座固定,所述的軸承座上固定設置有一連桿,該連桿通過螺栓與支架二串接。
[0013]基于以上所述,所述的連桿上設置有滑槽一,所述的螺栓在滑槽一內滑動,且通過螺母固定。
[0014]本發明具有如下的優點:
本發明基于實際生產中出現的問題,實現了一個人可以同時操作幾臺研磨同時研磨的目標,結構新穎,加裝防塵除塵裝置,能夠一定程度上減小粉塵對于工作人員身體的傷害,研磨機構能夠上下和前后的自由調節,實現對鍋體的全方位的研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支架二與電機支架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具體的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描述。
[0018]如圖1、2所示,一種鑄鍋自動研磨機,該研磨機包括機架1、鑄鍋旋轉裝置、研磨機構,所述的機架I上還設置有一粉塵收集罩30,所述的粉塵收集罩30位于鑄鍋旋轉裝置的前端,該粉塵收集罩30為方形的半開狀態,上部為一方形罩31結構,兩邊為兩個擋板32,形成一個半封閉的結構,該半封閉的結構布置在鑄鍋旋轉裝置正上方,能夠充分的經粉塵通過其入口排出室外,在半封閉的粉塵收集罩30入口還可可以加裝吸塵器,可以根據粉塵的大小進行具體的安裝,采用了每一臺研磨機都安裝半封閉的粉塵收集罩30,能夠充分的進行吸塵或者除塵,相對于整體的室內除塵,其效果要好的多。[0019]所述的鑄鍋旋轉裝置為一筒狀結構,該筒狀結構與鍋體的形狀匹配,該筒狀結構的鑄鍋旋轉裝置通過轉軸一 2與一豎直布置的轉軸二 3皮帶連接,所述的轉軸二 3下端活動固定在機架I下部,且與電機皮帶連接連接,所述的轉軸二 3上端通過軸套一 24固定在機架I上,所述的軸套一 24與轉軸二 3之間為活動套裝,軸套一 24能夠繞轉軸二 3上下滑動,所述的軸套一 24的側面固定設置有兩根支撐板21,所述的兩根支撐板21與轉軸三10固定套裝,所述的軸套一 24向斜上方還設置有兩根拉桿22,兩根拉桿22均與支撐桿三6.3焊接。當需要將研磨機構放下至鍋體位置的時候,轉軸三10轉動,帶動兩根支撐板21和兩根拉桿22運動,推動軸套一 24沿著轉軸二 3向下滑動,為了防止軸套一 24能夠順利的向下滑動,在轉軸二 3上端安裝皮帶的位置與安裝軸套一 24的位置之間留有一定滑動空間。采用該結構的目的一方面能夠將轉軸二 3的上端相對固定,另外也保證了研磨機構不會因為重力關系在沒有任何支撐的條件下,整個壓在鍋體山,而是通過軸套一 24在兩根支撐板21的斜向下壓力以及兩根拉桿22的斜向下壓力的作用下,緩慢的移動至鍋體的位置,不需要人工操作既可以實現研磨機構的下壓,結構上相對于一般的全部依靠人工下壓研磨機構的研磨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0020]所述的研磨機構包括砂輪4、砂輪支架、電機一 5、電機支架6,所述的電機一 5固定設置在電機支架6上,所述的砂輪4、砂輪支架布置在鑄鍋旋轉裝置上方,所述的砂輪支架包括支架一 7、支架二 8、支架三9,所述的支架二 8固定焊接在電機支架6上,所述的支架一7與支架二 8垂直焊接,所述的支架三9與支架二 8之間通過螺栓固定,能夠很方便的隨時拆卸和維修。所述的砂輪4固定套裝在支架三9端部,所述的支架二 8為L形結構,所述的支架一 7垂直向上焊接在支架二 8的長臂部位,所述的L形結構的支架二 8的短臂向下布置,所述的支架三9與支架二 8的短臂之間通過螺栓固定,所述的支架二 8上安裝有帶輪一13,所述的支架三9與砂輪4套裝的部位還固定設置有帶輪二 14,帶輪二 14與砂輪4之間為同步運動,所述的帶輪一 13與電機一 5皮帶連接,同時帶輪一 13與帶輪二 14皮帶連接,這樣形成一個傳動,當開動電機一 5時候,通過帶動帶輪一 13帶動帶輪二 14轉動,同時帶動砂輪4轉動。
[0021]基于以上所述,所述的支架一7上設置有滑槽8.1,所述的帶輪一 13的中心軸在滑槽8.1內上下滑動,且通過螺栓固定,滑槽8.1的作用主要是為了更方便的調整帶輪一 13的位置,從而實現電機一 5、帶輪一 13和帶輪二 14的相對位置,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一方面考慮電機的負載,另一方面是考慮皮帶的使用壽命的問題,如果研磨的鍋體的表面粗糙度比較大,那么就需要調整皮帶的長短來調整皮帶和帶輪之間的摩擦力,減小皮帶的長度,可以增大皮帶和帶輪之間的摩擦力,這樣就能夠增大對較為粗糙鍋體表面的摩擦,便于對鍋體的摩擦,可以將帶輪一 13的中心軸沿著滑槽8.1向下調節,然后通過螺栓固定,這樣減小了皮帶的長度。如果是研磨表面較為光滑的鍋體時候,就需要減小砂輪4與鍋體表面的摩擦力,這樣就可以將將帶輪一 13的中心軸沿著滑槽8.1向上調節,增加了帶輪一 13和帶輪二 14之間距離,增加了皮帶的長度,這樣就減小了帶輪和皮帶之間的長度,減小了皮帶和帶輪之間摩擦,這樣就會減小砂輪4與鍋體之間的摩擦力,也減小了電機與帶輪之間的皮帶,減小了電機的負荷,因此調節非常方便。
[0022]基于以上所述,所述的L形的支架二 8的長臂上還焊接有一用以方便將研磨機構抬起的L形的杠桿18,由于研磨機構和電機支架6的重量比較重,當對鍋體的研磨結束以后,需要抬起研磨機構和電機支架6,單純的靠人手抬起是比較費力的,因此,增設了一個橫向設置的杠桿18,這樣就方便的將研磨機構和電機支架8抬起。所述的機架I上設置有一立桿20,所述的立桿20的頂部設置有上下布置的方便L形的杠桿18放置的拉鉤19,抬起研磨機構和電機支架6后,將杠桿18支撐在拉鉤19上,操作很方便,實現了對研磨機構和電機支架6的抬起和支撐,在實際的應用中,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0023]所述的電機支架6包括支撐桿一 6.1、支撐桿二 6.2和支撐桿三6.3,所述的支撐桿一 6.1、支撐桿二 6.2分別與支撐桿三6.3的兩端焊接,所述的支撐桿一 6.1、支撐桿二
6.2均與一轉軸三10焊接,轉軸三10、支撐桿一 6.1、支撐桿二 6.2和支撐桿三6.3形成梯形結構,所述的轉軸三10的兩端分別通過鉸接座一 11和鉸接座二 12固定在機架I上,這樣一梯形結構的框架繞著鉸接座一 11和鉸接座二 12轉動,所述的支撐桿三6.3上固定焊接有一平板25,所述的電機一 5固定設置在平板25上,,這樣便于電機一 5的安裝,電機一 5通過電機座固定安裝在平板25上,電機座通過焊接或者螺栓固定的方式固定在平板25上,防止電機一 5的掉落。
[0024]機架I上還設置有以控制電機的控制箱23,控制箱23上安裝有控制按鈕,分別控制電機一 5的開關以及與轉軸二 3連接的電機的開關,實現研磨機的正常工作,該控制箱23設置在機架I的前端的位置,與立桿20和拉鉤19位于機架I的同一側,這樣設置的目的是便于電機的控制和研磨機構的控制,減少了工人來回操作的距離。
[0025]筒狀結構的鑄鍋旋轉裝置兩邊設置有鑄鍋壓緊機構,該機構包括壓緊塊15、水平支撐臂16,所述的水平支撐臂16通過底座17安裝在鑄鍋旋轉裝置的兩側的機架I上,所述的水平支撐臂16的一端通過螺栓固定在底座17,所述的壓緊塊15垂直設置在水平支撐臂16的另一端,所述的壓緊塊15下端與水平支撐臂16活動套裝,壓緊塊15下端自由轉動,所述的壓緊塊15為一 T形的柱體結構,所述的壓緊塊15與水平支撐臂16之間通過螺紋連接,當需要更換沒有研磨的鍋體的時候,先松動水平支撐臂16與底座17之間螺栓,然后轉動水平支撐臂16,將壓緊塊15移開,然后安裝鍋體,然后轉動水平支撐波16至鍋體位置,使得壓緊塊15正好位于鍋體上部,然后上緊水平支撐臂16與底座17之間的螺栓,然后向下轉動壓緊塊15,使得壓緊塊15定位在鍋體上部,使得鍋體與鍋體旋轉裝置同步旋轉,同時又與壓緊塊15與鍋體的上沿之間會有摩擦,因此,在壓緊塊15與鍋體上沿之間留有一定空隙,既能保證鍋體與鍋體旋轉裝置的同步旋轉,能夠防止鍋體因為高速旋轉而出現不穩定的情況。
[0026]所述的電機一 5的主軸通過一軸承座26固定,所述的軸承座26上固定設置有一連桿27,該連桿27通過螺栓28與支架二 8串接,所述的連桿27的一端固定套裝在軸承座26上,使其固定,另一端與支架二 8之間固定連接。
[0027]基于以上所述,所述的連桿27上設置有滑槽一 29,所述的螺栓28在滑槽一 29內滑動,且通過螺母固定,該滑槽一 29的作用主要是能夠使得支架二 8向外伸出的更長,一方面調節砂輪的位置,另一方面能夠增加電機一 5與帶輪一 13之間的皮帶的長短。為了使得支架二 8與連桿27的連接更為穩定,采用兩個螺栓將支架二 8與連桿27連接在一起,當需要調節支架二 8的伸出長短的時候,先松開兩個螺母,然后將支架二 8向后或者向前調節,然后再固定兩個螺母即可,即可實現調節。對于砂輪的調節,也是通過支架二 8的向前或者向后的調節實現的,支架二 8的前后調節實現砂輪的前后調節。[0028] 工作原理:
在控制箱23上的控制按鈕處于關閉的狀態下,通過水平支撐臂16的旋轉,將壓緊塊15移開,然后安裝需要研磨的鍋體,然后再將壓緊塊15壓緊,然后開動與帶輪一 13連接的電機的開關,鍋體開始旋轉,然后人手將研磨裝置通過杠桿18從拉鉤19上去掉,然后研磨裝置會緩慢的下落至鍋體的位置,然后開動電機一 5的開關,實現砂輪對鍋體的研磨,如果需要調節砂輪的前后位置,那么可以通過調節支架二 8與連桿27的螺母實現前后的移動,從而調節砂輪至鍋體合適的位置,當研磨停止的時候,先關閉電機一 5的開關,然后再關閉與帶輪一 13連接的電機的開關,這樣就可以更換新的鍋體進行研磨。
【權利要求】
1.一種鑄鍋自動研磨機,其特征在于:該研磨機包括機架(1)、鑄鍋旋轉裝置、研磨機構,所述的機架(1)上還設置有一粉塵收集罩(30),所述的粉塵收集罩(30)位于鑄鍋旋轉裝置的前端,所述的鑄鍋旋轉裝置為一筒狀結構,該筒狀結構的鑄鍋旋轉裝置通過轉軸一(2)與一豎直布置的轉軸二(3)皮帶連接,所述的轉軸二(3)下端活動固定在機架(1)下部,且與電機皮帶連接連接,所述的轉軸二(3)上端通過軸套一(24)固定在機架(1)上,所述的軸套一(24)與轉軸二(3)之間為活動套裝; 所述的研磨機構包括砂輪(4)、砂輪支架、電機一(5)、電機支架(6),所述的電機一(5)固定設置在電機支架(6)上,所述的砂輪(4)、砂輪支架布置在鑄鍋旋轉裝置上方,所述的砂輪支架包括支架一(7)、支架二(8)、支架三(9),所述的支架二(8)固定焊接在電機支架(6)上,所述的支架一(7)與支架二(8)垂直焊接,所述的支架三(9)與支架二(8)側面垂直焊接,所述的砂輪(4)固定套裝在支架三(9)端部,所述的電機支架(6)包括支撐桿一(6.1)、支撐桿二(6.2)和支撐桿三(6.3),所述的支撐桿一(6.1)、支撐桿二(6.2)分別與支撐桿三(6.3)的兩端焊接,所述的支撐桿一(6.1)、支撐桿二(6.2)均與一轉軸三(10)焊接,轉軸三(10)、支撐桿一(6.1)、支撐桿二(6.2)和支撐桿三(6.3)形成梯形結構,所述的轉軸三(10)的兩端分別通過鉸接座一(11)和鉸接座二(12)固定在機架(1)上,機架(1)上還設置有以控制電機的控制箱(23 )。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鑄鍋自動研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二(8)為L形結構,所述的 支架一(7 )垂直向上焊接在支架二( 8 )的長臂部位,所述的L形結構的支架二(8)的短臂向下布置,所述的支架三(9)與支架二(8)之間通過螺栓固定,所述的支架二(8)上安裝有帶輪一(13),所述的支架三(9)與砂輪(4)套裝的部位還固定設置有帶輪二(14),所述的帶輪一(13)與電機一(5)皮帶連接,同時帶輪一(13)與帶輪二(14)皮帶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鑄鍋自動研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一(7)上設置有滑槽(8.1),所述的帶輪一(13)的中心軸在滑槽(8.1)內上下滑動,且通過螺栓固定。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鑄鍋自動研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形的支架二(8)的長臂上還焊接有一用以方便將研磨機構抬起的L形的杠桿(18)。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鑄鍋自動研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機架(1)上設置有一立桿(20),所述的立桿(20)的頂部設置有上下布置的方便L形的杠桿(18)放置的拉鉤(19)。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鑄鍋自動研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鑄鍋旋轉裝置為一筒狀結構,該筒狀結構的鑄鍋旋轉裝置兩邊設置有鑄鍋壓緊機構,該機構包括壓緊塊(15)、水平支撐臂(16),所述的水平支撐臂(16)通過底座(17)安裝在鑄鍋旋轉裝置的兩側的機架(1)上,所述的水平支撐臂(16)的一端通過螺栓固定在底座(17),所述的壓緊塊(15)垂直設置在水平支撐臂(16)的另一端,所述的壓緊塊(15)下端與水平支撐臂(16)活動套裝,壓緊塊(15)下端自由轉動。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鑄鍋自動研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壓緊塊(15)為一T形的柱體結構,所述的壓緊塊(15)與水平支撐臂(16)之間通過螺紋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鑄鍋自動研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軸套一(24)的側面固定設置有兩根支撐板(21),所述的兩根支撐板(21)與轉軸三(10)固定套裝,所述的軸套一(24 )向斜上方還設置有兩根拉桿(22 ),兩根拉桿(22 )均與支撐桿三(6.3 )焊接。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鑄鍋自動研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撐桿三(6.3)上固定焊接有一平板(25),所述的電機一(5)固定設置在平板(25)上,所述的電機一(5)的主軸通過一軸承座(26 )固定,所述的軸承座(26 )上固定設置有一連桿(27 ),該連桿(27 )通過螺栓(28)與支架二(8)串接。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鑄鍋自動研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桿(27)上設置有滑槽一(29 ),所述的螺栓(28 )在滑槽一(29 )內滑動,且通過螺母固定。
【文檔編號】B24B19/00GK103949955SQ201410210508
【公開日】2014年7月30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19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19日
【發明者】雷乾 申請人:河南華邦電器炊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