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刀型截煤齒專用淬火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刀型截煤齒專用淬火架,包括架體和支撐桿,架體為平行設置的兩層孔板結構,包括上淬火層和下淬火層,支撐桿垂直設置連接上淬火層和下淬火層,所述上淬火層和下淬火層的開孔為矩形孔均勻排列,架體頂部設有吊鉤。本實用新型利用特定的矩形定位孔配合刀型截煤齒的結構能使刀型截煤齒穩定的固定在淬火架上,保證了淬火過程中每個淬火件的淬透率和硬度均勻;均勻矩陣排列既能提高單位體積內的裝爐量,又不會因為工件之間因為空間不足產生的形變,淬火架設置兩層保證不會因工件淬火先后時差而導致該批次工件的不合格產品的出現。
【專利說明】一種刀型截煤齒專用淬火架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金屬淬火加工時使用的輔助設備,具體涉及一種刀型截煤齒專用淬火架。
【背景技術】
[0002]刀型截煤齒是采煤機械上比較重要的部件,要求有足夠的機械強度和耐磨性,在加工過程中受淬火環節影響較大,淬火不均勻時會導致工件硬化層較淺,工件局部因溫差發生形變等問題,嚴重影響生產效率,同時在當前能夠生產刀型截煤齒的企業中,大多使用通用式的淬火架進行該淬火工序,這就很容易產生上述問題,會導致一批次產品中不合格產品數量較多,更有部分企業直接用鐵絲等捆綁工件,這樣不合格產品的出現頻次更多,嚴重影響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和生產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設計一種刀型截煤齒專用淬火架,其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在保證工件加工過程中淬火穩定、避免變形的基礎上還提高裝爐量。
[0004]為達到上述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刀型截煤齒專用淬火架,包括架體和支撐桿,架體為平行設置的兩層孔板結構,包括上淬火層和下淬火層,支撐桿垂直設置連接上淬火層和下淬火層,所述上淬火層和下淬火層的開孔為矩形孔均勻排列。
[0005]優選的,所述上淬火層和下淬火層的開孔設置25個,成方形矩陣排列。
[0006]優選的,所述上淬火層和下淬火層的開孔為長50mm,寬36mm的矩形。
[0007]優選的,所述架體頂部設有吊鉤。
[0008]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09]本實用新型利用特定的矩形定位孔配合刀型截煤齒的結構能使刀型截煤齒穩定的固定在淬火架上,保證了淬火過程中每個淬火件的淬透率和硬度均勻;均勻矩陣排列既能提高單位體積內的裝爐量,又不會因為工件之間因為空間不足產生的形變,淬火架設置兩層保證不會因工件淬火先后時差而導致該批次工件的不合格產品的出現。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帶剖視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2為本實用新型淬火架的單層結構示意圖。
[0012]其中:1 一上淬火層;2—下淬火層;3—吊鉤;4一開孔;5—支撐桿。
【具體實施方式】
[0013]如圖1至所示,一種刀型截煤齒專用淬火架,包括架體和支撐桿5,架體包括上淬火層I和下淬火層2,是平行設置的兩層帶孔鋼板,支撐桿5垂直設置連接上淬火層I和下淬火層2,所述上淬火層I和下淬火層2的開孔4設置20個,為矩形孔,長50mm,寬36mm均勻排列,上淬火層I頂部焊接吊鉤3以便裝爐出爐方便,刀型截煤齒安置完畢后,天車吊入鹽浴爐中進行淬火處理。
[0014]更優的,開孔4成方形矩陣排列,如圖2所示一種淬火架的上淬火層I結構示意圖,開孔4設置25個。
[0015]本實用新型利用特定的矩形定位孔配合刀型截煤齒的結構能使刀型截煤齒穩定的固定在淬火架上,保證了淬火過程中每個淬火件的淬透率和硬度均勻;均勻矩陣排列既能提高單位體積內的裝爐量,又不會因為工件之間因為空間不足產生的形變,淬火架設置兩層保證不會因工件淬火先后時差而導致該批次工件的不合格產品的出現。
[0016]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例。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技術啟示下,作為本領域的公知常識,還可以做出其它等同變型和改進,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刀型截煤齒專用淬火架,包括架體和支撐桿,其特征在于:架體為平行設置的兩層孔板結構,包括上淬火層和下淬火層,支撐桿垂直設置連接上淬火層和下淬火層,所述上淬火層和下淬火層的開孔為矩形孔均勻排列。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刀型截煤齒專用淬火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淬火層和下淬火層的開孔設置25個,成方形矩陣排列。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刀型截煤齒專用淬火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淬火層和下淬火層的開孔為長50mm,寬36mm的矩形。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刀型截煤齒專用淬火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架體頂部設有吊鉤。
【文檔編號】C21D9/22GK203440416SQ201320380981
【公開日】2014年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6月29日 優先權日:2013年6月29日
【發明者】王晨, 溫濤, 李琦, 周礦兵, 梁友乾, 任永謙, 周恒
申請人:西北礦冶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