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頻機加熱感應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高頻機加熱感應器,包括導電銅管環、左支撐管、右支撐管和均勻排列于導電銅管環上的感應塊,所述左支撐管、右支撐管分別與導電銅管環兩端聯通,所述導電銅管環與需加熱工件表面相鄰面的底部設有均勻排列、開口斜朝下指向需加熱工件中心軸線的射水孔,能使射水孔噴出的水噴淋于該工件的表面,所述左支撐管、右支撐管的開口端分別與水源聯通。本實用新型操作簡單,使用方便,生產效率高,產品質量好,生產制造成本低。
【專利說明】高頻機加熱感應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頻機加熱感應器。
【背景技術】
[0002]機械加工過程中常常要在工件加工完成后對工件進行淬火,用以增加工件表面的硬度。現在一般都是采用高頻機完成這一工作。目前使用的高頻機包括噴水裝置和加熱感應器,二者獨立設置,其淬火用的噴水裝置置于加熱感應器下方;加熱感應器的導電銅管環采用圓形銅管環,圓形銅管環外壁固定有感應塊,圓形銅管環通電后通過感應塊使工件表面產生渦流從而加熱,然后移動工件,噴水裝置對已加熱的工件表面處噴水淬火。為了防止圓形銅管環本身溫度過高,圓形銅管環內采用循環水冷方式降溫,即該圓形銅管環的一端與一根支撐管與水源聯通為進水端,另一端與另一根支撐管聯通為排水端。在具體淬火工作過程中噴水裝置和加熱感應器往往配合不協調導致工件表面淬火不均勻,因而導致工件表面硬度不均勻,產品質量差,加工成本高,生產效率低。其次,由于銅管采用截面為圓形的管,其與工件表面相鄰的面是弧面,導致工件表面加熱面積小,工件表面加熱不均勻,產品質量差,生產效率低,使用不方便。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生產效率高、工件表面淬火均勻、使用方便的高頻機加熱感應器。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高頻機加熱感應器包括導電銅管環、左支撐管、右支撐管和均勻排列于導電銅管環上的感應塊,所述左支撐管、右支撐管分別與導電銅管環兩端聯通,所述導電銅管環與需加熱工件表面相鄰面的底部設有均勻排列、開口斜朝下指向需加熱工件中心軸線的射水孔,能使射水孔噴出的水噴淋于該工件的表面,所述左支撐管、右支撐管的開口端分別與水源聯通。
[0005]所述射水孔的軸向中心線與需加熱工件中心軸線的夾角是30-60°。
[0006]所述射水孔之間的間距為0.3-0.8mm。
[0007]所述導電銅管環與需加熱工件表面相對的面是直面。以使增加工件表面受熱面積。
[0008]所述導電銅管環的截面是方形圈。以使加工簡單方便方便。
[0009]所述導電銅管環的截面是半圓弧形圈。以使節約制做材料,降低成本。
[0010]所述左支撐管、右支撐管外壁還設有加強板。在使用過程中,用以防止導電銅管環抖動。
[0011 ] 所述導電銅管環外壁還設有入水口,該入水口與水源聯通。在使用過程中,用以防止導電銅管環內水流量不足。
[0012]采用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由于導電銅管環與需加熱工件表面相鄰面的底部設有均勻排列、開口朝下指向加熱工件中心軸線的射水孔,能使射水孔噴出的水噴淋于該工件的表面。在使用時,導電銅管環通過感應塊對移動工件加熱的同時,射水孔射出的水對工件已加熱的表面進行淬火,能同步協調,節約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使用方便。由于左支撐管、右支撐管的開口端分別與水源聯通,導電銅管環本身冷卻水與淬火水共用,省去了淬火用的噴水裝置,結構簡單,節約了資源,降低了工件加工成本,操作簡單,使用方便。
[0013]又由于導電銅管環與加熱工件表面相對的面是直面,導電銅管環上的感應塊與加熱工件表面相對的面的面積增大了,增加了工件表面加熱面積,工件表面加熱均勻,生產效率聞,使用方便。
[0014]本實用新型操作簡單,使用方便,生產效率高,產品質量好,生產制造成本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是圖1沿A-A線的剖視圖;
[0017]圖3是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4實施例三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描述:
[0020]實施例一: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高頻機加熱感應器包括導電銅管環2、左支撐管5、右支撐管4和均勻排列于導電銅管環2上的感應塊I。左支撐管5、右支撐管4分別與導電銅管環2兩端聯通。導電銅管環2與需加熱工件表面相鄰面的底部設有均勻排列、開口斜朝下指向需加熱工件中心軸線的射水孔7,能使射水孔7噴出的水噴淋于該工件的表面。左支撐管5、右支撐管4的開口端分別與水源聯通。
[0021]導電銅管環與需加熱工件表面相對的面是直面,以使增加工件表面受熱面積。
[0022]導電銅管環的截面是方形圈。也可以是如圖3所示的實施例二,導電銅管環2的截面是半圓弧形圈。當然還可以采用其他形狀。
[0023]射水孔的軸向中心線與需加熱工件中心軸線的夾角優選為30-60°,最好是45。。
[0024]射水孔7之間的間距優選范圍為0.3-0.8mm,最好是0.5mm。
[0025]實施例三:如圖4所示,導電銅管環2外壁還設有入水口 6,該入水口 6與水源聯通。
[0026]在使用過程中,用以防止導電銅管環抖動。左支撐管5、右支撐管4外壁還設有加強板3。
【權利要求】
1.一種高頻機加熱感應器,包括導電銅管環(2)、左支撐管(5)、右支撐管(4)和均勻排列于導電銅管環(2)上的感應塊(1),所述左支撐管(5)、右支撐管(4)分別與導電銅管環(2)兩端聯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銅管環(2)與需加熱工件表面相鄰面的底部設有均勻排列、開口斜朝下指向需加熱工件中心軸線的射水孔(7),能使射水孔(7)噴出的水噴淋于該工件的表面,所述左支撐管(5)、右支撐管(4)的開口端分別與水源聯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頻機加熱感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水孔(7)的軸向中心線與需加熱工件中心軸線的夾角是30-6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頻機加熱感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水孔(7)的軸向中心線與需加熱工件中心軸線的夾角是45°。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頻機加熱感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水孔(7)之間的間距為 0.3-0.8m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頻機加熱感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水孔(7)之間的間距為 0.5mmο
6.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高頻機加熱感應器,所述導電銅管環(2)與需加熱工件表面相對的面是直面。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高頻機加熱感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銅管環(2)的截面是方形圈。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高頻機加熱感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銅管環(2)的截面是半圓弧形圈。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高頻機加熱感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撐管(5)、右支撐管(4)外壁還設有加強板(3)。
10.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高頻機加熱感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銅管環(2)外壁還設有入水口(6),該入水口(6)與水源聯通。
【文檔編號】C21D1/42GK203668458SQ201320768304
【公開日】2014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9日
【發明者】李運生, 廖巨清, 李雄 申請人:嘉禾巨人機床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