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磨床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單輥磨床壓料機構。
背景技術:
磨床(grinding machine)是利用磨具對工件表面進行磨削加工的機床。大多數的磨床是使用高速旋轉的砂輪進行磨削加工,其雖然能滿足加工使用需求,但是由于其是采用砂輪進行磨削加工,加工接觸面較小,加工效率低;為此,研發出砂帶磨床,從而替代傳統磨床砂輪,有效解決傳統磨床砂輪接觸面小的問題,大大提高加工效率;然而在磨削加工時,由于無壓料機構,易出現工件跑動或晃動現象,導致磨床的加工精度下降。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巧妙、合理,在磨削加工時能對工作進行按壓固定,避免工件出現跑動或晃動現象的單輥磨床壓料機構。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單輥磨床壓料機構,其包括滾筒座和兩壓料單輥,該滾筒座的底部中心位置設有主動滾筒,兩壓料單輥對應主動滾筒的兩側位置通過軸承座設置在滾筒座的底部兩側位置。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滾筒座的底部內壁上設有軸承座安裝板,該軸承座安裝板上設有導向軸孔,該導向軸孔上活動設有導柱,該導柱的上端貫穿所述導向軸孔,且徑向凸起形成頭部,下端連接在所述軸承座上,所述導柱上套設有彈簧,該彈簧的上端頂壓在軸承座安裝板的下表面,下端頂壓在所述軸承座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滾筒座的頂部位置設有從動滾筒,且通過砂帶與所述主動滾筒相連接,所述滾筒座的側壁上設有能驅動主動滾筒轉動的伺服電機。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滾筒座上設有鏤空部。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滾筒座的頂部中心位置設有連接座,該連接座包括水平板及兩垂直設置在該水平板兩端位置的垂直板,該垂直板的中心位置設有絲桿連接孔,所述垂直板的外側壁下緣向外凸起形成安裝部,該安裝部上設有安裝孔,所述安裝部通過螺絲安裝在滾筒座上,且位于滾筒座上的從動滾筒位于兩垂直板之間。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設計巧妙、合理,通過壓料單輥來按壓固定工件,避免在磨削加工時出現工件跑動或晃動現象,有效提升工作穩定性,進而提高加工精度,保證加工質量,而且壓料單輥與工件的接觸面積大,固定的穩定性好,另外整體結構簡單,易于實現,成本低,利于廣泛推廣應用。
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一。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二。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和圖2,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單輥磨床壓料機構,其包括滾筒座1和兩壓料單輥2,該滾筒座1的底部中心位置設有主動滾筒3,兩壓料單輥2對應主動滾筒3的兩側位置通過軸承座4設置在滾筒座1的底部兩側位置。兩壓料單輥2平行設置,且在同一水平高度上。具體的,所述滾筒座1的底部內壁上設有軸承座安裝板5,該軸承座安裝板5上設有導向軸孔,該導向軸孔上活動設有導柱6,該導柱6的上端貫穿所述導向軸孔,且徑向凸起形成頭部,下端連接在所述軸承座4上,所述導柱6上套設有彈簧(圖中未示),該彈簧的上端頂壓在軸承座安裝板5的下表面,下端頂壓在所述軸承座4上。
所述滾筒座1的頂部位置設有從動滾筒7,且通過砂帶與所述主動滾筒3相連接,所述滾筒座1的側壁上設有能驅動主動滾筒3轉動的伺服電機8。
較佳的,在所述滾筒座1上設有鏤空部。在保證結構強度的基礎上,最大程度減少用料,降低成本,且減輕自重,動作靈活性高。
為方便與升降機構10相固定連接,在所述滾筒座1的頂部中心位置設有連接座9,該連接座9包括水平板及兩垂直設置在該水平板兩端位置的垂直板,該水平板的中心位置設有絲桿連接孔,所述垂直板的外側壁下緣向外凸起形成安裝部,該安裝部上設有安裝孔,所述安裝部通過螺絲安裝在滾筒座1上,且位于滾筒座1上的從動滾筒7位于兩垂直板之間,不占用空間,結構緊湊,體積小。
工作時,可以通過壓料單輥2來按壓固定工件,避免在磨削加工時出現工件跑動或晃動現象,有效提升工作穩定性,進而提高加工精度,保證加工質量,而且壓料單輥2與工件的接觸面積大,固定的穩定性好。
根據上述說明書的揭示和教導,本實用新型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還可以對上述實施方式進行變更和修改。因此,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變更也應當落入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此外,盡管本說明書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術語,但這些術語只是為了方便說明,并不對本實用新型構成任何限制。如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所述,采用與其相同或相似的結構而得到的其它設備,均在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