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壓鑄模具,具體為一種液壓制動分配閥的壓鑄模具,屬于模具應用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壓鑄件的廣泛使用,對壓鑄模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液壓制動分配閥的壓鑄模具也有待改進,傳統的分配閥壓鑄模具多采用斜導桿抽芯,噴涂系統的噴頭基本上都是由模具分型后的頂部垂直進入,根據控制系統指令,以一定的速度上下移動噴頭,對模具的動模、定模表面進行一定時間的脫模劑噴涂和吹氣動作,由于噴頭要從模具頂面進入,模具上方的斜導柱會影響到噴霧機噴頭的動作,甚至損壞噴霧機,由于分配閥開孔較多且開孔方向不一,若設置較多斜導桿,必定相互阻擋,就只能設置少量的斜導桿,那么就不能一次性完成產品的所有抽芯工序,另外,由于自動其噴涂過程遠沒有達到人工噴涂的靈活程度,對于局部需要適量多噴的部位往往不能實現有效噴涂,尤其開模之后產品的背面被自身所遮擋,無法實現有效的噴涂,因此,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一種液壓制動分配閥的壓鑄模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液壓制動分配閥的壓鑄模具。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一種液壓制動分配閥的壓鑄模具,包括定模以及設置在所述定模頂端的模腔,所述模腔內部安裝內置噴涂器;所述模腔一側設置側面抽芯桿,且所述側面抽芯桿一端連接液壓柱;所述定模一側設置動模,且所述動模內部設置注澆孔;所述注澆孔一側設置斜抽芯桿,且所述斜抽芯桿一端連接液壓油缸;所述液壓油缸一端連接垂直抽芯桿,且所述垂直抽芯桿兩側分別設置噴霧裝置和頂置噴涂器;所述定模內部設置冷凝器。
優選的,所述垂直抽芯桿和所述斜抽芯桿均嵌入所述動模內部,且所述斜抽芯桿與所述動模之間具有一定的傾斜角。
優選的,所述垂直抽芯桿、斜抽芯桿、側面抽芯桿均設有若干個。
優選的,所述頂置噴涂器和所述噴霧裝置與所述動模之間滑動連接。
優選的,所述內置噴涂器頂面與所述模腔底面平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種液壓制動分配閥的壓鑄模將傳統分配閥壓鑄模具的斜導桿抽芯方式替換為液壓油缸式抽芯,有效避免了斜導桿對噴霧裝置的阻擋及其損壞,使噴霧裝置靈活噴射脫模劑,且對于分配閥這種多空且開孔方向不一的產品,該裝置增設側面抽芯桿,使得分配閥抽芯工序一次性完成,節約人力及成本,另外設置噴涂器,對產品進行涂噴保護,模腔內設置內置噴涂器,對于局部需要適量多噴的部位能實現全面噴涂,有效克服開模之后產品因被自身遮擋而無法有效噴涂的缺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適合推廣使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動模頂面示意圖。
圖中:1、頂置噴涂器,2、垂直抽芯桿,3、注澆孔,4、側面抽芯桿,5、模腔,6、冷凝器,7、動模,8、斜抽芯桿,9、噴霧裝置,10、液壓柱,11、內置噴涂器,12、定模,13、液壓油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2所示,一種液壓制動分配閥的壓鑄模具,包括定模12以及設置在所述定模12頂端的模腔5,所述模腔5內部安裝內置噴涂器11;所述模腔5一側設置側面抽芯桿4,且所述側面抽芯桿4一端連接液壓柱10;所述定模12一側設置動模7,且所述動模7內部設置注澆孔3;所述注澆孔3一側設置斜抽芯桿8,且所述斜抽芯桿8一端連接液壓油缸13;所述液壓油缸13一端連接垂直抽芯桿2,且所述垂直抽芯桿2兩側分別設置噴霧裝置9和頂置噴涂器1;所述定模12內部設置冷凝器6。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技術優化方案,所述垂直抽芯桿2和所述斜抽芯桿8均嵌入所述動模7內部,且所述斜抽芯桿8與所述動模7之間具有一定的傾斜角,防止抽芯桿影響噴霧裝置9和頂置噴涂器1動作。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技術優化方案,所述垂直抽芯桿2、斜抽芯桿8、側面抽芯桿4均設有若干個,保證分配閥各開孔一次性完成。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技術優化方案,所述頂置噴涂器1和所述噴霧裝置9與所述動模7之間滑動連接,防止頂置噴涂器1和噴霧裝置9影響合模。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技術優化方案,所述內置噴涂器11頂面與所述模腔5底面平齊,防止內置噴涂器11對模腔內產品構成影響。
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安裝好該裝置后,啟動噴霧裝置9,對模腔5進行噴射脫模劑,然后收縮噴霧裝置9,將待加工金屬液體或是塑料液體由注澆孔3注入至模腔5內,合上動模7,根據生產的液壓制動分配閥開孔個數及開孔方向,啟動對應的垂直抽芯桿2、斜抽芯桿8以及側面抽芯桿4,完成分配閥的抽芯工序,產品生產完畢后,經冷凝器6冷卻,然后開模并啟動頂置噴涂器1和內置噴涂器11,對產品進行噴涂保護。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